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 BBC地平线:我们该关了动物园吗?
能和动物园进行直接对话,已经是非常温和的讨论方式了。第一次知道动物园因为繁殖过剩会捕杀动物;人工繁育的动物放归自然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动物在固定的封闭环境中待久了会丧失繁殖欲,最终变得不育;底特律动物园北极熊的饲养员说,她是快乐的,这是非常主观的感受,但我认为她是能感受到生活的价值与意义的……不应该只有科学帮人类收拾烂摊子,we failed all these spices, all of them.
从坚果剥出时间并教它说话
看过 美容的真相
学习无痕生活ing…还好买水乳之前先看了!里面一位自愿者说,虽然知道没用,但她还是会继续用moisturer,因为that will make me feel nicer. 并不是一切都需要遵从实用主义的原则,适应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才是更重要的
看过 绝命毒师 第四季
尝试暗杀Gus那一段是目前最恨沃特白的时候,必须要停下来了要不然真会恨得脸麻
听过 赦免之罪 🌕🌕🌕🌕🌕
……听呆…………………
最喜欢斯德哥尔摩…
看过 绝命毒师 第三季
零星被记录在社媒上了,再记录一点零碎的观后感:1.磕到非浪漫向的粉白,季末Jesse成了沃特白道德锚点一样的存在(作为作恶的借口),而Jesse却能为了保白的命开枪杀人同时劝白自首,打苍蝇那集给我看哭了;2.Skyler slay,这个态度转变给我看呆;3.谁能来草草Soul Goodman,让生活来也行。4.Gus Fring真的没有嬷嬷吗
看过 海豚湾 🌕🌕🌕🌕🌕
印象很深的是,讲到海豚和其它鲸鱼和人类的呼吸方式并不一样,它们的每一次呼吸都是有意识的,所以当生活变得难以忍受时,它们会选择不进行下一次呼吸来自杀…
几个人站在染着篝火的岸边,用闲聊的语气谈到,夏威夷的地平线处全是抹香鲸,一个人接过话,说我在智利的时候,蓝鲸多的像一丛,我们称之为竹林,不管何时你看过去,海水都是黑的,水下布满了蓝鲸,我抓都抓不过来。
直接放影像就已经足够强烈了,艺术是屠杀场墙壁一样的东西,会让你在意识到其存在的同时,心里好受一点。
看过 你吃什么很重要
…Just发现描述吃肉对人类的害处时兴致缺缺,甚至觉得是人类罪有应得;展现畜牧对动物的施虐时觉得我应该kill myself,永远更能共情后者。
读过 不持有的生活
看到最后又想到我家空无一物。尽管推理出物质是时间这一结论的逻辑并不连续,但这个观点确实更容易让人接受!因为语言很轻快所以读的时候有空外延思考了很多。插图可爱!
看过 毒美
又是对现代化感到绝望的一部,可能是加入了诉讼的部分,看完之后也想去盘点一遍自己的化妆品(。要说的话,比较好奇一是使用化妆品“量”的问题;二是,如果大部分审美焦虑都是在消费主义中被制造出来的问题,那“解药”真的存在吗,或者说,我们还有必要追问解药吗。
看过 热辣滚烫
好温柔的电影,有点后悔去年春节期间怎么没去看。电影中间,导演试图用拳击击倒乐莹,其实是非常柔和的比喻,生活中苦难的激烈化反倒弱化了其本身的单调和贫乏。乐莹在镜子中看见自己,哭着说:“怎么一点伤都没有。”看得我眼泪哗哗的,在那么重的一拳挥出后,最折磨人的是毫无反馈,而这才是生活在大部分时候的面貌。
最温柔的一点是,在人认识自我的实践中,身体是最诚实、也是最容易改变的一部分。
雷佳音的角色也很精彩,用他做结尾很好!
看过 旧衣的秘密
不管人类文明再怎么烂,其中的个体也只是想好好生活而已。印象深刻的是英国的白纱裙被当成婚纱,以差不多15欧的价格卖出;而当地传统服饰的产业最大销售渠道竟然是丧葬服饰,而加纳人葬仪有两种颜色,表达哀悼的白与表达愤怒的红……想来二手衣更像一个向西方世界反向展示地域文化的渠道!有文化霸权的反思但不多
看过 牛仔裤的代价 🌕🌕🌕🌕🌕
德语纪录片,喜欢这样简洁、有力地扯下资本遮羞布的作品。最后和品牌高管对话,对方把责任推向生产地环保意识落后,太讽刺了。看起来是甲方与生产方躲猫猫的游戏,实际上是上层与中下层资本联合装瞎的恶作
果。改怎样才能让更多人看到这样的片子,“如果他们还能忍受不人道待遇的话”……
看过 绝命毒师 第五季 🌕🌕🌕🌕🌕
Mike的结局让我一度以为自己再也无法原谅沃特白,但看到他对skyler坦白一切都是为了自己时还是哭傻了。这是现代版的《浮士德》,这里根本没有海伦剧,也没有瓦尔普吉斯之夜,只有被伤害和谋杀的人,人性足以自导出轰轰烈烈的闹剧,梅菲斯特弥散在人的理性与身处的环境中。沃特白在生命的末端开始铺就“救赎之路”却并没有得救,但他确实获得了某种思想的澄明;jesse则被割下脓肿的过往,逃脱牢笼,以离开替代伤害,以爱而非让恨占据上风去与恶对峙。这是创作者对人类道德的肯定,是我想看到的最好的结局。
看过 黑鲸
“人类只承认自己是唯一能使用语言的物种。”海豚湾里讲海豚试图和人类交流,但后者却施与其暴力……多么傲慢、可悲而又畸形的文明……
看过 唐人街
因为《故事》加入影单了,台词和伏笔精巧,结尾的间接描写真的……直接震住。但故事并不是我喜欢的类型,美丽的、悲伤的、从头到尾被虐待的女人,以及担任拯救者的、风流而正直的侦探。
看过 我的章鱼老师 🌕🌕🌕🌕🌕
发现比起电影,自己其实更喜欢看纪录片,尤其是以动物为主角的。它只是想用人类的视角叙述一个真实而温和的故事,可以不强调风格、强调叙事语言,可以由断续的素材拼接组成而造成“真实”的错觉,可以通过剪辑游离在中立的记录之外,让你触及一种情感、一种爱,我觉得这才是纪实的意义。当看见章鱼突然向水面伸出触脚,晃动着身体,你意识到这只独居的软体动物是在和鱼群嬉戏,那种震颤的情绪,对我来说就是爱。
看过 一部关于糖的电影
我就说为什么昨晚喝了一杯草莓奶昔之后睡眠质量奇差无比还做了两个巨恶心的梦,也有焦虑的原因,但没想到糖和焦虑算一种伴生关系啊!喜欢这种诙谐的讲述方式,生物白痴第一次搞懂了糖是怎么在体内分解的。另外也确认了运动量和热量缺口均在控制的情况下,为什么内脏脂肪还是减不下去,原来是因为没控糖呃啊啊啊啊。以及在想Sweetheart,honey包括sugar daddy这些日常化的昵称也是一种营销手段的结果。
看过 奶牛阴谋:永远不能说的秘密 🌕🌕🌕🌕🌕
是好的作品,拍摄者非常了不起。提问No meat monday是否是可行的,回答说,这不过是一种false sense of justification,听到这里被震住了;后面那位激进vegan老叔说,如果每个自称是环保主义者的人都言行一致的话,问题就会容易解决得多。这样的话属于理解但只能叹气,它不是说给本片受众听的,而是说给本就是environmentalist,或者OCE们的。影片前半段展现机构的百般遮掩,徐徐引出主题后,却又激烈地转进否定其他饲养方式,而极力提倡vegan diet。确实是严肃而急需引起关注的论题,拍摄者在片中说,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因此收到威胁,影片的节奏也确实传递出这种焦虑,比起大众科普,更像环保主义者的急切反思。
以及为何FBI会把动保和环保行为看作domestic terrorism,我觉得片里涉及到了,但不能被说出来。因为所有环境问题归根到底都是一个问题,太多人类;极端环保主义者打出的口号是,kill yourself,Save the planet,想彻底履行道德的指示,消除自己的存在是必要的。我觉得这也是最后那位老叔没有说出口的。
读过 救命!逆转和预防致命疾病的科学饮食
和我想的参考书不太一样,面向公众的科普读物。不过作者的红黄绿灯事物划分倒是很清晰明了,“黄灯和红灯食物主要是为了促进绿灯植物的摄入”这个理由我也可以接受!以及出乎意料作者不是非常激进的Vegan(也在书里解释了Vegan和Plant based diet的区别,前者是一种价值观而后者只是一种营养学膳食模式),温和而包容的讲述方式读起来非常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