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斐德
红星照耀上海城 豆瓣
作者: [美国] 魏斐德 译者: 梁禾 人民出版社 2011 - 5
《红星照耀上海城(1942—1952):共产党对市政警察的改造》是魏斐德《上海三部曲》末卷,不幸成为作者的遗著。《红星照耀上海城(1942—1952):共产党对市政警察的改造》时间跨度从1942年至1945年间日本占领上海时期开始到1952年共产党完全掌控上海城。它重点叙述并分析了上海警察机构是如何从国民党政府的部队变成由共产党领导下的公安局的;在上海市面临国民党的海上封锁及其内应挑衅的同时,公安人员是如何维持城市秩序的;这个新改组的警察机构为何能成功地施行旧警察一再失败的社会改造,诸如关闭炒卖现金的黑市,改造妓女和舞女,戒除鸦片毒瘾等等。显然,它与《上海警察》和《上海歹土》一起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三部曲,涵盖展现了上海从1927到1952年四分之一世纪的城市历史。
洪业 豆瓣
The great enterprise
9.2 (8 个评分) 作者: [美] 魏斐德 译者: 陈苏镇 / 薄小莹 新星出版社 2013 - 8
魏斐德教授的史学名著《洪业:清朝开国史》,匠心独具,把中国历史上王朝循环中的一环——明清嬗代过程,作为运思课题。此书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族、国防诸方面的宏大背景之中,对一个帝国如何最终陷入不可自拔的困境、另一个帝国又如何重建秩序走向强盛的过程,作了总体的解剖和透视。它使人看到,中华帝国的体制与秩序中天然包含着走向衷微的因素,而王朝更替则构成了重建秩序的机制与途径;满人入主,在此被视为一种重建秩序的特殊动因。
上海警察 豆瓣
作者: 魏斐德 译者: 章红 / 陈雁 人民出版社 2011 - 5
《上海警察(1927-1937)》系统地研究和描述1927年至1937年上海特别市警政及其与多种政治力量对抗与台作的历史,其中重点分析了国民党如何在这十年中依靠警察力量将上海转变成一个国民党表现自身的舞台;澄清了国民党政权其他方面的问题,包括中央的党国体制与民国地方势力间的关系,秘密组织和犯罪集团在腐蚀国家政治机构中的作用,警察力量和民间势力在都市中的平衡,在军事八侵和占领的巨大压力下上海政治组织的演变;并在“新市政秩序的局限”中对上海公安局最终失败的原因作了深入的剖析。作者魏斐德完全摆脱了孤立地就警察论警察的模式,而将上海警政的变迁与整个城市治安环境的变迁乃至20世纪中国的政治变迁有机地结台起来加以考察,缜密地分析论证了国民政府上海公安局的成立、作用及其演变,体现出一个史学大家的大史识和大视野。可以说,这是一部上海警察研究的开创性著作,也是一部有关城市社会控制的范式性著作。法国知名汉学家白吉尔教授称这部著作“必将具有历久不衰的学术价值”。
上海歹土 豆瓣
作者: [美国] 魏斐德 译者: 芮传明 人民出版社 2011 - 5
《上海歹土:战时恐怖活动与城市犯罪(1937-1941)》主要简介:战时的上海市有一片“歹土”区,它是指沪西一带歹徒出没之地、1937年至1941年,日本侵略军、汪伪傀儡政权、外国租界当局、国民党政府等各种势力在上海纠缠在一起,错综复杂,腥风血雨、“歹土”是暗杀等恐怖活动的中心,又整日充斥着赌博等城市犯罪,《上海歹土:战时恐怖活动与城市犯罪(1937-1941)》论及1937年8月中、曰在上海正式开战后至1941年12月美、日爆发珍珠港战事之前的这段时期内,作为“孤岛”的上海之政局和社会状况,作者叙述了上海的“孤岛”、国民党蓝衣社在上海的活动、“八一三”事件之后国民党在上海的“救国”武装活动、日本方面报复性的恐怖活动、亲曰分子的被刺案、日伪政权的恐怖统治、沪西“歹工”地区不良社会现象与政治的关系等:作者以独特的视角、翔实的材料、深入浅出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了上海这一段特殊的战乱岁月。全书引用了大量同时代的汉文资料和外文记载,有些资料至今鲜为中国的;上海史研究者所见和所用,殊为珍贵,是了解上海城市历史的必读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