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游记
你的萨宾娜,我的卡夫卡 豆瓣
作者: 摄影:庄哈佛x黄耶鲁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9
本书重点介绍捷克布拉格和一系列的中世纪小镇,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色交融,通俗并且时尚,符合对文学和艺术有兴趣的年轻人的审美趣味,是图文并茂的休闲小品。
尽管捷克刚刚被列为中国公民境外旅游目的地,但在领风气之先的时尚与艺术界,它近年来一直受到追捧,也受到都会青年白领的偏爱。然而,捷克之美还有待直观的展示与深入的发现。本书的重点自然是布拉格,浓墨重彩的捷克华章,但同时并没有忽略一系列风光独特的中世纪小镇,并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波西米亚、巴洛克、卡夫卡、新艺术与穆夏等一个个与捷克有密切关系的艺术流派与艺术家,从而将“欧洲之心”的自然风景与人文特色尽收眼底。
全彩的图文书,国际流行的平面设计,一流的装帧,不管是外观还是内容,都让你耳目一新。
在北京最后的日子 豆瓣
作者: (法)皮埃尔·绿蒂 译者: 马利红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6 - 9
1900年秋,绿蒂(朱利安·韦奥上校)奉命远征北京“闯入”中国时,义和团运动刚刚惨遭八国联军的镇压,义土们挥洒在中国大地上的热血还未干涸。绿蒂的“造访”,显然是代表“武装到牙齿”的欧洲,对“衰老而黑暗的中国”武装入侵的组成部分,在世纪之交东西文化大对抗中,他的角色既是侵略者,又是见证者。 作为远征中国的海军军官,他以冷然甚至轻蔑的情感,提供了一幅灰暗的大清帝国任西方列强宰割、屠戮的真实图画——这是一个临终的帝国形象:作为迷恋异国情调的西方作家,他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展示了古老的东方文明走向衰亡的历史图景,呈现的是衰朽崩溃的帝国文化景观,他为中国逝去的文明唱了一曲凄婉而灰色的挽歌。
本书是根据法国作家绿蒂的私人日记汇编而成的纪实性文学作品,是钱林森主编的“走近中国”文化译丛中的一种。全书共七章,如实记录了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期北京周围的方方面面。作者如同扛着一台黑白摄像机,把他在中国一路行来,尤其是进入北京的所见所闻细致入微地尽收于镜头之中。全书色彩灰白暗淡,间或交叉回忆的生动色彩,呈现出中国之美的凋零和消亡,一点点地解构、重构了西方人眼里神秘魔幻的中国,令人震撼不已。书中虽然有美化法国侵略军的倾向,但也谴责了战争的非人性和毁灭性。
转山 豆瓣
7.2 (18 个评分) 作者: 谢旺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10
一个24岁的年轻人,在寒意渐生的10月,独自踏上从丽江到拉萨的征程,并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勇敢或伟大,而是“在相信与怀疑之间摆荡”,但最终决定走下去,因为哪怕失败,他也“应该在失败面前看见自己究竟是如何就范的”。
作者精选出骑行途中印象最深刻的经历,著为17篇,按时间顺序讲述了这次艰辛的冒险之旅。两个月的旅途中有惊险,有绝望,有感动,有恐惧,透过生动的文字,作者的感悟跃然纸上。它不仅是一次身体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它不仅是一本关于旅行的书,更是一部关于成长的书。
撒哈拉的故事 豆瓣 Goodreads
撒哈拉的故事
8.7 (288 个评分) 作者: 三毛 皇冠出版社 1976 - 5
三毛作品中最膾炙人口的《撒哈拉的故事》﹐
由12篇精采動人的散文結合而成﹐
其中<沙漠中的飯店>﹐
是三毛適應荒涼單調的沙漠生活後﹐
重新拾筆的第一篇文字﹐
自此之後﹐三毛便寫出一系列以沙漠為背景的故事﹐
風靡了全世界的中文讀者。
2009年5月2日 已读
嗯= = 看得太早,啥也不记得了
行走游记
我独自走过中国 豆瓣
作者: 多明尼卡・芭兰 译者: 刘轩 大众文艺出版社 1999 - 9
作者是哈佛大学博士班的金发女生,也是她父母的独生女,本书记录了她不懂中文而一个有穿越天山、黄土高原、沙漠,独自在中国旅游考察过程中的奇遇……
当你阅读本书的时候,相信你不仅仅会因为她的经历感动、流泪,而更值得你省思的是,对每一个年轻人来讲,一样的青春会有不一样的人生。但是,精彩的人生并不仅仅来自于书本、名牌大学的学历,更来自于平实的生活阅历,扎实的人文素养,以及豁达的人生态度。后者只有在生活的体验中才能获取,对于每一个渴望成功的年轼人来讲,无疑会使你获得借鉴的意义。
作者多明尼卡‧芭兰是哈佛大学博士班的学生,她在一九九七年的夏天,突然决定一个人要到中亚、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各地独自旅行。她在旅途中历经了许许多多的困难与挑战,但也有很多人热心的帮助她,才使她能一一的克服困难。这本书能让我们了解一些中国的古迹、地点,也能知道当地的特产和居民的生活习惯。
这本书是由多明尼卡‧芭兰独自走过后所写的,里面有她的感觉、心情,在看的过程中,彷佛就像是她的小跟班,跟在她的旁边听她诉说她的心情,这本书实在是很值得让我们看!
小杂货·日本 豆瓣
作者: 晴空蓝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10
《小杂货:日本》特别报导在杂货世界中蔚为话题的亚洲区杂货,拥有丰富质感的杂货店铺,如充满传统风味的杂货、现代感的设计杂货、生活家饰杂货、创意杂货或是拥有手工朴实质感的杂货,并搜集各地好玩又有趣的杂货市集,让你的私房杂货旅行变得更有趣味。日本,少男少女向往的购物天堂。时尚品位的东京幸福杂货、物超所值的大阪抢手杂货、怀旧禅味的京都和风小物……自然派、设计派、生活派、乡村派,无论哪种风格杂货,日本都能满足你。流连于日本和风小铺,许多充满樱花味的小物件在等你带回家呢!在"乐活"理念成为风尚的当代,让生活更美好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而在旅行中搜集充满异国色彩的杂货,也成为热门的乐活品味,一件件充满当地风味的杂货无论是放在家里,或是送给亲朋好友,都会成为最具体的旅游回忆。
丽江的柔软时光 豆瓣
作者: 大蕃茄传媒机构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8 - 1
这是一本关于关怀的书,旅行类图书出版风起云涌:景点名片式的提要介绍、身体力行式的谆谆教导、考古发掘式的娓娓道来……等等,无非是让行者更方便地抵达并看到,然而有没有一本书在耳目所及之外,给行者或读者予一种真切自然的人文关怀,带他们走进或神游当地的生活,心灵得到抚慰,初来乍到却象是回归故里?这就是我们要做的。这是一本关于细节丽江的书。丽江,是近年来中国的旅游景区中国内外提及率最高的地区之一。有关丽江的美图和美文简直汗牛充栋:自然景观的、历史人文的、宗教艺术的……,然而,正在崛起的酒吧文化、新新人类的精神家园、人口置换下的文化更新……除了被热爱它而又痛惜它的人嗤之以鼻外,无人提及,我们呈现的正是丽江的细节。这是一本颠覆传统出版物的书。
《丽江的柔软时光》在提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城市人的田园情结,虽然不是什么新主张,但在书中情景交融地表现出来,便是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旅行怎能不带着柔软的心意出发呢?带着丽江独有的柔美、娇艳、性感与妩媚,它带着融化你心灵的气息扑面而来。慵懒而繁忙、随意而整洁、古朴而前卫、温馨而夹杂着雪山的寒气……近两千张的图片,以生活化的场景为主,全彩制作,呈现一派视觉的盛宴,让你全身心地贴近丽江,它将成为你与丽江终身相伴的红丝线。
这是一本书,也就是丽江,也就是和丽江相遇、神交的经历。它的详尽完整,足以使你能按图索骥滴水不漏地游玩丽江,不至于入宝山而空回或有交臂而失的憾意。说它是导游册、散文集、摄影展、诗集、游记、宣传册,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只是像丽江那样态浓意远,珠帘慢卷,看微雨乱红双飞燕……
中国万花筒 豆瓣
作者: 松本盛雄 译者: 田建国 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6 - 7
这是一本清新的书,和他的名字一样,只要你读进字里行间,松本先生的体验和在那背后做支撑的味道新奇的中国论就会跃然纸上。相信你一定很愿意开卷一读,让更多的日本人对中国以及为中日关系作出贡献的无名人士加深理解。
不去会死! 豆瓣 Goodreads
行かずに死ねるか! 世界9万5000km自転車ひとり旅
8.1 (96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石田裕辅 译者: 刘惠卿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4
石田裕辅原是普通上班族,小学时在路边看到一位青年骑着载满行囊的自行车飞驰而过,那身影成为他潜意识里追逐的形象。于是,长大后发下“不去会死”的豪语,辞掉人人称羨的大企业工作,踏上世界之旅。
但石田在第一站阿拉斯加就被黑人女生勒索一美元,吓得躲在青年旅馆不敢出门;在秘鲁沙漠被持枪强盗抢个精光,还得横渡暴风地狱巴塔哥尼亚;在北极圈为了省钱洗露天冰河澡……就这样几度软弱,几度山穷水尽,几度想放弃,最后终于完成壮阔的五大洲完骑世界纪录。
“我看到恒河的纯白日出、萨宾娜天真无邪的笑脸、土耳其那尔汀美丽的笑容;满月下的金字塔、在草原上奔跑的长颈鹿、骑着破烂脚踏车追赶我的保保。泰西亚有点恼怒地笑着,流下稚气未脱的泪水。大海般的丛林中浮现蒂卡尔神殿,以及纪念碑谷神圣的风光。雄壮的育空河流淌而过,有鲑鱼跳跃着;在夜空中摇曳的极光……”经历过许多生死绝境、哀痛的别离、幸福的瞬间后,“活着真好”的体悟,是梦想带给石田最珍贵的礼物。
圣彼得堡故事 豆瓣
作者: (法) 费多洛夫斯基 译者: 马振骋 2010 - 5
《圣彼得堡故事》(2003年,欧洲奖)、《克里姆林宫故事)》(2004年,路易-鲍威尔奖、最佳纪实小说奖)、《独特的俄罗斯故事》(2005年),是俄裔法籍作家弗拉基米尔·费多洛夫斯基用法语写作,探索俄罗斯民族心灵,内容皆可独立又相互补充的三部曲。作者凭借他的俄罗斯出身,多年外交生涯,语言才干,还有根据近年来陆续解密的档案,试图从历史、地理和政治三方面来说明疆域广袤辽阔、文明脉络模糊的俄罗斯。
“俄罗斯三部曲”不是历史八卦野狐禅,当然也不是代表官方观点的正史。它们只是人物有名有姓、事件有根有据的历史故事、或者称历史纪实小说。作者选择历史夹缝中的轶事,更多从历史人物的性格、素养给正史的记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似乎在漫不经心中给读者点破俄罗斯民族身份的特点、命运的诡异。也因为如此,让人读来兴趣盎然,深思怡情。
用洗脸盆吃羊肉饭 豆瓣
洗面器でヤギごはん
8.0 (23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石田裕辅 译者: 刘惠卿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 - 9
这世上有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食物,又有什么样的味道呢?
我想用皮肤、鼻子、舌头和胃袋好好吸收,让世界在自己心中展开。
每一道食物,都是一场相遇。
阿拉斯加的帝王鲑和非洲桑吉巴岛的生猛海胆,何者最奢华?雨中从小丘上送下来热乎乎的现烤面包,与玻利维亚沙漠中救命的洋甘菊茶,哪个更能安慰旅人?在荒凉的世界尽头,老爷爷默默打磨着椅子,等待不知会不会出现的访客;法国豪门招待客人的晚宴,竟是麦当劳的汉堡套餐。
七年半的环球之旅,石田秉持着最朴素的单车骑士精神:能钓鱼就不上超市,能吃路边摊就不进餐馆,一有美食就勇敢赴约,即便上吐下泻也在所不辞。
这是一段紧贴大地的旅程。他要用全身呼吸,流下汗水,让自己融入当地;和当地人在同样的地方吃同样的食物,闻同样的味道,过同样的生活,然后把这一切刻进体内。
独自在13亿人中 豆瓣
作者: 柯立思 译者: 龚迎新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0 - 1
《独自在13亿人中:一次横跨中国的旅行》内容简介:其实这个主意是那个运垃圾的替我想出来的。我每天经过小区大院儿时他都十分警惕地打量我然后大嗓门儿地质问一句:“你在中国是干什么的?”具体地说,他每天不只问一次。在北京收垃圾可不是开着大卡车一天来一次,而是由每个垃圾工骑着比自行车大不了多少的改装成小垃圾斗的三轮车一车一车来运的,所以他一早到晚都在院儿里。开始的时候他用中文问我,过了没几个星期却忽然改口用英语来问了。他一定是为了我而特意去学了英语,因为我在他的眼里是个不解之谜。他一定是发现了我好像从来不去上班,也没有在固定的时间出发去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