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
记忆 (2021)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Memoria
7.6 (295 个评分) 导演: 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 演员: 蒂尔达·斯文顿 / 艾格尼丝·布雷克
其它标题: Memoria / 記憶
杰西卡·霍兰德(蒂尔达·斯文顿 Tilda Swinton 饰)是旅居哥伦比亚的欧洲人,她来到波哥大看望她生病的姐姐(艾格尼丝·布雷克 Agnes Brekke 饰)。因为总是听到奇怪的巨响,于是她试图去找寻幻听的根源,并由此开始了一场由幻想、偶遇与重逢组成的,与记忆和历史产生回响的旅程。
2023年6月22日 看过
喜欢那些城市里的镜头和声音,像是在哥伦比亚散步了几天。
人性 剧情 拉美
沙之书 豆瓣 Goodreads
El libro de arena
9.0 (164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豪·路·博尔赫斯 译者: 王永年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 - 7
小说集,一九七五年出版,收短篇小说十三篇,博尔赫斯写作后期的顶尖之作。面对一本页码无穷尽的“沙之书”,先开始是据为己有的幸福感,最终领悟是可怕的怪物,是一切烦恼的根源。这本书,是博尔赫斯书籍崇拜情结的体现,象征具有无限性的宇宙、世界。人竭力突破未知,最终却体验到无限而确证自我的渺小无力。“如果空间是无限的,我们就处在空间的任何一点。如果时间是无限的,我们就处在时间的任何一点。”无限性、可能性、死亡、记忆与时间等概念哲学、玄学层面的思考蕴含在各篇当中。
跳房子 豆瓣
Hopscotch
8.7 (23 个评分) 作者: [阿根廷] 胡里奥·科塔萨尔 译者: 孙家孟 重庆出版社 2008 - 1
《跳房子》是当代拉美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拉丁美洲的《尤利西斯》”、“二战后关于情感和观点的最为强劲的百科全书”。
小说叙述的是一位任性不羁的拉美知识分子——奥利维拉,为了追求人生的真谛来到西方文明的“天堂”——巴黎,却发现自己与其格格不入,与周围的人和整个社会无法沟通。失望之余,他不得不舍弃爱情与友谊,回到“人间”——布谊诺斯艾利斯。然而,在这时他同样找不到自己形而上的追求。他执著地寻找理想中的精神天堂,但无论巴黎,还是阿根廷,苦苦的求索,只是使他一次次跌入失望的绝境。
《跳房子》是一部充满阅读挑战的巨著,它甚至包含着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一切写作技法。它为读者安排了两种以上的读法:传统的、现代的、以及科塔萨尔向读者发出的“合谋者”阅读方法,即读者自己挖掘出的第三种、第四种乃至无穷的讲法。作者为此把不要问题只等答案、喜欢不劳心智地被动阅读的享乐主义读者叫做“雌性读者”(后来作者曾为此向全世界的女性公开道歉)。
动物集 豆瓣
Bestiario
7.9 (33 个评分) 作者: [墨] 胡安·何塞·阿雷奥拉 译者: 轩乐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 - 7
《动物集》是阿雷奥拉的一部精彩的微型小说集。在书中,阿雷奥拉用散文诗般的语言描绘了二十三种动物。阿雷奥拉表面上写的是动物,但文中折射出的却是他对人的看法。每篇故事的篇幅都非常短小,但阿雷奥拉总是能够用寥寥数笔表达出丰富而深刻的寓意。阿雷奥拉的比喻直接、干脆,不带丝毫犹豫,有时甚至是定义性的,密度极大的比喻交织结成动物凿实的轮廓线条,如银针笔所作的插画一般笃定,我们也因此得以感受到本体与喻体之间那更为深刻和决定性的相符相合。
2018年2月11日 已读
猴子拒绝了诱惑,反对成为人类 。犀牛很忧伤,生锈的重型机械。挺哀伤的一本书。
小说 拉美 文学
佩德罗·巴拉莫 豆瓣 Goodreads
Pedro Páramo
9.1 (63 个评分) 作者: [墨西哥] 胡安·鲁尔福 译者: 屠孟超 译林出版社 2011 - 10
本书是胡安·鲁尔福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不仅立意深刻,而且,在艺术形式上也富有新意,迄今仍被认为是“拉丁美洲文学的巅峰小说之一”,被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作者因此被誉为“拉丁美洲新小说的先驱”,1970年获墨西哥国家文学奖,1983年获西班牙阿斯图利亚斯王子文学奖。在本书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为人狡诈、残忍,为了发财致富而不择手段的庄园主形象。
2017年8月24日 想读 学习一个
拉美
博尔赫斯谈话录 豆瓣
Borges at Eighty: Conversations
9.0 (73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威利斯·巴恩斯通 / [阿根廷] 豪·路·博尔赫斯 译者: 西川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 11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 1899—1986),享誉世界的阿根廷诗人、作家、翻译家。西语美洲文学之父,创作风格深邃、博学,独树一帜,尤以融现实于虚构而臻于神秘的迷宫式构思著称,对世界当代文学创作及文艺批评均有重大影响。
1976年, 博尔赫斯在印第安纳大学参加了一系列有关他的生平与创作的对话活动。1980年春,他作为帕登教授重返印第安纳,度过了一个月的时光。他还访问了芝加哥、纽约和波士顿,一路上边走边谈。本书为这两次美国之行中接受访谈的记录结集,共十一篇对话,涉及博尔赫斯对时代、宗教、哲学、文学和写作的诸多观点。
博尔赫斯的性格与谈吐,至少同他的作品一样意味深长,富于机智。在生命的最后几十年,他游走四方,口授诗歌、寓言和故事。在旅行和闲谈中,他发展出一种特殊的口头文学。博尔赫斯作品中无处不在的主题,耄耋之年炉火纯青的思想,交织闪耀在这十一篇谈话中,使人得以一窥这位文学巨擘的心灵堂奥。
本书为博尔赫斯、巴恩斯通、西川三位诗人一次跨越时空和语言的诗艺合作。西川自1980年代开始译介博尔赫斯,二十年后重校精译,修订新版。编者巴恩斯通三十年后新作“后记”,重新评价博尔赫斯的文学遗产。
2017年3月29日 已读
自稱自己不是神秘主義者的不可知論者,博爾赫斯懷疑自由意志的可能,所以對寫作抱有宿命感。他把死亡看作是偉大的拯救,並不盲信藝術可以將事物據為己有。而寫作是不得不寫的。
“當我醒來,看到的是糟糕的事情,我還是想,這令我驚訝不已。”原來他也是這樣的人。
拉美 文学 随笔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El coronel no tiene quien le escriba
8.7 (274 个评分) 作者: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译者: 陶玉平 南海出版公司 2013 - 5
★ 五十六年了,上校唯一做过的事情就是等待。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我写了九遍,它是我所有作品中最无懈可击的,可以面对任何敌人。 ——加西亚•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在问世之前就已经被我自己超越了。事实上,我认为我最好的作品是《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加西亚•马尔克斯
★《没有人给 他写信的上校》是一部完美杰作。——《2666》作者罗贝托•波拉尼奥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是加西亚•马尔克斯最负盛名的中篇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与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齐名。马尔克斯自认《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的艺术成就要超越《百年孤独》。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讲述了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上校,五十六年来一直等待退伍金的绝望生活。这位著名的“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被誉为“20世纪小说中最难忘的人物”,小说结尾也被誉为“所有文学作品中最完美的一段”。
2015年12月25日 已读
厉害之处在于小尺度 却即映射了历史、国家又将个人清晰呈现
不妨将此书当做《百年孤独》的续曲(尽管成书早于后者)
加西亚·马尔克斯 小说 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