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
百年袁家 豆瓣
作者: 王碧蓉 2013 - 6
“祖父袁世凯,我们五姊妹都没有见过,但是他带给我们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真是百年沧桑一言难尽。”
这里讲述的袁世凯,不在于结束帝制、走向共和的乱世枭雄,不在于复辟帝制,而是重点展现“家庭中的袁世凯”和“袁世凯的家庭”—— 一个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袁世凯,一个孝子,一个有10位夫人的男人,一个有32个子女的父亲,以及袁世凯的五夫人和他们数十位后裔的人生轨迹。
在袁世凯离世的这一百年里,他为他的子孙留下了什么?袁家的第二、第三、第四代,跟多数中国人一样,历经民国乱世、日军侵华、国共相争、共和国诞生、“反右”、“文革”及改革开放……身为袁氏后人,家族的背景对他们来说是福是祸?
本书全面展示了袁世凯及其杨氏夫人后裔的百年家族史,逐次讲述袁家四代数十人的人生故事,或平凡或跌宕,汇聚一起时便自然映照出袁氏一脉的百年沧桑。这也恰是百年中国历程中一卷镜像。在杨氏夫人这一支的后裔中,有民国著名的民族企业家袁克桓,有多位人民教师,有海外创业者,有政协代表,有普通的企业管理人员,也有艾美奖获得者,还有建筑师、神甫、画家、诗人、音乐家……
书中同时展示有179幅珍贵的影像图片,从袁世凯到他的五世玄孙,构筑了一道百年袁家人物群像的专题长廊,带我们重新认识袁家后人眼中的祖辈以及他们对家族身份的认知,感慨袁世凯后裔鲜为人知的往事。
2016年8月2日 已读
最近有几本关于袁家的书出版,论探讨袁世凯的地位根本不需要写其小字辈的故事,特别是这本感觉有受人之托为人立传的感觉,只说好不说坏,不知道算哪门子的百年袁家。
中国 人物传记 传记 历史
穆里尼奥 豆瓣
作者: 路易斯·洛伦索 译者: 陈震 新世界出版社 2014 - 5
穆里尼奥官方传记《葡萄牙制造》中文引进版千呼万唤始出来,终于正式引进。十五万字全本首次放出。此前网上版本均为节选版。
本书由穆里尼奥授权他的好友,葡萄牙著名体育记者路易斯洛伦索撰写。洛伦索是穆里尼奥的发小,俩人一直保持着亲密的朋友关系。作为穆里尼奥从一个小翻译成长为世界最佳足球教练的重要见证者,他有着许多第一手的资料,故而能在本书中将穆里尼奥从助理教练到豪门球会主帅的执教轨迹、这一路上的人生磨砺、经历过的挫折打击、直到最后在欧陆所向披靡一一还原,并得以在其中穿插大量篇幅穆里尼奥在训练、比赛、以及私人场合的“口述实录”。此外,穆里尼奥也亲笔撰写了书中几个重要章节,所以与其说这本书是传记,其实和穆里尼奥自传已经无异。
关于穆里尼奥,很多人都有同样的问题——“他是如何从一个翻译变成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足球教练。”这本书记录了他从默默无闻到登上“欧洲之巅”的历程,也为这个问题给出了准确的答案——他的坚韧、勤奋、专注、偏执,以及永不言弃的精神。今天,面对着功成名就的穆里尼奥,如果你带着同样的问题读完此书后,必然会唏嘘不已。因为狂人的成功,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与他辉煌的执教生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起点很低——球员时代的穆里尼奥籍籍无名,一直都只在葡萄牙低级别俱乐部效力。由于精通五种语言,他退役后有幸成为波尔图主教练博比罗布森的翻译,随着博比罗布森转至西甲巴塞罗那,穆里尼奥也随行至西班牙任他的翻译与助教。这本书的故事从他离开巴萨开始
2016年10月2日 已读
如果你不是魔力鸟的球迷,这本书一页都看不下去。
人物传记 足球
四十自述 豆瓣
7.8 (10 个评分) 作者: 胡适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6 - 5
胡适先生一生就写过这么一部自传。四十岁开始成圣。
【内容简介】
《四十自述》是胡适四十岁左右写的一部自传,他终其一生也只写过这一部自传。
在《四十自述》中,胡适详细记述了自己的身世,回顾了从幼年至青年的生活历程、求学经历,小到家长里短,大到民族命运,语言平实晓畅,娓娓述 说。不仅有以小说体追写的“我的父母的订婚”,感人肺腑的“九年的家乡教育”,还有“在上海”的艰辛求学、创办新学、留学前的堕落生活与重新振奋,更有对如何开始“讨论文学革命”的详尽叙述,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价值与史料价值俱佳的经典作品。
【编辑推荐】
胡适先生在《四十自述》的自序中说,“我们赤裸裸的叙述我们少年时代的琐碎生活,为的是希望社会上做过一番事业的人也会赤裸裸的记载他们的生活,给史家做材料,给文学开生路。”《四十自述》可谓是中国自传文学的“破天荒”之作。
本版《四十自述》以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亚东图书馆初版《四十自述》为底本,参校远东图书公司“自由中国”版修订,并收录胡适于1931年1、2月份在美国的 Forum 杂志上连载两期的英文自述“What I Believe”,呈现最真实全面的胡适自传。
【名人推荐】
要了解胡适,《四十自述》应是必读的第一本书。——唐德刚,历史学家、传记文学家
《四十自述》是进入胡适生命的第一把钥匙。——潘光哲,台北胡适纪念馆主任
20世纪是鲁迅的世纪,21世纪是胡适的世纪。——李慎之,哲学家、社会学家
错过胡适,中国错过了一百年。——熊培云,学者
2017年2月24日 已读
四十自述,好像没写到四十吧?另外开头写的像小说,中间写的像自传,后面写的是文学论文,这算早期白话文的混乱现象吗?另外,所谓自传,基本都是说自己好的,但我们更想看自己坏的不足的,可惜是没有。
人文 人物传记 传记 历史 文化
蒋经国传 豆瓣
The Generalissimo's Son: Chiang Ching-kuo and the Revolutions in China and Taiwan
9.3 (11 个评分) 作者: [美] 陶涵 译者: 林添贵 华文出版社 2016 - 1
“蒋经国的传由外国人写,远比中国人写有意义。”
蒋经国之后,台湾历经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等几代领导,然而每次民调显示,对台湾民主、经济、民生等各方面贡献最大的领导人,都是蒋经国。这位集中国宫廷、苏联共产主义、美国民主价值、台湾本土经验于一身的谜样人物,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和经历?
蒋经国与邓小平在莫斯科同学少年,一心服膺共产主义,归国后分道扬镳;数十年后,隔着海峡,一个推行改革开放,一个力促“十大建设”,一个建立现代化强国,一个成为“亚洲四小龙”,是必然还是巧合?为什么自章亚若死后,蒋经国终其一生不见儿子章孝严、章孝慈?为什么两位私生子却成了蒋家第三代中最优秀的继承者?为什么蒋家第四代成了悬崖边的贵 族,天生逆反政治?
蒋经国曾是威权政治的关键人物,却也是台湾民主与现代化的推手。他极富远见地抓住机遇,力排众议,推行“十大建设”,推动台湾经济起飞,又力阻党内、族系压力,临终之前解除戒严,为台湾开启民主、自由的闸门。同一个蒋经国,为何有如此天翻地覆的转变?
陶涵《蒋经国传》,是蒋经国一生重要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活动和思想的精彩记录,既呈现出蒋经国复杂多面的个性,客观评述其一生历史功过,同时又以一个美国外交官的宏阔视野和国际政治、军事角力的视角,勾画出中国现当代历史中各个重要节点的来龙去脉。由此,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蒋经国的抉择,理解蒋经国的时代,理解20 世纪的中国。
2018年6月3日 已读
小蒋比老蒋更适合搞政治,老蒋顶多算个军人,而小蒋则是不折不扣的搞政治的人才。反过来对比,没有中美建交没有大陆的改革开放,台湾会不会解除戒严以及后面的一系列动作,则又是个未知数了。
中国 人物传记 传记 台湾 政治
薛仁贵 豆瓣
作者: [港]黄约瑟 2020 - 7
编辑推荐
★ 作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作者为薛仁贵撰述了一个可信而又传神的传记,澄清了民间传说和传统戏剧布下的关于薛家将的种种历史迷雾,将两唐书中具有英雄偶像色彩的薛仁贵,还以历史本来面目,使读者对薛仁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是一本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的历史人物传记。
★ 作者是隋唐史研究领域的著名学人,以两唐书本传为基础,利用丰富的史料和合理推测,细致地考证了薛仁贵成失各半的一生。由此书,亦可大致了解从太宗末年至高宗时期,唐朝军事外交的情况。
★ 作者的史料批判意识极强,认为两唐书的两篇《薛仁贵传》虽然记述了薛仁贵在大非川为吐蕃所击败,但两传一再利用君主的说话来表现传主的杰出成就,令后世只注意他的成就,而忽略他的缺点。同时,作者希望通过薛仁贵的戎马生涯的起落,去探讨唐王朝对外军事上的盛衰。
★ 作者的分析方法是从小问题入手,但注视大问题;通过小问题的分析,以反映时代的重大问题。作者提出的解释,突破传统的研究方向,对旧问题提供新的观点,还原大唐名将薛仁贵的历史本来面目。
《薛仁贵》是一部别开生面不可多得的传记史学精品,为香港著名学人黄约瑟博士的呕心沥血遗作。作者以久居海外的独特视角,以翔实珍稀的资料和优美流畅的文笔,澄清了《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薛刚反唐》等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故事所布下的种种关于薛家将的历史迷雾,再现了大唐名将薛仁贵从河东望族到征辽成名,从“三箭定天山”到“外放象州”的坎坷传奇经历,并以此关照唐初军事、外交的转变。
2020年8月12日 已读
纵观薛仁贵一生,说不上战功赫赫,并且有几场明显的败仗,怎么就在民间传说里封神了呢?更说不清怎么会有薛丁山和薛刚的出现,可见对比正史,民间传说真的是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2020 中国古代史 人物传记 历史 隋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