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豆瓣
7.9 (16 个评分) 作者: 张宏杰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 1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插图版)》解读明朝历史人物,揭开人所共知的七个角色生命历程背后难为人知的艰辛、焦灼和不得已,分析其何以矛盾、扭曲和心力憔悴。这既是人在历史中的境况,也是其在文化中的境况。而这七张各不相同的面孔,构成了那个既强大又虚弱、既意志决绝又精神涣散的大明王朝的侧影。
七张面孔,就是七个人物。一个皇帝:朱元璋;一个篡位者:朱棣;一个清官:海瑞;一个太监:魏忠贤;一个造反者:张献忠;一个叛徒:吴三桂;一个忠臣:郑成功。大明王朝这出历史大戏里的七个角色,每一个人都演得不容易。
纵乐的困惑 豆瓣
The Confusions of Pleasure: Commerce and Culture in Ming China
8.4 (26 个评分) 作者: 【加】卜正民 译者: 方骏 / 王秀丽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 10
《纵乐的困惑》是著名汉学家卜正民的代表作,也是海外汉学的经典之作,曾获得2000年的列文森奖。
明中晚期的中国经历了一次经济变革,商业的蓬勃发展,促使社会、文化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明初朱元璋为小国寡民之乡一手打造的通讯网络,成了商业世界赖以成长的奠基石。人们追逐着时尚,享 受物质的愉悦。富商巨贾把手中真金白银,换作上流阶级的通行证。在明末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里,金钱似乎成了唯一的筹码,旧有的社会身份乃至道德的界线,都模糊得让人困惑。
卜正民凭借他那高超的叙事技巧,把官员、游人、外交使者、砖瓦匠、商人、纺织工人、妓女等各种人物及其故事串联成一幅幅生动的社会世相,同时保有学术写作的严谨与深刻,对明代文化、社会的洞见仍令人有所启发。
【编辑推荐】
★ 美国汉学最高奖项列文森奖获奖作品,著名汉学家卜正民的经典之作——史景迁、司徒琳、宋汉理等海外学者极力推荐,作者为中文版撰写全新序言。
★ 史家妙笔,随书附数十幅插图,生动再现明代三百年的文化变迁——既有大时代的宏观视角,也有小人物的人生遭遇,集生动叙事与严谨分析于一体,是了解明代社会文化的必读书。
★ 重估明代商业的历史角色,商品经济该为明朝的灭亡“埋单”吗?——阶级界线模糊,物质欲望膨胀,在晚明清初的士大夫看来,社会的种种道德堕落是商业发展造成的恶果。三百多年后再回望,我们或许会得出不一样的答案。
卜正民把明王朝那个捉摸不定的迷人世界,放入一个概念清晰的时间框架里,即使你不具备任何专业知识,也能畅读其中。本书记录了各色各样的明代人物与他们各色各样的问题,还有那个世界里的要物:砖与桥,市场、寺院与邮政,女性与时尚,印刷业,激情与征兆。本书把明代生活的全貌——这么一个活力澎湃的复杂体——展现出来,在英语世界里当属首见。
——史景迁
卜正民利用了各种各样的一手和二手材料,特别是他所熟悉的明清地方志、商人手册、路程指南,还从古籍里挑选出丰富的插图(大部分是明清时期),穿插在自己的平铺直叙中,把我们带入书中的世界,让我们确切体会到当时的日常劳作、旅游、消费,也让我们看到,在中华文明遭逢重大变化之际,那些财富新贵怎样惺惺作态,而上流阶层又处于怎样的焦虑状态中。
——司徒琳
2017年2月17日 已读
加拿大汉学家卜正民的作品,有借古讽今之嫌疑,当然关于这一点作者在前言也有提到。每个朝代都是农业文明开始,商业文明发展,贫富差距变大,天灾人祸公务员系统失去效率,战争来临,一切又回到原点。周而复始始而复周,现在还是没有摆脱这个轮回。
文化 明史
明代宦官 豆瓣
The Eunuchs in the Ming Dynasty
作者: 蔡石山 译者: 黄中宪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9 - 3
《明代宦官》全面而详尽介绍了宦官在明朝(1368—1644)扮演的角色。作者从各种一手及二手资料取材写下这本书,试图向读者说明宦官如何渗透包括明朝的宫廷政治、特务活动与内部安全、军事与外交事务、征税与上贡、皇家专卖事业、司法审查、紫禁城布局、大运河等在内的多个方面,内容饶富趣味。 在蔡石山的笔下,官史编修者加诸宦官的谴责、嫉妒面纱被揭去,露出质地丰富如织锦的宦官样貌。作者以持平的立场描写宦官,对他们的能干、忠诚和无能、骇人、邪恶,给予了同样程度的关照。
2019年11月26日 已读
明朝的双头马车统治体制,文官代表了朝廷,宦官代表了皇上,当皇上不信任文官的时候,必然派出宦官。所以,文官vs宦官的最终还是利益关系,由于历史是文官书写的,所以不管宦官做过多少好事出过多少人才也都是一笔勾销。
本书算是给宦官来了个平反,事实够多,但略显枯燥和平淡。
中国历史 中国史 中国政治 宦官 政治史
明朝历史的教训 豆瓣
作者: 吴晗 2016 - 8
2020年1月29日 已读
吴晗的这些文字,把阶级斗争的马克思观抽掉以后,残存的只有些干巴巴的史料,关于自己的观点,什么都没有。
文人离政治太近,肯定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
历史 吴晗 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