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资料
近世日本的日常生活 豆瓣
Everyday Things in Premodern Japan: The Hidden Legacy of Material Culture
7.7 (6 个评分)
作者:
[美] 苏珊·B·韩利
译者:
张键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
- 7
日本德川幕府时代,人们的生活到底是怎么样的?其生活水准与发达国家差不多同一发展阶段的水平比,究竟是高还是低?用什么标准衡量日本的经济、民生水平?作者如何通过房屋建筑、室内装修、餐饮、服饰乃至洗澡,即当时日本人的健康状况和物质文化的考察,来评价他们的生活水平的?最重要的是,日本为什么能在人均收入水平低于发达国家相同发展阶段的情况下,开展工业化?作者通过自己特殊的视角,对此进行了研究。而以人均收入、储蓄、消费、GDP……这些数据来评价那个时代,很难让人发现其中的奥秘。本书对于研究日本经济、历史的人固然有意义,对于那些迷恋于如何建造住宅、如何浆洗和缝补衣服、如何准备膳食的人来说,也可以读得饶有兴味。
远野物语·日本昔话 豆瓣
作者:
[日] 柳田国男
译者:
吴菲
上海三联书店
2012
- 11
《远野物语》是流传于日本岩手县远野乡的民间传说故事集。讲述者为远野人佐佐木喜善,由柳田国男亲笔记述。初版于明治四十三年(1910年)问世,堪称日本民俗学的开山之作。其文体简洁,内容醇厚,一直受到众多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的喜爱。
《日本昔话》共收录日本各地口传故事一百零八篇。 最早作为少儿读物出版于1930年。内容质朴而生动,保持了日本各地传说故事的原型。“昔话”即民众间口头流传的传说故事。柳田国男使用这一名称,是为了与那些被刻意加工整形的“民间故事”区别开来。
封底名家评介
《远野物语》给我的印象很深,除文章外,他又指示我民俗学里的丰富趣味。
他不只是文献上的排比推测,乃是从实际的民间生活下手,有一种清新的活力,自然能够鼓舞人的兴趣起来。
——周作人
柳田国男的《远野物语》于明治四十三年问世,是一部堪称日本民俗学发祥之纪念塔的名著。我常年来一直将之作为文学阅读。
——三岛由纪夫
《日本昔话》共收录日本各地口传故事一百零八篇。 最早作为少儿读物出版于1930年。内容质朴而生动,保持了日本各地传说故事的原型。“昔话”即民众间口头流传的传说故事。柳田国男使用这一名称,是为了与那些被刻意加工整形的“民间故事”区别开来。
封底名家评介
《远野物语》给我的印象很深,除文章外,他又指示我民俗学里的丰富趣味。
他不只是文献上的排比推测,乃是从实际的民间生活下手,有一种清新的活力,自然能够鼓舞人的兴趣起来。
——周作人
柳田国男的《远野物语》于明治四十三年问世,是一部堪称日本民俗学发祥之纪念塔的名著。我常年来一直将之作为文学阅读。
——三岛由纪夫
最萌的~日本神話講座 神之國遊歷指南 豆瓣
神の国の歩きかた ~萌え萌え日本神話講座~
作者:
日本神話講座制作委員会
銘顯文化
2010
- 9
非常人性的諸神物語!
「神的世界」與「日本的起源」,讓您一目了然!
歡迎蒞臨神之國!本書主旨為解說「日本神明」以及「眾神與我們的關聯」。
日本存在著數量繁多的神明們,素有「八百萬()神」或「八十萬()神」之稱,而信仰這些神明的宗教就是「神道」。
許多日本人與神道緊密相繫。即便信仰特定宗教的信徒、或是不受宗教限制的無信仰者數量也不少,但大多數的日本人仍會參加新年初詣及七五三等節慶行事,透過活動與「日本神明」產生聯繫。
然而,我們這些日本人雖然輕鬆悠哉地參加「神明的節慶」,對於神明或神道卻幾乎一無所知。為了數量龐大的這類日本人,替各位簡單易懂地說明神明及神社知識的工具,就是《最萌的~日本神話講座 神之國遊歷指南》。
「神的世界」與「日本的起源」,讓您一目了然!
歡迎蒞臨神之國!本書主旨為解說「日本神明」以及「眾神與我們的關聯」。
日本存在著數量繁多的神明們,素有「八百萬()神」或「八十萬()神」之稱,而信仰這些神明的宗教就是「神道」。
許多日本人與神道緊密相繫。即便信仰特定宗教的信徒、或是不受宗教限制的無信仰者數量也不少,但大多數的日本人仍會參加新年初詣及七五三等節慶行事,透過活動與「日本神明」產生聯繫。
然而,我們這些日本人雖然輕鬆悠哉地參加「神明的節慶」,對於神明或神道卻幾乎一無所知。為了數量龐大的這類日本人,替各位簡單易懂地說明神明及神社知識的工具,就是《最萌的~日本神話講座 神之國遊歷指南》。
日本的神话 豆瓣
日本神話入門
6.8 (5 个评分)
作者:
[日] 阪下圭八
译者:
李濯凡
新星出版社
2019
- 1
内容简介
日本的神话,见载于《古事记》《日本书纪》和记录日本古代各国的《风土记》。
不同于华/夏民族发达的史书写作和理性文明,日本人直到战前还相信神话中的记载是真实的历史。而本书将神话看作文学作品,介绍了其中z/u/i有趣的部分,探索了其背后隐藏的历史事实。民间传说、诗歌、戏剧,神话的文体多种多样;世界的起源,英雄的传奇,天皇的“族谱”,神话的内容包罗万象。这是一个由绮丽想象构筑的世界。
崇拜太阳神的民族虽多,女性的太阳神却很少见;创世之神虽然必不可少,男女一对的却很稀有;浪漫奔放的爱情故事虽多,兄妹姐弟通婚的习俗却很独特;现代日本人拘谨内向,古代神话中却充满露骨的性暗示。大和先民被茫茫大海包围,逐渐发展出独树一帜的岛国文明。今日我们目之为怪的现象,或许便扎根于这段独特的历史之中。
编辑推荐
■包罗万象、通俗易懂的日本神话入门。以现代人的目光审视日本z/u/i古老的文学作品,用直白浅近的现代语言系统介绍日本神话的精华。
■日本的神话,见载于《古事记》《日本书纪》和记录日本古代各国的《风土记》。同为多神教,希腊诸神浪漫多情,印度神话长于思辨,而日本神话短小精悍,质朴、热闹而又诡奇,写两性关系直白露骨,讲英雄事迹不问对错,山川湖海都具人格,一草一木皆有灵性。
■东京经济大学名誉教授、日本古代文学研究专家的代表作。作者以渊博的古典文学修养为基础,从更广阔的视角出发,深入浅出,讲解日本神话的内涵与底蕴,追述日本民族的集体记忆。
■“新书”是诞生于日本的独特出版物。它的特点是:轻盈——小而紧凑,大多为十万字,通俗易懂,节奏轻快;优美——题材广泛,可读性强;深度——著者皆为名家,皆为一时之选。
“岩波新书”在日本被称为“修养新书”,以培养现代人的现代性文化修养为己任,致力于知识的普及与更新。
“岩波新书精选”系列从岩波书店出版的3200种“新书”中严格挑选出十三部作品,选书、翻译、做书,历时五年,精心翻译,精心编辑,并邀请了专家校译。编者试图从“岩波新书”的大花园里采撷几朵,以飨读者。
日本的神话,见载于《古事记》《日本书纪》和记录日本古代各国的《风土记》。
不同于华/夏民族发达的史书写作和理性文明,日本人直到战前还相信神话中的记载是真实的历史。而本书将神话看作文学作品,介绍了其中z/u/i有趣的部分,探索了其背后隐藏的历史事实。民间传说、诗歌、戏剧,神话的文体多种多样;世界的起源,英雄的传奇,天皇的“族谱”,神话的内容包罗万象。这是一个由绮丽想象构筑的世界。
崇拜太阳神的民族虽多,女性的太阳神却很少见;创世之神虽然必不可少,男女一对的却很稀有;浪漫奔放的爱情故事虽多,兄妹姐弟通婚的习俗却很独特;现代日本人拘谨内向,古代神话中却充满露骨的性暗示。大和先民被茫茫大海包围,逐渐发展出独树一帜的岛国文明。今日我们目之为怪的现象,或许便扎根于这段独特的历史之中。
编辑推荐
■包罗万象、通俗易懂的日本神话入门。以现代人的目光审视日本z/u/i古老的文学作品,用直白浅近的现代语言系统介绍日本神话的精华。
■日本的神话,见载于《古事记》《日本书纪》和记录日本古代各国的《风土记》。同为多神教,希腊诸神浪漫多情,印度神话长于思辨,而日本神话短小精悍,质朴、热闹而又诡奇,写两性关系直白露骨,讲英雄事迹不问对错,山川湖海都具人格,一草一木皆有灵性。
■东京经济大学名誉教授、日本古代文学研究专家的代表作。作者以渊博的古典文学修养为基础,从更广阔的视角出发,深入浅出,讲解日本神话的内涵与底蕴,追述日本民族的集体记忆。
■“新书”是诞生于日本的独特出版物。它的特点是:轻盈——小而紧凑,大多为十万字,通俗易懂,节奏轻快;优美——题材广泛,可读性强;深度——著者皆为名家,皆为一时之选。
“岩波新书”在日本被称为“修养新书”,以培养现代人的现代性文化修养为己任,致力于知识的普及与更新。
“岩波新书精选”系列从岩波书店出版的3200种“新书”中严格挑选出十三部作品,选书、翻译、做书,历时五年,精心翻译,精心编辑,并邀请了专家校译。编者试图从“岩波新书”的大花园里采撷几朵,以飨读者。
日本的诞生 豆瓣
日本の誕生
作者:
[日] 吉田孝
译者:
周萍萍
新星出版社
2019
- 1
■一部日本早期历史的入门之书,一场反思文化根基的探索之旅。从“倭”到“日本”,见证日本国家诞生的过程。
■本书并非从考古学意义上勘察日本古老的历史,而是讲述“日本”国号的由来、日本国家体制建立的过程,囊括日本早期历史/上的一系列大事件;将日本置于东亚区域背景中,从更广阔的角度,观察东亚国际关系怎样塑造了日本国家的特性。
■日本历史学家、青山学院大学名誉教授的代表作,数十年思考的结晶:以文化相对性的理念,摆脱日本历史研究的瓶颈,开辟一个新时代。
■“新书”是诞生于日本的独特出版物。它的特点是:轻盈——小而紧凑,大多为十万字,通俗易懂,节奏轻快;优美——题材广泛,可读性强;深度——著者皆为名家,皆为一时之选。
“岩波新书”在日本被称为“修养新书”,以培养现代人的现代性文化修养为己任,致力于知识的普及与更新。
“岩波新书精选”系列从岩波书店出版的3200种“新书”中严格挑选出十三部作品,选书、翻译、做书,历时五年,精心翻译,精心编辑,并邀请了专家校译。编者试图从“岩波新书”的大花园里采撷几朵,以飨读者。
早期日本的历史,只能从中国的史书和东亚各国的古代文献中略窥一二。本书从“日本”国号入手,按照“倭”到“日本”的发展脉络,讲述了日本作为一个国家诞生的过程。其间,派遣遣隋(唐)使、发现金矿、引进姓氏制度、建立律令制、佛教传入、创造假名文字等大事件,都对日本的历史进程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而日本与中国、朝鲜半岛各国的交流尤为重要——既有文化贸易往来,也有纷争与战乱。早期日本国家的特点、日本民族的个性正是成形于这种复杂的国际关系,今日日本与周边国家的矛盾,其根源也深埋于这段古老的历史之中。
■本书并非从考古学意义上勘察日本古老的历史,而是讲述“日本”国号的由来、日本国家体制建立的过程,囊括日本早期历史/上的一系列大事件;将日本置于东亚区域背景中,从更广阔的角度,观察东亚国际关系怎样塑造了日本国家的特性。
■日本历史学家、青山学院大学名誉教授的代表作,数十年思考的结晶:以文化相对性的理念,摆脱日本历史研究的瓶颈,开辟一个新时代。
■“新书”是诞生于日本的独特出版物。它的特点是:轻盈——小而紧凑,大多为十万字,通俗易懂,节奏轻快;优美——题材广泛,可读性强;深度——著者皆为名家,皆为一时之选。
“岩波新书”在日本被称为“修养新书”,以培养现代人的现代性文化修养为己任,致力于知识的普及与更新。
“岩波新书精选”系列从岩波书店出版的3200种“新书”中严格挑选出十三部作品,选书、翻译、做书,历时五年,精心翻译,精心编辑,并邀请了专家校译。编者试图从“岩波新书”的大花园里采撷几朵,以飨读者。
早期日本的历史,只能从中国的史书和东亚各国的古代文献中略窥一二。本书从“日本”国号入手,按照“倭”到“日本”的发展脉络,讲述了日本作为一个国家诞生的过程。其间,派遣遣隋(唐)使、发现金矿、引进姓氏制度、建立律令制、佛教传入、创造假名文字等大事件,都对日本的历史进程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而日本与中国、朝鲜半岛各国的交流尤为重要——既有文化贸易往来,也有纷争与战乱。早期日本国家的特点、日本民族的个性正是成形于这种复杂的国际关系,今日日本与周边国家的矛盾,其根源也深埋于这段古老的历史之中。
创造日本 豆瓣 谷歌图书
Inventing Japan: 1853-1964
7.7 (35 个评分)
作者:
[荷兰] 伊恩·布鲁玛
译者:
倪韬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
- 2
从为黑船震动惊恐的江户幕府,到主办东京奥运迎向全球的现代化国家,
伊恩•布鲁玛深入浅出地重新解读“日本成为现在的日本”的过程,
发掘日本真实而复杂的面貌,探索日本模式蕴含的黑暗力量,提供借镜历史、思索未来的独到视角。
从1853年马修•佩里的黑船驶入江户湾,结束长达二百多年的锁国,到在美国的监管下成为一个经济高度发展,并于1964年成功举办东京奥运的现代国家,日本不过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在这本睿智、优美而精简的书中,伊恩•布鲁玛通过对这一历史时期的细腻考察,清晰地呈现日本历经的种种重大事件及相继而来的转变,从倒幕运动、明治维新、日俄战争、侵华战争、东京审判,一直到美国接管及东京奥运。布鲁玛深刻地探讨日本社会思想、政治秩序和经济生活等各个面向,并以独到和客观的视角解释日本如何经历这些戏剧性的巨变及伴随的战争与变革,最后从一个小小封闭的传统岛国一跃成为牵动东亚乃至世界的现代国家。
伊恩•布鲁玛深入浅出地重新解读“日本成为现在的日本”的过程,
发掘日本真实而复杂的面貌,探索日本模式蕴含的黑暗力量,提供借镜历史、思索未来的独到视角。
从1853年马修•佩里的黑船驶入江户湾,结束长达二百多年的锁国,到在美国的监管下成为一个经济高度发展,并于1964年成功举办东京奥运的现代国家,日本不过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在这本睿智、优美而精简的书中,伊恩•布鲁玛通过对这一历史时期的细腻考察,清晰地呈现日本历经的种种重大事件及相继而来的转变,从倒幕运动、明治维新、日俄战争、侵华战争、东京审判,一直到美国接管及东京奥运。布鲁玛深刻地探讨日本社会思想、政治秩序和经济生活等各个面向,并以独到和客观的视角解释日本如何经历这些戏剧性的巨变及伴随的战争与变革,最后从一个小小封闭的传统岛国一跃成为牵动东亚乃至世界的现代国家。
民间传说与日本人的心灵 豆瓣
昔話と日本人の心
作者:
[日] 河合隼雄
译者:
范作申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
- 3
民间传说与日本人的心灵
[日] 河合隼雄 著 范作申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10
ISBN:9787108061256 定价:36.00元
含蓄、幽默的日本民间故事及传说,极具想象力和神秘色彩,同时蕴含着深刻的象征内含。本书作者以其独特方式解读精彩的日本民间故事,比较日本与世界各国神话传说的异同,从深层心理学的角度探讨日本特有的文化、日本人的深层心理结构,以及人类普遍相同的心理意识及其意义。本书是作者的代表 作之一,曾获日本第九届大佛次郎奖。
作者以独创方式解读“浦岛太郎”“鹤妻”“烧炭富翁”等许多精彩的日本民间传说,与世界各国的故事进行横向比较,分析人类普遍的潜意识深层心理。另一方面,他以全书各章的故事演变,串连出纵向连结:在第一章“黄莺之家”中怀抱着怨恨而离去的女性,化身为第二章“不吃饭的女人”卷土重来,在“异类女性”与“有耐力的女性”故事中展现牺牲忍耐的精神,最终在第九章“有自我意识的女性”中,开拓出完整的女性意识及全新的视野。日本社会的表层结构看起来是父权取向的威权社会,然而就其深层结构观之,则是相当女性化的柔性社会。
[日] 河合隼雄 著 范作申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10
ISBN:9787108061256 定价:36.00元
含蓄、幽默的日本民间故事及传说,极具想象力和神秘色彩,同时蕴含着深刻的象征内含。本书作者以其独特方式解读精彩的日本民间故事,比较日本与世界各国神话传说的异同,从深层心理学的角度探讨日本特有的文化、日本人的深层心理结构,以及人类普遍相同的心理意识及其意义。本书是作者的代表 作之一,曾获日本第九届大佛次郎奖。
作者以独创方式解读“浦岛太郎”“鹤妻”“烧炭富翁”等许多精彩的日本民间传说,与世界各国的故事进行横向比较,分析人类普遍的潜意识深层心理。另一方面,他以全书各章的故事演变,串连出纵向连结:在第一章“黄莺之家”中怀抱着怨恨而离去的女性,化身为第二章“不吃饭的女人”卷土重来,在“异类女性”与“有耐力的女性”故事中展现牺牲忍耐的精神,最终在第九章“有自我意识的女性”中,开拓出完整的女性意识及全新的视野。日本社会的表层结构看起来是父权取向的威权社会,然而就其深层结构观之,则是相当女性化的柔性社会。
日本的佛教与神祇信仰 豆瓣
神仏習合
作者:
[日] 义江彰夫
译者:
陆晚霞
商务印书馆
2010
- 4
《日本的佛教与神祗信仰》内容简介: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早在古代,日本尚未进入世界大多数国家人们的眼界,中国史书《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史籍就予以记载,不特留下了珍贵的史料,而且也是研究日本古代史唯一的文字资料。其时,四大文明之一的中国文明光耀世界,领袖东亚。古代日本举国一致,倾力学习中国,引进中国的文字、宗教及典章制度等,曾几何时,便为一文明国家,故谓中国文化是日本文化的源流并非过言。中世纪时日本仍旧关注中国,继续吸取中国文明,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而中国却很少学习、研究日本,及至江户幕府,日本行闭关锁国之策,中国和日本的交流几至中断。
千余年来,两国的交流与相互研究的这种不均衡,固然与中国为东亚文明中心,而日本处于边缘的位置有关,但也和两国朝代更迭,对外政策变化频繁不无关系,此可为前车之鉴。
19世纪以降,西力东渐,近代思想文化、科学技术传到亚洲,日本得风气之先,仿效西方,断行明治维新,一举成为东亚最初的近代化国家。同时吸收西方近代文明,参以本土文化,成就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近代日本文化。
千余年来,两国的交流与相互研究的这种不均衡,固然与中国为东亚文明中心,而日本处于边缘的位置有关,但也和两国朝代更迭,对外政策变化频繁不无关系,此可为前车之鉴。
19世纪以降,西力东渐,近代思想文化、科学技术传到亚洲,日本得风气之先,仿效西方,断行明治维新,一举成为东亚最初的近代化国家。同时吸收西方近代文明,参以本土文化,成就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近代日本文化。
国家与祭祀 豆瓣
作者:
子安宣邦
译者:
董炳月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 5
在《国家与祭祀中》,子安宣邦“作为思想史家”展开了自己的政治神学批判。“作为思想史家”——这是—种身份的界定同时也是方法的界定。“作为思想史家”展开批判,就是在纵向的日本思想史脉络之中展开批判。于是,靖国神社问题被追溯到作为“天皇制国家日本之大祠”的伊势神宫,并且被置于十九世纪水户学经典《新论》的延长线上来认识。战后由美国主导制订的、规定着和平宪法政教分离原则的《神道指令》也被置于与“历史再认识论”的关联之中重新认识。“作为思想史家”的论证方法。也就是子安式知识考古学方法。
在本书中,他把知识考古学方法与文本(语言文本以及被文本他的历史事件)细读结合在一起。例如,第二章通过对相关史的解读展示了伊势神宫被“制造”出来的过程,第七章则通过对参与《神道指令》起草工作的 美国人伍达德论文的正本清源式细读,揭露“历史再认识论 ”者为了恢复国家神道的地位对于伍达德论文的断章取义,并阐述了“政教一致”与“祭政一致”二者的关系。子安宣邦的此类批判所呈现出来的是日本政治神学的生成过程与实践形式。《国家与祭祀》是一部将学术性与现实批判性进行完美结合的著作。
在本书中,他把知识考古学方法与文本(语言文本以及被文本他的历史事件)细读结合在一起。例如,第二章通过对相关史的解读展示了伊势神宫被“制造”出来的过程,第七章则通过对参与《神道指令》起草工作的 美国人伍达德论文的正本清源式细读,揭露“历史再认识论 ”者为了恢复国家神道的地位对于伍达德论文的断章取义,并阐述了“政教一致”与“祭政一致”二者的关系。子安宣邦的此类批判所呈现出来的是日本政治神学的生成过程与实践形式。《国家与祭祀》是一部将学术性与现实批判性进行完美结合的著作。
日本,解释的一个尝试 豆瓣
作者:
[日]小泉八云
译者:
曹晔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4
- 10
草月译谭丛书
《日本,解释的一个尝试》是小泉八云研究日本文化的集大成之作,他亦自称为研究日本的最后一份答卷。作者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洞见和深刻,全面探讨了神道及民间宗教观念在日本历史上的演变,追溯了日本民族性格的形成过程。这是西方解读日本异域文明根本动力的最早尝试,是以尊敬之忱对于非西方文化所做的礼赞。
《日本,解释的一个尝试》是小泉八云研究日本文化的集大成之作,他亦自称为研究日本的最后一份答卷。作者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洞见和深刻,全面探讨了神道及民间宗教观念在日本历史上的演变,追溯了日本民族性格的形成过程。这是西方解读日本异域文明根本动力的最早尝试,是以尊敬之忱对于非西方文化所做的礼赞。
家徽里的日本史 豆瓣
作者:
[日]INDEX编辑部
译者:
鲁雯霏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5
- 5
家徽是日本典型的文化符号,每种图案都代表了一个家族的历史传承。它起源于平安时期,原本只是绘制在贵族牛车上的记号。到了战国时代,家徽的数量和式样迅速增多,成为了各路武将鲜明的个人特征之一。进入江户时代以后,家徽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从公卿武士家走进了庶民生活,商号、寺庙、神社、歌舞伎世家等都有专属的纹饰。到了现代,家徽仍活跃在冠婚葬祭等仪式和地方活动中。
本书中收录的家徽图案多达千种以上,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脉络,依次介绍了家徽的构成元素、传承路径和代表家族。最后一章中还按照花朵、植物、武将、动物、自然现象、器物和几何图案等七大主题对家徽进行了分类。
本书中收录的家徽图案多达千种以上,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脉络,依次介绍了家徽的构成元素、传承路径和代表家族。最后一章中还按照花朵、植物、武将、动物、自然现象、器物和几何图案等七大主题对家徽进行了分类。
叶隐闻书 豆瓣
8.3 (6 个评分)
作者:
[日]山本常朝 口述
/
[日]田代阵基 笔录
译者:
李冬君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5
1. 《叶隐闻书》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真正源头、原典,论语体,重要性勘比儒家《论语》。
2. 原文是古日语,艰涩难译,一直未引介过来。本书是第一个中文译本,首次在大陆推出。译文典雅清晰。
3. 林少华、叶渭渠、王新生、茂吕美耶,鼎力推荐!
4.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是日本人写给外国人看的,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是美国人写日本的,都离原本精神甚远,而《叶隐闻书》原滋原味,告诉你日本人自己创作的经典如何讲武士道的。
5.这是本让中国人震撼的书,无论你多么理性。借本书可以真正了解武士道,进而明白日本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
武士道是日本文化精神的核心,对日本民族性的影响颇深,尤其是日本近代化过程中、以及今天日本人的生活方式中、精神信仰中,都留下了武士道精神的印痕。故欲了解日本,必先了解武士道。研究日本武士道者,必以《叶隐闻书》为首要。
《叶隐闻书》成书于1716年(日本江户时代),共十一卷,是由佐贺藩主锅岛光茂的侍臣山本常朝口述,一个名叫田代陈基的武士用七年的时间笔录而成。主要为论语体,又称《叶隐论语》。
《叶隐闻书》是武士道的经典,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源头。勘比儒家《论语》。
《叶隐闻书》除了探讨武士的战术问题,主要是将武士的职业精神上升到一种人生境界,即武士生死的哲学高度。该书开宗明义:“武士道者,死之谓也。”赴死、忠义两全,是武士道的终极追求。
它不仅是一部武士修养书,而且也是一部作为近古日本特殊社会形态“武士社会”的文化精神史书,是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部全面了解日本、日本人和日本文化的重要原典之一。
2. 原文是古日语,艰涩难译,一直未引介过来。本书是第一个中文译本,首次在大陆推出。译文典雅清晰。
3. 林少华、叶渭渠、王新生、茂吕美耶,鼎力推荐!
4.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是日本人写给外国人看的,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是美国人写日本的,都离原本精神甚远,而《叶隐闻书》原滋原味,告诉你日本人自己创作的经典如何讲武士道的。
5.这是本让中国人震撼的书,无论你多么理性。借本书可以真正了解武士道,进而明白日本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
武士道是日本文化精神的核心,对日本民族性的影响颇深,尤其是日本近代化过程中、以及今天日本人的生活方式中、精神信仰中,都留下了武士道精神的印痕。故欲了解日本,必先了解武士道。研究日本武士道者,必以《叶隐闻书》为首要。
《叶隐闻书》成书于1716年(日本江户时代),共十一卷,是由佐贺藩主锅岛光茂的侍臣山本常朝口述,一个名叫田代陈基的武士用七年的时间笔录而成。主要为论语体,又称《叶隐论语》。
《叶隐闻书》是武士道的经典,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源头。勘比儒家《论语》。
《叶隐闻书》除了探讨武士的战术问题,主要是将武士的职业精神上升到一种人生境界,即武士生死的哲学高度。该书开宗明义:“武士道者,死之谓也。”赴死、忠义两全,是武士道的终极追求。
它不仅是一部武士修养书,而且也是一部作为近古日本特殊社会形态“武士社会”的文化精神史书,是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部全面了解日本、日本人和日本文化的重要原典之一。
日本的起起落落 豆瓣
A Modern History of Japan: From Tokugawa Times to the Present
8.6 (7 个评分)
作者:
[美] 安德鲁·戈登
译者:
李朝津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10
本书为全面叙述东邻日本近两百年现代化历程的通论著作,时间跨度从德川幕府直到2000年。作为哈佛大学日本史研究专家,作者在吸收学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日本历史发展提出若干新观点:独创“帝国民主主义”一词以概括日本大正时期(1912—1926)政治状况,指出效忠天皇思想压倒民主理念是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病因;进一步发展“跨战争”概念,强调由1920年代到1950年代是一个连续的社会发展阶段,反对以二战结束和美军占领为历史断代界限。另外,迥异于其他通史书籍,作者将日本现代史放在世界近代化的脉络中进行考察,指明现今所谓日本的种种独特性,多为现代民族国家建立过程中为凸显民族性而进行的“传统的发明”,强烈否定广为流行的“日本独特论”。
本书内容涵盖层次甚广,有类百科全书,但并非刻板地叙述日本历史在政治、社会的结构变化,而是采取生活化写法,描摹日本人民在现代化过程中所经历的阵痛与喜悦,读者借此可对日本人民的实践及感情有切身感受,身临其境把握历史的温度。
本书内容涵盖层次甚广,有类百科全书,但并非刻板地叙述日本历史在政治、社会的结构变化,而是采取生活化写法,描摹日本人民在现代化过程中所经历的阵痛与喜悦,读者借此可对日本人民的实践及感情有切身感受,身临其境把握历史的温度。
日本幽玄 豆瓣
作者:
[日] 能势朝次
/
[日] 大西克礼
译者:
王向远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1
- 6
“幽玄”是日本借助汉语词而形成的一个独特的审美概念,是优美、幽雅、含蓄、委婉、间接、朦胧、幽深、幽暗、神秘、冷寂、空灵、深远、“余情面影”、超现实等审美趣味的高度概括。如果说,“物哀”是理解日本文学与文化的一把钥匙,那么“幽玄”则是通往日本文学文化堂奥的必由之门。
《日本幽玄》是《日本物哀》的姊妹篇,将两部同名著作《“幽玄”论》全文译出,又将古典名家的“幽玄”论原典择要译出,使古代“幽玄”原典与现代“幽玄”研究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一千年来的“日本幽玄”论,为中国读者通过原典系统深入地了解日本人的“幽玄”观、把握日本古典文学及传统文化的神韵,提供了可靠的阅读与参考资料。
《日本幽玄》是《日本物哀》的姊妹篇,将两部同名著作《“幽玄”论》全文译出,又将古典名家的“幽玄”论原典择要译出,使古代“幽玄”原典与现代“幽玄”研究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一千年来的“日本幽玄”论,为中国读者通过原典系统深入地了解日本人的“幽玄”观、把握日本古典文学及传统文化的神韵,提供了可靠的阅读与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