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专门
寻访行家 豆瓣
8.2 (9 个评分) 作者: [德] 加布里艾勒·格特勒 译者: 丁娜 / 吴鹏飞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 7
多年来,本书作者每月在德国的日报上发表关于值得瞩目的当代人物的写真文章,这些人物都以特殊的方式承担着一种理念或一个项目的实现,并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着思考。本书所采访的德语国家32位各行各业公认的专家中,约半数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著名人物和新兴应用科学领域的代表,另一半则活跃在全然普通而实用的行当中,也有少数人从事着具有异国情调的职业。在对被访的专业领域进行简介、描述其职业活动之后,有更加私人化的第二次采访中,作者只是偶尔提问或插话,而任被访者自由呈现,甚至会诱导出激烈的抗辩——这些行家不仅具有非同寻常的渊博知识,谈到自己的工作尤其热情满怀。
作者以对细节训练有素的眼光描写各次访谈的环境,且始终保持着某种距离,从不做出评价,以致读者常常会忘记提问者的存在。无论是管道工还是理论物理学家,助产士还是法医,透过善解人意的女提问者的眼睛,极端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工作领域得以呈现,堪称周密、审慎。
百变小红帽 豆瓣
Little Red Riding Hood Uncloaked: Sex, Morality, and the Evolution of a Fairy Tale
7.6 (29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凯瑟琳·奥兰丝汀 译者: 杨淑智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 10
1697年一个穿红色连帽披肩的小女孩,在森林里遇见一只狼之后,就在各个时代幻化出不同的角色:她是被保护、被训诫的纯洁女孩儿;却又曾经勾搭大野狼;或摇身一变在好莱坞夜总会大跳艳舞;搽密丝佛陀口红,喷上香奈儿五号香水,开红色敞篷车,到处卖弄风情;甚至掏出武器将危害她的家伙干掉……她的演技毫不含糊,她永远是世人心目中的百变女主角——小红帽。
一则看似简单的童话,为何引起文人,艺术家,心理学家,民俗学家,女性主义者,广告人等诸多人们的兴趣,不断地在各种媒体上被改编再造?
这本书充满了有趣的历史典故,通过具有洞察力的分析与解构,为读者揭开红色连帽被肩下的所有秘密。
请宰了我 豆瓣
Please Kill Me: The Uncensored Oral History of Punk
7.9 (15 个评分) 作者: [美] 莱格斯·麦克尼尔 / 吉里安・麦凯恩 编著 译者: 郝舫 / 时颖 花城出版社 2005 - 1
这部《请宰了我:一部叛逆文化的口述秘史》采用最真实、最生动的口述体方式,由当事人回忆了从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朋克、地下音乐潮流,包括“地下丝绒”、吉姆·莫里森、伊基·波普、戴维·鲍依、纽约妞乐队、帕蒂·史密斯、雷蒙斯乐队、性手枪乐队等乐队及明星人物的叛逆、自毁。充斥着性、毒品、酒精、离经叛道,既是带动文化浪潮的音乐天才,同时,又是十足的混蛋生活。与此同时,这部口述秘史还涉及上世纪60至70年代许多著名的文化先锋人物,如安迪·沃霍和他的“工厂”、约翰·辛克莱、马尔科姆·麦克拉伦,讲述了他们如何制造了60至70年代的众多新文化事件及明星人物。
吸血鬼 豆瓣
作者: [法]Jean Marigny 译者: 吴岳添 1999
这是一本传说中的故事。据说,古代有喝血的神灵,中世纪出现嗜血的恶魔,那没 入黑夜的身影渗出血……浪漫文学作品和电影中的吸血鬼或惊悚骇人,或流露人性。这在暗 夜里寻找生命的灵魂,行踪难测,形象多变。
吸血鬼的历史 豆瓣
作者: [法] 克罗德·勒库德 译者: 朱晓累 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2 - 11
这本书的内容包括吸血鬼神话,死者的生活,吸血鬼之前的鬼魂,吸血鬼的命名,识别和消灭吸血鬼等。
古希腊罗马时期不确定的性别 豆瓣
作者: [法国] 吕克·布里松 译者: 侯雪梅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本书稿为学术性论著。同时拥有两性性是一些典型的原始生物的特征。对原始状态的追忆往往唤起人类的怀旧情怀。在柏拉图的《会饮篇》中,阿里斯托芬讲述的神话故事对此曾经有过深情的表述。每对情侣,当他们灵与肉的结合一次又一次地达到巅峰状态的时刻,无不渴望实现一种遥不可及的永久的融合直至带领他们回到从前人类尚处于两性性的原始状态。
与同时具有两性性相比,某些个体先后拥有两种性别则包含有十分不同的意义。他们身上依次拥有神与人之间的中介人的、更主要的是占卜者的两性。提瑞西阿斯便是一个最能说明问题的例子:他是一位能够同时与人类世界和神灵世界沟通的占卜者,他由男身转为女身继而又变成男身的事实使得他能够往来于男女两性世界之间。提瑞西阿斯自由穿梭于对立的矛盾之间而世界依然故我,恰恰象征着对人类最根本的矛盾即男女性别的超越。
日本手工艺 豆瓣
7.6 (5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柳宗悦 译者: 张鲁 译 / 徐艺乙 校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1
本书是1940年前后日本手工艺状况的一份详尽记录。这份记录,是柳宗悦先生踏遍日本的全境,根据亲眼所见写成的。因此读来仿佛身临其境,跟他做了一次日本民艺之旅。手工艺的素朴真诚之美,洋溢在旅途中的每一步。日本今之为设计大国,缘自过去之为手工艺之国,其精神一脉相传。本书对于国内民艺界、设计界人士,尤具参考价值。
手与机器的根本区别在于,手总是与心相连,而机器则是无心的。所以手工艺作业中会发生奇迹,因为那不是单纯的手在劳动,背后有心的控制,使手制造物品,给予劳动的快乐,使人遵守道德,这才是赋予物品美之性质的因素。所以,手工艺作业也可以说成是心之作业。有比手更神秘的机器存在吗?为什么手的工作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非常之重要,大家都有必要思索。
植物的故事 豆瓣
The Naming of Names
作者: [英] 安娜·帕福德 译者: 周继岚 / 刘路明 三联书店 2008 - 6
一场穿越时空惊、险离奇的植物考古学之旅。书中,作者与大家一起分享人类最古老的农业园艺活动,了解人类祖先为原始植物命名的曲折历程,介绍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植物及其习性和分类,也告诉我们,人类祖先是如何敬畏大自然、信仰大自然对物种的安排。图文并茂,为爱好大自然的读者带来惊喜。
香料传奇 豆瓣
Spice: The History of a Temptation
7.3 (6 个评分) 作者: [澳] 杰克·特纳 译者: 周子平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 8
生姜、胡椒、桂皮、肉豆蔻……这些香料不仅仅是调味品,还有着匪夷所思的传奇历史:从哥伦布的环球远航到近代的跨国贸易,从古代罗马皇帝的宝物礼单到现今可口可乐的秘密配方,从庄严的教堂到私密的卧房,香料都发挥了神奇的巨大作用。
本书通过一系列离奇的故事,向读者展现了一部另类的世界史,一幅奇异的西方风俗画。
书中许多概论式语言,颇带有学术气息,譬如:“香料是探索发现的催化剂,扩大一些,用通俗历史学家有些滥用的词语来说,它们重塑了世界。”这话谈论起来,涉及范围较大,正可借以将香料描述得更为全面。“要了解香料的魅力及其价值,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知道人们曾相信它们是某种非俗世之物。”作者从宗教对香料的崇拜,以及航海探险的发展,以故事兼及论述,也不忘机智的俏皮之笔:“如果天堂和那里的香料是洁净的,他自身所处的这个世界就是污秽不堪的。”足令读者捧卷不觉夜深。
从书中我们能获悉香料对欧洲社会所起的作用,以及对城市的净化意义。比较而言,我们今天的生活,多少要对香料产生新的思考,或新的具备现实意义的想象力。
危险的味道 豆瓣
作者: Andrew Dalby 译者: 李蔚红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4 - 1
本书研究的是各种调料和香料背后的故事,它们的味道是怎样令人神魂颠倒,香料贸易是怎样逐渐形成海上和陆地上的运输线。为了解香料贸易,我们不仅从其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原产地入手,而且还从现代香料贸易网络的角度来进行研究。香料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发挥的作用得以窥见一斑;它们给人类带来快乐,也带来健康;它们唤起人类的贪欲,甚至还会引起战争和暴虐。这是一个奇怪的故事,它让所有对历史感兴趣的人为之着谜。关于现代香料贸易曾经有很多历史记载,无论在古代东方还是西方都有关于香料的研究文献;但是我认为这是第一本从最早的香料起源写起,集中论述香料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著作。
城堡 豆瓣
作者: 梅斯基 译者: 赵念国 2004 - 1
《城堡》以画册的形式,从城堡的军事属性说起,展现它的式样与体系,展示一千多年间除去军事功能,作为“行政管理中心、领主的住宅地”等的功用。皮埃尔丰城堡,由路易·奥尔良建成于14世纪末,路易·奥尔良是查尔斯五世的儿子,是瓦鲁瓦的伯爵。城堡于17世纪被路易八世拆毁,建筑工程师维维奥莱·勒·杜克为拿存仑三世重新将它完整地修复。修复中需要将旧时与19世纪的风貌完全地融合“要较好地修复建筑物就得发掘它的用途,将这一点发挥到极致,而最好的方法就是重视它的古老的面容,让我们为世间的幽灵重建一座城堡,就像为我们自己建立一座城堡一样。
金发 豆瓣
作者: (美)皮特曼 译者: 陈向阳/徐艳 2004 - 1
荷马赞美它,奥维德沉迷于它,中世纪的传教士害怕它,文艺复兴时斯的艺术家爱慕它,伊丽莎白一世为它而烦恼,希特勒为它而倾倒、希区柯克为它而着迷,好莱坞因为它赚足了金钱……金发到底是什么?
无论是从艺术和文学的角度看,还是在历史和流行文化的范畴里,金发都不仅仅是作为一种颜色那么纯粹。2500年以来,金发一直是一个醒目的象征符号,闪耀着美丽、权力与地位的光芒。
为了追逐这一风尚,众多行业得到了发展,也出现了几股影响甚远的潮流。从古希腊妓女效仿金发女神阿芙洛狄忒到加利福尼亚阳光下的沙滩女郎;从鸽子粪到藏红花染秋到今天的欧莱雅广告——因为你值得拥有——我们可以看到女性为了梦寐以求的金发所作的不懈努力。金发的双重象征——色情和纯真——此消彼长但从未失去它的闪亮魅力。
不管是天生拥有骄傲的金发还是努力漂染出眩目的金发,从中可以折射出我们已经深深迷失在世俗迷人的风尚中。为什么金女郎在好莱坞和纳粹德国有着如此显赫的地位?为什么当今的日本女孩都想拥有一头迷人的金发?乔安娜·皮特曼在广博的知识中将多年来有关金发魅力的精辟、尖锐观点娓娓道来、呈献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本引人入胜、集传奇性和历史性于一体的《金发》。
海妖的歌 豆瓣
作者: 栋德 译者: 陈伟丰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 1
《海妖的歌》是发现之旅丛书之一。《海妖的歌》是以画册形式阐述海妖这一传说中动物的读本,从关于这一传说的古希腊故事入手,阐述其在文学作品的形象、其见证与文献等。《海妖的歌》主要内容:“海里有三种女妖,其中前两种的上半身是女人,下半身是鱼,第三种的上半身也是女人,下半身是鸟。
三个不同的海妖会同时唱歌奏乐。第一个吹响号角,第二个弹拨竖琴,第三个则展现媚人的歌喉。海妖的歌悦耳动听,聆听者无不急切地凑上前去。
待有男人中计,她们就使他们神志恍惚,等他们彻底昏睡过去,就杀死他们。”
斯芬克斯的眼睛 豆瓣
作者: 埃利希.冯.丹尼肯(德) 译者: 陈锋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0 - 1
自有历史记载以来,
埃及的建筑物 就有着史
前时期的神秘。本书作
者埃利希・冯・丹尼肯
机敏地和充满幽默地仔
细研究了金字塔理论,
把读者带进了一种梦幻
般的现实。通过本书,
可使读者了解不少饶有
趣昧的人类史前历史、
神奇的动物墓地、下落
不明的迷宫、没有名字
的世界奇迹以及狮身人
面像的眼睛。
水晶头骨之谜 豆瓣
作者: 克利斯.马顿(英) / 译者: 田力男/等 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8 - 10
内容简介
美洲土著人有个古老的传说,说古时有十三块和真人头
骨一般大小的水晶头骨,会说话,能唱歌。传说中这十三块
头骨蕴含着有关人类起源、发展和灭亡的重要信息,并且能
帮助有类探索宇宙空间的奥秘。据说早晚有一天人类会把这
十三块水晶头骨都找出来,聚集到一起,让它们为人类演绎
信息。
作者最初只不过把它当成了一个神奇的故事,直到得知
本世纪初真有水晶头骨在西玛牙废墟中被发现以后。他们才
认识到传说的真实性。从那以后又有几块水晶头骨相继被发
现,每块头骨都来历不凡;有关它们与众不同的表现和难以
置信的通灵能力及神奇疗效的说法更是层出不穷。
因为无法解释这些奇异现象,本书作者不得不从探究头
骨的出处着手进行调查。为此他们拜访了巫师、巫医、UFO
专家、科学家、考古学家和神秘学家。所有和水晶头骨相关
的地方都留下了他们探索的足迹。
终于,从神圣的土著人长老会上,他们获得了储存在水
晶头骨内部的信息,为了不让西方人知道,这些信息已经作
为秘密隐藏了几万年。在这些信息的帮助下,他们终于找到
了我们所在行星和人类历史之谜的答案,并且聆听了头骨对
近来即将发生在地球上的重大事件的预言。在神灵的指引下
他们还清楚地意识到人类在发展道路上即将要面临的挑战,
同时肩负起了及时把来自水晶头骨的重要信息传播给人类的
神圣使命。
上帝的指纹(上下) 豆瓣
Fingerprints Of The Gods
7.3 (6 个评分) 作者: [英] 葛瑞姆·汉卡克 译者: 胡心吾 新世界出版社 2008 - 1
《上帝的指纹(上下)》是通过探寻人类史前文明而思考人类的现在并预言世界未来的力作。在这部启示录般的作品中,作者以其令人震惊为智慧为一读者描绘了一个全然不同的世界:史前文明正以故土人家料的方式复苏于当代世界,并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到人类的未来。
从中美、南美到北非和中亚,作者深入史前文明的幽秘禁地,以一种全新而大胆的视角重新回溯人类文明史,明察暗访、旁征博引,破解上帝留下的指纹……。
《上帝的指纹(上下)》不仅是对人类的神话、文明、历史、地理、建筑、数学、天文、科技的创意性探索,更是一部古文明奥秘历险的巨著。
人类文明开启之前,谁有足够的知识和技术在南极进行缜密的地理勘探?为什么世界各国神话都不约而同地认为人类生存周期是约六千年?古埃及胡夫金字塔铭刻的预言提示了人类的终结期,古印第安人的一个传说为什么也有一个基本相似的“末日”时间表?……
面对如此不可抗拒的远古文明诱惑,葛瑞姆?汉卡克鼓起改写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勇气,“上下几千年,纵横千万里”,作者用他深情又深远的目光,深入到地球这个小小星球上现存的几乎所有的远古文明。以宇宙文明的高度观测着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现代文明解释不通的不可思议的人类文明,运用地球物理学、天文学、考古学、人类学、宗教学、神话学、建筑学等等理论,穿过无底的时间黑洞,烛照人类远古文明的幽幽秘境。
众神的宫殿 豆瓣
作者: 理查德艾尔曼 译者: 杨傲多 吉林摄影出版社
20世纪末,人们将开启狮身人面像隐藏了数千年的“档案馆”,以揭开人类起源与智慧之谜。而埃及古老的谚语则告知我们:每当世纪交替之时,神秘的金字塔或通往远古的墓道就会被发现,从而找到一段人类失去的历史。这些隐藏在埃及的记录会令我们感到惊讶,能够令我们在思想上有所突破,明白我们究竟是谁,生命又是怎么一回事。
神秘北纬30度/世界伟大考古纪实报告之五 豆瓣
作者: (英)詹姆士·伯烈斯特 译者: 杨博一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9 - 8
在这部令人惊悚和着迷的作品中,作者沿着北纬30°线,为我们打开了地球所有的记忆之门:从古印度核战争遗址的惨景到万年之前一夜沉没的大西洲,从频繁访地球的飞碟到魔窟般的百慕大三角大海底外星文明基地……远远超乎人类历史的科技不断地影响着这一地带,外来文明至今还在“实验”着一个影响人类未来的庞大计划……
破译《圣经》 豆瓣
作者: (美)苏拉米·莫莱 译者: 方晋 1999 - 5
沿着文明的长河溯源而上,本书为读者开启了一扇带有神秘色彩的知识大门,它通往远古,指向《圣经》的世界……阅读过本书之后,《圣经》对于读者将不再仅仅是基督徒们的信仰之源,更是时间的印痕,失落的文明,诸神的警谕。
本书共有一百多幅精美的图片,供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欣赏,使读者消除阅读疲倦。精美的图片,精致的彩色印刷让你一目了然。具有资料性,收藏性和观赏性。详尽的图说,精美而又准确地概述了图片所呈现的故事。内容准确,通俗易懂,练达的行文,让你的阅读轻松愉悦。
废墟的真相 豆瓣
Finding the Lost Cities
作者: 吕贝克·斯特夫 等 译者: 陈忠荣 等编译 海南出版社 1999 - 10
14个失落的城市在百余年间相继被发现,它们无疑是人类文明的最早胚胎,有的甚至可以追溯到人类的黎明时期。14个城市,14个扑朔迷离的故事,每一次发现都是考古史上最为动人心弦的一章,它们共同奏响了史前文明的挽歌。 本书几乎囊括了自考古学诞生以来所有伟大的考古发现,可以说是一把打开远古、通向未来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