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学
中华帝国的法律 豆瓣
作者: [美]D・布迪 / [美]C・莫里斯 译者: 朱勇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0 - 7
《中华帝国的法律》主要内容包括:D•布由系美国汉学界著名学者,其所著《中华帝国的法律》(由法学家C•莫里斯协助)一书,是迄今为止西方汉学家同类研究中最重要的著述之一。作者从清代案例汇编《刑案汇览》中精选出190例,对这些案例的分析与评议占全书的过半篇幅,此种美国式案例分析研究法也是《中华帝国的法律》特色之一。展读此书,不但可以较全面地了解清代法制,而且对于中国古代的法律传统当有亲切的认识。
2016年10月4日 已读
案例实录比较有意思,但我实在没兴趣一个一个的看下去。
历史 汉学 法律
东洋的古代:从都市国家到秦汉帝国 豆瓣
東洋的古代
作者: [日] 宫崎市定 译者: 马云超 / 张学锋 中信出版社 2018 - 7
在许多人印象中,自大禹建立夏朝开始,中国历史就进入循环往复的朝代更迭中,帝王的德行决定着王朝的命运,而普通民众却鲜少在史籍中留下自己的痕迹。
然而,在宫崎市定笔下,从商周到秦汉的中国古代史是充满生命力的民众为自己的生活而奋斗的历史。他们与君主和贵族一起,推动古代社会从氏族制度,经都市国家、领土国家,发展到秦汉古代帝国那样强大的人类协同体。
此外,本书首度收录宫崎85岁和90岁时的两篇研究回顾,堪称宫崎市定六十余年学术生涯的总结。
编辑推荐:
★打破治乱兴衰的朝代循环史观,还原一部如演化论般鲜活的秦汉帝国形成史!
★“汉学诺贝尔”儒莲奖得主、史学泰斗宫崎市定学术代表作,日本东洋史学京都学派经典的学术标志和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坐标系。
★殷商到春秋为都市国家时期、战国为领土国家时期、秦汉为大帝国时期,揭秘宫崎市定独特的古代国家阶段发展学说。
名人推荐:
宫崎氏将殷商到春秋时期视为都市国家时期、战国时期为领土国家时期、秦汉时期为大帝国时期,这种非常独特的古代国家发展阶段学说,是基于一系列的聚落形态研究之上得出的。
——[日]五井直弘(历史学家)
与这种古代都市的普遍性质相关,在中国古代都市论方面,提出最重要、最具独创性见解的,是宫崎市定与中国古代都市相关的多项研究。
——[日]影山刚(历史学家)
在史学研究日益碎片化、书斋化的现今,我们更加需要从宫崎宏博的研究视野、关注日常生计的庶民情怀以及不迷信权威、不囿于师说的自由精神中汲取养分,避免让自己的研究成为充斥各类文字游戏的贵族式学问。读一读宫崎,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张学锋(南京大学教授)
2018年12月2日 已读
本书可以分成两部分,一是上古时代中国的都市国家理论,二是司马迁《史记》的文本来源研究。读来,觉得毫无唐突之感,宫崎老先生的观点应该是目前最接近事实的一种观点。东西文化的类比,着实令人钦佩。
历史 宫崎市定 汉学 海外中国研究
科举 豆瓣
科挙―中国の試験地獄
9.1 (9 个评分) 作者: [日] 宫崎市定 译者: 宋宇航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9 - 1
该书对中国的科举制度的起源和作用做了考察,详细介绍了科考中的县试、院试、岁试和科试、乡试、会试、殿试、武举科和制科等各级考试。最后,作者从科举制的理想与现实、落榜者的痛苦与反抗、科举制的终结、科举制的功绩等方面,对科举考试制度进行了全面的评价。
2019年4月17日 已读
本书为宫崎市定最畅销的历史普及读物的中文版,原题有定语为中国的考试地狱。
写的非常通俗易懂,通俗易懂到比参观过北京国子监的科举博物馆还收获的多,更难能可贵的是老人家从科举制度中找出日本终身雇佣的共通点而加以点评,这才是学以致用以古喻今的好学问。
宫崎市定 日本 日本汉学 汉学 科举
祥瑞 豆瓣
8.3 (67 个评分) 作者: 张向荣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 - 8
★上追尧舜,禅让称帝,王莽究竟是民选的圣主,还是篡汉的罪人?
★新锐文史作家、网红书评人张向荣首部历史非虚构作品
★罗新、刘勃、陆大鹏力荐
★搁置定论,厘清王莽真容,揭示两汉皇权真相
丰厚细节,再现政途跌宕,叩问儒家使命得失
~~~~~~~~~~~~~~~~~~~~~~~~~~~~~~~~~~~~~~~~~~~~~~~~~~~~~~~~~~~~~~
★传统史学把新莽贬入闰位,把古典末期的这个重要瞬间涂抹得怪诞荒唐。张向荣以深描细察的写作,让读者看到一个充满活力和可能性的转折时代。
——罗新
★写得真好,第一章汉史简述,综合各种前沿成果,信息量超大。具体讲王莽的部分,已有研究本身较薄弱,可依傍的成果较少,行文从基本史料出发,舒缓而缜密,常识与识见,自在其中。
——刘勃
★张向荣博士的《祥瑞》,不仅仅是王莽的传记,而且把西汉的“建国”“建政”大业以及儒家如何成为帝国意识形态的过程梳理得很清晰,令人豁然开朗。这本书有深厚的学术功底作为支撑,行文深浅适中,结构设计巧妙,幽默风趣,常有发人深思的犀利评论。对王莽、西汉历史和儒家这三个话题感兴趣的读者,都不妨读读这本书。我期待能够读到更多这样面向“受过良好教育、非专家”读者的中国题材历史书。
——陆大鹏
~~~~~~~~~~~~~~~~~~~~~~~~~~~~~~~~~~~~~~~~~~~~~~~~~~~~~~~~~~~~~~
★元始元年(公元前1年)春正月,汉室迎来一件千年未有之祥瑞。来自极远之地的蛮夷“越裳氏”到长安朝贡,献上一只白雉、两只黑雉。白雉出现,意味着天下出现了道德流布四夷的王者。刚即位的汉平帝年仅9岁,越裳氏上一次到中土献雉,还是周成王时期,见的是辅佐幼主的周公。——难道所谓“王者”,是刚刚稳定了西汉政局的大司马王莽?这极有可能是王莽自导自演的一出闹剧,可臣民们怎样看待这位功德超群的外戚权臣与周公相媲美?是诧异、震惊,还是觉得锦上添花?
★中国历史上,西汉与后世定型的“一家一姓”的朝代不一样。它不仅是一个朝代,更是中国儒家文化首次实现立法的新阶段。同时,西汉也是一个迷信天人感应的时代,在不到两百年的历史中,充斥着谶纬之学。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灾异变化、祥瑞谴告就与现实政治运动紧密相连。
★生于西汉末年的王莽,幼年丧父,并没有得到作为外戚家族成员的优待。他从一介儒生,以其周全的为人处世之道,一跃成为家族寄予厚望的后起之秀。他借助“祥瑞”之说,重返朝堂;又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步步高升,最终合法建立了新朝。那他又是如何在短短的十五年里,就从“天下归心”的“哲人王”成为了一个“天人共弃”的篡汉者?
★面对日益严峻的政治合法性危机,儒家理论的实践者王莽勤劳王事,建辟雍、制礼乐,恢复井田,赢得了同时代其他儒士的认可。那么王莽称帝的真正动力又是什么?王莽到底是邪恶无道的簒夺者,还是复古派的改革家?是儒教立国的决定者,还是演技精湛的政治表演家?
★本书截取汉宣帝到新莽这一历史片段,从“祥瑞”这个视角切入,剖析王莽的个人、家族和政权相关的人物事件,再现了太后王政君、外戚王氏家族、刘姓皇室家族、儒家经师、官僚士大夫等在西汉末年政治舞台的角力,进而重新审视旋涡中心的王莽,以窥他和时代的真貌。
2021年10月24日 已读
值得一读的好书,如果行文和文笔能再提高一些,可以打满分。就内容来讲,可以称之为一个靠政治正确理论上台的政权,又是怎么被政治正确的理论所反噬的,看看当今之世界,似乎有所启发。
中国 中国史 儒家 历史 汉学
施剑翘复仇案 豆瓣
The trail of Shi Jianqiao and the Rise of Popular Sympathy
7.5 (15 个评分) 作者: [美] 林郁沁(Eugenia Lean) 译者: 陈湘静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1 - 4
在本书中,林郁沁围绕着1935年施剑翘在佛堂射杀军阀孙传芳这一扣人心弦的历史事件,通过对媒体、政治和法律档案的详尽调查,展示了施剑翘设法为父复仇、吸引媒体注意并争取公众同情的策略。她认为这一事件之所以能引起轰动并激发同情,是因为它与性别规范之论争、法制改革与法外正义孰轻孰重以及国民党政府扩张威权统治等更、大的社会性问题联系了起来。在这次审判事件中人们关注的不仅仅是一个年轻妇女的命运,更是“情”能否超越“法治”、挑战民国之政治权威这一更大问题。
2021年12月6日 已读
外国人写的学术著作,中国人看来隔靴挠痒感甚强,为学术而学术的意味这甚重,讲法制,应该是在法律可以发挥其公平作用的和平时期,而非军阀混战有枪便是草头王的民国年代,所以其孜孜不倦东拉西扯凑字数的作品,怎么看来也是缘木求鱼的空中楼阁。
中国近代史 传播学 历史 民国 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