“tag:莱辛”
全部 | 书籍 (45) | 影视 (12) | 播客 | 音乐 | 游戏 | 演出
X战警:逆转未来 (2014) [电影] TMDB 豆瓣 Min reol Eggplant.place
X-Men: Days of Future Past
8.0 (1160 个评分) 导演: 布莱恩·辛格 演员: 休·杰克曼 / 詹姆斯·麦卡沃伊
其它标题: X-Men: Days of Future Past / 变种特攻:未来同盟战(港)
变种人族群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毁灭性打击,而这一切的根源是“魔形女”瑞雯(詹妮弗·劳伦斯 Jennifer Lawrence 饰)在1973年刺杀了玻利瓦尔·特拉斯克(彼特·丁拉基 Peter Dinklage 饰)。在得知“小淘气”(艾利奥特·佩吉 Elliot Page 饰)利用穿越时空的能力帮助“闪烁”(范冰冰 饰)等战友逃脱巨型机器人“哨兵”的追杀后,X教授(帕特里克·斯图尔特 Patrick Stewart 饰)和万磁王(伊恩·麦克莱恩 Ian McKellen 饰)达成认同,决定让金刚狼(休·杰克曼 Hugh Jackman 饰)穿越回1973年,找到年轻的X教授(詹姆斯·麦卡沃伊 James McAvoy 饰)和年轻的万磁王(迈克尔·法斯宾德 Michael Fassbender 饰)并说服他们一起阻止魔形女的行动。于是,金刚狼踏上了回到过去的旅程,但是命运会不会发生逆转,任何人都无从知晓……
X战警 (2000) [电影] TMDB Min reol Eggplant.place 豆瓣
X-Men
7.4 (798 个评分) 导演: 布莱恩·辛格 演员: 休·杰克曼 / 帕特里克·斯图尔特
其它标题: X-Men / 变种特攻(港)
镭射眼、琴·葛蕾、暴风女是X战警的核心人物。而X战警队伍来了一位危险人物——金刚狼,他是个脾气暴躁,几乎不受控制的变种人,使X战警内部危机四伏。更糟的是,又来了一个反派人物“万磁王”,它能控制地球磁场和金属。 而且还憎恨人类,认为变种人比人类更优秀,应该主宰人类。而誓死保卫人类的X战警,将会发现他们在尽力保卫人类之时,人类也对他们也产生了极大的恐惧,双方关系渐渐紧绷。X战警必须面对金刚狼的脾气暴躁与万磁王的到处杀戮,X战警陷入了进退两难的重重危机中。
非常嫌疑犯 (1995) [电影] Eggplant.place 豆瓣 IMDb TMDB Min reol
The Usual Suspects
8.3 (702 个评分) 导演: 布莱恩·辛格 演员: 史蒂芬·鲍德温 / 加布里埃尔·伯恩
其它标题: The Usual Suspects / 刺激惊爆点(台)
美国加州的圣佩雷罗港一艘货轮爆炸,死亡27人,9000万美元失踪。事故发生以后,联邦调查局探员白基奇在医院等待昏迷不醒的幸存者;海关特派员大卫(查兹•帕明特里 饰)则对另外一名拿到特赦令的幸存者金特(凯文•史派西 饰)进行了审问。
金特供认,在事故中丧生的基顿(加布里埃尔•伯恩 饰)、法特(本尼西奥•德托罗 饰)、麦曼诺(斯蒂芬•鲍尔文 饰)和杜学尼(凯文•波拉克 饰),以及他本人,六个月前被警察局作为卡车抢劫案的疑犯带到警局过了一夜,五人因此结成了一个犯罪团伙,狼狈为奸,狠捞了好几笔。好景不长,某天,律师小林(皮特•波斯尔思韦特 饰)找到他们,让他们替神秘头目凯撒•苏尔烧掉货轮上的毒品。法特第一个退出,随即遭到杀害,剩下四人不得不接受了这个任务。在货轮上,麦曼诺、法特、基顿都没有找到毒品,也因此相继被凯撒杀害,船也被炸毁,金特因为留在岸上接应而侥幸生还。
另一边,在医院抢救的幸存者,拼出了凯撒的头像,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X战警2 (2003) [电影] TMDB Min reol Eggplant.place 豆瓣
X2
7.4 (715 个评分) 导演: 布莱恩·辛格 演员: 帕特里克·斯图尔特 / 休·杰克曼
其它标题: X2 / 变种特攻2(港)
在一次政治要人遭到暗杀后,所有的矛头又一次指向变种人。这一次,X教授也感到压力大增,以致于跟美国总统都要就此事进行磋商。一个拥有很高声誉的前将军,率领着反对变种人的联盟连续对X教授施压。万磁王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寻找与X教授联手抵抗前将军的方式。金钢狼的身世也将进一步揭晓。
午夜牛郎 (1969) [电影] 豆瓣 TMDB
Midnight Cowboy
8.5 (165 个评分) 导演: 约翰·施莱辛格 演员: 强·沃特 / 达斯汀·霍夫曼
其它标题: Midnight Cowboy / 午夜牛仔
生活清贫的牛仔乔恩(乔恩·沃伊特 Jon Voight 饰)从老家来到纽约讨生活,他自认为风流倜傥,因此想在纽约当个男妓混口饭吃。当他第一天来到纽约时,就在大街上勾搭女人。不料,人地生疏的他生意不成反而亏了20块钱。沮丧不已的乔恩遇到了专靠骗点小钱为生的里佐(达斯汀·霍夫曼 Dustin Hoffman 饰),里佐骗乔恩说他认识一个男妓集团的首脑,但要收20元作为中介费。最后里佐只是把乔恩介绍给了一个同性恋的皮条客,愤怒不已的乔恩随后找到了里佐。里佐收留了无家可归的乔恩,两人渐渐成了无所不谈的好朋友。 寒冷的纽约冬天,两人过的十分辛酸,以至于衣食无着,里佐也没有钱买药治病
里佐向往着迈阿密的生活,他邀请乔恩和他一起到迈阿密去闯世界。生活无着的两人这晚来到一家地下酒吧去碰运气,当乔恩终于搞到一单生意后,体力不支的里佐摔下了楼梯。奄奄一息的里佐此时最记挂的仍是迈阿密家乡的阳光,乔为了完成朋友的愿望,开始铤而走险。
行动目标希特勒 (2008) [电影] 豆瓣 Min reol TMDB
Valkyrie
6.9 (146 个评分) 导演: 布莱恩·辛格 演员: 汤姆·克鲁斯 / 肯尼思·布拉纳
其它标题: Valkyrie / 华尔基利暗杀行动(港)
1944年,二战如火如荼,战争局势波谲云诡。纳粹德国四面出击,但在盟军的合力反击下,德军攻势已成强弩之末。此时此刻,德军一部分高级军官意识到战争的天平已经倾斜,希特勒(David Bamber 饰)的战争策略将引领德国走向灭亡。越来越多的军官相信,只有除掉希特勒及其支持者,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并通过和谈与盟军达成协议,才能最终拯救德国。
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一个名为“瓦尔基里”的计划应运而生。在整个计划中,陆军上校克劳斯•冯•施陶芬贝格(Tom Cruise 汤姆•克鲁斯 饰)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出身贵族的施陶芬贝格一度倾心希特勒及其纳粹纲领,他于1943年率装甲师驰骋北非突尼斯战场,并在此失去右手臂、左手两个手指以及右眼。战争的残酷令他的思想发生巨大转变,回到德国后他作别妻儿,与刺杀组织高层军官共同开始策划谋杀最高元首希特勒的危险任务……
被淹没与被拯救的 [图书] 豆瓣
I sommersi e i salvati
9.6 (33 个评分) 作者: [意] 普里莫·莱维 译者: 杨晨光 中信出版集团 2017 - 10
◆奥斯维辛最重要的记录者和见证人,意大利国宝级作家,“欧洲最高尚、最不可或缺的作家之一”,卡尔维诺称其为“我们时代最重要、最富有天赋的作家之一”
◆莱维的最后一部作品,如手术刀般切开了那些渐被遗忘却极其致命的人类道德病痛
◆最具思辨性、对大屠杀提出的道德问题讨论最深入的著作
···
【内容简介】
1984年《被淹没与被拯救的》第一次出版时,距离大屠杀已有四十余年,物证被销毁,记忆已模糊,有人刻意回避,也有人拒绝承认,而莱维写作本书的目的即是记忆和见证这段历史,让人类避免重蹈覆辙。
在本书中,莱维极其冷静地分析了集中营和集中营之后的一些关键问题:人类记忆所具有的欺骗性、纳粹摧毁囚犯意志的诸种手段、集中营中的特殊语言,以及暴力的本质。同时,他怀着幸存者的羞耻感和罪恶感,对善与恶、正与邪、加害与受害的绝然区分始终抱持怀疑,对道德的灰色地带与人性的缺陷进行反思,努力呈现了那个极端环境下错综复杂的真相与事实。
···
【名人及媒体推荐】
以二十世纪文学巨擘的精神毅力和镇静头脑,这个瘦弱的、恭顺的、谦卑的化学家系统地回忆了德国的人间炼狱,他稳步细致地推进,之后用明晰、朴素的散文语言让那段经历为世人所了解。
——菲利普•罗斯
·
我们时代最重要、最富有天赋的作家之一。
——伊塔罗•卡尔维诺
·
在普里莫•莱维的作品中,没有一句话是多余的,每个字都不可或缺。
——索尔•贝娄
·
莱维的证词超出一般体验。他的叙事是复杂、敏感、沉静的。它通常比其他人的回忆录“更冷静”——这就是为什么当它突然带着抑制愤怒的能量而迸发热情与闪光时,比所有的回忆录都有力的原因。
——托尼·朱特
·
欧洲最高尚、最不可或缺的作家之一。
——《洛杉矶时报》
·
普里莫•莱维不仅仅是一个大屠杀幸存者或者一个“了不起的大屠杀作家”。他是一个坚持公义的人。一些人杀戮无辜,却仍要说这罪恶存在于所有地方和所有文化,莱维在用他锋利的言语与之对抗。
——《纪事报》
·
普利莫•莱维将语言交还于我们,正如他在暴虐的角落与缝隙之间努力寻找真正的自由一样。他的幸存让我们得以在屋顶上高喊:“永不重来!”
——《社会主义评论》
特别的猫 [图书] 豆瓣
Particularly Cats
8.6 (53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多丽丝·莱辛 译者: 彭倩文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8 - 3
故事从莱辛在非洲的童年开始。爱猫成痴的文学大师用优雅的笔调讲述了人与猫之间的动人故事。
猫的世界精彩纷呈。娇美的公主灰咪咪和内省的黑猫咪因为争宠上演了一出出情景剧;同为母亲,育儿之道却大相径庭,令观者莞尔;流浪猫鲁夫斯九死一生、大帅猫巴奇奇不幸致残……莱辛的情感体验因丰腴而灿烂。
画地为牢 [图书] 豆瓣
Prisons We Choose to Live Inside
8.0 (27 个评分) 作者: [英]多丽丝·莱辛 译者: 田奥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9 - 7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
回望20世纪 剖析人性与政治
···
【内容简介】
莱辛回望20世纪,回顾她这一生,看到的是一系列大型群众事件、情绪的舞动、狂热的党派热情连绵起伏。这些事情的不断上演使我们无法理性思考。
在本书中,莱辛阐述了作为人类的我们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我们如何频繁地受到人类野蛮本能的控制?心理学的进展和科技的进步又如何被专家们利用,变成施加在我们身上的诡计?我们如何沦为群体意识的囚徒,一再重复党同伐异的历史?
透过分享她的生命经验、政治生活、思想历程,以及对于社会的敏锐观察,结合最新的心理学实验、有趣的历史掌故,莱辛为这个分裂的时代绘制了一幅肖像,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审视世界和自身的可能性。
···
莱辛以史诗诗人般的女性视角、饱满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以及深刻的怀疑精神剖析了一种分裂的文明……她改变了我们审视这个世界的方式。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
莱辛有一流的批评头脑,她对社会和政治的观察犀利无比。
——《迈阿密先驱报》
莱辛位列1945年以来英国50位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泰晤士报》
莱辛是诺贝尔奖的理想赢家。毕竟,这个奖是关于理想主义的,并且是建立在作家能够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信念之上的。莱辛可以把世界描绘成一个恐怖分子的恐怖之地,在这个世界里,女性可以像男性一样暴力,而战争充斥这个星球。但她永远不会放弃这个星球可能会更好的希望,即使她不得不通过想象其他星球来显示这是如此可能。
——《每日邮报》
对于像我这样渴望在20世纪70年代从事写作的年轻女性来说,多丽丝·莱辛简直就是文学的女神。
——苏珊·斯旺(加拿大作家),《多伦多星报》
···
【编辑推荐】
◆“现代人小丛书”的作者是一群世界一流的知识分子和专家,他们从各个不同的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领域或问题出发,向公众提供面对后现代社会诸多问题的基本知识和批判性思考。
◆ 莱辛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她对人性与政治的观察犀利无比,本书则呈现了莱辛本人对小说中曾涉及的许多重要议题的真实看法,让我们得以窥见小说之外的莱辛。
◆莱辛在佐证自己的论述时用了大量生活中的事例,以小见大、举一反三,更是坦诚和反思了自己青年时代对意识形态的狂热,让人倍感真诚。
这是不是个人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SE QUESTO E' UN UOMO
9.1 (15 个评分) 作者: [意] 普里莫·莱维 译者: 沈萼梅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6 - 3
“最优秀的人都在集中营里丧命,最糟糕的人却幸存了下来 。”——詹姆斯·伍德《见证的艺术》
一个幸存者的羞愧,对法西斯暴政的非凡见证
如何在地狱保持尊严、不认同兽性的权力
20世纪反思法西斯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畅销70年 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
法国《世界报》 “二十世纪的一百本书”
《这是不是个人》是普里莫 ·莱维描写奥斯维辛经历的回忆录,也是奠定其文学地位的处女作。
1944年底,在加入那不勒斯的一支反法西斯游击队后不久,莱维被捕,他选择承认自己是犹太人,避过了被立即枪决的命运,却开始了集中营长达 11个月的地狱梦魇。
莱维用冷静又克制的文字记录了集中营对欧洲犹太人肉体和精神双重的残暴迫害,更深邃地描述了法西斯暴政的本质——法西斯用平庸、仪式化和冷漠的暴力,完全抹杀“另一群人”的尊严和意志,让其仅剩下一副勉力求生的躯壳;更是利用人性的“灰色地带”,用权力腐蚀囚犯的尊严,导致其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服膺于这种暴力。
莱维直面了这种对人性的玷污,同时也回顾了自己和集中营难友们的抗争、软弱和尊严。集中营等级分明的内部环境也是人类社会的缩影——有向权力臣服者;有因为单纯无私而受难者;还有只求利用规则无辜自保的大多数人。莱维全盘拓宽了人类的道德限度——他的著作成为诸多哲学家(伊曼努尔 ·列维纳斯、乔治·阿甘本等)反思暴力和生存的起点和参考文献。
莱维相信,正因为人类发明了奥斯维辛,每个人的生存都是有愧的;但这并不能让我们取消正义和邪恶的界限。我们仍要保留拒绝认同邪恶的最后的权力,肩负起对人性、对他人无限的责任。
白头神探3 (1994) [电影] 豆瓣 TMDB
Naked Gun 33 1/3: The Final Insult
7.2 (68 个评分) 导演: 彼得·西格尔 演员: 莱斯利·尼尔森 / 普瑞希拉·普雷斯利
其它标题: Naked Gun 33 1/3: The Final Insult / 脱线总动员
正在监狱中服刑的爆炸专家洛高接受了恐怖集团一项五百万美元酬劳的任务:用薄如纸片的新式炸弹在美国制造恐慌。另一边,白头神探弗兰克(莱斯利•尼尔森 Leslie Nielsen 饰)光荣退休,那些惊心动魄的战斗似乎瞬间就成为了往事,警方获悉恐怖爆炸计划后邀请弗兰克再次出山,令其进入医院卧底,以接近洛高的情人谭雅。妻子珍(普瑞希拉•普雷斯利 Priscilla Presley 饰)对于孩子的渴望愈发强烈,但再次为公众安全疲于奔命的弗兰克毫无亲昵的多余体力,伤心的珍离家出走。弗兰克二次卧底进入监狱,打入洛高一伙并与他成功越狱,自此留在洛高身边监视,此时珍找到弗兰克,卷入了卧底行动。洛高计划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安放炸弹,而能挽救奥斯卡的,只有弗兰克……
金色笔记 [图书] 豆瓣
The Golden Notebook
7.8 (10 个评分) 作者: [英] 多丽丝·莱辛 译者: 陈才宇 / 刘新民 译林出版社 2013
这是一本“自由女性”安娜的成长纪录,由一个故事、五本笔记构成。
黑、红、黄、蓝四色笔记,一个不安灵魂的四道反光:黑色代表她的作家生活,红色代表政治生活,黄色代表爱情生活,蓝色代表精神生活。而金色笔记,则是一种哲理的表述,一个生活的总结。它的多彩反映着主人公迷乱失重的灵魂。
通过这部“跨国度的百科全书”,莱辛图解了整个表面平平淡淡,骨子里混乱无序的世界。每部分之间依次插入黑、红、黄、蓝四种笔记,涉及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与男女间的爱情,兼具感性与知性。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称《金色笔记》为“一部先锋作品,是二十世纪审视男女关系的巅峰之作”。
还有1个属于同一作品或可能重复的条目,点击显示。
金色笔记 [图书] 豆瓣
8.7 (14 个评分) 作者: (英)多丽丝﹒莱辛 译者: 陈才宇 / 刘新民 译林出版社 2000 - 8
作者把五本笔记穿插在这个故事之中,以此描写二十世纪中期整个世界的风貌。其中黑色笔记描写主人公作为作家在非洲的经历,涉及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问题;红色笔记写她的政治生活,记录她对斯大林主义由憧憬到幻灭的思想过程,黄色笔记是作者根据自己的爱情生活所创作的一个故事,题为《第三者的影子》;蓝色笔记是她的日记,记录了主人公精神的轨迹。四本笔记于是成为一个不安宁的灵魂的四道反光。而最后的金色笔记,却是作者对人生的一种哲理性总结。在这种貌似无序的结构中,作者展示了那个混乱迷惘而多变的时代中一个失重的灵魂的探索和生存。
休战 [图书] 豆瓣
La Tregua
9.3 (13 个评分) 作者: [意] 普里莫·莱维 译者: 杨晨光 中信出版集团 2018 - 11
◆意大利国宝级作家普里莫·莱维的“奥斯维辛三部曲”之一
◆一本载满了死亡与希望的记忆之书
【内容简介】
1945年,普里莫•莱维与另一些奥斯维辛幸存者死里逃生,从集中营开始返乡之旅。在返回意大利途中,他们经历了一段奇妙而坎坷的旅程,途遇形形色色的幸存者:出生在集中营的无名幼童,精明独立的希腊人,向意大利人寻求庇护的德国军妓……每一个劫后余生者都背负着不同的生命故事,每一个人都依靠生之意志坚强地活着。
对莱维而言,这是一段绝无仅有的休战期:不仅指外部世界的休战,也是经历了奥斯维辛摧残之后,试图重返光明、重建秩序之前的过渡阶段。这本记忆之书,载满了死亡、流离与痛苦,也记录了信仰、希望与勇气。
【媒体/学者推荐】
以20世纪文学巨擘的精神毅力和镇静头脑,这个瘦弱的、恭顺的、谦卑的化学家系统地回忆了德国的人间炼狱,他稳步细致地推进,之后用明晰、朴素的散文语言让那段经历为世人所了解。
——菲利普•罗斯
我们时代最重要、最富有天赋的作家之一。
——伊塔罗•卡尔维诺
在普里莫•莱维的作品中,没有一句话是多余的,每个字都不可或缺。
——索尔•贝娄
欧洲最高尚、最不可或缺的作家之一。
——《洛杉矶时报》
普里莫•莱维是伟大的大屠杀回忆录作家……也是我们时代文字杰出、优雅而动人的作家之一。
——《新共和》
他将欧洲犹太人的两极生活放在一起作对比,莱维先生的小说形成了一种无可抵挡的、史诗般的气质,这成就了他最好的作品。莱维又一次呈现了我们在他所有作品中都能找到的特点——对全人类的悲悯。
——《纽约时报》
【编辑推荐】
◆“不读懂这部作品,就等于任由人类经验的长河流向遗忘。”
◆普里莫·莱维——奥斯维辛最重要的记录者和见证人,意大利国宝级作家,“欧洲最高尚、最不可或缺的作家之一”,卡尔维诺称其为“我们时代最重要、最富有天赋的作家之一”。
◆这是一本记忆之书,载满了死亡、流离与痛苦,也记录了信仰、希望与勇气。莱维以一贯的冷静笔触回溯了奥斯维辛这座人间炼狱,以及走出奥斯维辛后的希望之旅。
◆莱维的“奥斯维辛三部曲”之一、电影《劫后余生》原著,被国外媒体称为“文学世界的卓越成就”。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志愿者 [图书] 豆瓣
The Auschwitz Volunteer: Beyond Bravery
作者: [波兰]维托尔德·皮莱茨基 译者: 黄煜文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5
世界上可以被称为地狱的地方屈指可数,奥斯维辛即为其一。1940年9月 ,波兰军官维托尔德•皮莱茨基自愿前往集中营。三年间,依靠过人的体能、智慧与意志力,依靠坚定的信仰,皮莱茨基在里面成立了秘密组织,援助同胞,并不断向外界传递信息。1943年4月,皮莱茨基死里逃生,开始将自己的经历整理成报告上交,本书是其最完整的一份报告。书内详细记录了他在集中营里经历的世人难以想象的日子。
魔鬼司令 (1985) [电影] Eggplant.place 豆瓣 TMDB
Commando
6.6 (29 个评分) 导演: 马克·L·莱斯特 演员: 阿诺·施瓦辛格 / 蕾伊·道恩·钟
其它标题: Commando / 独闯龙潭
平静的城市中突然发生了一系列暗杀事件,受害者皆为退役特种部队上校约翰(Arnold Schwarzenegger 饰)的昔日部下,老上司克比为此拜访了约翰的山间小屋向其提出警告,退隐多时的约翰只想同尚年幼的女儿詹妮享受生活,不愿再次卷入仇杀,岂料这次的敌人尾随克比寻至约翰住处,他们掳走了詹妮,强迫约翰刺杀奥维地共和国总统,以便为幕后策划者阿里乌斯登上该国总统之位铺平道路。
约翰当然不会就范,他摆脱了随行的监视人员,从飞机一跃而下,暂时脱离了阿里乌斯的控制之后,他只有十一小时救出詹妮。约翰在机场请求素不相识的黑人姑娘西迪(Rae Dawn Chong 饰)相助,两人一同经历了连串的火爆战斗,西迪对这位陌生魁梧男子的态度由戒备转向全力协助,并最终登上了阿里乌斯藏匿的岛屿……
拉奥孔 [图书] 豆瓣
8.2 (13 个评分) 作者: [德] 戈特霍尔德·埃夫莱姆·莱辛 译者: 朱光潜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莱辛编著的《拉奥孔》是德国古典美学发展的一座纪念碑,表面上像是在讨论诗歌与绘画的界限,实际上牵涉到当时德国文化界争论激烈的根本性问题,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与文献价值。拉奥孔(TheLaocoon and hisSons),大理石群雕,高约184厘米,是希腊化时期的雕塑名作。阿格桑德罗斯等创作于约公元前一世纪,现收藏于罗马梵帝冈美术馆。据考证,系阿格德罗斯和他的儿子波利佐罗斯和阿典诺多罗斯三人于公元前一世纪中叶制作,1506年在罗马出土,震动一时,被推崇为世上*完美的作品。意大利杰出的伟大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为此赞叹说“真是不可思议”;德国大文豪歌德以为《拉奥孔》以高度的悲剧性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同时在造型语言上又是“匀称与变化、静止与动态、对比与层次的典范”。
一.拉奥孔简介
拉奥孔是古希腊特洛伊城邦的一个祭司,在特洛伊战争中,因为识破了希腊人利用木马将希腊士兵运入特洛伊城的诡计,极力反对特洛伊人将那些希腊人的木马作为战利品搬进城(因为希腊人就是利用木马来装载自己的士兵)。拉奥孔因为阻止特洛伊人将这些木马搬入城,而触怒了希腊人 的守护神雅典娜,因此雅典娜从海中派了两条巨蟒来把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活活的缠绕死。后来雕塑家将这一个故事雕成雕塑群,其中就有一个雕塑表现了拉奥孔和他儿子们被蛇缠绕的痛苦的表情。后来这组雕塑群被长期的掩埋在罗马废墟中,直到1506年才由以为意大利人在挖葡萄园的把他发掘出来,其中这个雕塑(如上图)的右手膀已经残缺,当时罗马教皇请大艺术家米开朗琪罗补上去的,可惜的是米开朗琪罗并没有完成这项工作,而仅仅是留下了一张草图。罗马人对于这个故事有着很浓厚的兴趣,不仅将他体现在雕塑上等造型艺术上,而且还成为罗马大诗人维吉尔的史诗作品《伊尼特》中的所描写的经典场面。
二.内容简介
正如莱辛在前言中,所言他这本书并非严格的著作,乃是他的一些随想的记录,“这篇论文是随着我阅读的次序而写下的一些偶然感想,而不是从一般性的原则出发,通过系统的发展而写成的。它与其说是一部书,不如说是为着准备写一部书而进行的资料搜集”。所以这本书的条理并不是那么的清晰,我们就以问题式的方式来解读莱辛的《拉奥孔》。
通读莱辛的《拉奥孔》,我们能隐约的感觉到这部书有一个潜在辩论对手——温克尔曼和他的《论希腊绘画与雕刻艺术》、《古代造型艺术》。或许正如莱辛所说的该文是他阅读的心得,那么我们可以猜测他所阅读的正是温克尔曼先生的那两本著作。
对于《拉奥孔》,我想谈论三个问题,第一个正如改书书名所提醒的那样,对于雕塑“拉奥孔”中所表现的拉奥孔与维吉尔史诗中所描写的拉奥孔之间的区别作为分析;第二问题是论述诗与画之间的区别,在此莱辛所说的“画”包括造型艺术,例如雕塑等,而“诗”则泛指文学。第三个问题是论述诗与画的效果的比较。
1,维吉尔诗中所描述的“拉奥孔”与雕塑中的“拉奥孔”之间的区别。
莱辛的第一章就提出了这个区别“为什么拉奥孔在雕刻里不哀号,而在诗里却哀号”。在雕塑中对于拉奥孔被巨蟒缠绕的时候,他的面部痛苦表情只是通过他轻轻的一声叹息来体现;而在维吉尔的史诗中对拉奥孔的的痛苦的描述是,拉奥孔发出惨痛的哀号,张开大口来哀号,“拉奥孔想用双手拉开它们(蟒蛇)的束缚/但他的头巾已浸透毒液和淤血/这是他向着天发出可怕的哀号/······/挣脱颈上的利斧,放声狂叫”。在造型雕塑中,拉奥孔的呼天抢地的痛苦的哀号变成了一声无奈的叹息。有些批评家就认为雕塑家的这个处理没有把拉奥孔在临死之前的那些痛苦给完整的表达出来,从而认为雕刻家没有诗人那么的优越。莱辛认为其实雕刻家的对拉奥孔的痛苦的“叹息”的处理,反而更体现出了雕刻家与诗人的区别,而且是雕刻家的优越之所在,更能体现出了雕塑家的天赋与才能。雕塑家所用的材质乃是立体的大理石,他们的创作是在石块上进行雕塑,他通过手中的雕刻刀在石块上制造出凹凸不平的线条来塑造形象。而诗人通过的是文字和声音,他们制造出的是节奏的起伏来塑造形象。很显然地是,假如在大理石上真实的按照维吉尔诗中所描述的那个张开大口进行哀号的拉奥孔来进行雕刻,那么我们可想而知雕刻家要在石块上凿出一个大大的黑洞来表示拉奥孔的那张哀号的大嘴巴,但是这个深深的黑洞在雕塑上是及其的难看的,甚至是令人恶心和厌恶的。而将拉奥孔的那嚎啕大哭变成了一丝无奈的叹息,正是避免了那个黑洞洞的大嘴。莱辛认为正是在这一点处理上,雕塑家表现出了他的天赋与创造性。
那么这就出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是诗人摹仿了雕塑家的雕塑,还是雕塑家摹仿诗人。因为罗马人对于拉奥孔这个传说是耳熟能详的,不仅雕塑家把它创造成了一个雕塑群,而且诗人也在许多的文学作品中对它进行过描述。关于拉奥孔的神话,在古罗马的文学与艺术中有许多的创作,其中最为著名文学上的创作的是维吉尔的对拉奥孔的描述,而且在古罗马的雕塑中也经常的出现关于拉奥孔的故事,所以在文学与雕塑上的谁模仿谁的问题上出现过巨大的差异.虽然这个争论可以通过史学上的考据可以断定.但是在由于雕塑的年代难以断定,所以这个问题也随着进入了艺术领域中.在艺术上这个问题的争论比史学上的争论复杂得多了,涉及到了造型艺术与文学的差异的问题。
缓刑时刻 [图书] 豆瓣
Moments of Reprieve
9.6 (5 个评分) 作者: [意]普里莫·莱维 译者: 谢小谢 中信出版集团 2019 - 1
◆记录集中营里奇异、边缘的缓刑时刻
在这些时刻,被压迫的身份短暂地重获它的面貌
◆假如电影《美丽人生》曾经打动你,那么这本书也将以同样方式打动你
···
【内容简介】
十五个故事,每个故事只写一个人:在集中营里坚持演奏音乐的药剂师、与莱维分享苹果和古老神话的木匠、想从集中营里送出玩偶给情人的吉卜赛人、每天为莱维带来一份汤的泥瓦匠洛伦佐……其中的一些人和事,在精神或物质上帮助了莱维,使他最终得以幸存。
本书所写的不是集中营里最为悲剧性的事件或最为惨痛的经验,它捕捉的是那些奇特的、少量的缓刑时刻,在这些时刻,最坏的事尚未降临,被压抑者得到片刻喘息,短暂地重获尊严,人类精神在泥泞与卑屈中重现。
···
【媒体及名人推荐】
我们时代最重要、最有天赋的作者之一。
——卡尔维诺
·
在普里莫•莱维的作品中,没有一句话是多余的,每个字都不可或缺。
——索尔•贝娄
·
欧洲最高尚、最不可或缺的作家之一。
——《洛杉矶时报》
·
普里莫•莱维是伟大的大屠杀回忆录作家……也是我们时代文字杰出、优雅而动人的作家之一。
——《新共和》
···
【编辑推荐】
◆普里莫·莱维是奥斯维辛最重要的记录者和见证人,意大利国宝级作家,备受索尔·贝娄,菲利普·罗斯、卡尔维诺以及安伯托·艾柯等文学大师的推崇,卡尔维诺称其为“我们时代最重要、最有天赋的作家之一”。
◆不同于莱维以往的冷静克制的见证,这本书更像是莱维在文学上的一次尝试:诗意、浪漫,富有幽默感。它写的是野蛮黑暗的年代,人类精神的复现;也是毁灭与屈辱之下,善与希望的可能。
◆“如果你只读一位经历过大屠杀的作家,那么读莱维吧。”此次出版的莱维作品集,全面收录了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不同体裁的莱维作品,设计精美,适心娱目,适合每一位喜爱莱维的读者收藏。
另外那个女人 [图书] 豆瓣
8.4 (10 个评分) 作者: 多丽丝·莱辛 译者: 傅惟慈等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3
进入新世纪以来,每年快到诺贝尔文学奖揭晓那段日子,年逾八旬的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就成了媒体追踪的对象,连续几年都是人气最旺的竞争者之一,每次却跟这份殊荣擦肩而过。这事情惹得莱辛苦的爱好者们忿忿不平,也让舆论界大惑不解。其实按文学批评一般标准而言,这位“祖母级”作家早已到了要什么有什么的境界,她的小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往往幻化出石破天惊的创新手法,因而总能及时把自己推到前卫行列。
《另外那个女人》收入多丽丝·莱辛以下6个中短篇小说:“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爱的习惯”、“喷泉池中的宝物”、“另外那个女人”、“老妇与猫”、“海底隧洞”。这些小说以当代欧洲特别是英国生活为背景,体现了一个严肃作家在题材、主题和风格上的追求和探索。她的绝大多数中短篇是写实的。如“喷泉池中的宝物”,是相当完美的传统故事,情节的发展一波三折。“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入木三分地刻画了知识女性的心理状态以及她们面临的当代两性关系格局,笔调节制,暗藏讥讽。“海底隧洞”是反映青少年心理的。“另外那个女人”的女主人公是个插足的第三者,她等待着情人了断和妻子的关系。最后,她不堪忍受这种精神折磨,直接去见那位妻子,于是典型的婚外情纠葛有了出人意料的发展。
莱辛的小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往往幻化出石破天惊的创新手法。她不变的基调是对人类历史和现实处境的深切关注,其中包含对人类弱点的透彻理解,这是一份罕见的才情。“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爱的习惯”、“另外那个女人”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营造出两性关系中某种难以言喻的感觉,而且看上去还是老派的写实套路,这种大巧若拙的效果可看出作家异想天开的创意。另外,莱辛把一种微妙而有趣的叙述语式引入了现代小说。她的作品可以说是最具有解读价值的文本。
到十九号房间去 [图书] 豆瓣
To Room Nineteen
作者: [英] 多丽丝·莱辛 译者: 杨振同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0 - 10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 短篇代表作Ⅱ
特别收录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多丽丝·莱辛受奖词
《到十九号房间去》为多丽丝·莱辛短篇代表作Ⅱ,国内首次译介,含十九篇作品,写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四十余年间。莱辛道出人际关系中的激情与困惑,在冷静地剖解日常中,竖起一面镜子,便于人们对镜自照。
另有短篇代表作《对杰克·奥克尼的考验》。
多丽丝·莱辛许许多多美妙无比的短篇小说中,我最喜爱的是她最著名的——《到十九号房间去》。——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对于我们这些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英格兰生活过的人们来说,《到十九号房间去》里的故事都在认知体系的范畴里。我做不到客观地评价其中的某些故事;《恋爱的习惯》和讽刺性惊人的《不愿意上短名单的女人》塑造了我作为个体的看世界的方式。——安吉拉·卡特
对于多丽丝·莱辛来说,个人的人生、罪孽和幸福都是历史的不同面向,因此即便是在短篇小说里,她也是其时代和该时代良心的记录者。——洛娜·塞奇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