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
有毒 豆瓣 Goodreads
8.4 (11 个评分) 作者: [美] 克丽丝蒂 • 威尔科克斯(Christie Wilcox) 译者: 阳曦 低音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 - 11
★★★
《史密森》杂志2016年年度优秀科普书
“科技艺术”网站2016年拓展大脑的12本非虚构图书之一
这颗星球上的每一个物种都有自己的故事,演化的史诗中藏着代代相传的知识
……………………
◎ 编辑推荐
★ 毒物的出现,原来是生命的另一种机会!
全面扭转你对有毒动物或毒液的刻板看法
☉小心有毒!!!
☉卸下防备,它们又不会从书里跳出来咬你;
☉抛开恐惧,这些生物远比你以为的有趣:
· 雄性鸭嘴兽的螫刺会让人剧痛数个小时
· 子弹蚁“蚁如其名”,毒素带来的疼痛堪比中枪
· 雌性扁头泥蜂会控制蟑螂的意识,使其乖乖成为幼蜂的口粮
· 吉拉毒蜥的毒素化合物彻底改变了医生治疗糖尿病的方式
· 蜂毒的一种主要成分会攻击并杀死人体免疫缺陷病毒
……………………
◎ 媒体推荐
作者开展了大量有毒动物的研究……并提醒我们,毒液是具有医疗潜力的“复杂分子库”, 因此保护其生物多样性也可以保护生物化学的财富。
——《自然》杂志
一次热闹的旅行……作者讨论了蛇、河豚、科莫多巨蜥和蜘蛛,还有章鱼、蜗牛、鸭嘴兽和蜜蜂,她以一种通俗易懂又愉快的方式将生化科技与生理信息联系了起来。
——《出版者周刊》
读者们要注意了:有毒的东西会把毒牙咬进你的身体,而且不会放过你。作者在本书中介绍的会导致出血的毛毛虫和控制思维的黄蜂十分引人注目。我向每一个想知道毒液科学家到底是对什么如此兴奋的朋友和每一个想知道自然界中还有什么尚待发现的学生推荐本书。
——莱斯利 • V.波伊尔,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毒蛇研究所创始人
…………………………
◎ 内容简介
数千年来,人类对毒液深深着迷,无论是它迅速发挥功效的能力,或是极小量就足以造成伤亡的威力。半个世纪前,研究人员发现“毒液”的传递方式会影响其作用:吃下去可能无毒,经由皮肤或其他途径接触却会致命!生物学家克丽丝蒂 • 威尔科克斯探索世界上形形色色的有毒动物,带领读者了解毒液的演化、其细致的运作方式、对人类的影响,以及毒液为何具备改变当代生物化学和医学发展的非凡潜力。
作者以生动的口吻娓娓道来有毒动物研究者如何“以身犯险”,让你在捏把冷汗之余被她讲述的故事吸引。除此之外,作者还平易近人地置入多种原本可能令人望而却步的科学知识,包括化学分析、细胞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神经科学、药物动力学、人体生理学等。如今我们已经能从基因和细胞层面来理解毒液分子对人类的影响,科学家们仔细探究毒液的各种组成,厘清不同成分对人类的不同组织造成的影响,这些精密的作用机制让毒液得以为人类所用,进而开发成治疗癌症和艾滋病的潜力药物。读完本书,你将会发现,越来越多的研究让科学家更加肯定毒液在人类医疗领域的价值,以及有毒动物在生态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不速之客:藏在家里的自然史 豆瓣
作者: [英]理查德•琼斯 译者: 花保祯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 5
尽管我们今天生活在舒适、设备齐全的房子里,但我们仍然不断地遭遇不速之客,有一大群小动物侵略者觊觎我们的居所。无论是地窖里的甲虫,还是卧室里的蚊子,我们都无法完全躲开它们。事实上,它们已经成为我们和我们家庭的一部分。
本书以英国为中心辐射全世界,介绍了世界性分布的各种典型的小动物,探索它们如何逐渐适应进入人类家庭中生活。同时,本书附有鉴定指南,详细描述所列动物的外观、生活习性以及对人类的影响等等,读者可以了解到自己遇到的入侵者是何种生物,以及如何应对等基本生物学常识。
鱼什么都知道 豆瓣
WHAT A FISH KNOWS
8.4 (26 个评分) 作者: [美] 乔纳森·巴尔科姆 译者: 肖梦 / 赵静文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 8
你知道吗?鱼不只有7秒记忆
传说只有7秒记忆的鱼,其实是高智商动物。
这种种类比陆地及天空中所有脊椎动物种类总数还要多的神秘物种,在3亿年的漫长历史中完成了高度演化,千百年来一直不为人知。它们有意识,有情感,能够交流,会使用工具,懂得合作,甚至懂得讨好与欺骗。在这本书中,作者借助动物行为学及生物学 领域的发现,为我们揭开了水底深处的秘密。
这是一本由美国知名动物行为学家,乔纳森·巴尔科姆,耗时四年科普力作。原书上市斩获美国亚马逊2016年度好书、《福布斯》生物科学类十佳读物,《自然》十佳科普读物,入选威尔逊文学科学写作奖长名单,《出版人周刊》《纽约书评》等多家媒体好评推荐。
显微镜下的室友 豆瓣
NEVER HOME ALONE
作者: [美]罗布·邓恩(Rob Dunn) 译者: 李超群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1 - 7
一本诞生于卧室的自然史
《自然》《纽约时报》力荐
重新认识家中微观宇宙,理解人与微生物的互动
显微镜下的室友:
邂逅二十万种小小生物
◎ 内容简介
你知道在你家里住了将近20万种细菌、真菌、昆虫节肢动物吗?你的窗框上、枕头上、莲蓬头里和猫狗身上,都住满了大大小小的生物。它们已经与我们同居了上万年,但我们对它们的认识却少得可怜,甚至连它们从哪里来,爱吃什么都不知道。我们向来讨厌家里的细菌和微生物,认为它们有害健康,但事实可能正好相反。在本书中,生物学家罗布·邓恩,将为你揭开迷人的微观世界,和全世界只有十几位室内生物专家,带你用全新眼光认识这些与你亲密接触的“室友”,它们为我们打造的生物多样性,不仅让我们更健康、幸福,也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 编辑推荐(作品看点)
1.一本实用性与知识紧密结合的生物学科普作品。囊括上百个关乎生活质量的有趣冷门知识点,读来令人恍然大悟,忍俊不禁。家中不可或缺的小生物,如何帮助人类增强免疫力?让我们吃得更美味,过得更幸福?生物学家们建议我们拥抱生物多样性,找回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2.一次发生在我们身边甚至身上的生态学调查。室内生态学调查由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少数学者共同开展,美国生物学家罗布•邓恩为此撰写了《显微镜下的室友》以记录他们的工作,让我们了解家中微生物的重大意义。原书一出版就获得核心期刊和主流媒体交口称赞。
3.一场发生在人类眼皮底下的生态革命,揭示微生物与人的协同繁衍与我们生活的紧密联系。我们每天生活于其中的“室内生态系”,与人紧密接触了上百万年,是一片充满未知的蛮荒大陆。它比热带雨林、深海、外太空更值得我们去探索。所获得的知识,也预示和影响着我们的未来。
很有趣和有启发性的书。邓恩与他的研究伙伴们运用群落生态学研究方法,梳理出一个被人类遗忘了上百年的生态系——我们的家。他们的研究丰富了我们关于生态系的认识,让我们明白了与这些微生物室友的亲密互动,让我们活得更健康、更幸福。──《自然》(Nature)
妙语连珠、旁征博引……很难不被邓恩的文笔吸引,经过他的细数,我们惊叹于室内这个浩瀚的生物小宇宙!──《纽约时报书评》(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一本迷人的书,轻快的笔法串起了浩瀚的生物多样性与我们的生活,并讲述了人类是如何改变整个生态系的,而且经常越改越糟。──《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