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曲线
迷航 豆瓣
8.2 (36 个评分)
发光曲线
/
Glow Curve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13年9月26日
出版发行:
摩登天空
2013年9月,发光曲线乐队推出签约摩登天空后的首张专辑《DEDICATE TO MIND/迷航》,2013年5月在陶然亭录音棚同期录制,由前木马乐队贝司手曹操担任录音师,后期由曹操和法国音乐制作人ERIC制作完成。用精密的思维和看似肆意涂抹的肌理在极简主义构架上相互交织,具有诗意和哲学思考的歌词与建筑结构般演奏的融合,其延续了大不列颠前卫摇滚乐之脉络,又散发出水墨画般的东方特质。
发光曲线受早期后摇滚、前卫摇滚和电子乐启发,在原有的三大件基础上藉由多变的演奏方式和音色,凭借解构、实验与融合,用复杂的逻辑和充沛的情感,极具前瞻性的用分裂的思考堆砌起自身迷离又富于刺激性的音乐性格:暧昧与不确定的人声、极其美妙的旋律和忧郁面孔、鼓机与合成器简洁而令人难忘的loop、大量的吉他回授噪音制造出重重幻景、对位与交错的乐器持续对话,呼应出凶猛的戏剧张力。
这些精密连接构建而成的声波,映射了这道粉碎界限的光影,呈现出一派迷人的东西方文化冲撞后的崭新气质,新、复杂、精巧、并令人惊奇。既有对传统的致敬,也充满对未知的憧憬。在摇滚乐已经丧失了真正反叛意识,并且很难从自身的陈旧模式和空洞姿态中自拔时,他们颠覆性的从种种潮流中破浪而出,在无尽创造力的艺术王国里着力于构建最纯粹的美。
发光曲线受早期后摇滚、前卫摇滚和电子乐启发,在原有的三大件基础上藉由多变的演奏方式和音色,凭借解构、实验与融合,用复杂的逻辑和充沛的情感,极具前瞻性的用分裂的思考堆砌起自身迷离又富于刺激性的音乐性格:暧昧与不确定的人声、极其美妙的旋律和忧郁面孔、鼓机与合成器简洁而令人难忘的loop、大量的吉他回授噪音制造出重重幻景、对位与交错的乐器持续对话,呼应出凶猛的戏剧张力。
这些精密连接构建而成的声波,映射了这道粉碎界限的光影,呈现出一派迷人的东西方文化冲撞后的崭新气质,新、复杂、精巧、并令人惊奇。既有对传统的致敬,也充满对未知的憧憬。在摇滚乐已经丧失了真正反叛意识,并且很难从自身的陈旧模式和空洞姿态中自拔时,他们颠覆性的从种种潮流中破浪而出,在无尽创造力的艺术王国里着力于构建最纯粹的美。
银盐之梦 豆瓣
发光曲线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18年11月15日
出版发行:
摩登天空
像是化茧后的一层一层地剥落,自九月起,发光曲线在每月中旬发布一支单曲,在这个过程中,你先前所持有的印象被一次次颠覆。如今,发光曲线在“荒野星”2018全国巡演启程之际,发布了继《灰烬霓虹》、《荒野星》之后的第三支新单曲——《银盐之梦》。
对于将于明年面世的第三张专辑,创作者薛染有着明确的建构框架,它聚焦于晦暗时代中个体的感受与生存状态。而这首《银盐之梦》,从一幅相遇场景的画面开始,藉一个场景向着梦境造访,于梦境中思考时间、记忆及自我。
一开始的相遇场景是一个实体,有时间——“日落后”,有地点——“公园”,像一张菲林相片,它锁住了某一个动态的瞬间,以静态的方式留存,但在现实时空中,这一场景又从未以静态形式存在过。相遇场景只是一个线索,它引出的是背后谜一样晦暗不可决的生活状态。如同每个人所体会过的,你在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有时却是梦的镜像,它拖曳着你在时空中穿越,在虚与实之间游弋。
由实入虚,《银盐之梦》所表达的东西,关乎得到与失去、生存与死亡、疼痛与安慰、荒废与修复,它们悖论般地共存,是个体生存样态的真实呈现。而单曲的名字“银盐之梦“,更是饶有意味。 作为感光材料的银盐,是摄影在机械复制时代的显著标志。而随后到来的新的影像记录载体时代——数码时代,则将这些改写,取代银盐的,是可无限次增删的存储器,工业革命时代创生的永恒记忆,被一个虚拟的影像幽灵替代,一如歌中唱到的对记忆与时间的遗忘。
如果说先前的两首歌还未能让你对发光曲线重新下一个定义,那么这一首也许更加无解。听罢前两张专辑的你,或许认为自己已足够了解发光曲线,或许,你曾说他们是“器乐摇滚”、“后摇滚”。如今,这第三支单曲一如先前地被人声贯穿始终,器乐背景隐于视线之外,开阖起落的“高潮”式段落更是无从觅起。于发光曲线而言,这是一次次地审慎地自我革新?还是颠覆式的迈步跃进?
对于将于明年面世的第三张专辑,创作者薛染有着明确的建构框架,它聚焦于晦暗时代中个体的感受与生存状态。而这首《银盐之梦》,从一幅相遇场景的画面开始,藉一个场景向着梦境造访,于梦境中思考时间、记忆及自我。
一开始的相遇场景是一个实体,有时间——“日落后”,有地点——“公园”,像一张菲林相片,它锁住了某一个动态的瞬间,以静态的方式留存,但在现实时空中,这一场景又从未以静态形式存在过。相遇场景只是一个线索,它引出的是背后谜一样晦暗不可决的生活状态。如同每个人所体会过的,你在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有时却是梦的镜像,它拖曳着你在时空中穿越,在虚与实之间游弋。
由实入虚,《银盐之梦》所表达的东西,关乎得到与失去、生存与死亡、疼痛与安慰、荒废与修复,它们悖论般地共存,是个体生存样态的真实呈现。而单曲的名字“银盐之梦“,更是饶有意味。 作为感光材料的银盐,是摄影在机械复制时代的显著标志。而随后到来的新的影像记录载体时代——数码时代,则将这些改写,取代银盐的,是可无限次增删的存储器,工业革命时代创生的永恒记忆,被一个虚拟的影像幽灵替代,一如歌中唱到的对记忆与时间的遗忘。
如果说先前的两首歌还未能让你对发光曲线重新下一个定义,那么这一首也许更加无解。听罢前两张专辑的你,或许认为自己已足够了解发光曲线,或许,你曾说他们是“器乐摇滚”、“后摇滚”。如今,这第三支单曲一如先前地被人声贯穿始终,器乐背景隐于视线之外,开阖起落的“高潮”式段落更是无从觅起。于发光曲线而言,这是一次次地审慎地自我革新?还是颠覆式的迈步跃进?
灰烬霓虹 豆瓣
发光曲线
类型:
摇滚
发布日期 2018年9月21日
出版发行:
摩登天空
“我看到每一个人都在燃烧,才点燃那些虚假的浪潮和看似绚烂的霓虹,那么之后呢?是更多难以言说的灰烬,如海般的灰烬。这些城市这个世界正在燃烧、你在殆尽,在建立同时在消耗,所有的灿烂表象都建立在废墟和灭亡之中。”
距离发光曲线上一张专辑《迷航》已有五年之久,这五年间,更多的绚烂与灿丽以难以置信的加速度猝然绽出,又瞬间消匿归于尘土,经过这期间的沉淀与省思,如今,他们以一曲《灰烬霓虹》拉开了未来新专辑的序幕,以新的思考向度楔入当代,开始了一段新的征途。
“灰烬霓虹”,英文名为Invisible History——隐去的历史或曰被忽略的历史。二者互为表里:绚丽霓虹的背后,是一段段被燃烧、耗散,直至消匿化为灰烬的历史,为单一的线性历史观所掩盖,目的论的背后,是对人之本体的涂抹与遗忘,灰烬霓虹,“Invisible History”既是一段人与历史之关系的拓扑学思辨,也是一次对自身与存在的找寻。
距离发光曲线上一张专辑《迷航》已有五年之久,这五年间,更多的绚烂与灿丽以难以置信的加速度猝然绽出,又瞬间消匿归于尘土,经过这期间的沉淀与省思,如今,他们以一曲《灰烬霓虹》拉开了未来新专辑的序幕,以新的思考向度楔入当代,开始了一段新的征途。
“灰烬霓虹”,英文名为Invisible History——隐去的历史或曰被忽略的历史。二者互为表里:绚丽霓虹的背后,是一段段被燃烧、耗散,直至消匿化为灰烬的历史,为单一的线性历史观所掩盖,目的论的背后,是对人之本体的涂抹与遗忘,灰烬霓虹,“Invisible History”既是一段人与历史之关系的拓扑学思辨,也是一次对自身与存在的找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