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学习论 豆瓣
作者: 施良方 2001 - 5
《学习论》通过对西方学习理论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概括,述评了刺激-反应理论、认知学习理论、行为-认知学习理论等主要理论流派,并述评了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习性学习理论带来的挑战。它以较大的篇幅阐述了一些新兴的学习理论,以期增进我国教育界对该理论领域发展新动向的了解。《学习论》还侧重于对学校学习的研究,对学习的基本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理论概括,介绍了学习的原理与策略,以有利于读者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习论》于1999年获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成果二等奖。
2022年7月15日 已读
施老师这名字有趣,施良方,给出好方子,可惜去世得早…一本综述性质的书,正经的学习科学可以说是认知科学➕神经科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生理学了…
心理学 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伯恩斯新情绪疗法 豆瓣
Feeling good: the new mood therapy 所属 作品: 伯恩斯新情绪疗法
8.8 (46 个评分) 作者: [美] 戴维·伯恩斯 译者: 李亚萍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11 - 1
你是否总感到焦虑、抑郁、内疚、自卑、孤独、挫折、易怒、躁狂?总感到情绪低落,苦恼忧伤。兴致索然?心中 盘踞着悲观绝望,痛苦难熬,度日如年、生不如死的感觉?你很想让自己更理性更开心,但你拖拉,觉得生活没劲;你发现自己习惯逃避;你有严重完美主义倾向,常不满意自己;你想摆脱抑郁却无助无望更抑郁。你该怎么办? 请牢记,思维决定情绪。错误扭曲的认知,则导致抑郁情绪。
戴维·伯恩斯博士是世界主流认知疗法最重要的发展者之一,同时也是享誉世界的自助书籍作家,他的著作《伯恩斯新情绪疗法》连续多年位于自助书籍畅销榜第1名,全球销售超过500万册,也是美国、加拿大精神科医师和心理学家最常“开药方”给抑郁症患者的书籍,带给无数抑郁症患者福音。《伯恩斯新情绪疗法(最新完整版)》将是一套治疗体系,更是一整组的工具,向读者展示了快速、有效地克服日常不良情绪的治疗技术,从而战胜抑郁。
4周左右的系统化的自我阅读和练习治疗体系。你会注意到书中不断要求你边阅读,边拿起笔做测试、做练习,请静心对待,你是在逐渐谙习一些特别行之有效的理念和技巧,以帮助你战胜不良情绪,如忧郁、焦虑、悲伤、挫折、内疚、紧张、羞愧、自卑、孤独。22个简单有效的原则和技巧。深挖抑郁背后的情绪根源,学会掌控日常摇摆不定的不良情绪和自我否定行为,从而帮助人们安全渡过生命中的每个低谷,让每个人的心灵天空清新明朗。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 豆瓣
所属 作品: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
作者: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 译者: [美] 张道龙 等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 7
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及统计手册》(DSM)是有关精神障碍的分类,本手册所提供的标准可以协助精神卫生服务相关从业人员,对精神障碍做出更为可靠的诊断。它是临床工作者的工具,是学生和临床工作者重要的教育资源。随着60多年来几个连续版本的出现,该手册已经成为精神卫生领域临床实践的标准参考书。
DSM中的表述对精神卫生服务的不同方面的所有有关专业人员,包括精神科医生、其他医生、心理学工作者、社会工作者、护士、咨询师、司法和法律专家、职业和康复治疗师以及其他健康专业人员等都具有价值。
美国经过14年的准备,2013年5月美国精神病学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APA)推出了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的最新版本--DSM-5。它是现有的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DSM-4的升级版。为了能进一步改进精神疾病的诊断,治疗,科研和在所有临床工作者中产生一种共同语言,DSM-5对所有精神疾病进行了重新定义和分类,并制订了精确和具体的诊断标准。它采纳、吸取了数百位国际一流水准的精神心理疾病教授、精神科医生、心理学博士等各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因而极具科学参考价值。
异常心理学基础 豆瓣
作者: 杜兰德 译者: 张宁 2005 - 10
《异常心理学基础》由世界著名的异常心理学专家Durand V.M.博士和Barlow D.H.博士共同编著,已经出版了第三版,是第一部用多维、整体的角度看待异常心理学的新一代教科书。《异常心理学基础》既关注生物学与行为的相互影响,又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对生物学的影响,并按临床描述、病因及治疗和结局3个层次介绍了主要的心理障碍。作为教材,《异常心理学基础》还有以下特点:内容新颖——引用的文献均为新近发表的文献;更适合教学——对问题阐述清楚,列举了大量真实案例,而且围绕案例,可理解性强,同时附了各种障碍的DSM—IV—TR诊断标准概要、习题及概念解释,每章均有关键词,最后还列有词汇表及解释;更加关注预防——强调提高心理健康以有效地预防和避免一些可预防的障碍发生等。
发展心理学 豆瓣
所属 作品: 发展心理学
作者: 林崇德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 3
本书是发展心理学课程的教材,其主要任务是从生命全程的角度阐述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及毕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从而使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个体心理发展的遗传与环境、普遍性与特殊性等基本理论问题,树立起关于生命全程的辩证发展观。
在结构上,本书首先论述了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发展历史、主要理论、研究方法等基本问题,然后分别阐述了胎儿、婴儿、幼儿、小学儿童、青少年、成年早期个体、成年中期个体、成年晚期个体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在内容上,本书既反映了世界当代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新趋势,又反映了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在发展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
本书主要供高等院校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的学生使用,也可供广大心理学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学习、参考。
普通心理学 豆瓣
所属 作品: 普通心理学
7.5 (12 个评分) 作者: 彭聃龄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 5
《普通心理学》是国家教委推荐的一本高校心理教材,它适用于全日制高校心理学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自学高考心理学专业的本科学生,同时,也可作为广大心理爱好者,电大、函选修心理学课程学员的参考读物。学科在发展,教材要及时反映学科发展的现状。因此,更新教材内容是教材修订的和项基本任务。这里包括适当补充和增加新的知识、删除某些相对陈旧的知识。例如,第二章在讲到小脑的功能时,补充了“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小脑在某些高级认知功能(如感觉分辨)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在记忆一章中,对“记忆的SPI理论”重新做了解释。在动机一章中增加了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补充了成就目标理论。在情绪一章中,根据近年来感情神经科学的新发展,修订了情绪与脑一节,介绍了情绪脑机制的两个回路的假设和相关的一些研究成果,删去了原教材中“情绪与下丘脑”一节的内容。由于情绪调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我们对相关的内容也进行了补充。在人格一章中,我们进行了两个重要的调整,一是在介绍特质理论和类型理论后,增加了合理论一节,其中介绍了艾森克的人格到论,这样在结构上显得更严密些;另一个是重新改写了人格成因一节,使内容显得更完整。
点击链接进入:
普通心理学(修订版)
人格心理学 豆瓣
所属 作品: 人格心理学
作者: [美] 兰迪·拉森 / [美] 戴维·巴斯 译者: 郭永玉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 - 8
一直以来,人格心理学不仅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普通读者非常感兴趣的领域。近年来,人格心理学已经进入了它的黄金时期,本书的第二版汇聚并及时更新了人格领域内各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见证了该学科的繁荣景象。
本书不是围绕传统的人格的宏大理论来组织内容,而是设计了有关人格功能的六个重要知识领域这种框架,以问题为中心展开论述。这种架构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代表着当代人格心理学体系建构的新趋势。这六大知识领域揭示了人格的不同侧面,它们分别是:特性领域(特质、特质分类和跨时间的人格特性),生物学领域(生理、遗传和进化),心理动力领域(心理动力、动机),认知经验领域(认知、情绪和自我),社会和文化领域(社会交互作用、性别和文化),以及调适领域(压力、应对、健康和人格障碍)。本书具有三个主要特点:第       一,强调人格的整体性。第二,注重联系性。第三,体系上具有新颖性。
本书既适用于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和专家学者,也适合对人格感兴趣的读者拿来轻松阅读。
躁郁症治疗手册 豆瓣
Surviving Manic Depression 所属 作品: 躁郁症治疗手册
作者: 福乐·托利 / 麦克·克拉柏 译者: 陈晓莉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3
近年来躁郁症(又称:双相情感障碍)的研究取 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 《躁郁症治疗手册》作者福乐·托利、麦克·克拉柏 均是从事躁郁症研究多年的权威专家,通过《躁郁症 治疗手册》向 我们展示了关于躁郁症的最新研究成果,帮助我们: 1.全面了解并认识躁都症; 2.正确识别躁郁症的病因以及采用针对性的心 理疗法; 3.勇敢面对躁郁症面临的若干困难以及克服它 : 4.处理躁郁症的六大常见问题。
双相情感障碍 豆瓣
所属 作品: 双相情感障碍
9.7 (6 个评分) 作者: 戴维 米克洛维茨 译者: 陈幼堂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0 - 1
本书可以帮助双相障碍患者有效地处理双相障碍引起的各种问题、掌控自己的疾病和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书中介绍了双相障碍的病因、治疗以及自我管理,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治疗和自我管理工具,从而避免因病症导致的极度的情感混乱和重大的钱财损失,并保持丰富多彩的情感体验。
“这是一本实用而易懂的书,它将使双相障碍患者及其家人受益匪浅。”
—《躁郁之心》的作者 凯•贾米森•雷德菲尔德 哲学博士
“这本可读性极强的权威性著作,为双相障碍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了非常恰当的工具,减轻了这种疾病对他们的生活的影响。”
—《躁郁症》的合著者 弗雷德里克•K.古德温 医学博士
“这本书既令人印象深刻,又饱含仁慈之心……这本书必定会成为双相障碍患者及其家人以及为他们进行诊治的内科医生和心理治疗师的必读本。”
—《双相障碍儿童》的作者 戴米特利•F.帕波洛斯和贾尼斯•帕波洛斯
由于现在有了更为准确的诊断和更好的药物,双相障碍患者的未来比过去更加光明。但是,如果你或你所挚爱的人正在与这种疾病所带来的躁狂心境和极度低落的心境抗争,那么你们尚需跨越家庭、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障碍。
 你如何能够区分双相障碍的心境波动的预警征兆与心境正常的变化?
 现在能够采用什么药物来进行治疗?它们有什么样的副作用?
 当你发现自己的心境攀升至躁狂阶段或滑落至抑郁阶段时,你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 你如何能够向家人和朋友寻求你所需要的帮助和支持?
 你如何能够将自己的病情告知同事而不会危及你的职业生涯?
自我的挣扎 豆瓣
所属 作品: 神经症与人性的成长
作者: [美国] 卡伦·霍尼 译者: 邱宏 万卷出版公司 2011 - 11
《自我的挣扎:神经官能症与人性的发展》内容简介:霍妮继阿德勒及荣格之后,与亚历山大、苏利文及弗洛姆等其他学者并称为“新弗洛伊德派”。他们搁置弗洛伊德的“性”和“原欲”的观念,重视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发展的重要性。《自我的挣扎:神经官能症与人性的发展》详细叙述了神经官能症者的发展倾向,它对人们的吸引力远远超出了人们对病态方面的临床或理论的研究兴趣。同时也包含了一个基本的道德问题――涉及人类的欲望、动力或探求完美的宗教教条。霍妮继阿德勒及荣格之后,与亚历山大、苏利文及弗洛姆等其他学者并称为“新弗洛伊德派”。他们搁置弗洛伊德的“性”和“原欲”的观念,重视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发展的重要性。
《自我的挣扎:神经官能症与人性的发展》详细叙述了神经官能症者的发展倾向,它对人们的吸引力远远超出了人们对病态方面的临床或理论的研究兴趣。同时也包含了一个基本的道德问题――涉及人类的欲望、动力或探求完美的宗教教条。
霍妮亦排除弗洛伊德的原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构造组织的想法,而提倡真我、实我和理想自我等组合的人性发展。依她的看法,对精神官能症患者的治疗而言,应瓦解对其人格发展有阻碍的理想化自我形象,并在实我里找出真我而抒发其个性成长的有能,这才是精神分析的精髓。
《自我的挣扎:神经官能症与人性的发展》不只介绍关于精神官能症的知识,并探讨正常人的人性发展过程。因此,对对探究人性有兴趣的一般读者,这的确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
我们内心的冲突 豆瓣
Our Inner Conflicts 所属 作品: 我们内心的冲突
9.2 (19 个评分) 作者: [美] 卡伦·霍尼 / 校注 陈维正 译者: 王作虹 译 / 陈维正 校 译林出版社 2011 - 7
《汉译经典020:我们内心的冲突》讨论了人内心主要的冲突类型和它们的各种表现形式,分析并归纳了各种相互矛盾的态度和倾向,指出了被这些冲突所扰之人旨在解决冲突的努力怎样导致失败并陷入恶性循环,提出了解决这些冲突的切实可行的建议和设想。《汉译经典020:我们内心的冲突》系霍尼的成熟之作。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豆瓣
所属 作品: The Neurotic Personality of Our Time
8.9 (62 个评分) 作者: [美] 卡伦·霍尼 译者: 冯川 译林出版社 2011 - 5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是作者的代表作,全面分析了现代人的病态心理和变态人格。作者认为,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时刻处于各种矛盾与冲突之中,而最主要的冲突就是我们都同时具有“亲近人”、“对抗人”、“逃避人”的冲动。这些冲动若协调不好,就会使我们陷入各种各样的焦虑和神经症。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由卡伦·霍尼编著。
逃避自由 豆瓣
Escape from freedom 所属 作品: 逃避自由
9.1 (97 个评分) 作者: [美] 艾里希·弗洛姆 译者: 刘林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 6
《爱的艺术》作者 艾里希·弗洛姆
影响现代人精神生活最深远的社会心理学名著
要战胜极权主义势力,就必须首先弄清楚极权主义者竭力逃避自由的原因。
—艾里希·弗洛姆
“极其重要且令人深思的著作!”
—《纽约先驱报》
“极为精彩地分析了当代文明社会的精神官能性病征。”
—《国家周刊》
“弗洛姆的思想值得所有关切人类处境及其未来者的高度重视。”
—《华盛顿邮报》
弗洛姆语录
自由是所有成长的基本前提。
自由虽然给人带来了独立和理性……个性为基础的积极自由。
思想能成为……才能变为现实。
我们不能丧失现代民主所取得的任何基础成就,无论是最基本的代议制政府(即民选且对人民负责的政府),还是《权力法案》赋予每位公民的所有权利。我们也不应该伤害下述这些新的民主原则:任何人不得挨饿,社会必须对所有成员负责,任何人不得因害怕失业和饥饿而臣服于他人或失去尊严。
如果人性不能适应自由所固有的危险和责任,它就很可能转向极权主义。这是艾里希·弗洛姆在1941年出版的社会心理学里程碑式著作《逃避自由》中所探讨的主题。
《逃避自由》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极权威胁着全人类的共同命运。《逃避自由》即是弗洛姆对两次大战之后社会政治现状的诠释,也是他从心理学角度对当代社会做出的系统而强烈的批判,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发人深思,被誉为精神分析运用在社会学的不朽名著。
弗洛姆开宗明义:要战胜极权主义势力,就必须首先弄清楚极权主义者竭力逃避自由的原因。他在书中主要探索了历史进程中,“人性”和“自由”概念不定变化的关系。他提出,如果民主的兴起让某些人自由,那么与此同时,它也产生了一个个人感到孤立、无能为力的社会。
很少有一本著作像《逃避自由》这样深入地解释形成现代社会的力量、透彻地分析极权主义机制滋生的原因。也很少有心理学家像弗洛姆这样热烈地谈论自由的价值、社会的塑造、民主政治的真义,以及个体发自内心的爱。他努力教导人如何自由而不致孤独、自爱而不自私、理智判断而不找合理化借口、拥有信仰而不迷信于神学。
爱的艺术 豆瓣
所属 作品: The Art of Loving
8.5 (249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艾·弗洛姆 译者: 李健鸣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8 - 4
《爱的艺术》是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艾里希-弗洛姆最著名的作品,自1956年出版至今已被翻译成32种文字,在全世界畅销不衰,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最著名的作品。
在这本书中,弗洛姆认为,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弗洛姆进而提出,爱是一门艺术,要求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在这里,爱不仅仅是狭隘的男女爱情,也并非通过磨练增进技巧即可获得。爱是人格整体的展现,要发展爱的能力,就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人格,并朝着有益的目标迈进。
此版特别收录弗洛姆学术助手纪念文章《弗洛姆生命中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