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象读观闻
读过 半透明鏡 🌕🌕🌕🌕🌗
以前读英文版时匆匆囫囵,这次读到中文版算是弥补了以前的缺漏。柯氏此书确实比同时代其他人的著作用力得多,堪称是真正贯彻了历史书写研究理念的佳作,无怪其人对清史研究日趋降智而愤懑。全书围绕一种关于以满洲族群/历史意识为主体的观念,如何在话语层面上抚平其他不同意识的褶皱、倒刺和碎片,从时段上讲或许可以称为是 Orphan Warriors 的前史。第一部分讲述作为边疆人的汉人如何被纳入满洲族群意识建构进程,第二部分介绍皇太极、康熙帝如何跨越女真传统社会的藩篱而重写满洲人的历史观念。第三部分关注乾隆朝如何缔造合璧皇权与最为堂皇的历史书写。结尾与《孤军》的结论共鸣——如果说《孤军》意欲给出一种不同于经典叙事的「满族人」的反例,那么《晦昧之鉴》想要讲述的就是被经典「满族人」话语所利用的「旗人—满族人」族群观念大筐的塑造过程。这一过程远超越「满汉矛盾」四字所能涵盖的范畴,甚至足可成为20世纪肇造国族之际种种草蛇灰线的写照。
讀過 清代田赋积欠与国家财政治理 🌕🌕🌕🌕🌑
工作非常好,但写作上略有缺憾,主要是头绪太多且篇幅已经太长,细节上照顾难周了。清中叶蠲缓背后的田赋问题这么严重,也是超出预料。结论中提到的「地方灾荒财政」概念颇有意思,灾荒不仅是治理对象,荒政也不仅是治理手段,围绕灾荒而形成的财政机制变成了地方财政用以解决种种痼疾的黑洞账户,而设法截住这个黑洞账户的机制就一定会遭遇很强的阻力(征信册)。
读过《中国前近代的出版、文化与权力》 🌕🌕🌕🌕🌗
感觉是部很不错的明清书籍史的通史著作,也可以算是书籍史研究在海外汉学中的起点之一。将文献学里的很多知识点导入了书籍史的角度,并且与欧洲印刷革命时代的一些节点作对比。问题意识确实弱了些,有点大而全,但毕竟有开创之功,不足厚责。
#秃象读观闻.
看过 败北女角太多了! 🌕🌕🌕🌗🌑
创意独特,八奈见杏菜活泼可爱,烧盐柠檬人设出彩,但也仅此而已。仔细想来全片故事内核(为什么会成为败犬、成了败犬怎么办)其实是无法用一般剧情的方式展开的设定内容,进而令全片多数剧情仅能局限于校园动画大路货范畴,与故事内核脱节,并让温水这一男主角地位尴尬:到底是纯粹的旁观者、无可奈何卷入的温吞男生还是知心大哥哥,三种人设似乎都不妥帖。
读过 联愁杀 🌕🌕🌕🌑🌑
《羔羊们的圣诞夜》与《啤酒之家的冒险》加和以后往无趣调两档的状态,除了案件以外几乎一无所有,但案件本身就是普通无头公案的样子,而且重要线索多是后面才交代,缺乏《啤酒之家》平地抠饼的趣味。感觉更像剧情大纲而非真正的小说。
看过 与犯罪的战争:坏家伙的全盛时代 🌕🌕🌕🌕🌑
韩国版严打。主要看点是崔翼贤如何左右逢源地摆平各种事情,其他人都比较淡,特别是崔炯培,形象塑造非常刻板,远不如“大父”之浓墨重彩。另,黑帮片剧情中以生意合法化为出路者甚夥,但如本片以让儿子考公为出路的,似乎独此一例,确是韩国特色。
读过《偶然而恐怖的相遇》 🌕🌕🌕🌗🌑
5个短篇都是少年时期脱轨的生活在晚年重又浮现,故事基调凄凉萧索,而且由于作者年老,其中无力感很强。但遗憾的是,故事推动力都是无端冒出的男女关系和精神错乱——好像《妄想代理》续作,但这其实不算太好的手法,全书所有不够劲之处都来自于此(甚至有种被《超高龄化社会杀人事件》捏住七寸之感)。第4篇《间女藏身处》因时代感而颇为动人——这真是2020年代才会显得不唐突的诡计,最后那三个自然段差不多是我读过最急转直下的结尾。第5篇同名作大约想要复现《动机之后》,结尾代以强烈的迷惘感,但感觉比《动机之后》的留白要更「化不开」>!——我还以为第三人是那俩潜入者之一!<。
#秃象读观闻.
读过 晚清外销财政研究 🌕🌕🌕🌗🌑
觉得像是结项材料半成品。部分小节的工作相当精彩,例如推算外销财政比重,以及准确指出外销财政本质上不是财权范畴(财政问题)而是事权范畴(权责问题),进而映射出县级外销钱粮在新政中的膨胀并非偶然。但整体可读性一般,大部分现象问题没有归纳清楚;目光主要集中在省级外销财政,但对各省具体情况又有蜻蜓点水之嫌;部分章节和刘增合重叠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