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
知日·奈良美智 豆瓣
7.4 (16 个评分)
作者:
苏静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2011
- 1
《知日》是“知日ZHIJP.”的纸质出版图书,两月一期,每年六期,专为兼具新知探索和思考力的华文年轻一代服务,我们期望可以提供最有创意、最具价值感的日本文化阅读。
我们想更加深入和更加持续地报道记录有关日本的一切,所以我们在封面上的导语是“这就是日本,it is japan.”。根据预设,“知日”将侧重有关日本文化生活方面探索,普世价值观是我们做“知日”的基石信念之一。
《知日》的首期特辑专题,我们选择了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声誉的日本绘画艺术家:奈良美智先生。他的作品如同他本人一样,洋溢着一种独特的魅力,传递着一种不妥协的姿态,深受世界各地年轻人的喜爱。另外还有众多“知日”名家,带领读者踏上缤纷新奇的岛国之旅,力图忠实地记录和呈现日本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现在的“知日”,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开始。期望通过我们持续的努力,大家会真的喜欢上“知日”。
我们想更加深入和更加持续地报道记录有关日本的一切,所以我们在封面上的导语是“这就是日本,it is japan.”。根据预设,“知日”将侧重有关日本文化生活方面探索,普世价值观是我们做“知日”的基石信念之一。
《知日》的首期特辑专题,我们选择了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声誉的日本绘画艺术家:奈良美智先生。他的作品如同他本人一样,洋溢着一种独特的魅力,传递着一种不妥协的姿态,深受世界各地年轻人的喜爱。另外还有众多“知日”名家,带领读者踏上缤纷新奇的岛国之旅,力图忠实地记录和呈现日本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现在的“知日”,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开始。期望通过我们持续的努力,大家会真的喜欢上“知日”。
台湾味道 豆瓣
7.1 (20 个评分)
作者:
焦桐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
- 1
本书以台湾当地饮食为主角,呈现出每一道台湾特有菜肴的滋味与故事,包括蚵仔煎、肉圆、炒米粉、姜母鸭、卤肉饭、担仔面、白汤猪脚、吴郭鱼……共50道台湾美食文章,并邀请画家李萧锟绘图,满足读者视觉与味蕾的想象。为方便读者也可以亲尝作者点名的各道佳肴,体验台湾味道,本书除于各篇文尾提供店家信息,亦以北、中、南、东部分类,将各地区美食以表格整理列示,附录于书后。每篇主题文章不只谈食物本身的味道、各地作法的异同,还有更多作者借由每一道台湾美食来追忆已奔驰离去的人、事、物。读者可从本书中了解台湾美食、历史渊源、多元文化、生活方式以及属于台湾人的情感,是台湾出版的关于“台湾味道”的第一本美食文化书。
物尽其用 豆瓣
7.7 (23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巫鸿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 4
“物尽其用”是一个由“破烂儿”组成的庞大方阵,承载了亲人间相濡以沫的痕迹与温暖,承载了物资匮乏时代对生活的理解与敬重。
“物尽其用”是对一个逝去时代的展览,从北京到光州,从柏林到纽约,无数观众默默地流下眼泪,好像突然见到过世已久的亲人与挚友。
“物尽其用”是一种默默地收集与保存爱的哲学, 顽强地对抗着将置换与丢弃作为基本态度的当下,记录着中国老百姓对家庭与生活的永恒的爱。
赵湘源是宋冬的母亲,像中国千千万万勤俭持家的妇女一样,她保存下大量的生活物品:化石般的洗衣皂、孩子们丢弃的玩具、堆积如山的瓶瓶罐罐锅碗瓢盆……“物尽其用”是她的人生信条。艺术史家巫鸿和当代艺术家宋冬,与赵湘源女士一起,将她的这些庞大的收藏变成了一次巡回世界的展览。
“物尽其用”是对一个逝去时代的展览,从北京到光州,从柏林到纽约,无数观众默默地流下眼泪,好像突然见到过世已久的亲人与挚友。
“物尽其用”是一种默默地收集与保存爱的哲学, 顽强地对抗着将置换与丢弃作为基本态度的当下,记录着中国老百姓对家庭与生活的永恒的爱。
赵湘源是宋冬的母亲,像中国千千万万勤俭持家的妇女一样,她保存下大量的生活物品:化石般的洗衣皂、孩子们丢弃的玩具、堆积如山的瓶瓶罐罐锅碗瓢盆……“物尽其用”是她的人生信条。艺术史家巫鸿和当代艺术家宋冬,与赵湘源女士一起,将她的这些庞大的收藏变成了一次巡回世界的展览。
我亲爱的小王子们 豆瓣
Little Princes
作者:
康纳·葛瑞南
译者:
吕静薇
湖南文艺
2011
- 7
29岁的主人公康纳原本只是想利用到尼泊尔做志愿者的机会开始他的环球旅行,但当他到尼泊尔一个名叫苟达哇力的村子的一家孤儿院做志愿者之后,他的初衷慢慢地改变了。在这所名叫“小王子儿童之家”的孤儿院里,他和另外几个志愿者一起照顾着这些被遗弃的孩子,教他们学习、和他们玩耍,彼此之间建立起非常好的感情。
一个偶然的机会,孤儿院里一个孩子的妈妈的突然来访,让主人公得知了这里的孩子原来都不是孤儿,而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受到人贩子欺骗,人贩子将他们带出来聚集到各地的。当他看到无数被人贩子拐卖出来的孩子悲惨的生存现状,尤其是其中七个孩子被再次拐卖后,他的内心深深地受到震动,他决心解救这些无辜的孩子。
他回到美国四处筹款,创办了“下一代尼泊尔”公益组织,致力于解救尼泊尔被拐卖的儿童。他联合加德满都当地政府的公益组织一起打击贩卖儿童的根源组织,并将解救出来的孩子集中安置在“小王子儿童之家”、“雨伞基金会”儿童之家和“下一代尼泊尔”下属的儿童之家。
在这个过程中,他通过邮件认识了一位美国女孩——丽兹。丽兹和他有着同样的追求,经常前往一些贫困国家做志愿者,帮助那些可怜的儿童。通过几个月的邮件来往,他们互生情愫。
将所有的七个孩子全部找回之后,他仍然不满足目前的成绩,他的内心有了一个更美好的计划——找到孩子们的家人,并让他们重新团聚。于是,他请当地的几名向导协助,一同前往洪拉的山区,开始他的寻亲之旅。在经过了一个多月的艰难跋涉之后,他们终于一个村一个村、一家一家地找到了大部分孩子的家人。
在与孩子的家人取得联系后,有些孩子很快就被接回家,有些也正在等待合适的时机重新回归家庭。而丽兹也终于答应了主人公的求婚,有情人终成眷属。
至此,包括“下一代尼泊尔”在内的各种公益组织仍在尼泊尔加德满都各地发挥着作用,救助着更多的被拐卖儿童,并为他们重新回到家人的怀抱做着不懈的努力。
一个偶然的机会,孤儿院里一个孩子的妈妈的突然来访,让主人公得知了这里的孩子原来都不是孤儿,而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受到人贩子欺骗,人贩子将他们带出来聚集到各地的。当他看到无数被人贩子拐卖出来的孩子悲惨的生存现状,尤其是其中七个孩子被再次拐卖后,他的内心深深地受到震动,他决心解救这些无辜的孩子。
他回到美国四处筹款,创办了“下一代尼泊尔”公益组织,致力于解救尼泊尔被拐卖的儿童。他联合加德满都当地政府的公益组织一起打击贩卖儿童的根源组织,并将解救出来的孩子集中安置在“小王子儿童之家”、“雨伞基金会”儿童之家和“下一代尼泊尔”下属的儿童之家。
在这个过程中,他通过邮件认识了一位美国女孩——丽兹。丽兹和他有着同样的追求,经常前往一些贫困国家做志愿者,帮助那些可怜的儿童。通过几个月的邮件来往,他们互生情愫。
将所有的七个孩子全部找回之后,他仍然不满足目前的成绩,他的内心有了一个更美好的计划——找到孩子们的家人,并让他们重新团聚。于是,他请当地的几名向导协助,一同前往洪拉的山区,开始他的寻亲之旅。在经过了一个多月的艰难跋涉之后,他们终于一个村一个村、一家一家地找到了大部分孩子的家人。
在与孩子的家人取得联系后,有些孩子很快就被接回家,有些也正在等待合适的时机重新回归家庭。而丽兹也终于答应了主人公的求婚,有情人终成眷属。
至此,包括“下一代尼泊尔”在内的各种公益组织仍在尼泊尔加德满都各地发挥着作用,救助着更多的被拐卖儿童,并为他们重新回到家人的怀抱做着不懈的努力。
天上大风 豆瓣
作者:
行者
/
编者 行者
2011
- 8
《天上大风》是行者出版的第一本书。
本书在中国的年轻人中曾一度引起广泛的影响,令许多人开始重新观察自己的心灵,去找寻全新的世界和自我!
全书讲述了一个少年诗人,在16岁生日那天,为了找寻自由和真我,选择了一条流浪之路。
五年间,他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越南、尼泊尔,做过各种艰辛的工作,睡过街头、坟墓边、荒野,也尝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
最终,在无人区的死亡经历中,他在一片虚无澄净的天地间,找回了心灵的平静与快乐……
真正的行者,不在于走过了多少地方,而在于成就了多少次全新的自己。
——行者
行者在后记中说:我希望自己是一个记载和叙述的人。是写自己,但不为写自己,希望书中人物的人生起因、所见所感、阅历和思索、沉浮和变化、信念和历练,能起到砥砺人生的作用,也让读者思索自己的生命和梦想。这是我的写作目的。”——“他是行者们的前身。一个真实的流浪者,继而进化为行者,希望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行者。绝不怨天尤人,而是崇敬力建一种社会与人的风骨。借助一本写作真实人生的书,提供一面找寻自我的镜子,分享给所有将追求“自由”和“真我”的人们!”
本书曾广为香港《信报》、 山东卫视“新书天天荐”、凤凰网读书频道、新浪读书、搜狐读书、等各大媒体进行了连续式的报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世界博览》、《海口晚报》、《读者》、《新商报》、《女友•国际LOOK》、《意林》、高铁杂志《旅客报》、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地铁媒体、《八小时以外》、《大学生》、人人网专访、《洛阳晚报》等数百家报纸、杂志也进行了广泛和报道和人物采访。
本书在中国的年轻人中曾一度引起广泛的影响,令许多人开始重新观察自己的心灵,去找寻全新的世界和自我!
全书讲述了一个少年诗人,在16岁生日那天,为了找寻自由和真我,选择了一条流浪之路。
五年间,他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越南、尼泊尔,做过各种艰辛的工作,睡过街头、坟墓边、荒野,也尝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
最终,在无人区的死亡经历中,他在一片虚无澄净的天地间,找回了心灵的平静与快乐……
真正的行者,不在于走过了多少地方,而在于成就了多少次全新的自己。
——行者
行者在后记中说:我希望自己是一个记载和叙述的人。是写自己,但不为写自己,希望书中人物的人生起因、所见所感、阅历和思索、沉浮和变化、信念和历练,能起到砥砺人生的作用,也让读者思索自己的生命和梦想。这是我的写作目的。”——“他是行者们的前身。一个真实的流浪者,继而进化为行者,希望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行者。绝不怨天尤人,而是崇敬力建一种社会与人的风骨。借助一本写作真实人生的书,提供一面找寻自我的镜子,分享给所有将追求“自由”和“真我”的人们!”
本书曾广为香港《信报》、 山东卫视“新书天天荐”、凤凰网读书频道、新浪读书、搜狐读书、等各大媒体进行了连续式的报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世界博览》、《海口晚报》、《读者》、《新商报》、《女友•国际LOOK》、《意林》、高铁杂志《旅客报》、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地铁媒体、《八小时以外》、《大学生》、人人网专访、《洛阳晚报》等数百家报纸、杂志也进行了广泛和报道和人物采访。
一年不花钱 豆瓣
作者:
马克·博伊尔
译者:
墨轩
中国友谊
2011
《一年不花钱:我的无货币主义生活(简单生活)》内容简介:想象一下一整年没有金钱的生活。朋友和家人是什么反映?你吃什么?你穿什么?你怎样洗漱?你住在哪儿?你怎样出行?你怎样跟朋友们保持联系?2008年11月29日,这天是“国际无消费日”,爱尔兰的马克•博伊尔带着这些疑问开始了他的计划——一年不花钱。
在这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书籍里,马克•博伊尔遵从自己制定的规则,让生活回到了最基本的层面,不花钱就为这些问题找到了解决办法,还在此过程中探究了拥有金钱生活的困扰。他认为不花钱的生活是“真正的解放”,尽管的确存在许多挑战,但也告别了银行存款、账单、交通堵塞以及过去经常困扰自己的工作压力。这个故事将会启发你去好好思考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在这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书籍里,马克•博伊尔遵从自己制定的规则,让生活回到了最基本的层面,不花钱就为这些问题找到了解决办法,还在此过程中探究了拥有金钱生活的困扰。他认为不花钱的生活是“真正的解放”,尽管的确存在许多挑战,但也告别了银行存款、账单、交通堵塞以及过去经常困扰自己的工作压力。这个故事将会启发你去好好思考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这辈子最渴望做的那些事 豆瓣
6.0 (5 个评分)
作者:
meiya
2013
- 1
这是一个平凡女孩,她跟我们大多数人一样,过着平凡的生活,生活中并无波澜,生命中也并无惊喜。直到有一天,她发现幸福并不是长路的终点,也不是大河的彼岸,而是这一路不断前行中的小小改变。有一天,她回头看了看,自己竟然跨越了那么大的一步,原来渴望并没有那么难以满足,梦想也并没有那么难以实现。原来只要一点点努力,我们都可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