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身体”
身体由我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8.5 (76 个评分) 作者: [德] 希拉·德利兹 著 / [德] 路易莎·施托默尔 绘 译者: 马心湖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2 - 1
这是一部女性健康科普著作,图书出版后在德国医学界和科普界收获了一致盛赞,长踞《明镜》周刊畅销榜,领衔了各大健康百科及女性健康图书榜单。
这是一部温情的女性身体启蒙著作。许多女性对自己身体所持的态度是不确定的,甚至是否定的,特别是对生殖器官,提及时总带有羞耻感。其实,子宫、乳房、卵巢、生理期,它们存在于世界上半数人的体内,它们与生命密切相连,它们的健康直接决定了女性的生命质量,因此,它们是应当“被看见”、“被了解”的。如果足够了解,有很多痛苦,女性原本可以不必承受。
在认知身体的旅途中,女性将意识到,很多心理的变化和情绪的起伏,都是由体内的荷尔蒙所掌控的,对荷尔蒙系统的深入认知,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抵御衰老和守护健康的准则。而所有的知识储备升级,都将带领我们,找到更加广阔的那个自己。
本书作者是拥有超过30年科研及临床经验的畅销科普作家希拉•德利兹博士。她在德国屡次受邀参加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的健康节目录制,被誉为“人们理想中的妇科医生”。她以带领女性冲破禁忌与成见为使命,希望帮助所有女性积极大方地探索自己无与伦比的身体。在这部书中,所有照本宣科都是被禁止的,这里的女性健康通识课,会如同“网飞”(Netflix)剧集一般引人入胜,情节扣人心弦。
她身之欲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2016年5月第1版
8.0 (70 个评分) 作者: 丁瑜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 - 6 其它标题: 她身之欲:珠三角流动人口社群特殊职业研究
本书以珠三角地区性产业女性从业者对“小姐”及“性工作者”称谓的理解为切入点,通过探讨她们的自我身份认同、自我实践和生活技巧来理解她们的欲望和自主性。研究指出,这些女性在日益复杂分化的性产业中有着非常不同的生活经验,她们有着强烈的成为情色/性主体、都市主体与现代化主体的欲望,而“性工作”这一概念并不能反映这种复杂性,因此娼妓合法化、性工作化的设想并不是政府干预的最佳目标,也不是改善这些女性生活状况的最佳行动策略。
只有医生知道!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8.0 (52 个评分) 作者: 张羽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3 - 1
这是一本有关女性的百科全书。抱着“大医治未病”的愿景,作者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在幽默而不乏温情的叙述中,力图帮助女性真正了解自己的身体,懂得爱护并且知道如何爱护自己,让女性真正掌控自己的身体、命运和生活的方向,不再受到无谓的伤害。
成为母亲 [图书] 豆瓣
A Life’s Work:On Becoming a Mother
7.4 (30 个评分) 作者: [英]蕾切尔·卡斯克(Rachel Cusk) 译者: 黄建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 - 1
没有女人天生是母亲
洞幽察微的生育记录,道出女人的焦虑与煎熬
感谢时代,生育终于也和婚姻一样成为了可讨论的问题
怀孕生子不仅区分了男人和女人,也区分了女人和女人。怀孕生产后,女人对于存在的意义的理解发生了巨变。她体内存在另一个人,孩子出生后便受她的意识所管辖。孩子在身边时,她做不了自己;孩子不在时她也做不了自己。人类的每一位成员都会经历从出生到独立这一异常艰辛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必须征用某个女人的一段生命。
《成为母亲》忠实地呈现了这段生命。它是一种寻常生活从不可见、不可感,向激烈的热情、爱与奴役转变的过程,它还是一种束缚,一种妥协。
身为女人,成为母亲是什么感受?照顾一个幼小的婴儿又是什么感觉?而当孩子长大,有了自己的意识,母亲又作何感想?英国作家蕾切尔·卡斯克记下了自己那一年包含多重面向的的经历:个人自由、睡眠和时间的终结,对人性和艰苦工作的重新认识,追寻爱的真谛,游走在疯狂和死亡之间,对婴幼儿的情感体验,对母乳喂养的思考……
我们为什么会生病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Why We Get Sick
8.7 (23 个评分) 作者: [美] 伦道夫·M·尼斯 / [美] 乔治·C·威廉斯 译者: 易凡 / 禹宽平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 - 3
有没有想过,人为什么会发烧、发炎?孕妇的“晨吐”是什么原因?为什么许多人小时候不爱吃青菜,长大之后就爱吃了? 焦虑、抑郁和精神疾病这么糟糕,自然选择为什么留下了它们?
演化理论是人类理解自然规律的重大突破。人是演化的产物,人类健康的方方面面自然也遵循演化规律。主流生物医学 探究疾病的生理过程、分子机制, 进而对症下药、精准治疗。在本书中,作者主张从演化的视角审视人体、疾病、衰老等健康议题, 别开生面,旁征博引,启发思考,对广大普通读者及专业人士都不无裨益。
“没有演化之光,医学的一切问题都无法得到理解。”读过本书,相信你看待人体与疾病的眼光会有所不同,对演化理论也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缠足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Cinderella's Sisters:A Revisionist History of Footbinding
8.7 (20 个评分) 作者: [美] 高彦颐 译者: 苗延威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8 - 7
本书的前半部首先考察了缠足在现代的、全球化的世界里,逐渐失去文化光环的过程。在面临“天足”概念和“放足”运动冲击的过渡时代(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里,高彦颐指出,“缠足”解组为三种层次的时间性:具有文化荣耀或正当性的缠足、作为一种社会实践的缠足,以及个体体现的缠足。这种解组使得反缠足论述的进步史观与所谓的“缠足的终结”之间,出现了某种“时间差”。人们不会在一夕之间从旧式生活翻转到新式生活。即使缠足已然丧失其文化光环,不少小脚母亲还是固着于传统思维,继续为女儿缠脚,固执地相信小脚才是值得追求的真理。换言之,过渡时代呈现出来的特色,是一种“在时间、感情和时尚之间徘徊、游移和摆荡的动态”(第7页)。缠足的终结并不是一个“从缠到解’’的直线进程;相反的,缠足既是一种普遍而且复杂多样的现象,其消逝必然历经漫长而反复的过程,也必然纠缠在上述三种时间性的错乱步调之中。
饥饿 [图书] 豆瓣
Hunger:A Memoir of (My) Body
8.3 (17 个评分) 作者: [美] 罗克珊·盖伊 译者: 邓迪 南海出版公司 2020
★活在这个时代,安全感从何而来?身体上的饥饿,从来都和精神上的饥饿相关
★一场勇敢真诚的自白 书写当下最公开、最隐私的焦虑
★“直面自己,直面活在我身体里的自己,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纽约时报》畅销榜好书
★美国《时代周刊》《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美国国家公共电台、英国《卫报》等十多家媒体公推“年度好书”
★获拉姆达文学奖、入围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奖
---------------------------------------
我的身体是破碎的。我是破碎的。
一部分已经死去,一部分沉默不语。
这里有丑陋、脆弱、赤裸的我。
写这本书,就是一场坦白。
我被迫去正视内心不堪的秘密。
----------------------------------------
我的身体是犯罪现场。那天之后,我被挖空了。十二岁,我的人生被分成了两半,边界被劈得参差不齐。
我一直吃啊吃,我想只要我的体形变大,身体就会很安全。我把我心中那个曾经的小女孩埋葬了。但她还在,在某个地方。她还是那么小,惊恐而羞愧。食物为我筑起逃避异性目光的堡垒,却令我曝于公众灼灼的视线中。
有人说思想和灵魂,可以像骨头一样干净利落地愈合。总有一天,我将不再感受到这种平静而持久的愤怒。我不会醒来再去回想自己遭受暴力的过去,哪怕只有一秒钟、一分钟或几个小时。
那一天从没有来过,那一天还没有来,而我也不再等待。我尝试与自己的身体和解。
------------------------------------
事实证明,当你以智慧和勇敢去直面一段扭曲痛苦的过去,结果可能是同情和启迪,无论是对于有过类似经历的读者还是对此毫无所知的读者。盖伊告诉我们如何得体地对待我们自己,以及得体地对待彼此。《饥饿》在我难以尽数的很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惊异的成就。——作家安·帕奇特
论家用电器 [图书] 豆瓣
6.8 (17 个评分) 作者: 汪民安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5 - 2
《论家用电器》(2015年2月出版)是首都师范大学汪民安教授的一部文化理论的随笔集。本文将家用电器作为传记的对象,探讨了洗衣机、电冰箱、手机、电视机等电器在家庭生活中所展现的空间权力结构。作者以法国思想随笔的文章风格,运用娴熟的理论工具,层层解剖,既充满了洞见,也糅合了作者的当下生活感受与情怀,使读者获得极大的阅读乐趣。
洁净与危险 [图书] 豆瓣
Purity and Danger: An Analysis of Concepts of Pollution and Taboo
8.4 (14 个评分) 作者: (英)玛丽·道格拉斯 译者: 黄剑波 / 柳博赟 民族出版社 2008 - 9
《洁净与危险》对于诸多领域里的重要论争一直影响巨大;从宗教到社会理论。但它最重要的作用还是为每位读者理解人们为何行其所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释。这部Routledge经典版本,特地邀请作者撰写了一篇前言,评估了这部作品35年来持续保持其意义的原因,从而保障了《洁净与危险》在新千年继续对人类的思想提出挑战和质疑。
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 [图书] Eggplant.place 豆瓣
7.4 (13 个评分) 作者: 汪民安 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 2021 - 1
★ 知名学者、清华大学教授汪民安,广受读者喜爱的经典作品。
★ 和《现代性》一样优美、晓畅,让人如痴如醉的学术著作。
汪民安教授对于理论的阐述深入浅出,阅读体验极佳,他具备一种国内罕见的本雅明气质,学术随笔流畅易读,酣畅漓淋,魅力十足。
★ 身体,是个人最后一份私有财产,它与欲望、社会、权力有着怎样的纠葛?它该如何突破重重遮蔽,发出自己的声音?
★ 疫情危机下的封锁、都市中家园概念的缺失、对居住空间的激烈争夺、大型商场中物的牢笼……种种空间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又如何困扰着我们每个人?
=======================
【内容简介】
本书是知名学者、清华大学教授汪民安对身体、空间等论题所做研究的成果结集,分为“身体的技术”“空间的政治”“后现代性的谱系”三个部分,共十九篇文章。第一部分的六篇文章论述“身体”在西方学术史中的地位和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的作用,第二部分的六篇文章是作者对“空间”问题的研究成果,集中讨论了身体的社会学,以及权力如何把个人的身体局限在空间之中,第三部分收录的七篇文章是对后现代理论的各位大理论家德里达、罗兰•巴特、乔治•巴塔耶、福柯等的精彩评论,以及对后现代性理论的发展线索的整理回顾。
汪民安教授以后现代哲学的理论视角,考察个人身体、社会生活和现代政治的关联性,洞察细微,挖掘深入,表达精辟,会让读者对身体、对各类空间、对后现代哲学及其研究方法有更多的理解与启发。
=======================
汪民安老师关于身体、空间和后现代性这三个当代哲学理论中的核心概念的论文集,既有深入丰富的学理性,又贯穿着生动有趣的日常生活经验,无论是文笔还是分析能力都让人赞叹。个人认为,国内学者当中,汪老师是最具备本雅明般气质与作品风格的人。
—— 江海一蓑翁(豆瓣网友)
虽然我也认同学术写作不需要文笔这回事,但真的存在这种学者能把复杂的理论渗透在遣词造句的刻意制造中,比如汪老师。头发和家乐福的写作是完全的巴特式的效仿,汪老师对尼采和巴特两种断片式的、警句式的写作做了精准的譬喻,从此来看汪老师或许也是他所描述的那种巴特式学者:用一种闲情逸致征服对象(理论)。
—— 二级发呆员(豆瓣网友)
乳房 [图书] 豆瓣 Goodreads
A Natural and Unnatural History
7.5 (13 个评分) 作者: [美] 弗洛伦斯·威廉姆斯 译者: 庄安褀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 2
本书从一个母乳喂养孩子的故事开始,新手妈妈弗洛伦斯无意中发现母乳除了拥有各种美好成分之外,竟还含有许多环境毒素。这些原本不该出现的工业化学物质为什么会跑到自己的乳房和乳汁里?身为一名科普记者,弗洛伦斯在惊愕之余着手探究,她前往美国各大癌症研究中心、环境政策研究所以及新西 兰的乳房研究实验室等机构,和众多科学家、人文学者交流,从人类学、生物学、医学、环境史的角度解读乳房,关心现代生活如何改变我们的乳房,我们的健康。
成人漫畫表現史 [图书] 豆瓣
エロマンガ表現史
6.9 (12 个评分) 作者: 稀見理都 译者: 陳識中 台灣東販 2018
「乳首殘像」
「觸手」
「斷面圖」
「啊嘿顏」
etc...
成人漫畫特有的表現方式是何時誕生、又是如何成為「共同語言」的呢?
本書將用大量資料與證詞揭開色情漫畫的神秘面紗與不為人知的歷史。
現在已難以入手的傳說同人誌「乳首殘像」(『エロマンのゲンバ』增刊)的訪談也重新收錄!
身体与社会理论 [图书] 豆瓣
9.0 (12 个评分) 作者: [英]克里斯·希林 译者: 李康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1 - 6
作为身体研究的经典理论著作,《身体与社会理论》更新至第三版,旨在从理论上推进身体社会学和迅速扩张中的身体研究领域,着重分析晚期现代性下,身体、自我认同和死亡之间的关系。
在结构、论证与内容上,最新修订版延续前两版,对当前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争议做出了及时、合理的回应,对社会学及相关学科中身体问题的出现展开了精辟的描述,并对该领域的主要理论和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每一章都经过重新编写,以增强整体论点:我们需要一种特别的研究身体的思路,既避免自然主义理论的化约论,也避免社会建构论学说的化约论。
人体使用手册 [图书] 豆瓣
8.0 (12 个评分) 作者: 吴清忠 花城出版社 2006 - 1
《人体使用手册》的内容最初流行于台湾网络,被网友称之为“网民养生宝典”。书中以中医的理论深入浅出地讲了人体五脏六腑的系统化的关联,提出了保健的基本五项:1、早睡早起;2、敲胆经;3、按摩心包经;4、不生气;5、保持肠胃清洁。这五种方法简单易行,指导我们回复正确的生活习惯,学习如何正确地使用身体,并且用正确的方法处理疾病,使人体的免疫力逐渐上升,不再寄希望于药物。因为简单,所以也最容易被忽视,持之以恒才是关键所在。
超越身体边界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Beyond the Periphery of the Skin: Rethinking, Remaking and Reclaiming the Body in Contemporary Capitalism
8.5 (11 个评分) 作者: (意) 西尔维娅·费代里奇 译者: 汪君逸 光启书局 2023 - 7
【编辑推荐】
☆从#metoo运动到代孕,直击当下女性痛点和社会热点,揭示背后的结构性问题根源。
☆从医美整形到人工智能、基因编辑,对新兴医疗科技提出警示,揭露背后暗藏的危机。
☆面对资本主义的摧毁和改造,书写作为抵抗的身体。构想一个超越边界的身体,能够与地球上的其他生命体相联,将被资本主义割裂的东西重新联合起来。
☆与福柯、巴特勒等后结构主义者对话,总结当代女权运动的经验与问题,指出“操演理论”的不足与“身份政治”的陷阱。
☆特邀复旦大学哲学院张寅副教授撰写长文导读,完整呈现其思想与实践道路,今天我们该如何理解费代里奇?
【内容简介】
“知情同意”就可以避免性侵害了吗?
少生或不生孩子就能重新掌控我们的生活吗?
从医美、代孕到基因编辑,身体改造新技术满足我们的欲望,还是让我们沦为资本牟利的试验品?
本书围绕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身体改造展开,作者首先回溯了资本主义过渡时期,我们的身体如何通过不同形式的胁迫,被转变成工作机器。这一过程充满了残暴,而女性更是遭受了双重的机械化过程。
作者随后回到当下,随着日新月异的医疗技术创新,新时代的身体改造——从疾病治疗、医美整形到代孕,也逐渐成为热潮。这背后暗含了怎样的危险?人工智能资本的发展要求不断提高人的能力,克隆、基因编辑和基因转移技术似乎要允许未来的资本主义世界生产新形式的人类生命、筛选更有能力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才能收回我们对自己身体的决定能力?
费代里奇让我们看到,资本主义把人的身体变成机器,将我们与彼此、与大地割裂。只有超越个体的边界,相互联结、相互依存,才能重拾我们身体的本领,收回我们集体的力量,才能决定我们想要的生活。
【评论推荐】
费代里奇已经成为年轻的马克思主义者、政治理论家和新一代女权主义者的关键人物。
——《火星俱乐部》作者 蕾切尔·库什纳(Rachel Kushner)
西尔维娅·费代里奇的作品体现了一种能量,敦促我们为反对所有类型的剥削的斗争重新注入活力,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她的作品产生了一种共性:一种在斗争中创造共同体的共识。
——德国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这、社会学家 玛利亚·密斯(Maria Mies)
即使在全部思想史中,一种既跨越了历史考证与当下问题、又跨越了经济计算与革命暴力的思想也并不多见。费代里奇的《对女性的恐惧》(包括作为附录的《工资反对家务工作》)和《超越身体边界》虽然不长,却已经涵盖了这四个维度。因此,它们也完全可以为读者在这四个维度中的进一步阅读和探索提供参考。
——复旦大学哲学院副教授 张寅
费代里奇试图将世界不同地区的女权主义者和活动家的工作结合起来,并将其置于历史背景中,这种尝试是勇敢的,发人深省的,也是及时的。费代里奇的文字清晰明了,她的愤怒我们都能感觉得到。
——《红辣椒》(Red Pepper)
当构成日常生活的社会关系发生变化时,当社会主体内部和跨层级的革命发生时,才会发生真正的变革……西尔维娅·费代里奇提供了一种革命的视角,能够揭示出阻碍这种变革的障碍。
——《女权主义评论》(Feminist Review)
阅读费代里奇使我们有能力重新联系人类发展的核心,即妇女的劳动密集型照料——对我们的生活方式进行彻底的反思。
——《Z杂志》(Z Magazine)
乳与卵 [图书] 豆瓣 谷歌图书
6.0 (11 个评分) 作者: 川上未映子 译者: 杨伟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 - 8
和丈夫离婚、在低级俱乐部工作的卷子和即将迎接青春期的小学六年级女儿绿子一起住在大阪,母女二人来卷子的妹妹、住在东京的“我”的住处玩。但她们并不是来观光的,而是为了卷子的隆胸手术。绿子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对自己的身体的变化备感困惑,而母亲却热衷于隆胸手术。绿子很不理解,开始拒绝讲话。三人三天两夜的相处,既是对女性作为“性”的存在的质问,也是母女俩和解的冰融之旅。
本作品是日本2008年第138届芥川龙之介奖获奖作品,通过以隆胸手术“自我实现”的母亲、困惑于青春期发育的女儿、独自在东京打拼的小姨这三个不同年纪的女性的身体观和身体哲学,探讨了女性的生存价值。结构巧妙,行文在幽默中带着淡淡的哀愁。
原版作品出版后一个月内销量超过10万册,引起了广泛关注。作者本身也成为明星作家。作家兼具歌手、演员、作家的多重身份,是2008年日本《VOGUE 》评选的年度女性。
本书同时收录了作者的另一部短篇小说《你们的恋爱正濒于死亡》,描述了女性在现代物质社会的尴尬存在。可供她们消费的物质似乎空前繁荣,而精神却因为现代社会的疏离化而日益萎缩和薄弱。
你的身体,是一切美好的开始 [图书] 豆瓣
THE BODY BOOK
6.2 (11 个评分) 作者: 【美】卡梅隆˙迪亚茨 / 【美】桑德拉˙巴克 译者: 王敏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 - 2
这不是一本关于体重的书,而是关于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卡梅隆希望更多的女性能通过她的书多多爱惜身体。她想强调的是,当你拥有了有关身体的足够知识,并且竭尽所能地善待它,它便会给你最好的回报。
内容简介
这本书并非一本节食瘦身书、一本运动养生书,也不是一本让你脱胎换骨、成为别人的手册。这是一本让你更好地做你自己的指南书。你将成为你所能成为的最美丽、最健康、最自信的女人,并且你应该得到这些,因为你比你想象中的更美好。
卡梅隆˙迪亚茨将她在20年来的健康之旅中得到的建议、提示、技巧和有用的科学,与女性朋友们分享。她想让女士们明白,变健康永远比变瘦更重要。我们的身体永远是我们所能拥有的最好也是最重要的有形之物,只有了解她、接受她、呵护她,才能真正拥有自信、遇见美好。
在这本书里,没有设定任何需要你在一周、一个月或一年内达成的目标。最好的东西都是不可能速成的,那种能让你一夜之间变得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速效良方、魔力药丸,是根本不存在的。本书的目标是你未来的永远。你将得到的不是减掉几斤体重、缩小几寸腰围,而是全方位的身心健康。今天、明天,直到20年后,营养、运动、自律都是最值得你花时间去关注的问题,因为这些就是健康,而健康就是一切。
经过20年的职业生涯,卡梅隆˙迪亚茨已经成为数百万女性的榜样。不过,这位纤秾合度、热爱运动的女明星坦承,自己也曾有过被大量垃圾食品摧毁皮肤和身体的惨痛经历。“如果说人如其食,那时的我就是一个多奶油、多酱汁、不放洋葱的墨西哥大豆玉米煎饼。”生活的教训促使她开始学习营养与健康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并由此引发了她探索照顾身体的最佳方式的热情。她在这本书里分享的知识,全部来自于她多年来的个人经验,以及她与多位顶级健康专家们的交谈。
从营养篇开始,卡梅隆强调,女性应该用营养丰富的食物满足身体对能量的本能的需求,而不是害怕和无视饥饿感。
在第二部分健康篇,卡梅隆也强调了坚持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很多女性认为锻炼的目的只是减重或增强肌肉张力,却没意识到锻炼对于改善情绪、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也至关重要。卡梅隆提供了挑选合适的锻炼计划的技巧,分享了她自己的锻炼策略,希望帮你找到最适合你的那一种。
在第三部分心灵篇,卡梅隆强调,信息只有被使用才能发挥价值。她希望每个人都能掌控自己的人生,学会自律,学会如何不断付出努力。那种能让你一夜之间变得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速效良方、魔力药丸,是不存在的。只有长久的努力,才能获得足够的欢喜。
最后,卡梅隆说:姑娘们,清醒起来,爱你自己,照顾好你自己。你的身体是你所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这也是卡梅隆创作本书的初衷。
健康美丽的身体始于知识的积累和将知识转化为行动的过程。在这本书里,女性朋友们会得到创造健康身体所需的所有工具,并在将来的岁月中快乐地生活。
YOU:身体使用手册 [图书] 豆瓣
YOU: The Owner's Manual: An Insider's Guide to the Body That Will Make You Healthier and Younger
7.8 (9 个评分) 作者: (美)罗伊森 译者: 兆彬 / 俞睿 译林出版社 2006 - 8
“自己是自己最好的医生”是《YOU:身体使用手册(软精装)》全书的核心理念。每个人都可以自觉地重视并控制自己的健康,并且尽可能科学地了解自己的身体。作为一本正宗的使用手册,《YOU:身体使用手册(软精装)》将使现代都市人摆脱对于营养保健品及医药的一味依赖,摒弃以往错误的思维定式,形成科学的生活习惯,做好自己的保健医生。
健康问题一直是人们最关心的话题之一,在环境污染严重、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尤其需要重视健康。当然,人类寿命的延长和生命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医学科学和技术整体水平的进步,许多疾病正在得到有效治疗或最终治愈。但是,我们需要记住,您是自己最好的医生。在《YOU:身体使用手册(软精装)》这本书中,作者大刀阔斧地打破众多健康认识误区,将身体比喻成一座房子,带领读者了解各个系统、器官和它们的运转情况,在做了有关身体知识的浏览之后,人们将会对身体各项器官的所有认识有全面的提升,教读者清楚地认识自己的身体并学会科学地维护它。全书清晰的结构和严谨的表达方式,会给人们带来实用性极强的科学保健知识。
内容导读你唯一真正拥的是身体。但从来没有人告诉你该怎样正确使用。
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 [图书] 豆瓣
8.4 (9 个评分) 作者: [美] N.凯瑟琳·海勒 译者: 刘宇清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 6
本书深入探究 “身体” 在信息时代的命运,责无旁贷地阐明我们所身处的虚拟时代以及未来的走向。我们作为 “人类” 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了,我们终将成为 “后人类”。人类为什么会向 “后人类” ?“后人类” 到底意味着什么?人类要加入恐龙的队伍,成为被淘汰的物种?智能机器人会成为这个星球上最重要的生命形式?融贯技术与文化的历史,从控制论的诞生到人造生命的出现,凯瑟琳﹒海勒梳理出三个相互交织的故事:信息如何失去它的身体;赛博人的文化观念与技术建构;控制论对人本主义主体的消解。深入探究“身体”在信息时代的命运,阐明了我们所处的时代和未来。人类必须与其他生命形式共享这个星球甚至人类自身。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