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奥本海默 (2023)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Eggplant.place TMDB
Oppenheimer
8.0 (1114 个评分) 导演: 克里斯托弗·诺兰 演员: 基利安·墨菲 / 艾米莉·布朗特
其它标题: 오펜하이머 / オッペンハイマー
随着战争阴云笼罩世界上空,各国紧锣密鼓抓紧军事竞赛。为了抢占先机,美国陆军中将莱斯利·格罗夫斯(马特·达蒙 Matt Damon 饰)找到量子力学与核物理学领域的扛鼎人物罗伯特·奥本海默(基里安·墨菲 Cillian Murphy 饰),力荐其担任曼哈顿计划的首席科学家以及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总负责人。经过两年争分夺秒的研发,硕大的蘑菇云终于在荒原的上空腾起,也宣告着绞肉机一般的二战即将落下帷幕。奥本海默有如将火种带到人间的普罗米修斯,可是对人性的参悟和对未来的担忧迫使他走向与政府相悖的道路。更可悲的是,凡人钟情的物欲也将一世天才裹挟至炼狱之中,永世燃烧……
On Suicide Bombing 豆瓣
作者: Talal Asad Seagull Books 2008 - 1
Like many people in America and around the world, Talal Asad experienced the events of September 11, 2001, largely through the media and the emotional response of others. For many non-Muslims, "the suicide bomber" quickly became the icon of "an Islamic culture of death"& mdash;a conceptual leap that struck Asad as problematic. Is there a "religiously-motivated terrorism?" If so, how does it differ from other cruelties? What makes its motivation "religious"? Where does it stand in relation to other forms of collective violence?Drawing on his extensive scholarship in the study of secular and religious traditions as well as his understanding of social, political, and anthropological theory and research, Asad questions Western assumptions regarding death and killing. He scrutinizes the idea of a "clash of civilizations," the claim that "Islamic jihadism" is the essence of modern terror, and the arguments put forward by liberals to justify war in our time. He critically engages with a range of explanations of suicide terrorism, exploring many writers' preoccupation with the motives of perpetrators. In conclusion, Asad examines our emotional response to suicide (including suicide terrorism) and the horror it invokes.On Suicide Bombingis an original and provocative analysis critiquing the work of intellectuals from both the left and the right. Though fighting evil is an old concept, it has found new and disturbing expressions in our contemporary "war on terror." For Asad, it is critical that we remain aware of the forces shaping the discourse surrounding this mode of violence, and by questioning our assumptions about morally good and morally evil ways of killing, he illuminates the fragile contradictions that are a part of our modern subjectivity.
2021年9月27日 已读
这本书比较不像社会学,更像是政治哲学。开篇一章的问题超越了具体经验,既现代国家以人道主义的法律为限(却常逾越)发动的战争war与极端组织的恐袭terror真的有本质区别吗?倒是挺期待下周课上穆斯林同学怎么讲,不过我稍微感觉作者在前面通过回到伊斯兰传统来驳斥其他学者也有些问题,大概像“你们都不懂伊斯兰,才单纯误以为suicide bombing是一种前现代的,牺牲的,仪式性的杀人自杀行为。”
人类学 宗教 政治 政治哲学 文化研究
书记 (2009) 豆瓣 IMDb TMDB
书记
8.5 (130 个评分) 导演: 周浩 演员: 郭永昌
其它标题: The Transition Period / 冬月
《书记》(英语:The Transition Period),是中国大陆导演周浩的一部纪录片,记述了中国河南省固始县委书记郭永昌在离任前3个月内发生的故事[1]。该片于2009年获得华语纪录片节最佳纪录片奖
筑就我们的国家 豆瓣
Achieving Our Country
作者: [美] 理查德·罗蒂 译者: 黄宗英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 2
罗蒂追述20世纪60年代以前老左派的思想成就,评点60年代至今文化左派的功过得失,他指出,为了“筑就我们的国家”,追求美国的建国理想,知识分子应做出更为脚踏实地的努力。
本书源于罗蒂1997年所作的“麦西美国文明史系列讲座”。书中的罗蒂自始至终慷慨激昂、充满自信,他旨在激励美国左派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国内事条,重新点燃他们心中的热情,从而恢复美国文化生活的平衡。
普京的见证 (2018)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Putin's Witnesses
8.1 (14 个评分) 导演: 维塔利·曼斯基 演员: 弗拉基米尔·普京 /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
其它标题: Putin's Witnesses / 普京的证人(港)
迎接千禧年的除夕,时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突然宣布辞职,普京时代开始。《幸福北韩》(40 届)导演维德利明斯奇,当时获邀为准备竞逐总统大选的普京拍摄纪录片,正好见证了政治强人在此关键时刻如何巩固个人权力。当年未曾公开的片段,近距离追踪即将大权在握的普京,还有戈巴卓夫和叶利钦现身镜头前,而当时在普京身边的同路人,不少后来都成为反对派,个中其实有迹可寻。获捷克卡罗维法利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
The Oxford Handbook of Populism 豆瓣
作者: Cristóbal Rovira Kaltwasser / Paul A. Taggar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8 - 1
Populist force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relevant across the world, and studies on populism have entered the mainstream of the political science discipline. However, so far no book has synthesized the ongoing debate on how to study the populist phenomenon. This handbook provides state of the art research and scholarship on populism, and lays out, not only the cumulated knowledge on populism, but also the ongoing discussions and research gaps on this topic.
IThe Oxford Handbook of Populism is divided into four sections. The first presents the main conceptual approaches on populism and points out how the phenomenon in question can be empirically analyzed. The second focuses on populist forces across the world and includes chapters on Africa,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East Asia, India, Latin America, the Post-Soviet States, the United States, and Western Europe. The third reflects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opulism and various relevant issues both from a scholarly and political point of view. Amongst other issues, chapters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pulism and fascism, foreign policy, gender, nationalism, political parties, religion, social movements and technocracy. Finally, the fourth part includes some of the most recent normative debates on populism, including chapters on populism and cosmopolitanism, constitutionalism, hegemony, the history of popular sovereignty, the idea of the people, and socialism.
The handbook features contributions from leading experts in the field, and is indispensible, positioning the study of populism in political science.
民族与民族主义 豆瓣
Nations and Nationalism since 1780
7.8 (8 个评分) 作者: 埃里克·霍布斯鲍姆 (Eric J.Hobsbawm) 译者: 李金梅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 4
本书论述民族与民族主义在欧洲近两百年历史中的种种表现及其内涵之演变。作者回避了对民族的概念和标准等问题的纠缠,而是着重于它们的变迁与转型,并借助于民族主义的研究来说明民族问题的复杂性。欧洲近现代史是因民族主义兴起而重新拼制版图的历史,各种民族与民族主义的意识也影响到周边地区与殖民地,因此,民族与民族主义的发展演变构成了这段历史的主旋律。本书对了解民族与民族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演变状况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序言
导论
第一章 民族新义:从革命到自由主义
第二章 民众观点:民族主义原型
第三章 政府观点
第四章 民族主义转型:1870-1918
第五章 民族主义最高峰:1918-1950
第六章 20世纪晚期的民族主义
英汉译名表
对民主之恨 豆瓣
La haine de la démocratie
8.0 (10 个评分) 作者: [法] 雅克·朗西埃 译者: 李磊 三辉图书 /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6 - 7
◆继福柯和德勒兹之后最引人注目的思想家之一雅克·朗西埃重新思考民主的颠覆性力量
◆一部深刻、尖锐的民主观念简史
◆特邀同济大学哲学系陆兴华教授撰写导读
【内容简介】
从柏拉图时代到法国大革命,再到20世纪的诸多理论家,雅克·朗西埃在《对民主之恨》中简述了民主观念史。在此 基础上,朗西埃为我们指出了民主的实质:民主不同于政治,它不是一种制度类型,也不是一种社会形式,而是那些既无权统治也无权服从的人们所特有的权力,其目的在于支持善的统治。他进而指出,民主通过全面打击一切建立在精英特权之上的权力形式来进行治理,由此对民主的恐惧乃至憎恨就植根于新的统治阶级之中。
【编辑推荐】
1、本书属于“左翼前沿思想译丛”,该译丛收录了巴迪欧、阿甘本、齐泽克等一批卓越的欧陆思想家在过去二十年间的经典著作,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
2、作者雅克·朗西埃是当今最有影响力的欧陆思想家之一。有评论将之誉为继米歇尔·福柯和吉尔·德勒兹之后最引人瞩目的思想家之一。
3、在本书中,朗西埃以精炼的语言阐述了民主的观念史,不乏深刻、尖锐的观点以及对当下热门政治事件和政治生活的观照。本书从柏拉图时代谈起,一直延伸到20世纪的诸多理论家关于民主的思想和理念。
【学者及媒体推荐】
米歇尔·福柯和吉尔·德勒兹之后最引人注目的思想家与作者之一。
——汤姆·康尼(Tom Conley),哈佛大学
朗西埃在本书中批评了一种对人民做决定、为人民做决定,而非让人民做决定的政治形态;批评了一种为了维持自身的某种政治秩序而存在的政治,群体中的每一个部分都被安排在了“恰当”的位置上。
——卢卡·阿尔森加克(Luka Arsenjuk),马里兰大学
政治理论家们期待了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从雅克·朗西埃的著作这儿索求/提取关于政治的更为直接的理论;而现在,轮到西方的电影理论家、文学理论家、艺术史学家和美学家们了。
——奥利弗·戴维斯(Oliver Davis),华威大学
在这个左派失去了方向的时代,朗西埃的著作给我们提供了一系列少见的持续不断的关于如何继续抗争的概念。
——斯拉沃热·齐泽克
雅克·朗西埃将是我们当代中国理论知识分子们的一味苦药。朗老师是我们时代里一面活着的传统,对我们中国大陆师生,他是一面巨大的回音壁,还没怎么用过,用处可能就都留在今后了。如果有“毛泽东主义”者,有一个从1968年来不弯腰、不折的思想家,一个真正的不让步的选择派,他就是朗老师。理解他的困难,不在他的写作上的史诗式的横贯和修辞及辩证之精致稠密,而在于他的这种哲学、政治上的犟劲儿。
——陆兴华
这本机智而具讽刺性的论著有几分像是一场贯穿了政治哲学史的学术冲刺,又有几分像是对其思想上的竞争对手挥出的一连串极精彩的组合拳。
——《卫报》
朗西埃批评了西方国家对国内大众抗议与流行文化的蔑视姿态,以及用武力在世界范围内推行民主的做法。……但朗西埃为了显示我们政治话语中的含混性而避开了争论。他挑战了在他看来是普遍持有的观点,即民主生活与“冷漠消费者的非政治生活”是一对同义词。
——《新政治家》
一篇关于“民主”概念的定义与重定义的激动人心的文章……正在伊拉克发生的大灾难为朗西埃大胆的假设提供了十分明晰的证据,他认为在以“自由”的名义进行更多战争之前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民主与权力之间的关系。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
Breaking Democracy's Spell 豆瓣
作者: John Dun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4 - 8
Eminent political theorist John Dunn argues that democracy is not synonymous with good government in this timely and important work. The author explores the labyrinthine reality behind the basic concept of democracy, demonstrating how the political system that people in the West generally view as straightforward and obvious is, in fact, deeply unclear and, in many cases, dysfunctional. Consisting of four thought-provoking lectures, Dunn's book sketches the path by which democracy became the only form of government with moral legitimacy, analyzes the contradictions and pitfalls of modern American democracy, and challenges the academic world to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giving the world a more coherent understanding of this widely misrepresented political institution. Suggesting that the supposedly ideal marriage of liberal economics with liberal democracy can neither insure its continuance nor even address the problems of contemporary life, this courageous analysis attempts to show how we came to be so gripped by democracy's spell and why we must now learn to break it.
权力的媒介 豆瓣
作者: (美)J.赫伯特.阿特休尔 著 译者: 黄煜 / 裘志康 1989 - 7
本书抓住新闻媒介与社会统治力量这一核心问题展开层层论述,深入考察了欧美新闻事业的演变发展以及新闻观点的产生变化,探讨了当今世界新闻传播领域的重大问题。
摇尾狗 (1997) 豆瓣 TMDB IMDb 维基数据
Wag the Dog
8.0 (68 个评分) 导演: 巴瑞·莱文森 演员: 达斯汀·霍夫曼 / 罗伯特·德尼罗
其它标题: Wag the Dog / 摇摆狗
美国华盛顿特区,新一轮总统大选前两周。一桩耸人听闻的总统骚扰未成年少女的性丑闻事件,就在这切要关头被披露曝光,闹得沸沸扬扬。加上新闻媒体的大肆炒作,总统谋求连任的机会简直微乎其微。为了平息这场风波,总统紧急召见了老谋深算的政治顾问康拉德·布里恩博士(罗伯特·德尼罗 Robert De Niro 饰)。善于操纵公众舆论导向的布里恩,在紧要关头很快献出一条“妙计”。为了转移公众对性骚扰事件的注意力,布里恩凭空捏造出一场子虚乌有的爱国战争“阿尔巴尼亚战争”。为了让这场虚构出来的战争真实可信,布里恩专程拜访了大名鼎鼎的好莱坞著名制片人斯坦利·莫斯(达斯汀·霍夫曼 Dustin Hoffman 饰)。在他们“天衣无缝”的导演之下,公众果然信以为真,倍加关注。然而,这场所谓的爱国战争不久便破绽百出,不攻自破。
本片改编自Larry Beinhart的小说《American Hero》。影片赢得1998年第4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并荣获奥斯卡奖-最佳改编剧本在内的7次提名。达斯汀·霍夫曼更凭借此片荣获1998年第70届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秋风醉了 (1994) TMDB IMDb 维基数据 豆瓣
背靠背,脸对脸
9.3 (492 个评分) 导演: 黄建新 / 杨亚洲 演员: 牛振华 / 雷恪生
其它标题: Back to Back, Face to Face / 背对背,脸对脸
王双立(牛振华 饰)是某地文化馆的代馆长,这个馆长一代就是好几年,想升也升不上去,却也没有其他变动。不料一天,来了新的文化馆长老马(雷恪生 饰),这让王双立离正馆长的距离更远了。新馆长老马原是个副乡长,王双立认为他是个土包子,心里很是不以为然,利用自己对文化馆人际关系熟 悉的优势,想方设法给老马出难题。经过几轮较量,老马终于被挤走,王双立又成了代馆长,再次受领导重用,岂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秘书小阎(李强 饰)成了新一任馆长。王双立不甘心,再次和小阎斗法,想将对方挤走,这次王双立还能如愿与偿吗?
电影《背靠背,脸对脸》获得第二届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和最佳男主角奖、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第15届金鸡奖最佳导演和最佳合作片奖、第1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十大华语片。
芙蓉镇 (1987)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芙蓉镇
9.2 (501 个评分) 导演: 谢晋 演员: 刘晓庆 / 姜文
其它标题: Hibiscus Town / 芙蓉鎮
本片分上下两集,讲述了位于湘、粤、桂三省交界处的芙蓉镇上,人称“芙蓉姐”的漂亮女人胡玉音(刘晓庆)在“四清运动”及“文化大革命”中的遭遇。
1963年,凭着热情周到的服务,胡玉音与丈夫桂桂(刘利年)经营的米豆腐摊子前渐渐成为早市上最热闹的一道风景,加上夫妻俩省吃俭用,手中积攒了一 笔数目可观的财富。镇党支书也是胡玉音干哥的黎满庚(张光北)、粮站主任谷燕山(郑在石)及乡邻们都为他们高兴。当他们盖好新房准备日子更上一层楼时,迎上“四清运动”,一直嫉妒胡玉音的原国营饮食店经理、今县商业局科长李国香(徐松子)与二流子王秋赦(祝士彬)联手,趁机将她定性为“反革命五类分子”中的“富农婆”,将之派去与原县文化馆馆长、今被人称作“秦癫子”的“右派”秦书田(姜文)一起清扫大街,桂桂身亡。运动中黎满庚昧着良心将胡玉音背叛,谷燕山则一直以老革命军人的标准诚实做人。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世道的荒谬从不停调换角色的李国香与王秋赦两人身上便可窥见。一起扫街时,胡玉音将自己的悲惨遭遇归罪于秦书田,后者曾在她与桂桂成亲之时唱了后被认为反革命的贺喜歌、在她新房子建成之时写了后被认为反革命的贺喜联。对于胡玉音的怨恨,秦书田并不多做辩解,相反时常暗中将她帮助。慢慢地,两人生出感情,计划着成为一家人好好生活,但前路充满血风腥雨。而在他们最艰难时,谷燕山从没忘伸手一帮。
共犯者们 (2017) 豆瓣
공범자들
9.2 (142 个评分) 导演: 崔承浩 演员: 崔承浩
其它标题: 공범자들 / 帮凶
韩国纪录片电影,该纪录片将矛头瞄准韩国前总统李明博,前放送文化振兴会理事长金寓龙、前MBC电视台社长金在哲、前MBC电视台电视剧部门部长张根洙等李明博政府时期官员们也在影片中登场,讲述了李明博政府时期,官官相护、官商勾结,并利用KBS、MBC等电视台操纵舆论,欺骗大众的行为。
恐怖直播 (2013)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더 테러 라이브
8.5 (1217 个评分) 导演: 金秉祐 演员: 河正宇 / 李璟荣
其它标题: 더 테러 라이브 / 死亡“动”新闻(港)
韩国首尔某个平凡的早上,广播电台Daily Topic节目的主持人尹英华(河正宇 饰)正就税率改革与听众进行连线,这时一个自称住在首尔昌信洞的普通工人朴鲁圭打入电话,大肆抱怨超高的电费和相关部门对他的威胁。尹英华颇不耐烦,以偏离主题为由强行切断电话。谁知连线无法单方面由电台方面中断,愤怒的朴鲁圭继续抱怨,并扬言炸掉汉江大桥。尹英华不以为然,进而怂恿对方想做就做,谁知话音刚落,窗外的麻浦大桥便炸作废墟。大惊失色的尹英华很快冷静下来,他决定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打一次事业的翻身仗。
在他的主持下,针对恐怖分子的连线直播就此展开,无关良知的节目拉开帷幕……
真相至上 (2008)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Nothing But the Truth
8.5 (132 个评分) 导演: 罗德·拉里 演员: 凯特·贝金赛尔 / 马特·狄龙
其它标题: 더 트루스: 무언의 제보자 / ザ・クリミナル 合衆国の陰謀
一名女记者,揭发了某位中情局探员,却因为拒不供出自己的新闻来源而被关入监狱,她的丈夫开始还站在妻子这边,对其予以支持,然而随着事情的发展,他也开始心怀不满,因为妻子坚持所谓的原则,甚至于家庭及自己于不顾...
2019年11月14日 看过
规整的剧情片,海报都流露出美剧既视感。【而我们这儿现在好像已经没有什么调查记者,中国记者风云榜也搞了几届早就不搞了......
剧情 政治 电影 美国
安全、领土与人口 豆瓣
Sécurité, territoire, population
作者: [法] 米歇尔·福柯 译者: 钱翰 / 陈晓径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 9
主要讨论了当代西方国家管理体制的形成史,并分析了它与中世纪基督教管理的根本不同。福柯的涉入点是从一些新的概念的诞生和它的意义的源起的追踪开始,如治理术,人口,安全,国家理性,统计学,外交,平衡等等。由此,福柯描画出了当代国家机器是如何一步步的演化而来。福柯对当代人的社会本质的形成史分析,极为发人深省。
危楼愚夫 (2014)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Дурак
8.5 (299 个评分) 导演: 尤里·贝科夫 演员: 阿尔焦姆·贝斯特罗夫 / 娜塔莉亚·苏尔科娃
其它标题: Дурак / 惊爆危楼(台)
管道工接到报告说某个住满底层群众的筒子楼水管崩裂,去勘察时发现大楼豆腐渣工程即将在24小时内倒塌,于是通过母亲好友联系到女镇长,女镇长和手下考虑了自身利益,又经扶植女镇长上位的经济操手怂恿,大家决定放弃转移大楼中的820名住客并暗中杀害了两个头头当做替罪羊。
其中被杀的 负责建筑的头临死替管道工求了情,允许他闭嘴带着家人远走他乡,管道工心中良心未死,不听父母及妻子的劝告执意去救人……
再见列宁 (2003) 豆瓣 TMDB KevGa-NeoDB IMDb 维基数据
Good Bye Lenin!
8.9 (572 个评分) 导演: 沃尔夫冈·贝克 演员: 丹尼尔·布鲁赫 / 卡特琳·萨斯
其它标题: Good Bye Lenin! / 快乐的谎言(港)
克里斯蒂娜(凯萨琳·萨斯 饰)衷心拥护着社会主义东德,她的丈夫已经逃往西德,剩下她一人抚养一对儿女阿丽安娜(玛丽亚·西蒙 饰)和阿历克斯(丹尼尔·布鲁赫 饰)。1989年,阿历克斯上街游行被捕,母亲目睹了这一幕,心脏病发晕倒过去,不省人事了好一段时间。 当她醒来,她熟悉的国家已经改变——柏林墙推倒,民主德国的社会主义也随之瓦解。医生说,克里斯蒂娜不能再受刺激了。于是儿子想方设法营造一个过往的世界给母亲。母亲因此得以活在过去的民主德国里:包括邻居的衣饰,电视的新闻,换成苏联食品的罐头。然而,阿历克斯用心良苦不可能掩饰庞大的现实世界。终于,儿子以自己的方式去和母亲讲述东德的变迁。
2019年9月13日 看过
看到男主坐出租车去找他父亲时,觉得这个故事还可以讲更好,却更像是陈列了,尽管很多巧妙的互文与小机灵。比如看完回寝室路上后知后觉库布里克的梗。
德国 政治 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