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金融
置身事内 豆瓣 谷歌图书
8.6 (291 个评分) 作者: 兰小欢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 - 8 其它标题: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
“在成功的经济体中,经济政策一定是务实的,不是意识形态化的。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直面真问题、深究真逻辑的复旦大学经济学“毕业课”
☆ 连接抽象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发展实际
在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可行的动员与资源调配,推动经济增长?
在确保增长的过程中,如 何获得更多资源和时间去建设和完善市场经济?
☆ 结合学界前沿研究与一线调研经历
扼要论述+延伸阅读指引,满足弹性认知需求
生动解说光伏、面板等行业案例,清晰复盘宽窄巷子、华夏幸福等建设经验
☆ 微观机制+宏观现象 双重维度串联中国经济生活中中知识与现象的碎片
理解地方政府经济治理的决策与行动逻辑
解读城市化、房价、贫富差距、债务、国内外贸易生态等现象背后各种要素的联动
☆ 从热闹的政经新闻中看出门道,从枯燥的政府文件中觉察到机会。
“了解政府认为应该怎么办,比了解‘我’认为应该怎么办,重要得多。”
------------------------------------------------------------------------------------------------------
本书是是兰小欢多年教学、调研与研究内容的凝练,将经济学原理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有机融合,以地方政府投融资为主线,深入浅出地论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笔触简练客观,并广泛采纳了各领域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解释微观机制,包括地方政府的基本事务、收支、土地融资和开发、投资和债务等;下篇解释这些微观行为与宏观现象的联系,包括城市化和工业化、房价、地区差异、债务风险、国内经济结构失衡、国际贸易冲突等。最后一章提炼和总结全书内容。
通过对中国政治经济体系的论述,作者简明地刻画了地方政府进行经济治理的基本方式,并指出,中国政府通过深度介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逐步推动了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以一种有别于所谓发达国家经验的方式实现了经济奇迹。基于对改革历程与社会矛盾的回顾与分析,作者也在书中对当前推进的市场化改革与政府转型进行了解读,帮助读者增进对中国发展现实的把握。
2021年11月10日 已读
作为经济学专业来讲,很有必要一读,毕竟书中学到的都是抽象的理论,而掰开了揉碎了摆事实讲道理的,这本书做到了,有些评论说作者过于乐观,我倒是觉得乐观没什么错,只要是想办法解决问题不是盲目的就好,而悲观的人,只看到问题而不去想怎么解决,那肯定没有读懂这本书。
2021 中国 中国研究 中国经济 政治学
时运变迁 豆瓣
Changing Fortunes: The World's Money and the Threat to American Leadership
作者: [美] 保罗·沃尔克 / [日] 行天丰雄 译者: 于杰 中信出版集团 2018
“二战”后,现代社会的全球经济基本规则和制度安排正处于改革和尝试期。作为战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政策制定和国际谈判的核心参与者,两位作者回顾了诸多世界经济事件,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到崩溃,从广场协议到卢浮宫协议,再到几次石油危机引发的通货膨胀。除此之外,再版新书也增加了对当前世界经济趋势的解读。深入了解战后世界经济的历史,对思考目前全球化面临的问题、世界货币动荡、人民币的地位和未来、以及居民个人的资产配置选择都有启示性意义。
2021年12月16日 已读
应该作为本科生的必读书目,至少是经济学相关专业的必读书目。书中专业内容不难,难的是当时的社会背景,所谓“草台班子”理论,在书中能看到多次的应验,而那些决策,大部份都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所以啊所谓长期策略,都是不存在的,有没有效果,除了理论支持之外,就是看运气了……
历史 当代史 政治 经济 经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