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麦田守望者”
全部 | 书籍 (9) | 影视 | 播客 | 音乐 (4) | 游戏 | 演出
麦田里的守望者 [图书] 豆瓣
The Catcher in the Rye
8.3 (254 个评分) 作者: J·D·塞林格 译者: 孙仲旭 译林出版社 2007 - 3
这本小说一出版,就受到国内青少年的热烈欢迎,认为它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一时大、中学校的校园里到处都模仿小说主人公霍尔顿——他们在大冬天身穿风衣,倒戴着红色猎人帽,学着霍尔顿的言语动作。甚至在1960年代初期,外国学者只要跟美国学生一谈到文学,他们就马上提出了《麦田里的守望者》。
《麦田里的守望者》之所以受到重视,不仅是由于作者创造了一种新颖的艺术风格,通过第一人称以青少年的说话口吻叙述全书,更重要了资本主义社会精神文明的实质。人活着除了物质生活外,还要有精神生活,而且在一个比较富裕的社会里,精神生活往往比物质生活更为重要。
主人公是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考菲尔德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反英雄形象之一,霍尔顿出身中纽约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学校里的老师和自己的家长强迫他好好读书,为的是出人头地,以便将来买辆凯迪拉克,而在学校里一天到晚干的,就是谈女人,酒和性,他看不惯周围的一切, 根本没心思用功读书,因而老是挨罚,到他第四次被开除时,他不敢回家。便只身在美国最繁华的纽约城游荡了一天两夜,住小客店,逛夜总会滥交女友他在电影院里百无聊赖地消磨时光,糊里糊涂地召了妓女,情不自禁的与虚荣的女友搂搂抱抱,与此同时,他的内心又十分苦闷,企图逃出虚伪的成人世界去寻批纯洁与真理的经历与感受。这种精神上无法调和的极度矛盾最终令他彻底崩溃,躺倒在精神病院里。
还有8个属于同一作品或可能重复的条目,点击显示。
麦田里的守望者 [图书] 豆瓣
The Catcher in the Rye
8.1 (194 个评分) 作者: J·D·塞林格 译者: 施咸荣 译林出版社 1997 - 2
霍尔顿是出身于富裕中产阶级的十六岁少年,在第四次被开除出学校之后,不敢贸然回家,只身在美国最繁华的纽约城游荡了一天两夜,住小客店,逛夜总会,滥交女友,酗酒……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丑恶,接触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其中大部分是“假模假式的”伪君子。
霍尔顿几乎看不惯周围发生的一切,他甚至想逃离这个现实世界,到穷乡僻壤去假装一个又聋又哑的人,但要真正这样做,又是不可能的,结果他只能生活在矛盾之中:他这一辈子最痛恨电影,但百无聊赖中又不得不在电影院里消磨时间;他厌恶没有爱情的性关系,却又糊里糊涂地叫来了妓女;他讨厌虚荣庸俗的女友萨丽,却又迷恋她的美色,情不自禁地与她搂搂抱抱。
因此,他尽管看不惯世道,却只好苦闷、彷惶,用种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安慰自己,自欺欺人,最后仍不免对现实社会妥协,成不了真正的叛逆,这可以说是作者塞林格和他笔下人物霍尔顿的悲剧所在。
麦田里的守望者 [图书] 豆瓣
The Catcher in the Rye
8.1 (75 个评分) 作者: (美) 塞林格 / J.D.Salinger 译者: 施咸荣 译林出版社 2010 - 4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16岁的中学生霍尔顿·考尔菲德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反英雄形象之一。霍尔顿出身在纽约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的家庭。学校里的老师和自己的家长强迫他好好读书,为的是“出人头地,而他看不惯周围的一切,根本没心思用功读书,因而老是挨罚。他的内心又十分苦闷、彷徨,这种精神上无法调和的极度矛盾最终令他彻底崩溃,躺倒在精神病院里。
The Catcher in the Rye [图书] 豆瓣
8.9 (31 个评分) 作者: J·D·SALINGER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51 - 7
Anyone who has read J. D. Salinger's New Yorker stories - particularly A Perfect Day for Bananafish, Uncle Wiggily in Connecticut, The Laughing Man, and For Esme - With Love and Squalor, will not be surprised by the fact that his first novel is full of children. The hero-narrator of The Catcher in the Rye is an ancient child of sixteen, a native New Yorker named Holden Caulfield. Through circumstances that tend to preclude adult, secondhand description, he leaves his prep school in Pennsylvania and goes underground in New York City for three days. The boy himself is at once too simple and too complex for us to make any final comment about him or his story. Perhaps the safest thing we can say about Holden is that he was born in the world not just strongly attracted to beauty but, almost, hopelessly impaled on it. There are many voices in this novel: children's voices, adult voices, underground voices-but Holden's voice is the most eloquent of all. Transcending his own vernacular, yet remaining marvelously faithful to it, he issues a perfectly articulated cry of mixed pain and pleasure. However, like most lovers and clowns and poets of the higher orders, he keeps most of the pain to, and for, himself. The pleasure he gives away, or sets aside, with all his heart. It is there for the reader who can handle it to keep.
Salinger's classic coming-of-age story portrays one young man's funny and poignant experiences with life, love, and sex.
麦田里的守望者 [图书] 豆瓣
The Catcher in the Rye
8.2 (30 个评分) 作者: J·D·塞林格 译者: 施咸荣 译林出版社 1998
作者除发表过一些短篇小说外,迄今只写过这一部长篇小说,与另一部黑人作家Ralph Ellison的The Invisable Man一起被认为是二战后当代美国文学中的“现代经典”。在美国社会和文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小说一出版,就受到国内青少年的热烈欢迎,认为它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一时大、中学校的校园里到处都模仿小说主人公霍尔顿-他们在大冬天身穿风衣,倒戴着红色鸭舌帽,学着霍尔顿的言语动作。
甚至在60年代初期,外国学者只要跟美国学生一谈到文学,他们就马上提出了《麦田里的守望者》。
不同的青年、家长和评论家,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对此书作出不同的评价。有过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颂扬此书,把它说得天花乱坠,认为成人通过本书可以增加对青少年的了解,青年人在阅读本书后则能增加对生活的认识,使自己对丑恶的现实提高警惕,并促使自己去选择一条自爱的道路;另一种意见严厉批评本书,把它看作洪水猛兽,说主人公满嘴粗话,张口“他妈的”,闭口“混账”,读书不用功,还抽烟、酗酒、搞女人,从而认为本书内容“猥亵”、“渎神”。
麦田里的守望者 [图书] 谷歌图书 豆瓣
The Catcher in the Rye
8.0 (16 个评分) 作者: [美国]J﹒D﹒塞林格 译者: 施咸荣 译林出版社 1998 - 9
本书的主人公霍尔顿是个中学生,出身于富裕中产阶级的十六岁少年,在第四次被开除出学校之后,不敢贸然回家,只身在美国最繁华的纽约城游荡了一天两夜,住小客店,逛夜总会,滥交女友,酗酒……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丑恶,接触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其中大部分是“假模假式的”伪君子。
霍尔顿几乎看不惯周围发生的一切,他甚至想逃离这个现实世界,到穷乡僻壤去假装一个又聋又哑的人,但要真正这样做,又是不可能的,结果他只能生活在矛盾之中:他这一辈子最痛恨电影,但百无聊赖中又不得不在电影院里消磨时间;他厌恶没有爱情的性关系,却又糊里糊涂地叫来了妓女;他讨厌虚荣庸俗的女友萨丽,却又迷恋她的美色,情不自禁地与她搂搂抱抱。
因此,他尽管看不惯世道,却只好苦闷、彷惶,用种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安慰自己,自欺欺人,最后仍不免对现实社会妥协,成不了真正的叛逆,这可以说是作者塞林格和他笔下人物霍尔顿的悲剧所在。
麦田里的守望者 [图书] 豆瓣
The catcher in the rye
8.2 (11 个评分) 作者: J·D·塞林格 译者: 施咸荣 译林出版社 2011 - 2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长篇,虽然只有十几万字,它却在美国社会上和文学界产生过巨大影响。1951年,这部小说一问世,立即引起轰动。主人公的经历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受到读者,特别是大中学生的热烈欢迎。他们纷纷模仿主人公霍尔顿的装束打扮,讲“霍尔顿式”的语言,因为这部小说道出了他们的心声,反映了他们的理想、苦闷和愿望。经过30多年来时间的考验,证明它不愧为美国当代文学中的“现代经典小说”之一。现在大多数中学和高等学校已把它列为必读的课外读物,正如有的评论家说的那样,它“几乎大大地影响了好几代美国青年”。
《麦田里的守望者》以主人公霍尔顿自叙的语气讲述自己被学校开除后在纽约城游荡将近两昼夜的经历和心灵感受。它不仅生动细致地描绘了一个不安现状的中产阶级子弟的苦闷仿徨、孤独愤世的精神世界,一个青春期少年矛盾百出的心理特征,也批判了成人社会的虚伪和做作。
麦田里的守望者 [图书] 豆瓣
作者: J·D·塞林格 译者: 施咸荣 漓江出版社 1983
此书有三部分构成:《译本序》(施咸荣)、《麦田里的守望者》正文、《一部作品的出版史》(董鼎山)。
英国《卫报》根据书店销量研究公司的资料,列出英国人最喜爱的20世纪20本经典小说,结果荣登榜首的是《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是一本可以让人一口气读完而掩卷沉思的书,被《时代周刊》称为"现代文学十大经典之一"。
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一个中产阶级子弟的苦闷、彷徨的精神世界,真实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精神文明的实质。全文都是以一个青年的口吻进行叙述,让人读来亲切感人而真实。
《麦田里的守望者》虽然只有十几万字,它却在美国社会中和文学界产生过巨大影响。小说一问世,立即引起轰动,特别受到大中学生的热烈欢迎。他们纷纷模仿主人公霍尔顿的装束打扮,讲"霍尔顿式"的语言,因为这部小说道出了他们的心声,反映了他们的理想、苦闷和愿望。
塞林格这本薄薄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影响了几代美国青年,大概也影响了不止一代中国青年。
这本在世界文学中也算得上"现代经典"之作,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这个译本的出现以来,已有多种版本多次印刷,常销不衰。
麦田守望者 [音乐] 豆瓣
7.9 (38 个评分) 麦田守望者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1998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红星生产社
“麦田守望者”简历

乐队成员:主唱:肖玮 吉他:刘乐 贝斯:大乐 鼓手:苏阳

乐队最早组建于1992年,乐队成员均为大学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乐队已初步形成。

乐队以成员共同喜欢的美国作家赛林格的同名畅销小说《Catcher in the Rye》取名为:“麦田守望者”。

1994年圣诞节,乐队在北京“轩豪夜总会”舞台上首次公开亮相,从此宣告了他们演艺生涯的开始。

1996年,“麦田守望者”乐队正式签约红星生产社。

1998年5月8日,麦田守望者乐队赴香港参加“Levis Body Language Battle of the Band”演唱会,此次演出是由“Levis”赞助的纯乐队性质的演出。同台献艺的有香港的“ZEN”、Joey Tang及乐队、NT、Screw及台湾的“张震岳及乐队”、“陈奕迅及乐队”等。作为大陆流行音乐“新希望”的代表,“麦田守望者”不负众望,现场观众反映十分热烈,演出获得圆满成功。之后,“麦田”还接受了《星岛日报》、《电影双周》、《东方新地》、《Best Bug》、《东Touch》、《壹本便利》、《明报周刊》等媒体的采访,并接受了香港有线电视的现场直播访问。

1998年6月,乐队推出首张专辑《麦田守望者》,制作人为张亚东,由红星生产社出品,北京京文音像公司发行。

作为专辑第一主打歌《绿野仙踪》连续登上“北京音乐台”《中国歌曲排行榜》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歌曲榜”冠军宝座,并在全国各地电台排行榜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1998年8月,乐取再次赴香港为其首张专辑《麦田守望者》做宣传,同期参加CRII(香港商业2台)举办的“组Band狂热”演出,他们以嘉宾身份演唱30分钟,观众反映非常热烈,“麦田守望者”成为此次活动的焦点人物。同期参加“太阳计划”及“叱咤903”两场演出,同样取得巨大成功。演出之后接受了香港电台、《电影双周》、《号外周刊》、《Yes周刊》、香港有线电视、《TVB周刊》等香港媒体的专访。

1998年8月29日,乐队参加由《音乐生活报》组织的为灾区赈灾义演活动。同台演出的还有崔健、Again、臧天朔等国内知名乐队。

1998年底,《绿野仙踪》的MV被选送中央电视台参加第五届中国音乐电视大赛。

1998年12月第三次赴港,参加红堪体育馆“滔滔两岸摇”摇滚演唱会。

99年2月,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歌曲排行榜年度评选“最受欢迎乐队奖"。

99年9月,应邀参加青岛啤酒节开幕式演出。

99年9月,在京参加由北京音乐台、香港[V]音乐台等单位联合举办的“[V]红星2000新音乐发表会”。

1999年9月,开始进棚录制第二张专辑,这张专辑仍由张亚东担任制作人。

99年10月,开始录制新专辑,暂定名为《Save as......》.

99年11月24日,再次赴港应邀参加香港商业2台举办的“拉阔音乐演唱会”,与张亚东共同出任嘉宾。

2000年1月,第二张专辑《Save as》出版发行。

2000年3月24日,红星生产社与北京泛音(FINE)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在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举办“麦田守望者 SAVE AS音乐中国”新片发布专场演出,受到同学们空前热烈的欢迎。同时“麦田守望者歌友网”也于当天正式成立。

2000年3月26日,“麦田守望者”赴港为其新专辑《SAVE AS》做海外宣传及现场演出。

2000年4月6日,“麦田守望者”赴意大利参加名为“BIG Torino 2000-International Biennial of Young Creativity”的文化交流活动。

2000年5月-6月,“麦田守望者”出任Channel[V]音乐台发起的“[V]人类、新思维”行动的“行动大使”,分别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和北京工业大学的校园音乐会。

2000年8月18,“麦田守望者”乐队参加北京音乐台2000年第一季度季选颁奖活动,主打曲《电子祝福》荣获季选“十大金曲”奖。

2000年8月26日,《电子祝福》荣获“雪碧我的选择-----中国原创音乐流行榜”季选奖,并应邀参加于8月26日在上海大舞台举行的季选颁奖典礼。
我们的世界 [音乐] 豆瓣
7.3 (15 个评分) 麦田守望者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06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内蒙古文化音像出版社
沉淀六年再度启航 张亚东携超级班底助阵 十首精彩杰作绝无冷场

《我们的世界》
当你独自站在高处,聆听自己鼓击般的心跳,俯视城市的每个角落,它如此耀眼而绚丽、疯狂而晕眩、愚蠢却又真实的展现在我们眼前。内地摇滚乐坛多年未见的磅礴之作,与麦田守望者一同沉积六载,惊世展现。在我们的世界里,演出就此开始。

《刺客》
POST HARDROCK的原始野性咆哮而来,当它满载着杀机掠过,即是对所有听觉防线血淋淋的撕扯,一把并不锋利的匕首却能闪着寒光将一切猎物连骨带肉剁得粉碎。

《SUPER STAR》
娱乐时代的工厂流水线上,一个个表面光鲜内心畸形的怪胎整装待发,他们满怀期待却又忐忑不安,今天的SUPER STAR,可能在明天人间蒸发。麦田守望者六年来第一首电台打榜单曲,无疑是一个礼物,送给你,也送给这个催熟的娱乐时代。

《钱》
钱钱钱钱!盲目的贝司低音裹覆着铜臭味的金属琴弦滚滚而来,对金钱的欲望,愈戏谑愈真实。

《THE PERFECT DAY》
轻盈幽雅的英伦小品,Ukulele轻盈的弦音如童真的微笑般纯美,漫天飘散的音符与萧玮庸懒的歌声造就了一幅完美而和谐的画面。

《白夜》
仿佛是急促的呼吸,指尖滑过汗水浸泡的领地;当颠峰后一切归于平静,敏感尚未退去,游走周身的每处细节,都需要你我小心翼翼的去体味。一首情爱史诗,一场摇滚成人礼。我们的世界,是两个人的世界。

《崩溃》
凝视着你入睡,和着最美的旋律,一秒钟,为你沉醉、彻底崩溃。编织迷人梦境,麦田守望者再造吉他弹唱曲之臻藏经典。

《MY SUNDAY II》
转世之作已呈一派英伦清新之声,从MONDAY到SUNDAY,8年间,我们悄然走过,周而复始,未曾改变。或许日渐平和或许愈发机械,在MY SUNDAY到来之前,一切都变得微不足道了。

《我们长得不漂亮》
从头至尾天衣无缝、无懈可击,动听流畅的草根之歌,覆在心灵上的尘土被震荡飞扬,中间段的转接的闪光将你推向高潮,城市里每一个卑微的小角色都会为它欢呼雀跃。这无疑又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听觉盛宴。

《一意孤行》
眼泪从第一句歌词唱出时缓缓流下,在路上的人会懂。未必命运刻意安排,经典自是注定。
所有你想要的 [音乐] 豆瓣
9.0 (8 个评分) 麦田守望者
发布日期 2007年8月1日 出版发行: 太合麦田唱片
麦田守望者只能精选不能怀旧,音乐只是快乐!
出道10年仅发表了3张专辑,从“北京新声”到6年沉寂再到“我们的世界”的惊鸿,麦田守望者10年音乐历程鉴证了几代歌迷的青春成长,也为整个华语乐坛带来了希望。
6 月5日晚,麦田守望者将以“所有你想要的”为主题,在星光现场为所有歌迷带来一场“绝非怀旧”的精选集发布演出。1998年8月《绿野仙踪》连续登上"北京音乐台"《中国歌曲排行榜》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歌曲榜"双冠军宝座,转眼已10年。10年3张专辑,可谓慢功细活,与当年同期打榜而今已然消失不见的众多歌曲相比,《在路上》的历久弥新依旧动人心魄,足以证明时间是检验音乐的最好标准。
麦田守望者主唱萧玮说,虽然形式上是3张专辑的精选之作,却不想称呼为“精选集”,3张专辑的数量不足以支撑“精选”这个概念,那是更多作品的集合。因为是收纳了重新缩混和母带处理的老歌及众多从未面世的视频、照片的CD+DVD9的组合,称呼为“所有你想要的”更为贴切。虽然发表精选集是为了和过去说“拜拜”,却不想将“怀旧”作为主旋律,“所有你想要的”代表了快乐与希望,萧玮作为此次发布会的主创人员,承诺为所有歌迷呈现一场独特而有趣的演出,因为音乐带给他的就是快乐。
事实上,麦田守望者的音乐道路相比其他乐队来说也显得相当的从容,不为名利、不为作秀,音乐中传达的似乎只是几个大孩子的生活和想法,这样的态度与当今的流行乐坛格格不入,但他们却依然继续坚持着。“精选”和“怀旧”其实都不适合麦田守望者,只有音乐,对他们来说才是永恒。
Save As... [音乐] 豆瓣
7.0 (6 个评分) 麦田守望者
发布日期 2000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红星生产社
然是“麦田”乐队共同创作,张亚东担纲制作人的这支乐队的第二张专辑,较之他们多带现场气氛渲染的首张专辑而伦,则更加音乐化。在这方面你可以从其音乐的成熟,编曲的丰富,调子、音色尤其是音乐风格的多样性以及制作的纯熟等诸多方面而获得认知,不变的则是那些好听的旋律带给你的满足感。
登录用户可看到来自其它网站的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