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
双性人巴尔班 豆瓣
Herculine Barbin dite Alexina B.
7.9 (31 个评分) 作者: [法]米歇尔·福柯 编 译者: 张引弘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 - 4
1868年,位于巴黎贫民区的医学院街,一间简陋、肮脏的阁楼,一名男性自杀身亡,旁边放着一本自传的手稿。1
897年,这本自传以《阿莱克西纳·B的故事》为名,被一名法医学家编辑出版,人们这才发现了一位生活在黑暗之中的双性人的故事。这部双性人的自传以感情充沛的笔调讲述了一位年轻女孩经受的折磨和动荡,以及如何一步一步走向男性绝望的苦涩。
1978年,在研究性史的过程中,福柯发现了这名“声名狼藉者”的生活。福柯把这部自传连同那些讨论“真实性别”所依据的医学和法律文件一同编辑出版,并附上一篇重要导读,阐释了双性人的身体如何成为话语/权力管控的对象。福柯借助“无确定性别”的快感概念,回应了19世纪以来医学和司法要求确定“真实性别”的做法。
上帝送我一把小提琴 豆瓣
作者: 黄飞立 口述 / 文靖 执笔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 - 10
《上帝送我一把小提琴》:我是十岁以后才开始正式学音乐的。那天,我的远房舅舅到上海来,父亲陪他去办货,于是我提出一个要求,希望他给我买一支长笛。可是等父亲回来,发现他买的是一把小提琴一也许是小提琴的价钱更便宜吧,不知道,呵呵,那就学呗。
我家五个兄弟姐妹都会乐器,大姐学钢 琴,二姐学小提琴,妹妹在上海音专学钢琴,弟弟后来是学大提琴和声乐。那时候,许多亲戚朋友都主张我考上海音专,但我不愿意,因为我的志向是要做医生的,像Livingstone那样,治病救人。
那时候,我报考了燕京大学生物系,那是协和医学院的预科,并且已经考取了。但是不久,卢沟桥事件爆发,母亲不让我去,只好留在沪江生物系念医预科。没想到仗一直打下去,直到我1941年毕业,上海依然沦陷。
二十六岁那年,忽然意识到:我这辈子大概是做不成医生了。
——黄飞立
骑士、妇女与教士 豆瓣
作者: [法]乔治·杜比 译者: 周嫄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 - 10
本书作者集中探讨的封建社会是如何运行的这一大问题,作者尤其将关注点集中在了婚姻制度上,因为正是通过婚姻,通过婚姻关系的条例,以及运用这些条例的方式,人类社会驾驭着它的未来。当然,婚姻实践是非常难以把握的,尤其在拉丁基督教国家中,由宗教支配的婚姻戒律和由世俗支配的婚姻观念不断发生剧烈冲突。本书的研究集中在11-13世纪的“高尚”阶层,也就是国王、君主和骑士的世界中。作者通过千年后日渐丰富的史料记载揭开了一个隐秘的婚姻实践世界,与财产继承紧密联系的婚姻实践,其理念在教会和务实的相互抵抗中,成为赌注,并最终走向相互妥协的婚姻结构。
中世纪千年史话·暗幕降临 豆瓣
作者: 孙琳 不戒 五洲传播出版社 2010 - 1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历史翻开新的一页,中世纪的千年史就从这里开讲。查士丁尼大帝、查理曼、奥托大帝、狮心王理查、成吉思汗等伟大帝王粉墨登场,拜占庭、波斯、阿拉伯、神圣罗马、蒙古、奥斯曼几大帝国征战不休。本书将为您详细讲述哥特战争,十字军东征,蒙古西征,苏格兰独立战争,英法百年战争,这期间纷繁复杂的历史大事件……
本册从民族大迁徙开始讲起,经历西罗马帝国灭亡,基督教、伊斯兰教兴起,法兰克、保加利亚、德意志的崛起,北欧海盗入侵……直至奥托大帝加冕为神圣罗马皇帝,建立神圣罗马帝国。
武器屋 豆瓣
作者: 日本TRUTH IN FANTASY编辑部 译者: 赵佳 汕头大学出版社 2005 - 7
了解中国古武器外形、特征、功能的必读入门书。
风趣、详尽的解说,带您进入武器殿堂。
您知道电玩中常见,像是手斧、阔刃剑、连枷等武器的长相、特征与功能有哪些吗?
您知道中古时期的女战士常用的装备及武器是哪些吗?
您知道战士跟骑士的装备、武器、防具有什么不同吗?
您知道圣职者也有专属的武器,而且威力颇大吗?
您知道刺客如何隐藏他的武器;忍者怎么握飞镖吗?
详细介绍超过100种战士、骑士、刺客、忍者、异族战士所使用的武器,防具。附有1500张以上的图片,让您对武器形貌一目了然。欲了解武器发展的历史、缘由,绝对不可错过的一本书。
本书以浅显易懂的图文形式,解说中古世界战士、骑士、忍者、圣职者等职业使用的武器形貌、功能、特征,辅以准确的大幅插图,让您轻轻松松成为“武器通”。
武器事典 豆瓣
作者: 市川定春 汕头大学 2006
《武器事典》是一本介绍古代到近代之间各种兵器的书。由于篇幅的关系,不可能介绍全部的武器,因此精选了六百种进行解说,介绍的内容也限定在“武器”这个范畴内。各个分类中介绍的所有“武器”,在该分类中以英文字母A~Z的顺序排列。至于武器名称,若是中国的武器,就以中国的汉字表记,并附上汉语拼音。而日本的武器也以汉字表记,并附上读法。其他国家。(如西方或南亚)的武器则一律以适当中文译名表示,并附上原文,尽可能用当地语言的念法来表示。如果想找的武器不知属于哪个分类的话,请参考附于书末的索引。
铁血浪漫 豆瓣
作者: 倪世光 2009
骑士是中世纪非常发达的一个阶层,骑士独特的行为准则、与教会的关系、与领主的关系、与贵妇人的关系都为以后的文学、历史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本书将以生动的笔法和讲故事的形式。展示中世纪骑士制度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私人生活史II:肖像中世纪 豆瓣
作者: [法]菲利蒲·阿利埃斯 / [法]乔治·杜比 译者: 洪庆明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07 - 8
在《蒙塔犹》中,埃马纽埃尔·勒华拉杜里通过大量的证据,描述一个小山村的女人们,出于得到闲言碎语的谈资,甚至更多是出于好奇心,她们把眼睛贴到门洞上,窥探别人家房子里发生的一切,以便能够与邻居们谈论她们所看到的。他总结说:“直到我们的时代。随着关注私生活的更资产阶级化的社会的来临,女人这种喜欢窥探的好奇心才日趋减退,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抑制。” 这是对本书所希望回答的问题的一个清晰的论断。“隐私”观念最早出现于19世纪的英国,那个时候社会在建立“资产阶级”文化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那么,谈论中世纪的私人生活,转向一个如此遥远的时代求诸“隐私”观念,这样做可以(不只是恰当不恰当的问题)吗?通过详尽人微的考量,我确信,这个问题肯定能够得到解答。对历史学家来说,用阶级斗争的概念分析封建时代不再合理,尽管它在历史学家们过去这么做时证明是非常有用的。实践不仅仅表明“阶级斗争”概念是多么地需要精炼完善,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澄清古代社会系统中权力关系的本质,尤其是那些与阶级冲突无关的关系。因此,我们毫不犹豫地使用了“ 私人生活”这一概念,尽管它可能带来时代误植的问题。但我们力图辨明中世纪社会中的人们所认为是“隐私”和不认为是“隐私”之间的分界线,并试图缕清与我们当今时代所说的“私人生活”相对应的社会关系领域。
无论如何,我们进行的研究具有探索性和尝试性,你即将读到的文本留有许多问题的印记。犹如考古学家开始探究14世纪“大瘟疫”之后被遗弃的村庄一样,我们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像他们一样。我们期望只发掘少许材料丰富的领域——其他地方则付之阙如。我们冒险之旅的结果依赖于历史遗存的密度和质量:不仅仅是文字资料,也包括那些人工制造的器物,以及能够告诉我们有关当时人们是如何生活的雕刻和绘画等。
我们的研究从公元1000年左右开始,那时的文件记载突然之间变得较为丰富。颇具戏剧性的另外一个转折点,发生于1300年和1350q:之间的时段里。此后。每件事物都呈现出一种新的色调。这种变化部分是由偶然因素促成的(尤其是1348~1350年突如其来的“黑死病”),它在数十年内深刻地改变了整个西方世界人们的生活方式。一个与之关联的现象就是欧洲发展的中心地带发生转移,主要是从法国北部转移到意大利,同时也转移到西班牙和德国北部。其他变化影响到我们资料的来源,使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看清我们称之为“私人生活”的真实面貌。14世纪上半期,那些以前遮蔽着这些真实面貌的巨大面纱突然被揭开了。
意义深远的发展,引导那个时代的人们以更大的明确性和更多的注意力去研究物质生活,这是前所未有的。随着在中世纪社会上层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鄙夷俗世态度”开始衰微,曾被他们认为是肤浅表象、虚假的和罪恶的东西,似乎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憎恶谴责。因此,约1300年左右,艺术——通过线条和卷轴以及画家和雕刻家的技艺表现生活方方面面的艺术开始转向我们今天所说的现实主义。艺术的尺度标准超越人们的视觉维度,艺术家开始运用他们能够支配的所有幻想技巧,精确地绘制出他们所看见的事物。由于绘画享有这种技巧最为丰富的宝库,因此它在各种艺术当中脱颖而出,第一幅描绘私密场景的油画开始出现。通过画家们的眼睛,我们可以透视1350年后房屋室内,透视隐秘的私人空间,就像早于此几十年的蒙塔犹那些好奇的女人所做的那样。历史学家第一次有了扮演 “窥阴癖”患者的路径,认真细致地观察这个封闭世界中发生的一切,譬如,观察范·德·韦登把报喜圣母和天使放在室内什么样的位置。
当然,仅仅这些还远远不够。对历史学家大有用处的私人生活中的实物,在14世纪中期之后大为增多。考古活动业已复原了许多日常生活的遗迹,它们显露出中世纪最后两个世纪的图景。大多数考古发掘都是在遗弃的村庄上进行——“黑死病”后数目庞大的村庄被遗弃了。城堡、城市民居和村庄房屋依然保留完整,最古老的要追溯到14世纪,极少有例外,毫无疑问,这是瘟疫造成人口急剧减少后,因此造成居住总体标准的提升。
家具和家居饰的遗迹亦反映了这种情形。考察任何一座博物馆,譬如说在吕尼,1300年后的陈列品与此前的陈列品之间明显不成比例,果我们只看那些与私人生活有关的陈列品,比例失衡则更大。当现实主义的影响扩及到文学领域的时候,文学作品开始展现先前仅仅出现于小品文中的物事。
传奇文学完全退隐,迷失于幻想的雾霭中。在档案馆里,当你走到中世纪晚期的档案柜时,遗存下来的数量空前巨大的文献档案,比此前时期的材料透出更多信息且更有研究价值。如同新风格的绘画一样,这些文献档案使我们可以窥到家庭内部所发生的一切,看到家庭的幕后情形,让我们迂回曲折地潜入家庭内部,窥探其居住者。
在这些新材料中有大量的官方文件,因为到14世纪或15世纪,国家比过去更加强大更加有力,它已怀有对社会实行全面控制、最大限度地盘剥其臣民的雄心。为了这个目的,它需要了解人们的头脑在想什么,以便更好地从他们身上勒索财产,并压制他们叛乱的倾向。公共主管当局进行调查、要求人们坦白交代,以及用各种各样其他办法穿透私人生活的秘密。
作为审讯法官和未来教皇的雅克·富尼埃的“审听”记录手稿源于14世纪初,埃马纽埃尔·勒华拉杜里所有关于当时农民私人生活的知识,正是从这本记录手稿里习得的。富尼埃的记录手稿不过是当时许许多多类似审听调查中的一个,只是这本记录手稿不知何故神奇地躲过了时间的损毁。
在这个时期里,由于不同公共权力机构之间对私人生活控制权的争夺日益增强,人们在顽强抵抗的过程中,试图在私人生活周围构筑一道“墙 ”。到14世纪,因为个人写作比以前更多,因为他们开始为私人生意雇用公证人,还因为我们首次能看到那些业已证明对历史学家非常有用的完整而丰富的文献档案:不动产清单、婚姻契约以及遗嘱,所以我们对那道墙后面所发生的事情有更多的了解。不久之后,档案馆开始收集有对历史学家更具启发意义的私人文字:书信、回忆录和家庭记录簿。
随着14世纪曙光的来临,我们看到了一个以前几乎完全被遮蔽于阴影中的巨大全息图景。为人们普遍喜欢的中世纪、常常作为历史小说背景的中世纪,我们追随着维克多,雨果和茹勒·密歇莱纵横想象的中世纪,既不是1000年左右的那个时期。也不是菲利普·奥古斯都时代,而是——从情感、爱的方式、用餐方式、礼仪规则、家庭生活以及信仰虔诚方面来说 ——圣女贞德和大胆查理的中世纪。这本书的结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14世纪上半期所发生的重大变化。呈现于前的是更多的问题意识,我们的目的不在于提出主旨性的论断。
由于持续的物质进步及其对精神生活产生影响,公元1000年左右,遮蔽我们视线的雾霭开始云拨雾开。且继续蒸发殆尽迎来14世纪的曙光。三个世纪连续不断的经济增长是一个需要认真考量的事实,然而,我们这里关注的是经济增长对私人生活本质的直接冲击。货币使用的日渐普遍对私有财产观念——也就是什么东西只属于一个人的而不属于其他人的思想— —有着重大影响。进步的另外一个影响是从群体杂处逐渐转向更加个人化的存在,这带来了更多的内心自省。在房子里不受干扰的独处中,形成了一种更加隐密的心灵保护地,亦即自我的内心隐私。随着环境的全面宽松和文艺复兴的持续行进,这个时期开始了比较大规模地了解远方的或业已埋没在历史陈迹中的文化:伊斯兰、拜占庭、古罗马,人们在其他文化外来的行为中发现,公共与私人的关系结构迥异于他们过去习惯的那套公共与私人的关系结构,因此,这种发现逐渐地改变了他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水平稳步持续的提高、不断扩展的庄园制生产模式导致生产成果分配的不平等以及社会角色的日益分化,加剧了城市与乡村、富人与穷人、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差别。与此同时,劳动力、思想和时髦风尚的流通速度日渐加快,有利于缩小地区间的差异和在整个西方世界传播统一的行为标准。
在这样一部著作中,我们必须尽可能精确地弄清楚所有的研究材料的时间。然而,我们起步于如此初步的水平上,以至于不可能总是严格按照编年史的方式组织起我们付之阙如的知识。因此我们决定,以不同于编年史的方式组构这部著作,会更适合更有助益。因为我们并不想掩盖我们对这段历史的理解有多么的琐碎,因此我们将本书分为不同的章节。前面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关注1000~1220年间的私人生活,主要集中于1150 ~1220年期间(其时,进步的步伐明显加快,代际之间的差距可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直到近代方始改观。而且,材料首次开始揭示人们在教会之外的观念态度);另一部分是研究时代、地区和社会分层,我们对此拥有特别丰富的材料。即14、15世纪托斯坎那的地方名流。本书后面的主要章节充满着更加大胆的尝试。在这些章节中,我们研究了西欧社会在扩张时期(家庭空间的转变和个性的张扬)发生总体转变的两大方面,重点探讨个性在宗教和艺术上的表达。把这两大部分分隔开来的是研究想象的那一章,它以创作于12~15世纪的法国北部文学为基本材料。小说,尽管它必须以细腻的笔触加以诠释,但它能给私人生活的真实方式提供不可替代的信息来源。
本书是一个合作项目。在早期阶段,我们梦想能进行天衣无缝的合作,令著作浑然一体,让人难以分辨出每个个人创作了哪一部分。但很快证明,这不过是奢望而已。我们确实进行了相当有效的合作(尤其在集体研讨会上,我们一起聆听邀请来宾的工作报告,获益良多)。我们之间每个人相互取长补短,帮助修正其他人的研究成果。但最终,将每个部分或章节的主要研究任务分配到每个个人头上,才显得人工造作成分较少且更加公平公正。
中世纪神判 豆瓣
Trial by Fire and Water: The Medieval Judicial Ordeal
作者: 罗伯特·巴特莱特 译者: 徐昕 / 喻中胜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7 - 8
神判是一种广为流传的法律习惯,它是在常规司法程序无法运用的情况下,适用于疑难案件的一种证明形式,包括火审、水审、抽签神判、圣餐神判、苦水神判、十字架神判、司法决斗等类型。欧洲的神判源自法兰克人的习惯,并与基督教和基督教王权一道横扫欧洲,最终为改革派的神职精英阶层所废除。神判是理解中世纪社会进程和社会变革的一个关键,透过神判的微观世界,有助于对中世纪欧洲提供一种深刻和敏锐的洞察。
《中世纪神判》一书系统、简练、准确地描述了神判在欧洲自最早出现于蛮族法典,经基督教社会至近代欧美国家猎巫时期一千多年的历史。作者对中世纪欧洲的神判洞察深刻,分析到位,对于神判的起源、传播、运作、功能、规则、类型、终结以及替代性制度进行了细致深入且富有说服力的论述,尤其讨论了13世纪前后神判的终结及其原因,批评了史学界有关神判运作及衰落的理论,并提出了新的见解。就类型而言,作者主要讨论火审、水审和司法决斗,但也广泛论及了神判的各类“变种”。全书共分八章。
2011年4月22日 想读 图书馆
资料
维京人――强盗与水手 豆瓣
作者: (法)Yves Cohat 译者: 张容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9
866年,丹麦的维京人由领袖伊瓦尔带领,越过北海,踏上英格兰,远行俄国,陷 法国于血海,处决了英王爱德蒙,屠杀百姓,掠夺土地……本书叙述了这一曲沾满血的史诗 ,也描写了他们的生活习俗与崇拜的英雄和神。
世界文明系列——维京传奇 豆瓣
作者: (英)宾斯 译者: 姜雪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 6
维京人生活在1000多年前,他们来自挪威、瑞典和丹麦等地,他们在很多地方掠夺、经商、定居,有时甚至到千里之外,他们的邻地地貌大相径庭,一些是崇山峻岭,一些是茂密的森林,还有一些是寸草不生的荒原。他们必须寻找其他途径琰养家糊口,于是他们向外扩张……
本书向小读者们展现了维京人的神秘世界。维京人怎样在海上冒险,怎样去远方经商?他们的日常生活又是什么样子的?在此,你能够读到维京人如何造船,如何种地,还会欣赏到他们的艺术和手工艺品,以及时尚。
目录
探索维京世界
维京疆域
家庭生活
农场
维京人的船
维京人的进攻
探险
发现文兰
维京商人
工匠
维京众神
节日和盛宴
他们后来发生了什么?
汇表
巨舰横行 豆瓣
作者: 邓庆平 译者: 刘庆平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3 - 2
伟大的北欧海盗冒险家哈尔德·哈尔拉迪和他的勇士们曾围攻西西里岛上的一座有防御的城池。时间一天天地过去,西西里岛的居居固守城池,并无失败的迹象。但是,他们也全然不知哈拉尔德的行踪,据有人说哈交接班尔德看上去病入膏盲,自进入帐逢后就再也没有露面。不久,一些围城的士兵来到城下,声称他们伟大的首领已经死去,他们惟一的心愿就是让首领安息在城里。这座城市的居民相信,重要人物的葬礼将为这个地方带来巨大的财富。于是,他们满怀热忱地同意了这一请求。到了那天,当地的牧师身着华丽的长袍,引导着扩送灵柩的人们,庄严肃穆地走向城门。突然间,哈拉尔德的士兵们高举灵柩,冲向这座城市,刹那间战斗开始了。如果不是财迷心窍,城中的居民或许会更警惕一些。当然他们如果更为了解哈拉尔德,他们也不会愚蠢到向他敞开自己的城门。因为哈拉尔德·哈尔拉迪不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军事领袖,同时还是一个狡诈的,满腹诡超高频的欺骗家。
《巨舰横行·北欧海盗》是时代-生活图书公司为您推出的世界历史丛书《生活在遥远的年代》中的一种。本卷讲述了足智多谋的哈拉尔德·哈尔拉迪在西西里岛的传奇故事,以及其他那些为人熟知的北欧海盗的神奇传说。它内容丰富,包括北欧海盗的日常生活,对外劫掠、征服,成功的贸易扩张,开拓殖民地和横渡大西洋的勇敢探险。本书资料来源广泛,包括现存的各种上旅行家、教廷官员、宫廷凭空的文字记载,以及现居冰岛的海盗后裔所写的北欧海盗传奇故事。本书基于这些材料,讲述了一个个动人故事,其中国王与奴隶、战士与移民、商人与盗贼个个人物形象鲜活。在这些传奇人物中,有金发王哈拉尔德,他是一位在彻底征服挪威之前拒绝理发的著名国王;有深思者奥德,她趁着黑夜从敌对的苏格兰人手中救回了自己的孩子,还有莱夫·还有莱夫·埃里克逊,即幸运的莱夫,他向浩瀚的、未知的海洋航进,成为第一位抵达美洲新大陆的维京人。
本书向我们展示了快捷的长船、浓荫掩盖的大屋,繁忙的城镇、残酷的战场,编僻的农庄和远方的殖民地。那些精巧的木刻品、用金字装饰的手稿,以及色彩班谰的持毯使历史上的这块土地和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们栩栩如生地复活地读者眼前。书中展示的文物有:北欧海盗袭击英格兰海岸时,一个逃进奉贡品;载有对盗窃船只行为惩罚的条文的冰岛法典;有兽骨制成的冰刀;精美绝伦却足以置人于死地的刀剑;光彩耀目的珠宝,以及描绘着荒凉的峡湾和险恶的海岸的图片,这些珍贵的文化遗物都可以加深读者对这一段历史的理解。
为纂这套丛书,时代——生活公司的同仁们饱览了学者旅行家,博物馆和大学的藏品,不但给每一本书都配了丰富的艺术品和工艺品的插图,以期编写的故事能够惟妙惟肖地再现逝去的生活,还绘制了各种各样的地图 、城市和建筑物的复原图,以期重现故事发生于其中的整个世界。开卷的概览,是一篇有深度的史论,配以大事年表,让您首先对所述时代的概貌了然在胸。叙述力求引人入胜,不落俗套。每一处细节,每一个形象,每一桩轶事,每一件史实,都会让您耳目一新——感受到那遥远年代的生活是个什么样子。
北欧海盗 豆瓣
Vikings: Raiders from the North
作者: [美国] 戴尔·布朗 译者: 金冰 华夏出版社 2002 - 1
在瑞典、丹麦和挪威各地,当地居民最初从事农耕,可耕地资源十分有限。他们中的一些人很早就成为对外贸易的行家里手。公元800年左右,突然之间,他们中的许多人摇身一变沦为海盗,在大不列颠群岛、西欧各地,甚至在今日土耳其境内大肆劫掠。但此后他们又再次安顿下来,在他们的故乡以及众多被他们征服的殖民地上,耕种土地,修建城镇……
你的剧本逊毙了! 豆瓣
Your Screenplay Sucks!
7.8 (21 个评分) 作者: [美] 威廉·M·埃克斯 译者: 周舟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2011 - 9
这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剧本写作指导书籍,作者融写作课教程之学院派精神与剧本写作之编剧实战经验于一炉,预设出与读者进行对话的情境,列举包括作者本人作品在内的大量剧本实例,将好莱坞剧本的写作诀窍娓娓道来。从故事本身的构思、人物、场景、结构等元素的营造,到写作过程中格式、设备、改写习惯等要素的罗列,再到卖出剧本时电影业的惯例、习性、“内幕”等特点的大揭露……100 个常见问题,作者均给予解答,涵盖编剧流程方方面面,形式内容,悉皆具备,旨在助各路编剧打造完美剧本,为菜鸟新手答疑解惑,为迷途老马指点迷津。本书语言平实又犀利,其机智与反讽令人忍俊不禁,尽显作者的生猛与老辣。
"水仙号"的黑水手 豆瓣
作者: [英] 康拉德 译者: 袁家骅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 7
《“水仙号”的黑水手》是康拉德著名的“海洋小说”的代表作之一。黑人新水手惠特一上船就病倒在床,对整个航行没有出过一点力,却处处表现出“暴躁和怯懦”。最后,惠特死在船上。海员们为他举行了水葬,惠特的尸体刚一掉在海里,海面上就刮起了一阵怪风,此后一切正常,“水仙号”抵达英国,海员们登陆后四散而去。惠特这个独特的形象激起过评论家们的巨大兴趣,评论《水仙号》成了解释惠特的意义,结果又多少康拉德评论家就有多少惠特。而其实,惠特不过是陆上千千万万具体社会现象投向大海的阴影的焦点。康拉德把人类的普遍痛苦“物化”成了惠特,从而塑造出一个独特的人物。
人子耶稣 豆瓣
Jesus: A Story of Enlightenment
作者: [美] 迪帕克·乔普拉 译者: 刘彤 商务印书馆 2010
《人子耶稣》讲述的不是《新约》中记载的耶稣,丽是《新约》中来曾提到的耶稣。福音书作者对那段“失考的日子”缄口不畜,丽这段日子从耶稣的12岁一直延续到30岁。反复掂量之后,我发现《圣经》中失于记载的不只是一个耶稣。一个最重要、最关键的耶稣应该被复原。对我来说,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精神状态。耶稣与上帝合一,是一个精神历程。从佛陀和古代印度圣扣的角度来看,耶稣完成了觉悟。一个有潜力成为救世主的年轻人,发现了自己的潜力。并学会了实现自己的潜力。这才是我真正的主题。
编剧:步步为营 豆瓣
Screenwriting:Step by Step
7.8 (9 个评分) 作者: [美] 温迪·简·汉森 译者: 郝哲 / 柳青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2010
虽然编剧生涯如同掷骰子一般不可预知,但这本书至少会告诉你游戏规则是什么。
本书是一本实用的编剧入门教材,系统地向编剧初学者和电影爱好者介绍如何完成一部规范的商业电影剧本。作者根据其多年的编剧从业、教学经历,以及对上千个好莱坞电影剧本的研读经验中,提炼出一套规范、高效并行之有效的编剧学习方法,让初学者在写作过程中有章可循,步步为营。本书提供了创作出色剧本的十二个步骤,从“初级六步”:剧本的标准格式、如何塑造人物、提炼剧本主旨、设计戏剧性动作、建立剧本结构、修改剧本;一直到“高级六步”:第二幕写作、建构人物弧、设置次要情节、运用潜文本、如何写结局等。其内容涵盖了剧本写作的方方面面,从而让编剧新手少走弯路,在保证避免低级错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才华。
对国内读者而言,本书阐明了一个符合电影工业标准的电影剧本应应具备哪些要素,而作者对如何提高这方面的素质提供了她的意见——对于编剧初学者和编剧从业者来说,这无疑是值得借鉴的。在读本书时,你会发现其中所列举的一些常见的剧作误区,在国内影视作品中屡见不鲜。从这个角度来说,无论是编剧新手还是职业编剧,这本小书总会对你有所启发。
改教家的神学思想 豆瓣
Theology of the reformers
作者: 蒂莫西·乔治[美] 译者: 王丽 / 孙岱君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 - 7
内容简介:
哲罗姆曾经说,他读保罗书信时,如雷贯耳。同样的雷鸣声回响在改教家们的著作中。人们研究宗教改革的角度有很多。有的学者注重宗教改革的历史分期,有的学者关心宗教改革时期的政治、社会和经济背景,还有的学者热衷于讨论宗教改革的普世性。本书的焦点则聚集在宗教改革最核心的关注——神学上。
本书重点讨论了四位主要的改教家路德、加尔文、茨温利、门诺的神学思想。作者试图理解每一位改教家的思维模式及改教背景,从而避免了以现代的问题和标准来批评改教家的思想和动机的倾向。全书共六章。第一章描述了中世纪晚期的神学和灵修状况。第二至第五章分别讨论了四位主要的改教家的神学。这四章的标题简明却令人难忘:“切慕恩典:路德”,“勇敢为主:茨温利”,“荣耀归主:加尔文”,“别无根基:门诺”。最后一章,作者阐发了改教神学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意义。
通常人们讨论宗教改革的时候,主要集中在宪制的宗教改革,很少着力论述重洗派的宗教改革运动。作为一个浸信会的神学家,作者将重洗派神学家门诺作为主要的改教家之一来讨论,有助于我们了解对今天教会影响深远的重洗派传统。
目录:
中文版序言
原书序
1  概论
宗教改革运动研究的主要观点
分期问题
从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解释宗教改革
教会史
宗教改革与宗教动机
2 渴望上帝:中世纪后期的神学与灵性生活
一个焦虑的时代
寻求真正的教会
教廷主义
大公会议至上论
威克里夫与胡斯
法兰西斯属灵派
瓦尔多派
变化中的神学
经院主义
神秘主义
人文主义
3 切慕恩典:马丁·路德
作为神学家的路德
在上帝面前
基督为我
焦虑
从“立刻”到“总是”:唯独因信称义
让上帝成为上帝:预定论
马槽里的基督:唯独圣经的含义
“对我来说她是亲爱而可敬的少女”:路德论教会
福音高于一切
圣言与圣礼
信徒皆祭司
“上帝的左手”:路德论国家
遗言与遗产
4 勇敢为主:茨温利
改革之路
作为神学家的茨温利
创造者而非被造物
护理而非偶然
圣经而非人类传统
真宗教而非仪式上的虔诚
外在的国度而非私人的道德
作为教会事务的洗礼
加入仪式与认同意识
约的延续性
洗礼与信心
洗礼与社会秩序
圣餐的争端
中世纪背景
政治环境
诠释难题
基督论的分裂
神学的结果
茨温利的心脏
5 荣耀归主:加尔文
改教神学的危机
神话背后的人
加尔文的准备
加尔文的归信
加尔文的事业
作为神学家的加尔文
加尔文的作品
加尔文的视角
行动的上帝
三位一体的上帝
创造
护理
拯救的基督
罪论:关于罪的教义
基督论: 基督的位格
基督论: 基督的事工
在圣灵中的生活
信心
祷告
预定论
获得恩典的外部途径
加尔文教会论的前提
加尔文两极的教会论
教会是母亲和学校
秩序和职分
改革宗的牧师
教会与世界
黑暗过后是光明!
6 别无根基:门诺·西门
激进的宗教改革
门诺与重洗派
新生活
无谬的道
道成肉身的主
真教会
会众
洗礼
圣餐
开除教籍
血腥的剧院
重洗派的异象
7 改教神学持久的有效性
上帝的主权与基督论
圣经与教会论
崇拜与灵修
伦理学与末世论缩略语表
宗教改革神学词汇
索引
荒漠甘泉 豆瓣
作者: 考门夫人 团结出版社 2010 - 11
《荒漠甘泉》是考门夫人历经磨难后写下的经典著作,自1920年首次出版以来,已被译成21种文字,全球销量超过1000万册。《荒漠甘泉》征服了东西方亿万读者,帮助了无数身处困境的人们,被喻为《圣经》第二。其经久不衰的魅力和不同凡响的赞誉,使它在世界各地广为传诵。
这本中英文对照的《荒漠甘泉》,以圣经经文为据,摘录了考门夫人所喜爱的司布真、马德胜、爱德华滋等多人的著述或语录,结合作者自身的经历思考,抒写了作者366日的读经心得和人生感悟。每篇小品都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或讲述故事,寓意深远;或直陈心得,饱含慧见;或融情入景,启迪心灵。近一个世纪以来,它以其清新隽永的语言、丰富深刻的意蕴、真切动人的情感、亲切诱导的方式,安慰和鼓舞了无数饥渴困顿的旅客,足可称为现代人心灵荒漠中的一泓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