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市定
亚洲史概说 豆瓣
アジア史概説
8.2 (8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宫崎市定 译者: 谢辰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7 - 11
在辽阔的亚洲大陆上,分布着东亚的中华文明、西亚文明、印度的梵文文明以及日本文明等,各种异质文明通过交通的纽带而建立联系,相互竞争并相互弥补,从而展开了亚洲史发展进程的宏大画卷,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全人类的真正历史。作者提出“西亚文明东流论”,并开辟了“亚洲史”这一全新的领域,着重考察各文明之间的交通联系,通过交通线的转移和变化,揭示文明兴衰与时代演进的历史大势。
2018年5月15日 已读
宫崎市定的作品,读完有茅塞顿开之感。书的最后一句结尾为:既然经济腾飞能那么容易的来到身边,那么他也能很轻易的离去。这还真的是90年以后的对日本的预言。
亚洲史 历史地理 宫崎市定 日本
宫崎市定人物论 豆瓣
中国史の名君と宰相
6.8 (9 个评分) 作者: [日] 宫崎市定 译者: 林千早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8 - 4
★史学泰斗、“汉学诺贝尔奖”儒莲奖得主 知人论世力作
★皇帝 名臣 财阀 儒家 文人 画家 盗贼……
★以司马迁之磅礴笔力,重现历史叙述的摄人心魄
★读懂中国史,从读懂这些人开始
------------------------------------------------------------------------------------------------
以深厚的史学功底为基础,以独特的视角、生动的文风,对中国古代史上“最有料”的人物之魅力、功罪和时代进行描绘,抽丝剥茧般的分析与想象力飞扬的叙事融合无间,重现了司马迁以降摄人心魄的历史叙述。
宫崎市定毕生致力于中国史的研究与教学,治学方法与中国“知人论世”的史学传统如符若契,又对司马迁顶礼膜拜,晚年曾计划将“人物论”的代表作品《史记·列传》全译为日文。
本书正是宫崎本人的“人物论”,也是他的著作中最为通俗好读的一部,收录了他在漫长的研究生涯中重点关注过的人物,包括“大帝与名君”(秦始皇、汉武帝、隋炀帝、康熙、雍正),“乱世宰相”(李斯、冯道、贾似道),“资本家与地方官”(晋阳李氏、宋江、蓝鼎元),“儒家与文人”(孔子、朱子、张溥、石涛),涵盖各个时代和阶层,极具代表性。
------------------------------------------------------------------------------------------------
宫崎市定先生是东洋史学界的巨擘。他对中国史书有广阔博通的视野,研究对象涉及中国史的全部时代,以及政治、经济、文化、东西交流史等所有领域。通过个别的实证研究,先生对中国史重新系统地加以认识,并将之置于世界史的发展中……能将精密的个案实证研究与阔达雄浑的通史叙述紧密结合,堪称稀有。
——岩波书店
宫崎市定以及京都学派的中国史观确实应当重新认识,作为杰出的亚洲史学者,宫崎市定的视野常常超越中国,而涵盖了整个“东洋”即亚洲。
——复旦大学 葛兆光
宫崎市定先生是国外学界中为数不多的对于中国历史文化具有通识的学者,而且其通识是以实证为根基,以亚洲和西洋为参照的。
——北京大学 刘俊文
2018年5月21日 已读
除了对秦皇汉武的词典式评论之外,其他的有观点有看法有依据支撑,不愧是大家之作。特别是对贾似道,孔子和复社领袖张薄的点评,有令人耳目一新,拍案叫绝的冲动。
中国历史 历史 宫崎市定
谜一般的七支刀 豆瓣
謎の七支刀―五世紀の東アジアと日本
作者: [日本] 宫崎市定 译者: 马云超 中信出版集团/楚尘文化 2018 - 1
★“汉学诺贝尔”儒莲奖得主、京都学派史学泰斗宫崎市定晚年得意之作。
★作者自信可以改变日本历史书写,松本清张推崇有加,却遭到日本史学界忽视的一本书。
★以一把传世宝刀为线索,通过缜密的推理和浪漫的想象,解开古代中日韩三国关系的谜团,五世纪东亚世界的脉动跃然纸上。
★清华大学教授何兆武、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南京大学教授张学锋联袂推荐。
日本石上神宫收藏着一把历史悠久的宝刀——七支刀。
传说,七支刀是三世纪中叶由百济肖古王进献给日本神功皇后的,与汉委奴国王印并称日本的两大奇迹。自明治以来,这把七支刀引发了无数历史研究者与古代史爱好者的浪漫想象。
宫崎市定通过对刀身铭文的解读,纠正了前人研究中的许多谬误,无限逼近了七支刀秘密的真相——这一发现几乎足以改写日本史。但这些研究为何被日本史学界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呢?
本书从传奇的七支刀切入,结合对五世纪东亚国际形势的鸟瞰式观察,解开了七支刀背后隐藏的中日韩三国关系的遥远真相。
2018年6月23日 已读
历史其实和推理一样,无法证明的真相,唯一能接近的只有自圆其说。从七枝刀将到五世纪的东亚形式,自成系统,其他的只有信不信由你了。本书由史学大家写就,唯一引进共鸣则是推理大师松本清张,妙哉。
历史 宫崎市定 日本 日本汉学 考据
雍正帝 豆瓣
雍正帝―中国の独裁君主
7.6 (26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宫崎市定 译者: 孙晓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 - 9
《雍正帝》是宫崎市定精研《雍正朱批谕旨》的重要成果。本书分七章论述了雍正时期的若干关键问题,涉及康熙末年的储位之争及雍正帝即位后翦除异己问题、苏努教案与政教关系问题、文字狱与华夷观念问题、以奏折制度为核心的密探政治与君臣关系问题等,比较全面地概括了这位“近世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独裁君主”的统治状况,同时生动立体地勾画出雍正帝勤勉与好胜、辛辣暴躁却又充满人情味的人物形象。
2018年6月25日 已读
宫崎市正的这本书,集中点放在独裁上面,所有的论述都在围绕独裁而展开,的确是不错的观点。读完而由此展开的联想也会让你对当下的社会平添不一样的认识。
中国史 历史 宫崎市定 海外中国研究 清史
宫崎市定解读《史记》 豆瓣 Goodreads
史記を語る
8.0 (6 个评分) 作者: [日] 宫崎市定 译者: 马云超 中信出版集团 2018 - 1
★正确解读《史记》就是正确解读中国历史,读懂《史记》从本书开始。
★“汉学诺贝尔”儒莲奖得主、京都学派史学泰斗宫崎市定研读《史记》六十年经验结晶,借大师之眼读懂《史记》。
★问世38年长销不坠,文库本加印20次,畅销10余万册,日本人靠它读懂《史记》。
★仅有的分体例全面解读《史记》的著作,本纪、世家、表、书、列传逐一解读,阅读《史记》的入门书。
★清华大学教授何兆武、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南京大学教授张学锋联袂推荐。
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正史,它生动地描绘了古代中国的社会与人。《史记》诞生后,中国几乎没有能够超过它的史书,评论《史记》与评论中国的整个历史有着同等地位的价值。《史记》不仅在中国影响深远,它在日本也随着遣唐使传入后广为流传。经过六十年的钻研,宫崎市定从《史记》的成书到结构全面解读这部伟大的名著,著成这部绝佳的《史记》入门经典。
2018年11月20日 已读
宫崎市定的大局观或者说宏观的解读,就是高屋建瓴了。简单的从《史记》的写作组成,就能读出来这么多有价值有思辨的知识点,不得不说是大历史学家。
历史 史记 宫崎市定 日本 日本汉学
东洋的古代:从都市国家到秦汉帝国 豆瓣
東洋的古代
作者: [日] 宫崎市定 译者: 马云超 / 张学锋 中信出版社 2018 - 7
在许多人印象中,自大禹建立夏朝开始,中国历史就进入循环往复的朝代更迭中,帝王的德行决定着王朝的命运,而普通民众却鲜少在史籍中留下自己的痕迹。
然而,在宫崎市定笔下,从商周到秦汉的中国古代史是充满生命力的民众为自己的生活而奋斗的历史。他们与君主和贵族一起,推动古代社会从氏族制度,经都市国家、领土国家,发展到秦汉古代帝国那样强大的人类协同体。
此外,本书首度收录宫崎85岁和90岁时的两篇研究回顾,堪称宫崎市定六十余年学术生涯的总结。
编辑推荐:
★打破治乱兴衰的朝代循环史观,还原一部如演化论般鲜活的秦汉帝国形成史!
★“汉学诺贝尔”儒莲奖得主、史学泰斗宫崎市定学术代表作,日本东洋史学京都学派经典的学术标志和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坐标系。
★殷商到春秋为都市国家时期、战国为领土国家时期、秦汉为大帝国时期,揭秘宫崎市定独特的古代国家阶段发展学说。
名人推荐:
宫崎氏将殷商到春秋时期视为都市国家时期、战国时期为领土国家时期、秦汉时期为大帝国时期,这种非常独特的古代国家发展阶段学说,是基于一系列的聚落形态研究之上得出的。
——[日]五井直弘(历史学家)
与这种古代都市的普遍性质相关,在中国古代都市论方面,提出最重要、最具独创性见解的,是宫崎市定与中国古代都市相关的多项研究。
——[日]影山刚(历史学家)
在史学研究日益碎片化、书斋化的现今,我们更加需要从宫崎宏博的研究视野、关注日常生计的庶民情怀以及不迷信权威、不囿于师说的自由精神中汲取养分,避免让自己的研究成为充斥各类文字游戏的贵族式学问。读一读宫崎,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张学锋(南京大学教授)
2018年12月2日 已读
本书可以分成两部分,一是上古时代中国的都市国家理论,二是司马迁《史记》的文本来源研究。读来,觉得毫无唐突之感,宫崎老先生的观点应该是目前最接近事实的一种观点。东西文化的类比,着实令人钦佩。
历史 宫崎市定 汉学 海外中国研究
东洋的近世:中国的文艺复兴 豆瓣
東洋的近世
作者: [日]宫崎市定 著 / [日]砺波护 编 译者: 张学锋 / 陆帅 中信出版集团/楚尘文化 2018 - 7
“流经日本桥下的水,与泰晤士河相通;江户汉子吸进去的空气,有巴黎姑娘呼出来的气息。”本书是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京都学派史学泰斗代表作,作者的视野纵贯东西,用世界史的眼光理解东洋史,全面揭示了从宋代到清代中国近世社会的特征。
宫崎市定发掘中国宋代与欧洲近世史之间许多平行的史事,认为中国北宋开始出现文艺复兴现象,而这一过程比西洋早了三个世纪。相当全面地列举了从宋代到清代的中国近世社会的特征:大规模的都市、发达的交通、繁荣的交换经济、建立在契约上的地主-佃户关系、中央集权的官僚国家体制、科举制度产生的文官体系、以佣兵制为基础的庞大中央禁军。所有这些特征,归结起来,是高度发达的交换经济与中央集权的国家特征相结合的体现。而在这样的体制下,新生的宋代平民文化中出现了民族主义搏动的先兆。
编辑推荐:
★“宋代文艺复兴论”开山之作。中国的“文艺复兴”比欧洲早了300年,并且深刻影响了世界。
★“汉学诺贝尔奖”儒莲奖得主、史学泰斗宫崎市定学术代表作,日本东洋史学京都学派经典的学术标志和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坐标系。
★借大家之眼,重新发现宋代。大规模的都市、繁荣的交换经济、建立在契约上的地主—佃户关系、影响了欧美近代人事制度的文官体系、庞大的雇佣军。全面解读宋代的近代性!
名人推荐:
作为史学泰斗内藤湖南在京都大学的学生和继承人,宫崎市定教授在《东洋的近世》中发展恩师关于中国历史分期的理论,并从经济和社会文化入手,完善了理论的基础,将其推广到更广阔的世界历史中去验证和讨论。
——[加]蒲立本(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东洋的近世》在其刊行之初,是充满争论的读物。然而今天,这部书无疑可以作为一部值得信赖的历史概说书来阅读,同时可以充满信心地加以引用。
——[日]砺波护(京都大学教授)
宫崎市定继承了内藤湖南的宋代近世说,在东亚与西亚、欧洲等地相互交流的视野下,作为世界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史料中发掘出了宋代作为“近世”的各种表现,并确定其历史地位。
——[日]增渊龙夫(一桥大学教授)
宫崎在《东洋的近世》一书中补充了内藤说在经济方面论据之不足,相当全面地列举了从宋代到清代的中国近世社会的特征。他在新生的宋代平民文化中发现了中国近世国民主义搏动的先兆,“人民”有了文化主体意识,不再奴隶般地效忠于皇室。
——张广达(台北“中研院”院士)
宫崎市定通过《东洋的近世》等书完善了内藤湖南的中国史分期理论,从此,中世贵族制度、近世说及其唐宋变革说成为日本东洋史学京都学派最为经典的学术标志和研究整个中国古代史的坐标系。
——刘正(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宫崎市定《东洋的近世》进一步发展了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论”,他不仅继承了内藤关于唐宋变革是贵族政治向君主独裁政治转变的观点,而且十分突出地强调宋代作为近世的意义,认为与西方相比,东洋进入近世的历史要更早。
——张国刚(清华大学教授)
内藤湖南曾将宋代比拟为西洋的文艺复兴时代,宫崎市定则对之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证,认为“东洋(宋代)的文艺复兴比西洋的文艺复兴早三个世纪”,甚至前者还“启发和影响”了后者。可以说,宫崎市定不仅是其老师内藤唐宋变革说的继承者,更是师说的发展者、保卫者。他的贡献受到了整个学界的充分肯定,以至于西方学界或将内藤的唐宋变革说称之为内藤—宫崎说。
——牟发松(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纵贯东西,站在世界史的立场上,用世界史的眼光来理解“东洋史”,同时通过对东洋史的理解来探究西洋史的意义,是宫崎史学中最具特色的一点。
——张学锋(南京大学教授)
2018年12月16日 已读
中国历史的分期论,宫崎市定发展了其师内藤湖南的观点,并加以补充说明和论证,对于受中国中学历史课本毒害的各位读者,我觉得的确是真的应该读一下本书的。
中国史 历史 宫崎市定 日本 海外中国研究
科举 豆瓣
科挙―中国の試験地獄
9.1 (9 个评分) 作者: [日] 宫崎市定 译者: 宋宇航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9 - 1
该书对中国的科举制度的起源和作用做了考察,详细介绍了科考中的县试、院试、岁试和科试、乡试、会试、殿试、武举科和制科等各级考试。最后,作者从科举制的理想与现实、落榜者的痛苦与反抗、科举制的终结、科举制的功绩等方面,对科举考试制度进行了全面的评价。
2019年4月17日 已读
本书为宫崎市定最畅销的历史普及读物的中文版,原题有定语为中国的考试地狱。
写的非常通俗易懂,通俗易懂到比参观过北京国子监的科举博物馆还收获的多,更难能可贵的是老人家从科举制度中找出日本终身雇佣的共通点而加以点评,这才是学以致用以古喻今的好学问。
宫崎市定 日本 日本汉学 汉学 科举
中国的历史思想 豆瓣
作者: [日] 宫崎市定 译者: 张学锋,尤东进,马云超,童岭,杨红俊,张紫亳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8 - 7
《中国的历史思想——宫崎市定论中国史》原为《论考》内小型论文,展现了宫崎对于东洋古代史中自上古到清纵贯的历史考察,现经整合,《中国的历史思想——宫崎市定论中国史》包含以下篇章:1. 中国的历史思想;2.中国官制的发展——从上古到唐代;3.六朝时期江南的贵族;4.中国河川的历史考察;5.宋代的煤和铁;6.关于中国的铁;7.难道有两个宋江吗;8.中国火葬考;9.二角五爪龙;10.顷亩、里与丈尺;11.万宝槌考;12.元朝统治下蒙古官职所见蒙汉关系;13.马可波罗的幽灵——CATAIO国的消亡;14.从洪武到永乐——明朝初期政权的性质;15.妙心寺麟祥院藏《混一历代国都疆理地图》;16.关于太平天国的性质。
2021年5月17日 已读
宫崎市定老先生的论述集,有几篇特别不错,比如《中国官制的发展》,《六朝时期江南的贵族》,特别是《关于太平天国的性质》一文,角度新颖读完启发甚大,不愧是大家之作。
中国研究 历史 学术 宫崎市定 海外中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