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乐评
伤花怒放 豆瓣
8.0 (29 个评分) 作者: 郝舫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3 - 10
这是一本并不晦涩的摇滚乐理论读物,它涉及到早期摇滚乐的社会文化意义,研究了一些至今没有得到深入探讨的问题,由于涉及音乐、社会、学术背景较深,所以妨碍了十年前那批读者的理解,但看来它正适合今天的读者。
本书的主题,正如它副标题所说,是摇滚乐的被缚与抗争,这是任何人理解摇滚乐都不可绕过去的主题,其中的悖论、矛盾、希望,以及论题展开的整个文化问题,都值得用十倍于此书的篇幅去论述。所以说,它应该被再版,在今天这个中国音乐界期待着资本主义全面胜利的关口引起更多思考。
非常罪,非常美 豆瓣 谷歌图书
7.6 (23 个评分) 作者: 毛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 1 其它标题: 非常罪, 非常美, 毛尖电影笔記
《非常罪 非常美》以优美的电影语言和凝练的文笔,重现了20世纪电影的画面之美,构筑了一部发狂电影浪漫史。书中的文章像一部纸上进行的电影,细腻地展现了异域的风情万种。毛尖让自己内心和演员、导演的内心交叉重叠,叙述着电影世界带罪的美,在毛尖的笔下,那个时代和爱情付出的沉重代价,都化作了无声的泪痕。
李皖的耳朵 豆瓣
作者: 李皖 外文出版社 2001 - 9
作者点评了保罗·西蒙、黄舒骏、齐秦、王菲、U2、雅尼等音乐人,并从音乐的表象背后透视了若干的相关文化现象与社会现象。内容包括“流行音乐不是流行的音乐”、“汤姆餐馆里的陌生人”、“人声革命及其它”、“民谣三题”等。
爱恋无声 豆瓣
7.8 (9 个评分) 作者: 马家辉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 4
卷二可称为“爱情卷”,通过王家卫、张爱玲,通过《艺伎回忆录》、《巴黎最后的探戈》,“执笔写下对于男女情事的一些看法、一些想法、一些说法,终而结集成书”,读者亦可从光影里的爱情中看到作者的梦想与幻想。王安忆和林青霞作序。
江湖有事 豆瓣
7.3 (12 个评分) 作者: 马家辉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 4
名曰“目迷”,因为自从让眼睛第一次盯着银幕,便迷路了,在光影丛林里回不了头;也曰“耽美”,因为流连于光影之美,注定久久沉溺,无法自拔。
卷一谈的主要是阳刚味道浓烈的电影,包括英雄片、警匪片、黑社会片、刀剑片、战争片等等。江湖是作者的一个青春梦,于是,他开始在纸上谈黑社会,也终于借电影起始、以江湖为题,完成了自己心事的述说。更多地,我们读到的不是电影上的江湖,而是现实中香港、台湾社会的奇诡多姿的人情世态。
亡灵记 豆瓣
8.7 (6 个评分) 作者: 贾晓伟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 4
《亡灵记:好莱坞外的八位电影大师》论及的八位欧洲电影大师是一般抗拒好莱坞的力量。他们关注当今人类的境况,对当代不可回避的命题作了深刻的解释。伯格曼探讨上帝存在与否,塔科夫斯基关注信仰,费里尼言说生活的虚无与人性的善恶,安东尼奥尼研究当代人的情感问题,帕索里尼诅咒般地倾倒生命之恶……他们共同为“人正在死亡”这一危机拉响了警报,勾勒出了一幅时代狂欢与喧嚣外表下的人的真正画像。
与电影一起私奔 豆瓣
作者: 王樽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 7
本书所有的文章都或多或少与电影有着某种关系,但它一般不是传统的影评,不是泛泛的电影介绍,也不是两性的电影专业研究,它是一个性情中人由电影引发的生活感悟,一个高级影迷为自己书写的极具感性的观影备忘。这其中有对影人影事的窃窃私语和即兴评说,更有超乎电影之外的联想和心得。作者博闻强记,兴味盎然,游刃于缤纷影像内外,纵横于诗情哲理之间,因为不是刻意为他人所,反具有了让所有人都感兴趣的可能。
楼上楼下,屋里屋外 豆瓣
作者: 恺蒂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4 - 4
这本书把电影和文化拉扯到一起。不过时下“文化”二字已用得极滥。这在本书中可以看到的,除了大家已经从大众媒体上耳熟能详的什么吃喝文化(烹饪文化、酒文化、茶文化)、拉撒文化(厕所文化)之外,衣有服饰文化,住有园林文化,行有汽车文化,还有从性文化派生出来的缥娼文化,从药物文化派生出来的毒品文化、迷幻文化,从网络文化派生出来的黑客文化,从舞文化派生出来的摇滚文化,大概就差赌钱赌马赌球之类尚未登上文化台面了。
慢慢微笑 豆瓣 谷歌图书
8.5 (8 个评分) 作者: 毛尖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5 - 1
这本书涵盖的题材,粗约言之,可分文学和电影。毛尖对电影的爱好,到了情痴的地步。在《光影岁月匆匆过》中,她作了交代:“回想起来,少时看了那么多电影,真还一次也没迟到过,连在片前加映 的科教片也从来不舍得错过。好像是,人人都迷恋灯光骤然熄灭的那一刻,那一刻就是梦的形状,灵魂出窍,不知今夕何年。”
除了文学和电影外,这本书还以一半的篇幅收录作者杂记人间世的文字。她上海出生,在香港念过书。两地红尘,奔流眼底,经历久了,观人论世,自然比乡原辈通情达理。撒起里来,更是万夫莫敌。
黑夜里最黑的花 豆瓣
6.7 (9 个评分) 作者: 洁尘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1
我一直觉得,那些美好的影片,其意义是超出电影之外的,我们可以从中唤醒自己成长期的一丝丝纤细的记忆,也可以从中获得激情和感动,这种激情和感动对成年的我们依然是礼物。
新青年DVD手册(精华版第一辑) 豆瓣
作者: 张栋,马骅 译者: 2003 - 1
卷首语

对我们来说,第一辑手册的面世足以成为纪念性的事件。如果说当初是基于一时兴起而萌生了创办手册的念头,那么到今天,这份两百多页的民间读本已经是我们满怀珍视之情的文章事业,并寄予了太多文本之外的良知夙愿。
我们希望能够以这样的方式将“电影夜航船”上的动人文字沉淀下来,使它们能够在多少时日之后,还能被一些无意中邂逅的人们在某个尘封的角落里拿起翻阅。在网络的虚无世界里留恋愈久,便愈加珍爱这种手抚书本、深夜挑读的陈年乐趣,相信看到这本手册的人多少会有些相同的感怀。总有一天,这个贯之以“电影夜航船”的网上孤舟会在什么地方悄然湮没,但拥有这些小册子的人们或许还能遥遥忆起当年一片指点江山时的豪情。
本期手册除了收录几十篇碟评之外,将更多的篇幅留给了那些在网上经营文字,沉浸于电影的光影当中的人们。他们当中的不少人在电影夜航船上如惊鸿一瞥,留下雪泥痕爪便翩然而去,另一些则长久地在这片还算清洁的空间里流连,慢慢成了彼此相知的朋友。网络如斯,竟然也成全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古训,当然,更好的说法是“淡如影”。
《新青年DVD手册》又添了一块砖瓦。我们仍然以从前的一句话作为这片短序的结笔:“如果DVD能将被资产阶级与特权阶级垄断的影像文化向大众传播开来,我们不惮于以文字的力量鼓舞风潮。是为序。 ”
新青年DVD手册 豆瓣
6.7 (6 个评分) 作者: 张栋 / 马骅 译者: 新世界出版社 2003 - 1
新青年DVD手册:精华版(第二辑),ISBN:9787800058967,作者:张栋,马骅主编
新青年DVD手册 豆瓣
作者: 周成林 译者: 第1版 (2003年9月1日) 2003 - 9
本书为颇受点影爱好者们喜爱的影评家周成林的专辑。他的文章内容丰富、见地独到,对电影节的咨询非常熟悉。书中既有对电影大师的评述,又有观点新颖的电影笔记,看似随意,其实经心,可谓嘻笑怒骂皆成文章。读者从中可以了解到有关电影的各种知识,也可以理清作者的创作风格。
独立精神(全三册) 豆瓣
作者: 达郎 编 现代出版社 2001 - 11
这套书选择了侯孝贤、北野武、贾法·帕纳西、佩德罗·啊尔莫多瓦、迈克·李、伍迪·艾伦等近20年新崛起的电影导演或有新作的老牌导演,介绍了他们的电影作品和生平事迹。
电影地图 豆瓣
作者: 郭小橹 2001 - 8
这是一本非常时尚的电脑电影随笔集,内容是由作者在北京电影学院攻读电影学硕士期间写下的笔记改写而成。书中提到许多中外电影佳作。作者以感性的笔触勾画了自己心中的电影国疆域,另有附录列出上百部电影片名,不啻是电影爱好者们的购片指南。
声色新青年 豆瓣
作者: 胡续冬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1 - 7
本丛书精选北大在线(www.beidaonline.com)新青年文化社区上文学、学术、电影、音乐、纵深新闻、生活、科学、完全北大、三角地公众话题等9个频道的内容,集中了“北大”和“网络”相结合的特点,将“北大”所代表自由、深刻、激烈、活泼的人文气质和“网络”所代表的平等性,交互性统一在一起。比现实北大更自由、激烈,比网络严肃、深刻。
好莱坞名片透视 豆瓣
作者: 周黎明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0 - 3
从电影欣赏到电影评论,中间有一条无形的鸿沟。超过这条沟,感性的观赏转化成理性的分析,休息和享受演变为对内涵和象征的挖掘,悠然自得的消遣平添几分工作的压力。但是,一旦进入真正“评论”的境界,得到的回报也成倍增加。比如斯特里普的作品,即使再不喜欢影片本身,从表演的角度看,一定值得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