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 We Could Have Been Friends, My Father and I 🌕🌕🌕🌕🌕
[有聲書] [從河到海] 原來Nakba不僅僅是奪去了巴勒斯坦人的房產和土地,他們在銀行的巴勒斯坦鎊存款都被凍結,並且在一個月內失效。沒有國家和機構願意兌換這些貨幣,巴勒斯坦人的資產就這樣被“清零”,“以色列”也籍此將迎來“史無前例”的“大發展”。巴勒斯坦鎊值不值錢呢。作者的父親早年去歐洲出差,因為他是用巴勒斯坦鎊支付,所以酒店會所都像接待皇帝一樣接待他。
聽到作者的父親終於來到他在Nakba之前剛買下的海邊的一塊地那段,就想到自己租的房後一片小小的院子所帶來的可能性都能讓人充滿期待⋯面對這樣程度的人生劇變?!將蓋起海景別墅的土地甚至不再是自己國家的領土,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去嬉戲玩耍,生長在那裡的人卻被禁止涉足,然後一輩子投入到了「偉大光榮正義的為難民維權事業」中成為被人誤解的悲情英雄?!嚶嚶嚶……啊呸!去你大爺的!#IsraelHasNoRightToExist
israelhasnorighttoexist
看过 Mur 🌕🌕🌕🌕🌕
[從河到海] 在一個牆的缺口上搭了一根電線一樣的東西,每一個翻牆的人都要抓著這根電線借一下力才能翻上牆。如果這根不知道從哪兒搭上的繩子斷了,無法想像他們的生活會有怎樣的大麻煩。#IsraelHasNoRightToExist
看过 The Stones Cry Out 🌕🌕🌕🌕🌕
[從河到海] 巴勒斯坦基督教社群遭受侵略、壓迫和他們堅韌反抗的歷史。巴勒斯坦北部、近鄰黎巴嫩的基督教村莊Bir'im的村民在某種形式上“贏”得“以色列”最高法院的關於回歸權的官司,判定他們可以回去但是需要得到錫安納粹軍的同意。村民決定不顧這種荒謬的裁決和管制要回到自己的家園。就在他們已經看到對面的山上自己的家的時候,錫安納粹的轟炸機也飛到了,將村莊在村民的眼前夷為平地。在反抗的過程中,他們從沒放棄過和平而且“西式”的方式:相信法律、非暴力、公民不服從、民主體制建設,但是在這個已經被寫好的劇本裡要扮演“蠻夷“、”惡人”角色的怎麼有你自由發揮的份啊!還有好笑的是今天這些白人福音基督徒還要跑去給生長在耶穌生長之地的基督徒上課。巴勒斯坦基督徒的存在和他們的經歷戳破了“以色列”所謂“這是宗教/信仰之間爭奪聖地的衝突”的謊言。就像反“以色列”的尤太人肉身證明“錫安主義不是尤太教,‘以色列’人不是尤太人”一樣。“以色列”是一場反人類的政治運動。#IsraelHasNoRightToExist
读过 Palestinian Walks: Forays into a Vanishing Landscape 🌕🌕🌕🌕🌕
[有聲書] [從河到海] 《“以色列”如何破壞聖地·城市規劃及生態篇》。和“發現新大陸”的白人一樣,這些歐洲“二等白人”(不是我說的,是“正宗白人”說的,或者是錫安人自己內化了又外化或者怎麼化出來自己覺得自己是這樣的,有點兒像“海外高華”的自我定位)通過屠殺宣示擁有“無主之地”,給這“化外之境”帶來了(歐洲的、工業的、白人創造的“現代”的)“文明”。熱愛徒步的作者通過自己親眼所見來描述“現代 文明 開化”的錫安人如何全方位地破壞著這片土地,為了佔領、驅逐、隔離、為了抹去歷史、為了標榜自己的“更先進”……如果這塊土地真的是你的,你怎麼會對它是如何運作的一無所知,自以為是地去“發展 開發”它呢。#StolenLand #IsraelHasNoRightToExist
看过 少女法哈 🌕🌕🌕🌕🌕
[從河到海] 豆瓣的短評不乏一些影評大拿在那兒評判“內容少”“沒有真實感”……可能老中抗戰神劇看多了,的確會覺得不夠刺激了。這不過是一個Nakba倖存者原原本本講她自己親眼見到的事實,一點不多,一點不少。而這樣的真實故事在其他歷史資料裡比比皆是。為什麼逃到Farha家的那家巴勒斯坦人那麼害怕,因為他們是見證了“以色列人”在自己家園肆無忌憚的殘暴和冷血,可是Farha的父親還懷著聖地居民最本真淳樸的善意認為“以色列人”至少會遵守不殺婦孺的諾言。那個沒有一腳將嬰孩踩爆的“以色列人”值得對他少一絲仇恨嗎?他本來是想一槍解決的罷了。他還會繼續他的“軍tú旅shā”生涯,他的餘生也都會因他參與的這場屠殺所給他帶來的“榮耀”和“回報”而逍遙自在,而且毫無疑問會繼續支持對巴勒斯坦人的剝削和屠戮。看看Tantura紀錄片裡的那些“以色列人”他們有任何反省嗎?沒有一個“以色列人”是無辜的。“以色列人”不是國籍,不是以歷史、文化、地域、人種、民族等等對某個人群的命名。“以色列人”是“黨”籍,是謊言編造的Death Cult追隨者的命名。#IsraelHasNoRightToEx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