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呐喊 豆瓣
9.5 (449 个评分) 作者: 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 3
《呐喊》是鲁迅1918-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收有《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等14篇作品。当时正值五四革命精神高扬时期。作者创作小说意在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并为新文化运动“呐喊”。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封建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的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浮木 豆瓣 Goodreads
7.9 (107 个评分) 作者: 杨本芬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1 - 7
《浮木》是《秋园》的续集。一位八旬奶奶讲述她和妈妈,以及中南腹地那些家人、亲戚、乡亲们的故事,在那样的年代里,人们像水中的浮木般起起伏伏、随波逐流、挣扎求生,他们的命运在大时代中载浮载沉、漂泊无向,有的从此破碎,有的尚有一线生机。文字中涉及的人物,其生命多数不复存在, 恰如泡影破灭于水面,闪电消失于天空。作者通过回忆,讲述了中国人民生生不息的坚韧与美好,这一生,像是一颗露珠的记忆,微小,短暂。但在露珠破灭之前,那也是闪耀着晶亮光芒的,是一个完整的宇宙。
同名同姓受害者协会 豆瓣
同姓同名
6.8 (65 个评分) 作者: [日] 下村敦史 译者: 虞侃 2022 - 4
【内容简介】
你有没有在网上搜索过自己的名字?
你有没有想过,自己会因为名字,成为全网追杀的猎物?
一起震惊全国的惨案,幼女被连捅二十八刀。凶手的身份保密,名字却遭到泄露——大山正纪。
一夜之间,只要与大山正纪同名同姓,就被怀疑为凶手,甚至沦为肆意泄愤的对象。从社交网络到现实世界,他们被逼入绝境,无处可逃。
便利店店员、足球界希望之星、萌图绘画爱好者……
为了夺回正常的人生,十位“大山正纪”秘密结盟,发誓要查明凶手的真身。他们渐渐发现,每一位看似普通的“大山正纪”,都怀揣着不可告人的秘密。而那桩看似水落石出的惨案,实则另有隐情。
【编辑推荐】
◆只是上网搜索自己的名字,却发现即将成为下一个猎物!
◆江户川乱步奖得主烧脑推理杰作!
◆10个与凶手同名同姓的普通人,11段被同名同姓扭曲的人生!
◆登榜“本格推理BEST10”、“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
◆登顶日本权威书评网bookmeter人气图书!
◆推理大师有栖川有栖力、今村昌弘、芦泽央鼎力推荐!
◆倒数80页颠覆整个故事!
◆搜索与自己同名同姓的人,或许无异于寻找自己的分身,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分身,据说遇上就会送命。——摘自本书
◆直到翻开《同名同姓受害者协会》,才发现人肉搜索比想象中更恐怖!
【媒体及名人推荐】
《同名同姓受害者协会》完成了推理小说最高难度的后空翻!——有栖川有栖(日本推理大师)
等我回过神来,才惊觉自己深陷重重陷阱!每翻一页,我都在感叹这本书太精彩了!——今村昌弘(日本推理作家)
这本书远远超乎我的想象极限!——芦泽央(日本推理作家)
前70%像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一样丝滑,后30%狂野飙车,刺激!——读者评价
这议题太适合当下的网络时代了!——读者评价
最后几页仍然在反转!你以为真凶是他,结果发现是他,看到最后居然是他!——读者评价
我本芬芳 豆瓣
7.9 (100 个评分) 作者: 杨本芬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2 - 2
婚姻是需要运气的,它可能并不指向幸福,而是使人心碎……
继《秋园》《浮木》后,八旬奶奶讲述六十年的婚姻故事,诉说不为人知的柔情、渴望与痛楚,献给所有不被看见的你我她。
杨本芬奶奶在讲完了母亲(《秋园》)和乡亲(《浮木》)的故事后,又将目光转向婚姻,坦诚地展现女性在亲密关系当中的疼痛与挣扎 ,不甘与重生,那份真情实感弥足珍贵。本书也将为身陷困顿中的你我她带来慰藉与启发:未来的人生是委屈求全还是勇敢前行?是忍辱负重还是活出自我?
幸存者回忆录 豆瓣
作者: [英] 多丽丝·莱辛 译者: 朱子仪 译林出版社 2016 - 4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擅长以幻想小说讲述人类故事。在她的作品中,《幸存者回忆录》尤为出色,甚至令众多科幻爱好者为之着迷。
《幸存者回忆录》以200页的精短篇幅,构筑了一个人类自毁文明后的世界,在这片废墟中,幸存的人们似乎又急不可耐地重演祖先的历史,女主人公看着这个永恒的历史圆环,心中是无言的绝望。此时,在她清冷公寓的一面墙上,敞开了一道缺口,一个神秘的空间在等着她……
那里会有她苦苦等待的答案吗?
世界终于被人类毁灭。一个中年女人独居于一幢清冷的公寓。有一个陌生人出现在客厅,将一个女孩和一只丑陋的狗扔给了她。一天,她公寓的墙竟自动敞开,她走进去,目睹了女孩的过去和一个神奇的空间……
《幸存者回忆录》是诺贝尔文学奖作家多丽丝•莱辛著名的幻想小说,甚至被科幻迷们列入他们的书单。然而作家自己却说,这是一部“狂妄的梦中自传”。
天黑前的夏天 豆瓣
The Summer Before the Dark
9.3 (9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多丽丝·莱辛 译者: 邱益鸿 译林出版社 2016 - 1
多丽丝•莱辛的口碑之作
被《纽约时报》誉为《百年孤独》之后最好的小说
伦敦郊区的一个普通夏日,中年主妇凯特多年的平静生活出了状况。家人纷纷忙着计划暑期的行程,房子即将出租,凯特第一次发现自己成了可有可无的人。恍然若失的凯特接受了一份工作邀约,走出家门,开始一次漫长的夏日之旅。三段被浓缩的时光,三种不同寻常的际遇,随时隐现的梦境相伴交织,凯特迷失在自由的气息中,又在回忆、徘徊、思索中倏然苏醒。
金色笔记 豆瓣
The Golden Notebook
8.0 (11 个评分) 作者: [英] 多丽丝·莱辛 译者: 陈才宇 / 刘新民 译林出版社 2013
这是一本“自由女性”安娜的成长纪录,由一个故事、五本笔记构成。
黑、红、黄、蓝四色笔记,一个不安灵魂的四道反光:黑色代表她的作家生活,红色代表政治生活,黄色代表爱情生活,蓝色代表精神生活。而金色笔记,则是一种哲理的表述,一个生活的总结。它的多彩反映着主人公迷乱失重的灵魂。
通过这部“跨国度的百科全书”,莱辛图解了整个表面平平淡淡,骨子里混乱无序的世界。每部分之间依次插入黑、红、黄、蓝四种笔记,涉及殖民主义、种族主义与男女间的爱情,兼具感性与知性。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称《金色笔记》为“一部先锋作品,是二十世纪审视男女关系的巅峰之作”。
击壤歌 豆瓣 谷歌图书
7.5 (49 个评分) 作者: 朱天心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2 其它标题: 击壤歌
这是个五岁想当农夫,八岁想当炮兵,之后想到威廉波特打少棒,想当记者想当上帝想当拿破仑的情妇想当伊莉莎白一世的少女,合上书页时所有时间犹如雕像静止,尚未启动,这是一切漫游的起点,这是老灵魂,后来频频回眺,为之伤逝,为之悼亡的黄金时光。
很多人认可天心的才情出众,却实在太少人知道天心的看书之多。
天心是自幼大人书看得多,到得读书便人家十遍方可读熟,是为苦读;她却只读一遍两遍即通,自是乐读。
—— 朱西宁
我家的销量冠军是妹妹天心的《击壤歌》,有二三十万册,我们都说天心是印钞机。《击壤歌》写了少女高中时代的故事,有很多少年都喜欢读,经常写信来表达崇拜之情。这情形很像现在的偶像作家。
—— 朱天文
由于家学渊源,十来岁的朱天心已颇有大将之风,再加上老牌才子胡兰成的点拨,下笔行文在在令人惊艳。《击壤歌》所焕发的率性浪漫,不啻是《未央歌》的一脉真传,而朱天心那样随便的就念完北一女,还成了台大人,真让我辈叹为观止,她还参与“三三”,诗书天下,礼乐江山,好不热闹。
—— 王德威
朱家一门两代三人都是好作家,这是世界上少见的,如果没人能举出另外的例子,我要说这在世界上是仅见的;而且朱家的女婿,也就是二女朱天心的先生谢材俊,亦是好作家,好评论家,好编辑;再有天文她们的母亲刘慕沙,是日本文学的汉文翻译家。
我有时在朱家坐着,看着他们男女老少,真是目瞪口呆。
—— 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