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
凡·高的背德酒馆 豆瓣
作者: (美)弗雷德思克・图顿 译者: 林尹星 2005 - 1
为了寻找不告而别的凡·高,乌苏拉穿过砖墙,越过时空的藩篱,从19世纪末的小村庄奥维尔来到20世纪末的纽约街头。在“路易斯”的帮助下,乌苏拉认识了现代大都会,当她想重回凡·高的身边时,却敌不过流逝的时光……
小说串连了女主角在现代纽约和百年前奥维尔的生活遭遇。作者以电影蒙太奇的手法衔接小说故事中不同时空下的场景,带领读者看尽凡·高和乌苏拉的情事,徘徊于承诺与背叛之间,走入爱情的喜悦、狂乱、阴郁和绝望,在事实与幻境的交错当中,一起走向凡·高生命的最后一天。
设计中的设计 豆瓣 Goodreads
DESIGNING DESIGN
8.4 (140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原研哉 译者: 朱锷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6 - 11
设计到底是什么?作为一名从业二十余年并且具有世界影响的设计师,原研哉对自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了给出自己的答案,他走了那么长的路,做了那么多的探索。“RE-DESIGN——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展真是一个有趣的展览,但又不仅仅是有趣,它分明是为我们揭示了“日常生活”所具有的无限可能性。若我们能以满怀新鲜的眼神去观照日常,“设计”的意义定会超越技术的层面,为我们的生活观和人生观注入力量。
惊世比亚兹莱 豆瓣
作者: 张诃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 4
本书首次以最大规模将比亚兹莱的作品集结,包括各个时期所创作的书籍插图、装帧和招贴海报设计、油画作品,以及习作、生前未能出版或出版时遭删削的作品,各种风格的代表作和当时引起轰动、争议的作品都有收录。同时配以精当的赏析文字,使您存欣赏作品的同时了解比亚兹莱的生活和艺术理念,从而更加贴近这位无匹的天才。
疯狂的眼球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西班牙)萨尔瓦多·达利 / (法国)安德列·巴西诺 译者: 王光林 / 闫卫建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6 - 7
本书包含着萨尔瓦多·达利真诚而未经删节的自白,从他童年和青春期的性经历,到他成为一名画家,一名超现实主义者,再到最出名——或许也是最富有——的现代艺术家。这部创作揭示出达利错综复杂的运作思路,它不仅是一部无与伦比的自传,而且也是一部尚未出版的重要的超现实主义文本。
设计,不安于室 豆瓣
7.3 (9 个评分) 作者: 林桂岚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 - 3
这是一本小题大作的书!书中谈的不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建筑和艺术,而是把橡皮圈、马桶刷、胡椒罐和碗盘看待得和建筑、艺术一样认真!
我们生活中不知不觉围绕了许多杂货小物,而我们和这些家中生活杂货似乎培养出了某种默契,这种默契让你习惯忽视它的存在。然而当杯子只能喝水,榨果汁机只榨果汁,椅子只能坐时,对於设计至上的浪漫主义者来说,就像老夫老妻相处的关系,因此不安分的他们会一再寻找新欢,想找回刺激的兴奋感。所以Alessi、Kartell、Georg Jensen都可能成了这些“不安于室”的人外遇的对象。
这本书正是作者不安于室的胡思乱想:“设计新观念”与读者分享设计新观点,感受不同文化创意的衝击,及设计产业的日新月异;“品牌故事”则是知名厂商如何创造自己的利基,写下自己的品牌神话;“杂货生活家”从厨房到卧房、从客厅到饭厅,搜集各式好玩有创意的生活用品,让这些设计搅乱我们的脑袋、翻新我们的生活。
管风琴手记 豆瓣
9.2 (5 个评分) 作者: 马慧元 新星出版社 2007 - 10
本书是马慧元继音乐随笔集《北方人的巴赫》之后的又一部音乐随笔,是作者关于管风琴的音乐和生活札记。谈巴赫、谈管风琴、谈古典音乐……
她以自己多年弹奏钢琴、管风琴的体会和对管风琴音乐的独到认识,勾勒出管风琴音乐的独特之美,以优美的文字记录下对文艺复兴到巴赫时期古典的音乐的真切感受,温厚安静,孤迥悠远……
二十位人性见证者 豆瓣
7.3 (9 个评分) 作者: 阮义忠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 7
这是一本通俗而有品位的摄影艺术著作,从独特的角度切入摄影史和摄影家生平,以夹叙夹议、小故事、跳跃性的方式记述和论述了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20位摄影家及其作品。作者的书写既简洁又丰富。
由于20世纪上半叶电影还不发达,电视刚刚起步,摄影就成为时代和社会最重要的影像记录手段,而优秀的、具有人文关怀的摄影家,就成为“人性的见证者”。他们的作品广泛地表现了社会生活现实,各色各样的人物、城市和农村、战争与和平、时间与细节……同时,这些作品都打上了强烈的个性化的印记,表达出摄影家的观念、情感以及他们观察和触摸外部世界的方式。
作者阮义忠参考数十本国外摄影名家专集,以亲切活泼的笔调介绍桑德、布列松、卡帕、阿勃丝、寇德卡……等二十位杰出摄影家的生平经历与影像风格,生动的妙喻和精辟的引文穿插其间,倍增可读性。图版之编选,采画册欣赏页形式,印刷方面力求忠于原作在色调层次与质感的要求,以利读者欣赏。
妆匣遗珍 豆瓣
作者: 杭海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 9
银饰是明清至民国时期中国妇女最常用的饰物之一,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民国以后,随着生活方式的激变及女性妆饰的日渐西化,城市妇女不再佩戴传统银饰,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佩戴银饰的旧谷仍然遗存于中国的乡村生活之中。近年来,随着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中国乡村的自然及人文环境已发生了剧烈的改变,传统的习俗日渐淡化,甚至濒临消亡。
本书是写传统银饰的专著,以总结多年的收藏经历,明清至民国时期女性传统银饰。书中近千张的首饰图片,令人目不暇接。
安徒生剪影 豆瓣
8.8 (10 个评分) 作者: 林桦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 3
中国人少有不知道“童话大王”安徒生的。除开童话,安徒生一生还写过六部长篇小说、七部长篇游记、五十部戏剧、上千首诗歌,上千封给亲友的信件大多也是优秀文学作品。作为同代人中最受欢迎的剪纸艺术家,他创作过上千件堪称奇迹的剪纸。安徒生总有一种“剪和贴”的欲望,他的身上总带着剪刀。他的即兴剪纸和诗文创作并无直接联系,但他一面剪,一面一定会讲个幻想故事。剪纸完成的时候,就是故事讲完的时候。故事的高潮--他把神秘的剪纸打开,展现出它的内容。
《安徒生剪影》第一部分为安徒生画传,文后精选了安徒生的珍贵照片20余张;第二部分在介绍安徒生形象艺术的文章后,选编了安徒生的剪纸、拼图和素描作品共220件;该书最后的附录中即是那篇首次与中国读者见面的《宫廷人像扑克牌》。据说,安徒生像随身带笔一样带着一把剪刀,经常以剪纸取悦大人和孩子,他总是一面剪,一面讲一个童话故事,到了故事的高潮时,他就把神秘的剪纸打开,展现它的内容。
该书编著者林桦先生当天因病未能出席首发式,他是翻译家,也是国内研究安徒生的专家,他在书面发言中写道:“我们绝不能把安徒生的剪纸和他的文字作品分割开来,安徒生说过,‘剪纸是诗文创作的开始’,这说明对他来说诗文创作和艺术创作是浑然一体的。”林桦还介绍说,首次在中国“露面”的《宫廷人像扑克牌》是童话和剪纸艺术相结合的杰作。
出席首发式的民间艺术学者吕胜中表示,他也是通过这本《安徒生剪影》才了解到,安徒生不仅仅是一个作家,还是一个造型艺术家。他介绍说,安徒生的剪纸技法和中国剪纸有很多相像的地方,“安徒生的剪纸有着非常深刻的传统技术语言,而且非常好地运用了这些语言”。
一次・图片和故事 豆瓣
Einmal:Bilder und Geschichten
8.6 (37 个评分) 作者: [德国] 维姆·文德斯 译者: 崔峤 / 吕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4
“有一次……”童话总是这么开头的。文德斯的这部图片日记简洁、优美,读起来犹如随意的抒情诗歌。二百多幅充满生命力和灵感的照片,四十多段以“一次”为题、富有韵感的文字,是文德斯在旅行、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记录下的各种经历与随感,寻常或不寻常的;诸如500年历史的阿尔卑斯山农庄小屋、街头流浪儿、废弃的汽车影院……足迹遍及世界各地:欧洲、美国、澳大利亚、泰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还有许多他与电影、艺术同行们,如黑泽明、戈达尔、马丁・斯科塞斯、大岛渚、滚石乐队等交往或偶遇的有趣故事。...
故事 豆瓣 Eggplant.place Goodreads
Story: Substance, Structure, Style, and the Principles of Screenwriting
9.4 (4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罗伯特·麦基 译者: 周铁东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1 - 8
《故事》不同于其他流行的讲述银幕剧作手法的专著,它所论及的是形式而不是公式。麦基以一百多部影片作为示例,向读者传授了一种银幕剧作的原理,它超越僵死的教条,发掘出名品佳作中那些使其卓越超群却又常常被人忽略的组成部分。麦基从基本概念入手——何谓节拍?场景?场景序列?幕高潮?影片高潮?——不仅精辟地阐释了标准的三幕戏剧结构的奥妙,而且还揭开了非典型结构——如两幕、七幕、甚至八幕影片——的神秘面纱,指出了每一种类型的局限性,强调了主题、背景和气氛的重要性,以及人物和人物塑造作为一对相对概念的重要性。
2009年1月29日 已读
所有写故事的的人都应该看的必读书。教科书如此精彩世所罕见!
设计艺术
琴语人生 豆瓣
作者: 让·法希纳 译者: 袁俊生 中信出版社 2007 - 5
美妙的旋律,是音乐与演奏者内心的共鸣;钢琴琴弦上流淌的,不仅仅是颤动的音符,更是钢琴家的灵魂!
历经30多年的音乐教育,让·法希纳始终保持着一种难以想象的活力。只有对音乐真正的爱才会给人如此大的活力,这也正是本书字里行间所表达的内容。——雅克·鲁维耶(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教授)
让·法希纳是出色的钢琴演奏家和教育家,他在十几年巡回演出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根据自己所受过的教育及演出经验,他精心制定了演奏及弹钢琴的原理,并运用这些原理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钢琴家。
法希纳一直提倡“乐中有物”,主张演奏者的内心要与音乐有完美的交融,将真实的自我完全展现出来,做到琴随心动。他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接近每一乐句、每一音乐色彩的实质,去了解音乐与音乐在我们耳畔及内心所产生的共鸣之间的关系。在法希纳的笔下,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当音响、乐章、身体和谐地融为一体时,那就是音乐带给演奏者最大的幸福!
100名画《旧约》 豆瓣
作者: 雷吉斯·德布雷 译者: 张延风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8
《100名画:旧约》内容简介:即便您经常出入图书馆、艺术博物馆,有机会欣赏形形色色的西方古典艺术作品,您也未必能真正理解艺术家们希望通过画面表现的内容和主题。所多玛与蛾摩拉、雅各与天使搏斗、摩西和叶忒罗、崇拜金牛犊……看到这些标题,您是否能够说出画面背后隐藏的故事?即使在基督教艺术植根的西方,对历史及宗教文化了解不多的青年人也需要为自己补上这一课。这正是作者的努力所在:截取《旧约》中的一百个重要片段,使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加以讲述,并配以西方各大博物馆的馆藏绘画珍品。
您或许不知道:《圣经》原本是一部严禁图像表现的圣典,可是最终却成为西方视觉艺术最庞大的宝库。这其中的秘密究竟何在?相信看过了这本赏心悦目的“知识读物”,您会得出令自己满意的答案。
100名画:《新约》 豆瓣
8.0 (5 个评分) 作者: 雷吉斯·德布雷 译者: 张延风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 8
《100名画:新约》内容简介:即便您经常出入图书馆、艺术博物馆,有机会欣赏形形色色的西方古典艺术作品,您也未必能真正理解艺术家们希望通过画面表现的内容和主题。博士观星、撒罗米之舞、迦拿的婚宴、捕鱼奇迹……看到这些标题,您是否能够说出画面背后隐藏的故事?即使在基督教艺术植根的西方,对历史及宗教文化了解不多的青年人也需要为自己补上这一课。这正是作者的努力所在:截取《新约》中的一百个重要片段,使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加以讲述,并配以西方各大博物馆的馆藏绘画珍品。
艺术是进入精神世界的一扇大门,而基督教正是从《新约》开始开启了艺术表现的宝库,甚至发展为至今最具征服力的西方图像文明。这其中的秘密究竟何在?相信看过了这本赏心悦目的“知识读物”,您会得出令自己满意的答案。
悠悠大河 豆瓣
作者: [日]平山郁夫 译者: 杨晶 / 李建华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 4
本书是平山郁夫的人生自述,是劫后余生者的肺腑之言。
是名画总会被偷的 豆瓣
THE RESCUE ARTIST
7.3 (9 个评分) 作者: [美] 爱德华·多尔尼克 译者: 施棣 / 毛燕鸿 新星出版社 2009 - 1
1994年2月一个阴郁寒冷的早上,两名窃贼潜进了挪威奥斯陆国立美术馆,轻易地窃走了价值七千两百万的挪威国宝——蒙克的《呐喊》。窃贼料准了这天早上是当年冬季奥运开幕的日子,全世界的焦点都放在奥运上,只花了两分钟,两名窃贼便载着蒙克的这幅巨作扬长而去。
窃贼并没有用到什么高科技手法,但挪威警方束手无策,只好请来号称全世界最伟大的艺术品侦探、英美混血的苏格兰场秘密警探查理希尔。此君个性张扬,胆大妄为,活脱脱一个从侦探小说中走出来的人物,而可疑的嫌犯也举目皆是,既有富甲一方的贵族,也有曾偷窃过伦勃朗名画的肖小。
凭着一支生花妙笔,爱德华·多尔尼克将这个案件写得有如一本侦探小说,暴露了艺术界不为人知的黑暗面。书中穿插了许多艺术界的奇闻轶事,介绍了历史上有名的艺术窃案与窃贼,以及世界上许多悬而未决的博物馆窃案。
2009年4月24日 已读
专业,有趣,让人欲罢不能的行内人杰作。
设计艺术
放大意大利 豆瓣
7.2 (5 个评分) 作者: 欧阳应霁 三联书店 2004
在设计方面,因为《设计私生活》将所有设计物摆在一大张跨页照片中的创意作法,几乎已成为《设计》系列的首创特殊标记,本书仍将延续。但是封面会完全不同,将呈现义大利的缤纷热闹,与先前几本走沉静气质路线的封面有很清楚的区隔。内页的几个主色,也会以义大利红、白、绿经典代表色为基础。
2009年5月2日 已读
图极棒,文字枯燥。
设计艺术
意大利古建筑散记 豆瓣
作者: 陈志华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3 - 9
文物建筑和历史文化古城的保护在世界上已经形成热潮。这股风也吹到我国,但我们对它的基本理念其实还很隔膜。陈志华先生用自然优美、精确平实的笔调,从历史、文化、建筑风格和民俗等多个角度,介绍了意大利近20个历史文化古城、数百幢古建筑和对它们的保护。读者在阅读的愉悦中,不知不觉对意大利人民尊重文化、爱护古建筑的非功利性态度和科学精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对当前世界上关于保护文物建筑和历史文化古城的主流理论、原则和方法有了大致的认识。
随文配有数百幅图片,包括地图、建筑照片等等,有的十分罕见,使本书不仅具有阅读与收藏价值,还可以作为意大利古建筑旅游的指南。
2009年5月4日 已读
03年Z送我的生日礼物。78元在当时还是很贵的。目前作为建筑资料好好收藏着
设计艺术
繁花 豆瓣
作者: 叶锦添 三联书店 2003 - 3
自1986年参与第一部电影《英雄本色》(吴宇森导演、周润发主演)以来,15年的时间内,叶锦添先生参与了多部电影的美术、服装制作,合作的导演更遍及两岸三地、美国等地知名导演,包括李安、蔡明亮、田壮壮、李少红、罗卓瑶、关锦鹏与王颖、陈国富等人。其中,不仅以电影《诱僧》荣获1993年金马奖“最佳美术设计”,2001年更以《卧虎藏龙》一片,获得前所未见的“最佳美术设计”与“最佳服装设计”双项提名,此举不但一举刷新奥斯卡的历史记录,并荣获2001年奥斯卡“最佳美术设计”与“英国影艺学院——最佳服装设计”,同时也将叶锦添先生的创作生涯推向全世界的舞台。
在舞台戏剧的领域里,叶锦添的作品,更以一贯对服装与美术的坚持,通过与云门舞集、汉唐乐府、当代传奇剧场与太古踏舞团等艺术团体的合作,创作足迹遍及奥地利、法国、英国与新加坡等地。在多出戏剧舞台的丰厚经验外,叶锦添更将创作触角延伸至电视精装古戏《大明宫词》、《橘子红了》、《射雕英雄传》、时装设计“女红坊”系列、书籍《不确定时间》、《繁花——美学·散文·作品集》、《叶锦添小说》等的出版及展览等多重面向。
2009年5月12日 已读
很美……但反正红楼也把叶大师名声搞臭了……
设计艺术
流白 豆瓣
7.0 (8 个评分) 作者: 叶锦添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 1
叶锦添――永远不变的造型,黑与白的衬衫,一顶棒球帽,脸上挂着腼腆的笑颜,却总是在出人意料的状态下,展现他无穷的创意,令人叹服于他脑海内所承载的多样化能量。
叶锦添的生命风采独特出众,从电影的美术设计、造型设计,伸展至电视、舞台剧的创作,每次都有惊艳的演出。尤其,2001年因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荣获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与英国演艺学院最佳服装设计奖项等,更将他的创作舞台推向国际。
叶锦添的艺术美学在影视戏剧领域的表现淋漓尽致,新近又参与古装电视剧《橘子红了》,时装设计“女红坊”系列,以及今年“时代的容颜”发表会与回顾展的亮丽成绩,再度掀起“叶锦添话题”。不仅如此,近年来,他更将触角扩及文学创作,如《不确定时间》、《繁花》与接下来一系列的小说计划,展现出他多面向的才华。
《流白》(FLOATING),更是叶锦添多年来旅行世界各地,透过摄影镜头“观照自我”的影像记录。他用精练的文字,节奏强烈的影像,表达出对生活的感动,对城市的记忆,以及对芸芸众生的想念。
《流白》(FLOATING)为叶锦添的艺术美学再创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