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
天地玄黄 (1992)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Baraka
8.9 (198 个评分) 导演: 罗恩·弗里克 演员: Patrick Disanto
其它标题: Baraka / 巴拉卡
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又将归往何处?这些问题和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给出准确的答案。历时14个月,穿越24个国家,导演罗恩·弗里克(Ron Fricke)用镜头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能够拥有的最壮阔最绚丽的景致——从远古到现在,从猿猴到人类,从荒无人烟的沙漠到震撼人心的宗教活动现场,从广袤天地带来的感动到婴孩单纯的笑脸给予的幸福,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意识到,这美好的一切正时时刻刻的发生在我们身边。
全片没有台词,片名Baraka在古伊斯兰语中代表祝福,这也是导演拍摄此片的初衷,祝福与我们共同存在在这颗蔚蓝地球上的一切。
美丽中国 (2008) 豆瓣
Wild China
9.2 (131 个评分) 导演: Phil Chapman / Gavin Maxwell 演员: Bernard Hill
从灯火通明的大都市,到人烟稀少的深山老林;从广阔无垠的大草原,到人迹罕至的沙漠戈壁;从长年积雪的高海拨山区到一望无际的平原;从浩瀚大地到碧海蓝天……中国,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囊括了多种特质的地貌,哺育着各族儿女,也孕育着各类珍奇野兽,奇花异草。这次,通过镜头,我们去探访散落在这片土地上的美丽奇景。沿着长江流域,去看喀斯特地貌造就的奇石怪林;去云南的热带雨林,寻找亚洲野象、滇金丝猴;来到青藏高原,奔赴内蒙草地,攀爬山脉,眺望西部边陲。这里,是你我熟悉又陌生的美丽中国。
本片是CCTV和BBC第一次联合摄制的作品,历时4年拍摄,使用了航拍、红外、高速、延时和水下等先进摄影技术。一共六集,分别为《富饶华南》、《彩云之南》、《青藏高原》、《长城以外》、《龙之疆域》和《喧闹海岸》。
亨利八世的6位皇后 (亨利八世的六个妻子) (2001) 豆瓣 TMDB
The Six Wives Of Henry VIII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亨利八世的6位皇后
8.3 (7 个评分) 导演: Denise Perrin 演员: David Starkey / Andy Rashleigh
The women who married Henry VIII have become defined
not by the way they lived but by the way their lives ended.
They are seen as victims of a bloated tyrant, deserving pity, but not
respect. However, have we under-estimated them and are historians right to
have merely portrayed them as bit-part players in Henry's story?
Using dramatic reconstruction and passionate narration,
eminent historian and presenter Dr David Starkey focuses
on the stories of the women themselves, revealing in
intimate detail their experiences of sex, childbirth and the glamorous,
dangerous life at court, including the deadly intrigues that dethroned
them.
艺术的力量 (2006) 豆瓣 TMDB
Simon Schama's Power of Art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艺术的力量
9.4 (80 个评分) 导演: Carl Hindmarch 演员: 西蒙·沙玛 / 安迪·瑟金斯
八集BBC年度巨献纪录片《艺术的力量》,将为您详细讲述卡拉瓦乔、贝尼尼、伦勃朗、雅克、透纳、梵高、毕加索以及罗斯科八位艺术家的生平,重现这八位艺术大师的创作历程。八位艺术大师拥有自成一派的创作风格和鲜明的个性,本片将全面剖析艺术大师们孕育和诞生艺术品时扣人心弦的故事。在主持人西蒙‧沙玛独特而富有个性化的叙事下,这将是一次饱览艺术大师们所创作的最伟大作品的饕餮盛宴。戏剧化的艺术重塑,壮阔华美的摄影画面,八位艺术界巨匠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被刻画得曲尽其妙,或扼腕叹息或拍手称快,这便是艺术的力量。
这部独特而极具震撼力的纪录片《艺术的力量》,荣获国际艾美奖最佳艺术节目、2007年第60届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摄影纪实类等多项国际大奖。
自然法则:吸引定律 (2006)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The Secret
6.3 (25 个评分) 导演: Drew Heriot / Sean Byrne 演员: John Assaraf / Skye Byrne
其它标题: The Secret / 心想事成的秘密
所谓吸引定律,又称吸引法则,是指世间万物皆由能量或者振动频率组成,相同的振动频率相互吸引,并引起共鸣。人类的意识也是能量的一种,正面的思想会促成积极的结果,反之负面的能量则会吸引不好的结果。在很久以前,大多数的人类并不知晓这个定律,它作为一个秘密被历史上的伟人、名人以及出色的民族所持有。为何1%的巴比伦人掌握了世界96%的财富?为何比尔•盖茨会成为当今的首富?吸引定律的研究人员认为,一切皆因这个定律而起。财富、健康、家庭、事业、爱情,那些求之不得的东西,尝试转变一下思维,或者便有不错的结果。
一切的一切,信不信由你。
国家地理:人类消失之后 (2008) 豆瓣
Aftermath: Population Zero
7.6 (10 个评分) 导演: Christopher Rowley 演员: 雷格·E·凯蒂
其它标题: Aftermath: Population Zero / 人类消失后的世界
该片设定了一个有趣的背景,即:如果从明天开始,全世界60亿人类 "集体消失",地球会变成什么模样?影片将 "人类消失" 这一年当作 "元年",以全新的视角,通过动画模拟+实地拍摄的方式,讲述此后数天至数百年内地球的变化。如果大家看过《I Am Legend》,该片的气氛与之有点类似。
英国史 (2000) 豆瓣
A History of Britain
9.0 (23 个评分) 导演: Liz Hartford / Tim Kirby 演员: 西蒙·沙玛
章节内容简介:
1 Beginnings(3100 B.C.——1000 A.D.)
(本片在时间上横越了4000年从铁器时代直至今日。)
古代英国是一个兴旺的地区,罗马人称它是一个声望和财富聚集的地方。当时很多英国酋长已经并接受了罗马式的规则并采取了罗马人的生活方式。Hadrian墙的建成标志着省在英国的出现。
在罗马帝国灭亡400之后,它的统一的梦想却流传了下来。Alfred公然向伪王国挑战,并且把海盗从王国的土地上赶走,最终一个王国被诺曼人征服了。
2 Conquest(1000——1087)
九个小时的战役(the Battle of Hastings)之后,一切都改变了,诺曼人取代了盎鲁——萨克逊人,英国从此走上另一条道路。
当法国人到来时,Harold解除了他哥哥Tostig的武装。他率领他的最后的部队向南冲锋了187英里。最后他在Senlac山上面对着向他冲来的威廉的骑士和弓箭手。
1066年的圣诞节那天,威廉登上了英格兰的王位,英国成为诺曼人帝国的一部分,而威廉也成为第一个王。
3 Dynasty(1087——1216)
1066年之后,Angevin王朝征服了,Schama(作者)说“征服所迎得的是混乱、屠杀、饥荒、勒索”
留在英国人心里的是亨利2世,那个建立了延续到今日的法律体制和城市服务的男人。尽管被人们记忆最深的是他谋杀了最powerful的烈士Thomas Becket。
在亨利的四个儿子中,两个当了国王。其中Richard对他的父亲宣战并在十字军东征中被捕,而John的失败则是被他的男爵鼓动印刷了Magna Carta.
4 Nations(1216 ——1348)
威尔士, 苏格兰 和爱尔兰在放弃取走他们的民族统一身份之后,统一了他们的思想,宣言要从Edward I残暴统治下独立。
苏格兰对英格兰发动战争,并请威尔士加盟一同反对他们的最高统治者。而这却导致了爱尔兰血灾。
威尔士,紧接着苏格兰,一个个倒在爱德华一世的铁锤下。爱德华一世建立了自罗马以来的最强大的帝国系统。
5 King Death(1348——1500)
这是一个关于黑死病的故事——一个肮脏的疾病在一周内传遍整个英国。
6 Burning Convictions(1500——1558)
亨利想从罗马教皇分离,声称自己就是英国的教皇。这导致了英国的改革。在那几十年里英国的天主教被抛弃。1536 和 1538年10000名僧侣被uprooting。修道院分解,他们的财产被重新分配。
伊丽莎白成功的策划了宗教的政变
7 The Body of the Queen(1558——1603)
这是关于两位女皇的故事——务实的精明谨慎的伊丽莎白和苏格兰的玛丽。
伊丽莎白清楚身为一个女子要统治一个国家十分困难,并且要控制宗教世界,更加困难。当玛丽离开英格兰,她发现她自己已经被囚禁,唯一的自由就是听从伊丽莎白女王的命令。
伊丽莎白完全掌握了英国的命运,在英国呼风唤雨,经过了宗教的改革和,战胜西班牙无敌舰队之后,她成就了伟大的大不列颠。
8 The British Wars(1603——1649)
在国家统一之前,查尔斯一世相信君权神授能解决能够安定当时分崩离析的国家。
从苏格兰的祈祷书开始蔓延到对税收抵制和议会的要求。在这场王权与议会、骑士与圆卢党、苏格兰威尔士以及爱尔兰的战争中,最终死亡了75万人。
这场战争最终以英国的统一为结局,但统一后不再是联合王国,取而代之的是联合共和国。
9 Revolutions(1649——1689)
内战的结果是英国成为由奥利佛?克伦威尔领导的无君主的共和体。克伦威尔通过强暴的手段进行统治。当议会公然挑战的他的权威,他攻击议会并将它关闭了。他除了给自己起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名字之外,一切所作所为与国王毫无差别。
但当克伦威尔死后,查尔斯二世复辟了帝国。
10 Britannia Incorporated(1690——1750)
17世纪90年代英格兰,沉浸在光荣革命的胜利的喜悦中,他们迎来了新的时代,新的国王——威廉三世。然而在正在遭受的贫穷和饥饿的苏格兰,依然支持被罢免的王国詹姆斯二世。
苏格兰和英格兰的关系转这点是1692年的Glencoe屠杀。半个世纪后,两个国家在利润的驱动下成为了合伙人,并且在1707年实现的联合。
11 The Wrong Empire(1750——1800)
一个人怎么能让自己的自由过多地区从与世界。 一个对自己军队不信任的国家,变成了地球上军事最强大的国家。帝国的自由变成了帝国的奴隶吗?
在野心、奴隶和勇敢地探险的帮助下英国建立了一个强大帝国,将它的国旗插遍了全球。通过令人上瘾的茶叶、糖和咖啡贸易,它控制了殖民地。
12 Forces of Nature(1780——1832)
英国从1789年法国革命中吸取了不少的经验。这个章节将解释这一点。
13 Victoria and her Sisters(1830——1910)
维多利亚女王18岁登基,、统治一个令人疼痛但在工业革命中迅速发展的国家。
混乱和革命预示着s和t,但事实上家庭生活习惯和传统依然是国家稳定的基石。
14 The Empire of Good Intentions(1830——1925)
大英帝国承诺了和平、稳定和繁荣。但在爱尔兰和印度却如此相像的充斥着暴力和饥荒。
15 The Two Winstons(1910——)
最后一章陷入了对过去的英国20世纪的历史的沉思中。
探讨了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命运。消沉和不安的战后和平。
十字军东征和世纪宣言给我们什么暗示 Orwell's 1984的英雄Winston Smith预见了同时代的政治前景?
英国史介绍
对于一个不了解英国历史的人来说,本片是很好的教材。本片再现了英国文明的成长历程,从巨石文化的新石器时代到辉煌的伊丽莎白时代,穿越17世纪暴乱的国内战争到日不落大不列颠帝国。这是一个生动的,有些情景可以说是血腥的故事。它有15个章节组成。从令人毛骨悚然的黑死病在短时间内使英国一半的人丧生。Henry II, Anne Boleyn和Thomas Wolsey的政治操控致使英国与罗马天主教决裂……
在古代、中世纪时期,英国这个大西洋中的蕞尔小岛,未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古代人所绘制的世界地图上,英国被置于地球边缘的天涯海角。当时欧洲大陆的人,隔着英吉利海峡,隐隐约约见到不列颠岛岸边雾茫茫中的灰白色山崖,称之为阿尔比昂。在古代诗歌中,这个名称就是指英国。至于岛上的具体情况,知道的人很少。直到中世纪,一些欧洲大陆的人还以鄙夷的眼光来看待它。1414年,在黑海岸边的康士坦察召开的一次天主教国际会议上,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的代表认为,英国不过是像丹麦、葡萄牙一样的小国家,它的代表不能与其他大国代表平起平坐,不应享有表决权。
但到了近代,英国一跃而为在欧洲举足轻重的强国。在国际斗争中,它的代表纵横捭阖,折冲樽俎,各国统治者无不对之刮目相看。靠了日益富强的国力和强大的海军,英国先后在16、17、18世纪击败了西班牙、荷兰、法国,成为所向无敌的海上霸主。英国的船舰,驰骋于世界各地的海洋上,气势汹汹,不可一世。以后它又将殖民主义的触角,伸向全世界各个角落,逐步建立起人类有史以来最庞大的“日不落”殖民帝国。凡阳光一天24小时照耀之处,都可以看到英国殖民主义者的旗帜在飘扬,英国近代历史也就成为这时期世界历史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像世界上别的国家、民族一样,英国历史也有它的特点,其重要特点之一是,长期而持久的议会传统。从中世纪以来,英国的议会就一直存在,未曾长时期停止过。到17世纪时,议会作为领导革命的核心力量,发动了推翻君主专制的斗争,将国王送上了断头台,建立了没有国王、上议院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下议院掌握最高权力的共和国。这次革命是在欧洲封建制度发生危机的环境下产生的。它是欧洲封建制危机的最深刻、最尖锐的反映,同时又反过来对整个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革命中,社会中下层人民摆脱了封建制度的桎梏,意气风发,表现出了巨大的创造性。革命时期人民的精神焕发、热情蓬勃的气概,引起了当时人的极大振奋。诗人弥尔顿对此欢呼道,他好像看到一个强大的民族,“像从沉睡中醒来的巨人,摇撼着他那沉重的枷锁,奋然站立了起来!”
虽然后来克伦威尔建立的军事专政的护国公制,将革命的民主进程加以扼杀,为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开辟了道路,但在王政复辟时期,王党分子竭力将历史车轮扭转到革命前的企图遭到了失败。经过二三十年的复杂斗争后,斯图亚特王朝再度被推翻,詹姆斯二世只得流窜国外,才逃脱了像他父亲那样被斩首的命运。
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的立宪君主制逐渐建立并巩固了起来。这是当时世界上最民主的政治体制。在这段时期,欧洲大陆和东方各国,普遍存在着君主专制制度。君主的意志就是法律。社会各阶层劳动群众都在专制君主的枷锁下忍受熬煎。法国的路易十四,自称“朕即国家”,把国家与他个人等同起来。那些匍匐于他的足下的臣僚,阿谀地称他为“太阳王”。在“太阳王”的凡尔赛宫廷豪华奢靡的阴影下,有多少人在专制暴政的重轭下,过着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那个著名的巴士底狱“铁面人”的故事,只是由于伏尔泰在《路易十四时代》一书中加以揭露,才为世人所共知。实际上远比这一事件更为凄惨的事又有多少!在沙皇专制农奴制的“黑暗王国”,在“身穿裙子头戴皇冠的答尔丢失(骗子手)”叶卡特琳娜二世及“戴着王冠的警察”尼古拉一世的野蛮统治下,俄国的千千万万农奴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叶卡特琳娜二世曾先后把约达80万个农民赏赐给她的宠臣作农奴。农奴主可以任意对这些农奴加以买卖、虐待,甚至杀害。在当时俄国的两家报纸《莫斯科新闻》和《圣彼得堡新闻》上,经常登载着把农奴和跑马、猎犬一起出卖的广告。女地主萨尔蒂科娃把许多农奴活活折磨至死。在这些暴君的严密控制下,人们在公开场合只能听到对“太阳王”和“仁慈沙皇”的歌功颂德,但实际上,受压榨和迫害的千万劳动群众,却对残害人民的统治者怀着刻骨的愤恨。18世纪时,法国的梅里叶曾尖锐地指出:“暴君是当代最大的强盗和刽子手。”俄国的拉吉舍夫在1790年出版的《从彼得堡到莫斯科的旅行记》一书中揭露,在专制农奴制的俄国,农民遭遇的是“带枷的罪犯的命运、被囚于地牢的囚徒的命运、轭下牛马的命运”。他认为沙皇是“一切凶手中最凶残的凶手、一切罪犯中最严重的罪犯”;一死还不足以偿其辜,他应该“死一百次”。
和上述这些国家比较起来,英国具有相对自由、民主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科学文化界人士得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才智,为科学文化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有人估计,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全世界最重要的科学成就中,大约有40%都是由英国学者作出的。在世界知名的科学家中,包括从牛顿到达尔文等一系列英国伟大的学者。在哲学、社会科学方面,也是群星璀璨,先后出现了洛克、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休谟、吉本、麦考莱、韦伯夫妇、汤因比等人;在文学艺术上,莎士比亚、拜伦、雪莱、狄更斯、萧伯纳等,更是妇孺皆知。
英国的相对民主自由的政治和比较宽松的社会环境,不仅为本国人民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性、积极性奠定了条件,而且也为欧洲大陆专制君主制国家的进步人士提供了避难所。在近代早期,当法国掀起宗教迫害的浪潮时,数万名胡格诺教徒逃到了英国。后来,在流亡到英国的大批人物中,包括马克思、赫尔岑等革命家、思想家。《资本论》及其他许多马克思主义著作,就都是在英国出版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赫尔岑在伦敦创办了“自由俄罗斯印刷所”,并出版《北极星》、《钟声》杂志,发表革命民主主义文章,鼓吹在俄国推翻沙皇专制农奴制。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就是在伦敦的圣马丁堂成立的。
英国的立宪君主制和议会制,成为封建专制国家的先进人士向往的榜样。18世纪法国的启蒙学者伏尔泰、孟德斯鸠以及法国其他一些政治家,都曾在他们的著作中,表示了对英国民主政治的向往。19世纪末,中国的维新运动兴起的时候,英国的政治制度是维新派人士效法的榜样。
英国历史上的另一特点是,从中世纪以来,它的军事官僚国家机器比较薄弱,同时它的社会阶级关系流动性比较大,阶级之间的界限不太严格。这些特点,对英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近代早期,英国没有常备军和固定的警察,甚至国王本人都没有固定的卫队,遇到紧急状况时,国王临时能够召集起来的武装人员不过几十人。在国家政治、军事生活中,武装力量主要由民兵组成。直到19世纪中叶,英国仍是世界上军事官僚国家机器最薄弱的国家之一。马克思曾根据这一点,认为英国在客观上有可能通过实行普选权,用和平方式过渡到社会主义。同时,这些特点使英国的政治生活具有相对的灵活性。政治矛盾和社会矛盾往往通过小的变动即可调整,不致蓄积起来,爆发为大规模的暴力冲突。在英国历史上,除了17世纪革命时期的内战之外,从来没有发生过大规模暴力斗争事件。
上述的政治、军事和社会阶级关系特征,造成了在英国各种政治党派政策中和政治思潮中浓重的和平渐进的改良主义。长期稳定的政治局势,社会阶级关系流动性、灵活性较大,对科学技术发明的鼓励,以及善于吸收国外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等,加上其他自然条件,使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当英国工业革命刚发生的时候,在大陆上,法国大革命正轰轰烈烈地进行。人们的注意力都被法国大革命的翻天覆地的暴力场面所吸引,未曾注意在英国发生的不太喧嚣的经济技术变革进程。但一个多世纪以后,工业革命的深远影响却日益显现了出来。它不但在生产技术上和经济上引起重大变革,而且导致了社会阶级结构的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在生产技术上,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生产量和生产率成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增长。从工业革命开始到19世纪中叶,英国的棉纱产量增加了四五十倍,生产率也迅速增长;19世纪初,英国一个普通纺纱工纺出的棉纱,相当于工业革命前二三百个手工纺纱工同时间纺出的棉纱产量。
工业革命也大大改变了人同自然的关系和人同人之间的关系。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在千万年的时期里,由于生产力低下,人类在无法克服的自然界威力面前,只能以依赖和屈从的态度去取得与自然界的协调。世界上大多数人,虽然终年辛劳,含辛茹苦,仍无法从自然界取得维持温饱的衣食。直到中世纪时,在欧洲,无论乡村或城市,约有一半的人经常处于难以维持生命的最低生活水平。遇到荒年,往往饿殍遍野。直到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在英国的坎布利亚等地还曾有许多人饿死,甚至在首都伦敦也有饿死人的事发生。就全世界来说,工业革命前,即1750年,全世界人口约7.5亿人,以当时生产力的水平来看,全世界顶多只能养活的人为10亿。工业革命后,世界人口激增,100年后,即1850年为12亿人,1950年为25亿人。虽然人口激增,但工业革命后带来的生产力的巨大增长,足以保证全世界人口平均收入的不断提高。英国在19世纪的100年中,人口增加了3倍,但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实际收入仍然增加了4倍。有人说,英国工业革命是一个成功的例证,因为它的结果是:“在人口增加的同时,生产出了更多的产品,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品在增长。”英国工业革命所具有的重大历史意义,实际上超过了一般的政治革命事件。
与此同时,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方面所造成的重大技术发展,在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方面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在工业革命之前,各地区和各国之间的交通非常不便,山川阻隔,往往成为不可克服的障碍。各地区、各国人民之间,永世隔绝,互不来往,这是造成了人们之间互相隔阂、猜忌以至争战的客观因素。工业革命后,交通运输工具飞速发展,人际来往、国家关系越来越密切;各国与各地区都由统一的经济链条联系在一起,世界各地区人民之间利害一致性日益增强。从长远的历史眼光来看,四海一家的前景越来越近。
然而,我们说近代英国的政治比较民主自由,只是与欧洲大陆及东方的专制君主制相比较而言。实际上,英国在近代历史时期,主权在民的民主进程始终未能贯彻到底。即使在17世纪革命高潮时期,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当权派即已用残酷手段,将要求把民主进程深入发展下去的中下层人民,及代表他们利益的平等派和掘地派加以镇压。平等派的领导人李尔本等被逮捕、监禁,要求民主的士兵阿诺尔德、洛克叶和汤普逊被枪杀。书报检查制度虽然在1695年被废除,并且以后也未再恢复,但揭露和批判现实政治腐败的作家仍遭到迫害。著名的威尔克斯案件就是一个例证。托马斯?潘恩也因为发表了批评英国政府的著作而遭受迫害,他不得不逃往国外。18世纪末,英国国内激进民主主义兴起时,英国政府颁布法令,暂停“人身保护法”生效,又制订“叛逆行为法”和“叛乱集合法”,限定人民的言论、集会自由,违者将遭严惩,直至判处死刑。法庭以“散播不满和叛乱种子”的罪名将激进民主人士托马斯?缪尔流放到澳大利亚。在19世纪英国进行的三次议会改革中,选举权虽然不断扩大,但约占全国人口一半的妇女,始终被排斥在选举权之外。一直到1918年第四次议会改革时,妇女才取得了选举权,而且年龄被限定在30岁以上。英国工人运动兴起后,英国统治阶级多次用武力对工人加以镇压。1819年发生了“彼得卢屠杀”惨案。宪章运动时,政府调集军警,屡加破坏,最后竟命令“铁公爵”威林顿率大批武装力量来对付工人群众。
当英国作为国外先进人士避难所的同时,英国统治阶级在对外关系上却执行着镇压革命和殖民侵略的政策。法国革命开始后,英国统治者成了当时反对法国革命的主要倡导者和组织者。从18世纪末到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英国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20余年的反法战争。在英国推行殖民侵略过程中,英国的殖民主义者在世界广大地区抢占土地、屠杀人民、掠夺财货。英国国内的工商业繁荣,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靠了掠夺殖民地人民的血汗。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就是由英国殖民主义者挟其坚船利炮,用血与火的手段,通过鸦片战争强加到我国人民头上的。所以在世界近代历史上,英国也扮演了反动的角色。
英国的工业革命,虽然具有巨大的进步作用,但在它的早期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的财富飞速增长,但劳动群众却反而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在工业化的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无论作为一个人或一个阶级,都不能像人一样的生活、感觉和思想”。拿卡莱尔的话来说,工业革命后所建立起来的工厂,不过是像“昏暗、肮脏的牢房”。1851年在伦敦水晶宫举行世界博览会时,英国的产品琳琅满目,参观者都对之赞不绝口。英国的工商业者作为“世界工厂”的主人而志满意得。帕麦斯顿在讲演中说:“我们的民族显示出一个榜样,即在我们的社会中,每一个阶级都以欢乐愉快的心情,接受了上帝安排给他们的命运。”然而事实却是,工业革命时期,在新的工厂制度下进行劳动的工人阶级,他们的工资待遇、劳动条件、生活条件都处于非常悲惨的状况下。在迅速兴建起来的大城市中,社会秩序混乱,环境污秽肮脏,工人们麇集在嘈杂、喧嚣的厂房中,无日无夜地辛苦劳动。大工业城市成了没有诗歌、花朵和友爱的荒漠。英国学者哈孟德说,这些“新式的纺纱厂和新式炼铁厂,就好像是金字塔一样,把它们长长的阴影投射在这个以它们为自豪的社会之上。”工业革命后,“迈达斯的祸害”在社会上到处弥漫,就好像古希腊寓言中的国王迈达斯一样,人们贪婪地企图把一切都变成黄金,结果却丢掉了许多远比黄金更宝贵的东西。工业化后的资本主义社会,只说明“人类社会的被奴役,而不能说明人类社会有力量”。汤因比指出:“工业革命证明了,自由竞争可以创造财富,但不能创造幸福。”现在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吸取英国工业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注意。
歌舞中国 (2003) 豆瓣
7.6 (5 个评分) 导演: 彭文淳 演员: 梁一 / 杨扬
其它标题: Burning Dreams
梁一(梁景林)是台湾六十年代名噪一时的“阿飞舞王”,二十年前,他来到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教授爵士舞、踢踏舞以及摇滚舞的艺术学校。梁一毕生的梦想是能够到百老汇表演,但年已古稀的他,距离这个梦想越来越远,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学生。扬扬(韩文扬)八十年代开始跟随梁一学习,为老师的一份梦想所影响,她不惜放弃了入大学深造的机会,在“梦工厂”坚守多年,同老师一起培养了无数对艺术、对舞蹈怀有赤诚热情的青年,尽管这些学生之中,极少有人能够进入专业舞蹈的领域,但在梦工厂的经历,至少是他们对于梦想和努力的最好注脚,或许这种美国传来的舞蹈本身,也即是关于生活本身的美妙奇想。
本片是彭文淳的第一部纪录片作品,获第五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新晋导演奖。
伍德斯托克音乐节1969 (1970)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TMDB
Woodstock
9.4 (59 个评分) 导演: 迈克尔·沃德利 演员: 琼·贝兹 / 里奇·海文思
其它标题: Woodstock / 爱与和平:乌兹托克纪实
本片是在1969年举行了四天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的大型纪录片,曾荣获翌年的金像奖最佳纪录片奖。在那个嬉皮当道,摇滚有理的年代,这一场高达四十万人参与的户外马拉松演唱会,汇集了当时最走红和最有影响力的流行乐团和个人轮番表演,台下则尽情发挥无拘无束的时代气息。观众除了可以欣赏到很多精彩的音乐表演外,也可透过此片认识那个已经逝去的美好时代。导演迈克尔.沃德利采用多银幕手法来呈现这场盛会的逼人气势,当时刚出道的马丁.斯科塞斯也协助剪辑工作,使本片在映象上的表现与音乐同样出色。
摇滚乐的历史第一集 (1995) 豆瓣
The History of Rock 'N' Roll, Vol. 1
8.3 (29 个评分) 导演: Andrew Solt 演员: Gary Busey / Chuck Berry
其它标题: The History of Rock 'N' Roll, Vol. 1 / Rock 'n' Roll Explodes
什么是摇滚乐,而摇滚乐的魅力又在哪呢?
本集中,乐坛的摇滚老将布鲁斯史宾斯汀、戴维鲍伊纷纷对摇滚乐下定义,尽管他们的解释有所不同,但是我们透过他们的言语了解到摇滚乐是何等的重要。其它摇滚乐坛熠熠红星包括小理察、米克杰格及U2的波诺谈改变他们一生的歌曲,并且收录首批摇滚巨星全盛时期的风采:马帝华特斯、查克贝瑞等,以及蒂娜透纳回忆当年在棉花田里作牛作马及梦想成为歌手的情景。另收录麦可杰克森电力十足的《比莉珍》演唱实况。
赛璐路壁橱 (1995) 豆瓣 TMDB IMDb 维基数据
The Celluloid Closet
8.9 (56 个评分) 导演: 罗伯·爱泼斯坦 / 杰弗里·弗里德曼 演员: 汤姆·汉克斯 / 乌比·戈德堡
其它标题: The Celluloid Closet / 胶片密柜
同性恋自古就有,在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其地位甚至曾被提到远高于异性恋的空前位置;而自有电影以来,银幕上就有同性恋者出现,不过,他们的地位可一直不高,只能以藏藏掖掖躲躲闪闪的形式暗渡陈仓。
奥斯卡金像奖得主Rob Epstein与Jeffrey Friedman(本片导演)有心拨乱反正,以研究同性恋电影的经典著作《“胶卷”衣柜(Celluloid Closet)》一书作蓝本,从一百多部好莱坞名作中同性恋者走过时留下的蛛丝马迹着手,并请来曾饰演过同性恋角色的演员汤姆•汉克斯、苏珊•萨兰登等讲述所见所闻,研读了“电影中的同性恋”,不仅以同性恋的角度重新审视了好莱坞电影发展史,也剖析了美国主流文化对待同性恋的血泪史。
就是这样 (2009) TMDB IMDb 维基数据 豆瓣
This Is It
8.5 (245 个评分) 导演: 肯尼·奥特加 演员: 迈克尔·杰克逊 / Alex Al
其它标题: This Is It / 迈克尔·杰克逊:就是这样
2009年6月25日,这可以说是全球音乐界的巨大损失。迈克尔·杰克逊(迈克尔·杰克逊 Michael Jackson 饰),全球瞩目的流行音乐巨星在这一天就此陨落。原本,计划在2009年夏天举行的名为“This is it”告别演唱会,也无法如期与歌迷们见面。不过,在此之前迈克尔•杰克逊为了此次的演唱会,进行了大量的彩排工作,并亲力亲为的为选曲、编排、舞蹈、灯光等多个环节把关。整个过程,都被详实的记录了下来。没有了现场的演唱会,导演肯尼•奥特加就利用这些排练片段搭配上天王的传世名曲,为全球的乐迷们在大银幕上呈现出了一场完全不一样的演唱会。
这不单单是一部纪录片,这是对这位天皇巨星献上的最后的缅怀……用平凡的片段,展现着巨星真实、超越常人的一面。
2009年11月3日 看过
世界不该失去这样的人的,再不会有这样的人了。我的分只给MJ
纪录片 美国电影
诺查丹玛斯2012 (2009) 豆瓣
Nostradamus:2012
导演: Andy Pickard 演员: Vincent Bridges / James Lurie
其它标题: Nostradamus:2012
预言家们眼里的2012年和我们噩梦里的场景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从危地马拉丛林里的神秘巫师到霍皮人长老,从玛雅萨满巫师到现代社会的预言家,他们对于世界末日的警告在一些令人震惊的现代背景下展开。
引用
诺查丹马斯(拉丁文名字:Nostradamus),亦翻译为诺斯特拉达姆士。原名米歇尔·德·诺斯特罗达姆(法语原名:Michel de Nostredame),原姓吉素力(Gassonet),生于1503年12月14的法国,死于1566年7月2日。法国籍犹太裔预言家,精通希伯来文和希腊文,留下以四行体诗写成的预言集《百诗集》(Les Propheties,1555年初版,《诸世纪》一译名为误译)一部。他影响深远,连法王亨利二世都召请入宫,请他为国家预言吉凶祸福。五年之后,离开宫廷,来到了沙隆,花了四年的时间完成一本奇书,就是《百诗集》。有研究者从这些短诗中「看到」对不少历史事件(如法国大革命、希特勒之崛起)及重要发明(如飞机、原子弹)的预言。因诺斯特拉达姆士的预言,无论他生前死后,仍吸引了世界各地崇拜者。《百诗篇》出版后,直到现在依然非常畅销。许多热心者,将他的预言与世界主要事件分折,并找到应验的地方。相比之下,大多学者认为诺斯特拉达姆士四行诗体预言模煳不清,预言的「应验」是它的描写太广泛,没有证据证明预言诗的真确性,也没有证据证明预言诗确实描述某一件事上。然而,诺斯特拉达姆在法国文艺复兴时期被受重视,而现今特别是在媒介和普遍的文化,并且和同等出名的预言圣经密码预言相比较。
2009年11月26日 看过
东拉西扯,隔靴搔痒。但其中有不少有趣的知识,可作为电影2012的补充。
纪录片 美国电影
丝绸之路 (1980) 豆瓣
シルクロード
9.4 (14 个评分) 导演: 铃木肇 演员: 石坂浩二
丝绸之路是古代欧、亚陆路运输的主要路线,除促进东、西商业繁荣外,在民族、宗教及文化交流方面也具有重大意义。
《丝绸之路》是日本放送局NHK及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联合制作,探索丝路的壮丽景观、历险故事、丝文化艺术及沿途人民生活状况,与大家一起走进古代贯穿欧、亚的要道。
由于此节目于20世纪70年代末拍摄,并于自1980年4月起至1984年9月,共播出了30集。
01. 长安古城
02. 黄可千里外
03. 沙漠艺廊
04. 黑水古城
05. 寻找楼兰古园
06. 越过塔克拉玛干沙漠
07. 于阑-丝绸与玉石的绿洲
08. 火州吐鲁番
09. 天山火车之旅
10. 穿越天山南路
11. 天马之乡
12. 两条通往帕米尔之路
13. 横越帕米尔
14. 帝王之路
15. 拉达克
16. 玄奘天竺天行
17. 烈日下的伊朗南路
18. 沙漠与可兰
19. 走过巴路达
20. 从公路到湖泊
21. 穿越大草原
22. 大宛天马
23. 粟特商人
24. 撒马尔罕的光辉岁月
25. 穿过卡拉库姆沙漠
26. 另一条丝路
27. 商旅西移
28. 土耳其策马者
29. 亚洲边陲–丝城
30. 条条大路通罗马
三个忧郁的房间 (2004) 豆瓣
Melancholian 3 huonetta
8.3 (11 个评分) 导演: 皮尔乔·汗卡萨罗 演员: 皮尔科·赛西欧
其它标题: Melancholian 3 huonetta / 精神抑郁症
岁月无声,天地不仁,战地小孩见的只是一张苦脸。芬兰电影悍将韩嘉莎露深入连记者也禁足的车俄战场,瞄准了俄罗斯孤岛军校、车臣首府破房子、战地临时孤儿院,三地小孩背负战争的仇与恨,灵魂体都受伤了。军校十岁小诗人的理想其实不是杀敌,而是做普希金;曾遭俄兵在车臣强暴、十二岁的阿斯朗不认自己是俄罗斯人。时而凌厉的黑白影像,时而挽歌般的长镜头,在一片薄雾宠罩下,仿似人类探索看不见的未来,以为美丽却只找著丑恶。塔可夫斯基与安斯罗普洛斯的灵光乍现,威尼斯影展连夺三奖,全年最佳纪录片之一。
2014年10月22日 看过
看完以后简直不想再做人类,完全直视深渊的感受。这就是一部优良纪录片所应具有的素质,不作任何牵引式旁白,全部用镜头展示。那种可怕又悲伤的感觉简直劈头盖脸。
俄罗斯与东欧 纪录片
永生不死:英伦摇滚的沉浮 (2003) 豆瓣
Live Forever: The Rise and Fall of Brit Pop
8.0 (118 个评分) 导演: 约翰·道尔 演员: 达蒙·奥尔本 / 诺尔·加拉格
其它标题: Live Forever: The Rise and Fall of Brit Pop / Live Forever
该片记录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英伦摇滚的峥嵘岁月,从早期的探索到成熟鼎盛时期以及后来的下坡路,重现了一个时代的英伦摇滚起起伏伏。片中的受访者几乎涵盖了全部当时主流英伦摇滚的核心人物(成员)。透过这些历史亲历者和创造者的自述,结合大量珍贵的影像资料,为观众揭开了神秘英伦摇滚背后的一幕幕真相。
大明宫 (2009) 豆瓣
8.7 (65 个评分) 导演: 金铁木 演员: 黄河 / 白雨
公元618年,在华夏历史上占有最重要的地位的唐帝国建立。帝国建立不久,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同胞兄弟,如愿坐上皇帝宝座。为了向父亲展现孝道,唐高宗在长安城东北方向主持修建大明宫,以作太上皇避暑的离宫。公元664年,雄壮巍峨的大明宫落成,它占地五千多亩,相当于五百个足球场大小。从唐太宗开始,这座帝国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心,在222年的岁月里见证了唐王朝的起伏兴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是大唐最值得称道的荣耀顶点,而安史之乱、甘露之变、黄巢起义、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则接二连三在帝国的肌体上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血型伤疤。
战火和尘埃带走了幻灭盛景,而今的人们只能从半埋泥土中的断井残垣遥想纵隔千年的盛世繁华……
2010年4月21日 看过
摄影和音乐极好。可惜找不到原声
纪录片
王子之路 (2003) 豆瓣
How to Be A Prince
导演: David Hutt 演员: Paul Crittolph / William Mickleburgh
其它标题: How to Be A Prince
窥探二十一世纪首位王子生活和未来……
终有一天他会为王,成为威廉五世,成为他家族一千年来第六十五位继承人。到底等待登上王位是怎样?他在王室中孕育成才,准备成为万人之上,何以终日等待?这个故事讲述威廉王子的一生以及他的将来。同时亦会讲述历史中其它王子的遭遇。故事将会讲及他破碎家庭生活,奇怪的童年,狂热的青春,悲哀的人际关系,自我陶醉,政治斗争以及被预定的婚姻。到底威廉王子在历史中得到什么教训?王子之路有什么秘密?
山西小院 (2004) 豆瓣
导演: 冉君
二〇〇二年,山西省大同市的居士们有缘了解到地藏经消除业障的原理,通过读诵地藏经,逐渐有人受益,一传十,十传百,慢慢影响开来,受益的人群逐渐多了起来,这个事情慢慢传播开来了。当时,中央电视台的陈大惠居士了解到了这个情况,发心要将这个学佛受益的真实情况记录下来,于2004年专程来大同,在大同的一个居民小院里将部分受益的居士集合起来,进行了拍摄,经过长期认真剪辑,从中选取了四十位学佛受益的人士,将他们自己叙述的事迹编辑制成了纪录片,命名为《山西小院》。在得到了北京广化寺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诸位大德的认可后,于2005年由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结集出版,逐渐在全国各地佛教信众中流通开来。
炉香赞佛 (2010) 豆瓣
The Buddha
8.3 (12 个评分) 导演: 大卫·格鲁宾
其它标题: The Buddha
两千五百年前,在印度诞生了一个新的宗教,它始自于佛陀的思想。佛陀是印度的一位圣人,传说他在一棵大菩提树下获得觉悟而成佛。他从来不曾宣称自己是人间的神或神的使者,他只是认为他是一个找到了某种““平静”的普通人,这种”平静“,其他人也能找到。这部纪录片讲述了他的生活----- 一段与我们这个时代尤为相关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