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
亲亲土豆 豆瓣
9.2 (5 个评分) 作者: 迟子建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2
“短篇小说舞台不大,所以作家在起舞的一瞬,身心要在最佳状态,既要有饱满的激情,又要有气定神凝的气质。不要以为舞台小,它的天地和气象就小了。在小舞台上跳得出神入化,大世界的风景就妖娆呈现了。你在与天地交融的时刻,会觉得脚下的流水,与天上的银河连为一体了。你既是大地之河的一簇浪花,又是天河中的一片涟漪,晶莹剔透,遍体通泰。而这种美妙的感觉,在长篇的写作中几乎很难感受到。”——迟子建
该系列四卷,由著名作家迟子建以编年形式亲自编选,平均每六年为一卷,集结了包括《北国一片苍茫》、《亲亲土豆》、《花瓣饭》、《清水洗尘》、《雾月牛栏》等经典名篇在内的68篇短篇小说,完整而清晰地呈现了迟子建自1985年发表作品至今25年间的短篇创作风貌。
2021年3月25日 已读
迟子建笔下的哈尔滨大兴安岭礼镇就像苏童笔下的枫杨树香椿树街。在充满眷恋之情的字里行间里述说自己背井离乡的无奈与迷茫,他们向往着故乡却也再回不去故乡。
中国文学 短篇 迟子建
雪隐鹭鸶 豆瓣
作者: 格非 中华书局 2019 - 8
此书为著名作家、学者格非解读《金瓶梅》经典之作。全书共分三卷。卷一(经济与法律)和卷二(思想与道德)联系明代社会史和思想史脉络,将《金瓶梅》置于十六世纪全球社会转型和文化变革的背景中详细考察;卷三以细腻生动的随笔和例话形式对《金瓶梅》文本展开细读,赏析其文章修辞的精彩之处。格非认为,《金瓶梅》是一部激愤之书、悲悯之书,更是一部别开生面、寄意深远的呕心沥血之作。《雪隐鹭鸶》对《金瓶梅》展开全方位解读,正是要鼓励读者穿透偏见和曲解,去索解隐秘、探幽访胜。
书名“雪隐鹭鸶”四字取自《金瓶梅》中的诗句,喻指《金瓶梅》中深远幽微的人情世态和历史文化信息。
虚拟 豆瓣
作者: 毕飞宇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 7
毕飞宇是中国当代最具实力的小说家之一。前期创作以中短篇小说见长,后期转向长篇小说写作。《哺乳期的女人》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玉米》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推拿》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本书收录《哺乳期的女人》《怀念妹妹小青》《地球上的王家庄》等9篇毕飞宇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
2020年3月25日 已读
用非常简单的文字,描写了几个其实很平常但是又透着不平常的故事。我们都是普通人,而就是这种“普通”才显得越发迷人。《家事》那篇让人怀念起初高中的生活了,青春啊~
中国文学 毕飞宇 短篇小说
帝京岁时纪胜·燕京岁时记·人海记·京都风俗志 豆瓣
作者: 【清】潘荣陛 / 【清】富察敦崇 北京古籍出版社 2001 - 2
本书由清人潘荣陆所著"帝京岁时纪胜",富察敦崇所著"燕京岁时记",查慎行所著"人海记",让廉所著"京都风俗志"合定而成。记述北京旧时风物的书少之又少,是四本记述旧北京面貌的集子可为我们展示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2020年1月11日 已读
为了找素材无意间找到的一本书,本以为没什么太多介绍,看来却内容满满,让我对北京这座城有了更深的了解。
中国文学 北京 民俗学
许三观卖血记 豆瓣 Goodreads
许三观卖血记
8.9 (383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南海出版公司 1998 - 9
《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1995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它以博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以激烈的故事形式表达了人在面对厄运时求生的欲望。小说讲述了许三观靠着卖血渡过了人生的一个个难关,战胜了命运强加给他的惊涛骇浪,而当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没有人要时,精神却崩溃了。
平凡的世界(全三部) 豆瓣 Goodreads
8.4 (336 个评分) 作者: 路遥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 1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一部小说形式的家族史。作者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在小说中全景式地表现了中国当代城乡的社会生活。在近十年的广阔背景下,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我与地坛 豆瓣
9.2 (30 个评分) 作者: 史铁生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 9
《我与地坛》,长篇哲思抒情散文,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著。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前两部分注重讲地坛和他与母亲的后悔,对于中学生来说,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优秀文章。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2019年5月1日 已读
现在坐在地坛公园的长椅上,听着麻雀的叫声,正对着残影斑驳的瓦墙,仿佛自己就在书里。
中国文学 史铁生 当代文学
易中天中华史 豆瓣
作者: 易中天 2016 - 11
《易中天中华史:先秦到隋唐》全新修订升级版16卷套装,囊括了已经出版上市的"易中天中华史"前三部1至16卷。
2013年5月,著名学者易中天,决心以颠覆传统史学著作的写作方法、优美诗意的语言、独特创新的全球视角,用五到六年时间,创作六部共32历史巨著《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先秦》,第二部《秦汉魏晋南北朝》,第三部《隋唐》,第四部《宋元》,第五部《明清》,第六部《近现代》。至2016年10月,已出版前17卷,现将前三部16卷作图文修订,结集成套装,以飨读者。
第一部先秦
卷一《祖先》
卷二《国家》
卷三《奠基者》
卷四《青春志》
卷五《从春秋到战国》
卷六《百家争鸣》
第二部秦汉魏晋南北朝
卷七《秦并天下》
卷八《汉武的帝国》
卷九《两汉两罗马》
卷十《三国纪》
卷十一《魏晋风度》
卷十二《南朝,北朝》
第三部隋唐
卷十三《隋唐定局》
卷十四《禅宗兴起》
卷十五《女皇武则天》
卷十六《安史之乱》
跟随《易中天中华史》,我们将进行一场历史寻根之旅,体验夏的质朴、商的绚烂、周的儒雅、汉的强悍、唐的四海为家八方来朝,品味宋的纤细、元的空灵,直至明的世俗、清的官腔。由此解开诸多历史的疑惑:夏商周是王朝吗?先秦诸子都是谁?魏晋风度长什么样?盛唐之音你听见过吗?当旅程结束时,我们或将明白:什么是中华根、中华梦、中华魂。
山河入梦 豆瓣
7.8 (10 个评分) 作者: 格非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2 - 4
“江南三部曲”是著名作家格非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酝酿构思,沉潜求索,到2011年终于完成定稿的系列长篇巨作。作者在坚守高贵艺术性的同时,用具有穿透力的思考和叙事呈现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内在精神的衍变轨迹。 《山河入梦(江南三部曲)》是“江南三部曲”的第二部。故事背景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江南,主要人物则与《人面桃花》相衔接。陆秀米之子谭功达在新中国成为梅城县县长,在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蓝图中混杂了“桃花源”的梦想,而从上海流落到梅城的少女姚佩佩偶遇谭功达,成为他的秘书。在个体无法抗拒的现实中,谭功达的雄心屡遭挫败;憧憬着纯美情感的姚佩佩,则被命运捉弄,沦为逃亡的嫌犯。谭功达被下放到“花家舍”后,发现自己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桃花源”已在此实现;他与姚佩佩的爱情虽历经磨难,却劫数难逃,以心跳加速般的节奏展开…… 《山河入梦(江南三部曲)》以充实的细节、饱满的笔墨和沉静深入的思索,勾勒出二十世纪中期中国的社会现实图景,寓言般地呈现了个体在时代剧变中的曲折命运与精神求索。
春尽江南 豆瓣
7.3 (9 个评分) 作者: 格非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2 - 4
“江南三部曲”是著名作家格非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酝酿构思,沉潜求索,到2011年终于完成定稿的系列长篇巨作。作者在坚守高贵艺术性的同时,用具有穿透力的思考和叙事呈现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内在精神的衍变轨迹。 格非所著的《春尽江南(江南三部曲)》是“江南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主要人物虽然衔接前两部《人面桃花》与《山河入梦》,聚焦点却是当下中国人的精神现实。小说主体故事的时间跨度只有一年,叙述所覆盖的时间幅度却长达二十年。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谭功达之子、诗人谭端午自我放逐到鹤浦,面对群体参与变动的时代,试图从《新五代史》找到解释;最初崇拜诗人的李秀蓉在社会剧变的潮流中成为律师,她改名换姓,以庞家玉的干练泼辣现身,最后却在虚浮而折磨人的现实中走向了绝望……围绕谭端午和庞家玉这对渐入中年的夫妻及周边一群人近二十年的人生际遇和精神衍变,小说广泛透视了个体人生在社会剧变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和精神困境。 《春尽江南(江南三部曲)》作者以令人感佩的诚挚和勇气,用逼近时代粗粝的犀利文笔,深度切中了这个时代精神疼痛的症结。
小山河 豆瓣
作者: 葛亮 浙江文艺出版社/果麦文化 2016 - 8
《小山河》是两届“亚洲周刊华文十大小说”得主葛亮的首部散文集。
朱天心、严歌苓、王德威、阎连科、苏童、骆以军、蔡崇达等海内外文学名家联袂推荐。
从南京到香港,以文字记录这些年“我城”与“他城”间的游走变换。香港意象与金陵风物兼具,各自精彩。书中颇有情趣地描绘了香港生活的点滴:太平山、港大、荷里活、太平清醮、避风塘炒蟹……从细微处展现这座中快节奏城市的另一面。书中亦书写作者对原乡南京的怀念,虽离故土心不离,追思先人,冷暖入心,情怀不解。也谈阅读写作,娓娓道来,人文掌故中风雅尽显。
《小山河》倡导的是一种快节奏中的慢生活,如作者所说“无论时代怎么惊涛骇浪,人的小日子,还是一样要过。”慢生活代表着专注、平和,与世界惺惺相惜。本书共有四章,分为人世、人间、行间、光景。这些认认真真对人和生活的记录,都源自对生活的尊重。
2017年11月12日 已读
没有预期的那样惊喜,但是葛亮的文字功底比同龄的作者更深厚。《小山河》部分篇目太过枯燥乏味,或许我还是应该先读他的小说的。
中国文学 文学 葛亮 随笔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 豆瓣
8.0 (6 个评分) 作者: 张少康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 4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对于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的历史分期,按照以文学理论批评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中心,结合历史发展阶段特征和文学创作发展状况的原则,分为五个时期:一,先秦——萌芽产生期;二、汉魏六朝——发展成熟期;三,唐宋金元——深入扩展期;四,明清——繁荣鼎盛期;五,近代——中西结合期。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内容极为丰富,形式多种多样,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历史经验的总结,并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演变,表现了各种不同文学批评方法,以及具有民族传统和东方特色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能使我们深入领会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学传统和艺术精神,了解它和西方文艺美学的不同特点,并可以为建设当代新的文学理论,繁荣新时代的文学创作,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
我会像青草一样呼吸 豆瓣
9.3 (12 个评分) 作者: 顾城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1 - 7
《顾城诗选-我会像青草一样呼吸》,这里辑其童话色彩鲜明的一些短诗和更富于哲思意味的另些小诗各自成集,同时将其难能可贵的百余首寓言故事诗择九十一首成集。童话和哲思都是顾城的诗特点,以优美的诗形式讲了那么多好听的寓言故事,更是顾城的独树一帜。
2016年3月17日 已读
“感性即自然的理性。”
这样的话语也只有顾城能说得出来,换作他人虽能说出富有哲理的话却说不出顾城诗里的那种蕴意。顾城,是个童心未泯的孩子。
中国文学 诗集 顾城
俗世奇人·贰 豆瓣 Goodreads
7.2 (21 个评分) 作者: 冯骥才 作家出版社 2015 - 11
《俗世奇人 贰》是作家冯骥才继《俗世奇人》之后的又一部描写天津卫清末民初奇人异士的力作,它与《俗世奇人》一样,也收录了十八篇短篇小说。但之前的十八个故事,只是作者众多故事里的一小部分,为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清末民初天津卫的各色人物,市井生活,作者在百忙中挤时间写出了这部《俗世奇人 贰》。小说里的人物有声有色有脾气有模样,活灵活现,读完小说掩卷之后,你会看到活脱脱一群立在书上的天津卫奇人异士。小说具有浓郁的地域性,鲜明的人物性格、生动有趣的故事耐人寻味,尤其是作者精练,有画面感的语言,准确地为读者勾勒出清末民初天津卫的各色人物。
本书插图还是选用了《醒俗画报》的一些图画,它们虽然与小说故事不相干,但属于同一时代,能真切地反映小说中人物的生活场景,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
2016年1月17日 已读
同壹一样,十八个小故事,十八个不平凡的平凡人。想去天津卫走上一趟,吃吃麻花耳朵眼炸糕狗不理,再到相声馆子里听上一段太平歌词什么的,简直完美。
中国文学 冯骥才
老舍的北京 豆瓣
作者: 老舍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4 - 1
老舍,中国近现代文坛的一代宗师。人们提起老舍,就不能不想起北京——这个他生于斯、长于斯,并且为之倾注了毕生心血和笔墨的老城古都。老舍深爱着北京,爱她的城墙巷道,爱她的风情习俗,更爱那些和他一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们。老舍的大部分作品反映的都是北京底层老百姓的声音,有着十足的“京味”。
同样一分爱,摄影师沈继光却是用镜头去表达的。他的足迹遍及旧城的每个角落,他将自己对老北京的爱凝聚在了一幅幅“残片”之中:老庙破门、残墙断壁,摄影师留给我们的是一份远去的回忆。文字里的北京,相片中的老城——同样的爱,不同的人,于是我们有了这本精彩的集子——《老舍的北京》。
鲜血梅花 豆瓣
6.9 (18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作家出版社 2017
《鲜血梅花(2012年版)》收入余华的五篇短篇小说:《鲜血梅花》、《古典爱情》、《往事与刑罚》、《此文献给少女杨柳》、《祖先》。
鲁迅的绍兴 豆瓣
作者: 鲁迅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4 - 8
鲁迅是现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在故乡绍兴度过了终生难忘的少年和青年时代,他的许多名作都是以绍兴为写作背景的。鲁迅对故乡的感情相当复杂:对儿时冒险、游玩的地方和玩伴充满了爱,但是,对那个年代那些愚昧无知、自私自利的人以及那些可悲复可笑的事,鲁迅的鞭鞑是无情的。
摄影师陆宗寅为了追随鲁迅的足迹、捕捉鲁迅的感觉,走遍了有着千年文化传统的绍兴古城,用珍贵的镜头记录有关的一切。精彩的文字、深湛的内涵再加上突出的照片,使这本鲁迅选集更具立体感,读来印象更为深刻也更加感人。
活着 Goodreads 豆瓣
9.2 (899 个评分) 作者: 余华 作家出版社 2012 - 8
《活着(新版)》讲述了农村人福贵悲惨的人生遭遇。福贵本是个阔少爷,可他嗜赌如命,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他的父亲被他活活气死,母亲则在穷困中患了重病,福贵前去求药,却在途中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经过几番波折回到家里,才知道母亲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地养大两个儿女。此后更加悲惨的命运一次又一次降临到福贵身上,他的妻子、儿女和孙子相继死去,最后只剩福贵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但老人依旧活着,仿佛比往日更加洒脱与坚强。

《活着(新版)》荣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最高奖项(1998年)、台湾《中国时报》10本好书奖(1994年)、香港“博益”15本好书奖(1994年)、第三届世界华文“冰心文学奖”(2002年),入选香港《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百年百强”、中国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20世纪90年代最有影响的10部作品”。
北国一片苍茫 豆瓣
作者: 迟子建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2
“短篇小说舞台不大,所以作家在起舞的一瞬,身心要在最佳状态,既要有饱满的激情,又要有气定神凝的气质。不要以为舞台小,它的天地和气象就小了。在小舞台上跳得出神入化,大世界的风景就妖娆呈现了。你在与天地交融的时刻,会觉得脚下的流水,与天上的银河连为一体了。你既是大地之河的一簇浪花,又是天河中的一片涟漪,晶莹剔透,遍体通泰。而这种美妙的感觉,在长篇的写作中几乎很难感受到。”——迟子建
该系列四卷,由著名作家迟子建以编年形式亲自编选,平均每六年为一卷,集结了包括《北国一片苍茫》、《亲亲土豆》、《花瓣饭》、《清水洗尘》、《雾月牛栏》等经典名篇在内的68篇短篇小说,完整而清晰地呈现了迟子建自1985年发表作品至今25年间的短篇创作风貌。
2015年2月26日 已读
每一篇散文都见证了一个时代背景,让我们这个年代的人更加了解那个年代的事情。
中国文学 文学 迟子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