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宗教
空谷幽兰 豆瓣
Road to Heaven
8.3 (39 个评分)
作者:
[美] 比尔·波特
译者:
明洁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6
- 10
《空谷幽兰》是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写的一部关于中国的“寻隐之旅”。他通过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亲身探访隐居在终南山等地的中国现代隐士,引出了中国隐逸文化及其传统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并将其与他正在采访的现状相对照,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赞叹和向往、怀恋,并写岀了他所看到的中国未来发展的希望。虽然是“寻隐之旅”,但这本书的风格并不凝重。比尔就是在描写被摧残的老树时,也要同时让读者看到老树残干上的嫩芽。书中的语言像白描一样优美,富有生机和感染力,而且字里行间透露着美国式的幽默,常常会令读者会心一笑。因此准确地说,这是一本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希望之旅”。
书中数十幅插图中的风景异常优美,令人叹为观止,有的是美国著名摄影家斯蒂芬·R·约翰逊冒着生命危险拍摄的。
书中数十幅插图中的风景异常优美,令人叹为观止,有的是美国著名摄影家斯蒂芬·R·约翰逊冒着生命危险拍摄的。
宗教改革 豆瓣
Les Réformes : Luther, Calvin et les protestants
作者:
Olivier Christin
译者:
花秀林
2003
- 1
《宗教改革:路德、加尔文和新教徒》主要内容:十六年世纪初,人文学家和神学家纷纷起来,投身于反教会的斗争浪潮。他们反对天主教会滥用职权的行为,提倡回复到从前比较朴实无华的教会。宗教斗争的开路先锋是路德。数年后,出现了加尔文。他们的思想几乎传遍了整个欧洲,但是后来出现很大分歧。
天主教会进行疯狂反扑和血腥镇压。圣巴托罗缪惨案用沾满鲜血的笔记录了宗教战争,直到1598年,颁布了南特敕令以后,这场战争方告结束。奥利维埃·克利斯坦向读者介绍了欧洲如何被宗教改革运动折腾得四分五裂,满目疮痍。
天主教会进行疯狂反扑和血腥镇压。圣巴托罗缪惨案用沾满鲜血的笔记录了宗教战争,直到1598年,颁布了南特敕令以后,这场战争方告结束。奥利维埃·克利斯坦向读者介绍了欧洲如何被宗教改革运动折腾得四分五裂,满目疮痍。
旧约笔记 豆瓣
作者:
张晓梅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8
基督教是所谓的“圣书宗教”,但“圣书”写的是什么,又是如何写的呢?古代以色列人的宗教和历史文化经典,部分地被基督教继承为《旧约》,它的历史跨度、文化含量、文学深度等等,与它的篇幅一样,大大超过后来的《新约》,而对于处在一种异质文化中的现代人而言,理解的难度,恐怕也同样是这个比例。
本书摘取了《旧约》中传播最广、影响力最大的一些篇章,以现代学术成果为背景,用作者自己的眼光和感受,予以解读。
宗教追求神,反映的其实是人——人的欲念,悲欢,爱与恨,安与不安,理想的遥远,现实的残破。以民族命运为最终依托的宗教,带着与生俱来的某种悲壮。这种人的、民族的和历史的戏剧性,令宗教——和它们的圣书——久远不衰。
本书摘取了《旧约》中传播最广、影响力最大的一些篇章,以现代学术成果为背景,用作者自己的眼光和感受,予以解读。
宗教追求神,反映的其实是人——人的欲念,悲欢,爱与恨,安与不安,理想的遥远,现实的残破。以民族命运为最终依托的宗教,带着与生俱来的某种悲壮。这种人的、民族的和历史的戏剧性,令宗教——和它们的圣书——久远不衰。
一只牡羊的金刚经笔记 豆瓣
7.8 (9 个评分)
作者:
郝明义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9
- 10
如果说《金刚经》是一部登峰造极的内功心法,《一只牡羊的金刚经笔记》,则是作家兼出版人郝明义花了二十年时间摸索《金刚经》的心得报告。
有郝明义对自己的回顾,四十岁生日才“赫然发现”自己是牡羊座的郝明义,“归座认命”,决定改变自己的个性,开始寻找驯服激进牡羊的法门。他慢慢发现,原来所有驯羊的动机、基础与方法,都在《金刚经》里头。
本书描绘他如何花了十多年时间和自己的“念头”挣扎,并且以一个企业经营者的身份,说出他接触《金刚经》的经过与心得。郝先生挣扎了那么多年,看了那么多的书,走了那么多的路,又经历了那么多事,写出来的文字,除了个人经历,也是读书笔记。
这些隽永的文字,闪烁着睿智的光芒,给寻找人生方向的人们一股正面的力量!最后,关于几部经典如何交叉使用,乃至于破解《金刚经》这部内功秘籍的极致境界,作者也以诚恳而自省的笔触提供了参考答案。
有郝明义对自己的回顾,四十岁生日才“赫然发现”自己是牡羊座的郝明义,“归座认命”,决定改变自己的个性,开始寻找驯服激进牡羊的法门。他慢慢发现,原来所有驯羊的动机、基础与方法,都在《金刚经》里头。
本书描绘他如何花了十多年时间和自己的“念头”挣扎,并且以一个企业经营者的身份,说出他接触《金刚经》的经过与心得。郝先生挣扎了那么多年,看了那么多的书,走了那么多的路,又经历了那么多事,写出来的文字,除了个人经历,也是读书笔记。
这些隽永的文字,闪烁着睿智的光芒,给寻找人生方向的人们一股正面的力量!最后,关于几部经典如何交叉使用,乃至于破解《金刚经》这部内功秘籍的极致境界,作者也以诚恳而自省的笔触提供了参考答案。
平常禅 豆瓣
Being Zen: Bringing Meditation to Life
作者:
[美] 艾兹拉·贝达
译者:
胡因梦
海南出版社
2007
- 7
《平常禅:活出真实的自己》内文由浅入深,逐渐引领读者进入身心实修体证的动力过程。在第一、二、三章中,作者先试图提醒我们不要逃避困境,要把困境视为道途;遭受打击时,必须学会将注意力转向内在,而不要习惯性地归疚于别人。接着他开始阐明实修生活的真义及厘清信念系统的方法。第四章的体证和目睹以及第六章静坐的三个面向,是本书最具有独门见地的方法概论,在其中艾兹拉为我们厘清了一个重要的观念,那就是“体证”与“觉知身体的感受”乃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实修体悟。通常在身体上进行觉察时,我们可能会经验到前文所提到的三昧或三摩地——一种完全融入于客体的专注状态,但这种专注状态只是修行的初阶境界,因为从“体证”的肉度来看,专注于某个特定目标的定境仍然是非常有限的,所以艾兹拉沿用了3+3的默观练习,来帮助修行人将三种不同面向的感官觉受同时纳入觉察,并配合着呼吸来进行。如果能不断地做这项练习,觉知的范围就会逐渐拓宽,到了某个时刻,我们很可能会突然跳进“纯然目睹”的空间,那时我们就不再认同惯常的自我感了。
第八、九、十、十一章则细腻地剖析了转化愤怒、恐惧、痛苦及烦恼障的实修体悟。艾兹拉毫不掩饰地描述了自己所经历的慢性病史中的忧患意识,以及种种用心转化业习性的体证,令人不禁感叹东方的许多禅修导师虽有证量,却往往无法或不愿充分言传实修过程中的挣扎及起伏,只以意会式的含糊语言引人入胜,以致于丧失了禅的平等性和直朴精神,而流于威权操控式的教导。
《平常禅:活出真实的自己》从介绍禅法修持的基本要点出发,继之以禅法如何对治心念、转化烦恼为抒发主题,最后以觉醒慈悲之心成就圆满修行之功作结,层次井然地盘旋铺叠而上。贝达禅师以三十年实修之功为基础,于本书字里行间所传达的,悉是禅宗心法的要义。他不落传统名相窠臼,在我们日用平常的具体情境中,云淡风清地刻画出禅者绵密的心地功夫,突显了他对“至道无痕”的生动体悟。书末所载贝达禅师个人参与临终照顾的个案纪实,尤其可圈可点,使读者清楚认识到不假修饰地直下承接自己种种不完美的起心动念,才是禅修的真正精神,读来令人欢喜动容。
生命的本质是爱,生命的烦恼因此也是爱,禅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去爱而又没有烦恼的智慧。但是智慧的撷取,舍弃参与生命的苦难,即别无他途。本书既是作者生命苦难参与的分享,也是邀约读者共同参与生命苦难、透显生命新机的开始。
第八、九、十、十一章则细腻地剖析了转化愤怒、恐惧、痛苦及烦恼障的实修体悟。艾兹拉毫不掩饰地描述了自己所经历的慢性病史中的忧患意识,以及种种用心转化业习性的体证,令人不禁感叹东方的许多禅修导师虽有证量,却往往无法或不愿充分言传实修过程中的挣扎及起伏,只以意会式的含糊语言引人入胜,以致于丧失了禅的平等性和直朴精神,而流于威权操控式的教导。
《平常禅:活出真实的自己》从介绍禅法修持的基本要点出发,继之以禅法如何对治心念、转化烦恼为抒发主题,最后以觉醒慈悲之心成就圆满修行之功作结,层次井然地盘旋铺叠而上。贝达禅师以三十年实修之功为基础,于本书字里行间所传达的,悉是禅宗心法的要义。他不落传统名相窠臼,在我们日用平常的具体情境中,云淡风清地刻画出禅者绵密的心地功夫,突显了他对“至道无痕”的生动体悟。书末所载贝达禅师个人参与临终照顾的个案纪实,尤其可圈可点,使读者清楚认识到不假修饰地直下承接自己种种不完美的起心动念,才是禅修的真正精神,读来令人欢喜动容。
生命的本质是爱,生命的烦恼因此也是爱,禅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去爱而又没有烦恼的智慧。但是智慧的撷取,舍弃参与生命的苦难,即别无他途。本书既是作者生命苦难参与的分享,也是邀约读者共同参与生命苦难、透显生命新机的开始。
雪中足跡 豆瓣
作者:
聖嚴法師
三采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2009
- 2
內容摘要簡介雪中足跡 聖嚴法師自傳肯定聖嚴在西方社會弘法的成就相信透過我的生命,我能夠幫助別人,也能夠弘傳佛法,但是我仍然認為,我就像一個風雪中的行腳僧,哪裡需要我,我就往哪裡去。從江蘇鄉下少年出家之後,輾轉經過上海,再落腳台灣,前半生的旅程,因為時局戰亂,腳步倉皇紛亂。從台灣,再到加拿大、美國、歐洲,後半生的旅程,因為心念願力,足跡錯落但堅定。故事從聖嚴法師出生於中國大陸農村講起,歷經少年出家,在時局紛亂時到上海寺院生活,直到加入軍隊撤退來台。經過十年的軍旅生活後,重新剃度,之後輾轉到日本留學、美國弘法,於世界各地往返,實現弘揚佛法的宏願。本書由西方人的觀點出發,提供一個更宏觀、更客觀的角度,來看待法師自己的人生。從這個出版的計畫,也可以提供一個全新的視點,讓台灣的讀者用新的眼光看待聖嚴法師。法師打破國界疆土,他不僅是台灣人的法師,也是世界人的法師,為國際知名的宗教領袖。本書特色:1. 第一本由西方出版界推出的聖嚴傳記,肯定聖嚴在西方社會弘法的成就,並確立其國際宗教領袖的地位。2.本書為法師七十七歲後,回顧並自述一生的經歷與弘法過程。3.亞馬遜書店五顆星的評價。
八正道 豆瓣 豆瓣
作者:
德宝法师
译者:
赖隆彦
海南出版社
2009
- 11
《八正道》,斯里兰卡上座部长老德宝法师吁请现代人对自己的快乐负起责任,走向微笑解脱的佛陀,从实践佛陀的教法中,学习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快乐。德宝法师以他深厚的佛教学养和丰富的禅修实践经验,解说了八正道每个道支的深刻内涵,以及人们可能产生的误解或偏见。其辩证精辟,见解独到。透过幽默风趣的口吻,作者不仅让读者明白何谓快乐的内在生活,而且还教你如何在环境保护、人际交往、职业选择、观呼吸练习等方面运用八正道。尤其重要的是,作者融合了南传教理的诠释和现代人的思考方式,精心解说,令人耳目一新。
德宝法师总在书中告诉你,如何在生活中找到无价的心灵快乐之钥。随手翻阅几页,当下观照自己,并且加以实践,你便给了自己最好的照顾和滋养。
德宝法师总在书中告诉你,如何在生活中找到无价的心灵快乐之钥。随手翻阅几页,当下观照自己,并且加以实践,你便给了自己最好的照顾和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