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迪厄
继承人 豆瓣
8.7 (22 个评分) 作者: (法)布尔迪约等 译者: 邢克超 商务印书馆 2002 - 11
继承人:大学生与文化,ISBN:9787100034883,作者:(法)P.布尔迪约(Pierre Bourdieu),(法)J.-C.帕斯隆(Jean-Claude Passeron)著;邢克超译
2020年8月15日 已读
这个译本真的打脑壳,感觉不少不是惯用的译法。回头写一下书评!当当之前满一百减五十买到的,现在还能买到原价十一块一本的书还是很感动了。
布迪厄 教育社会学 文化 文化研究 法国
社会学是种武术 (2001) 豆瓣
La sociologie est un sport de combat
8.9 (13 个评分) 导演: Pierre Carles 演员: Pierre Bourdieu
其它标题: La sociologie est un sport de combat / Sociology is a martial art
“社会学......类似于一种武术,自卫是它的底线,我们不能将其作为攻击的武器。”布迪厄在一家电台广播的最后如此总结道。阅读布迪厄,我们或许会将这个洞见犀利,言辞冷峻,但中译本冗长繁复的学者想象为一本正经的学究,但这部记录片将为我们还原一个真实、可爱,但却依旧充满理想和热情的皮埃尔·布迪厄。
2020年6月17日 看过
这部对布迪厄跟拍的而成的纪录片不是普识介绍,倒是对布迪厄以及他的学术工作与社会实践的白描,其中甚至不乏尴尬的片刻。在中国,社会学和社会学家远不如在法国贴近普通人,并且专业之间的藩篱如此之深,另一面社会学的公众声誉甚至更不堪和边缘。不过这与结构性问题是有关的,毕竟想想也觉困难,在我们这里你甚至很难说出一句,“你可以做什么去改变”,因为有时不免觉得,在中国的语境下像布迪厄这么说一句甚至有些残忍,而很难说要鼓励谁参与social movements。
Pierre_Bourdieu 学术 布迪厄 法国
布迪厄:关键概念(原书第2版) 豆瓣
Pierre Bourdieu: Key Concepts 2e
8.3 (9 个评分) 作者: [英]迈克尔·格伦菲尔 译者: 林云柯 拜德雅 |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8 - 8
-编辑推荐-
★ 法国社会哲学家皮埃尔•布迪厄被公认为是20世纪杰出的思想家之一。在他5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布迪厄研究了大量的主题:教育、文化、艺术、政治、经济、文学、法律和哲学。在这些研究中,布迪厄发展了一系列高度专业化的概念,这些被他称为“思想工具”的概念,被广泛用于揭示当代社会的运作方式。
★ 本书以一种传记结合具体材料的视角,逐一探讨了布迪厄最重要的概念,并在每一章中对它们作了专题研究。这样的结构和行文风格尤为适合初学者使用。
★ 这些概念如何能被运用于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这是本书编者修订此书所思考的问题,为此他在新版中加入了一个全新的部分——“应用”。在这里,作者不仅为我们总结了布迪厄的一些方法论原则,还从布迪厄的视角出发,给出了一个能够指导研究的实践框架,对于那些即将成为研究者的人来说,这为他们在研究中运用布迪厄的那些基本要素提供了依据。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五个主要部分:“生平,理论和实践”、“场域理论:超越主观性与客观性”、“场域机制”、“场域状况”和“应用”。这些部分中的各章都将探讨布迪厄最重要的一些关键概念,如习性、场域、资本等。这些关键概念不应被视为孤立的实体,它们都是彼此错综相联的,共同构成了布迪厄所研究的社会语境的结构和状况。
本书的每位撰稿者都将从自己的视角来思考并撰写一个特定的概念。整本书将包含如下内容:
• 讨论各个概念的定义:布迪厄是如何定义它们的。
• 各个概念的历史与背景。
• 与该概念相关的其他作家,以及他们对该概念的定义与布迪厄有何不同。
• 布迪厄在何时何处使用这些概念,以及为什么如此使用。
• 这些概念在他的著作中是如何发展的,同时是如何与其他学科,比如人类学和哲学等发生联系的。
• 这些概念如何适配和应用于其他社会科学主题,以及为什么能够这样运用,同时还包括如此操作所引发的其他问题。
每一章节既可以被视为对每个概念的阐释,同时也是对该概念的评估。通过这种方式来探讨这些概念,为思考和解释布迪厄提供了基于个人的视角和相应的契机。
2019年12月25日 已读
主要是让自己意识到了之前其实是在误用概念,如果使用“场域”“资本”“习性”这些概念却没有达至这些概念本意要超越的各种二元对立的分析效果,那么使用这些概念跟social context 又有多大区别? 不过反正我辅修论文就这么糊完了。对照中英文看的,感觉译者有时意译得有点过?【没有人提,悄咪咪提一句
布迪厄 社会学 社会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