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米拉的猜想 豆瓣
Dead White Men and Other Important People
7.3 (23 个评分) 作者: [英] 安格斯·班克罗夫特 / [英] 拉尔夫·费弗尔 译者: 金芳旭 后浪丨上海文化出版社 2021 - 10
💫人是社会的动物,那么社会又是什么呢?
资本、劳动、性别、媒体如何塑造我们?
社会学版《苏菲的世界》,看小说读懂社会学
30位社会学巨擘,80个社会学大观念透射社会本质
带你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让日常决策更理性
荣休教授40年讲学精华,与时俱进修订7年
每章配有漫画小结、思维导图,通俗亲切,拒绝枯燥
💫编辑推荐
◎ 你知道吗,他们都是社会学家!
笛卡尔、涂尔干、马克思、弗洛伊德、乔姆斯基、巴特勒、福柯、萨义德、戈夫曼、克克勒、齐美尔、……现代思想史公认“出格”的前沿思想家,以社会学之名贡献超强大脑。人生和社会的本质是什么?理智、情感、惯习、性别、权力、资本、阶级、媒体如何构造我们,又如何为我们所用?书中已为你准备答案:
社会何以可能?我们是自私的个体,还是集体的一员?
你如何了解自己的感觉,或其他人的感觉?人和人如何相互理解?
你能成为谁?是被人摆布的傀儡,还是演员?
你在为别人创造经济价值,还是反过来?
……
◎ 继《苏菲的世界》后,又一备受赞誉的知识小说
本书延续乔斯坦·贾德开创的小说形式,构建主人公,18岁女孩米拉的虚拟世界,通过讲述故事教授社会学的大观念。米拉和所有年轻人一样,对世界和人生充满好奇、热爱思考,想要找到解锁社会迷雾的钥匙。透过她的生活、反思和对话,作者融汇40年执教实践中广受学生喜爱的知识片段,涵盖本科阶段社会学概论的全部内容(近30位社会学家和80个重要的社会学理论),并为每章搭配漫画小结、思维导图,让读者更易理解掌握。
出版十余年来,本书持续推出修订版,成为悉尼大学、塔斯马尼亚大学、布里斯托大学、阿伯丁大学、摩拉维亚学院等社会学教师的备课参考书,堪称社会学版《苏菲的世界》。适合文科学生和对社会学入门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内容简介
十八岁这年,雷雨倾泻在米拉的世界:父亲因涉嫌股票诈骗入狱,母亲似与父亲的同事不轨,哥哥纸醉金迷,姨妈们无法掩饰的同情……一时之间,过去的生活恍如隔世。米拉成了臭名昭著的“罪人之女”,只好乔装化名,东躲西藏。在这难堪狼狈的时期,她却结交了知心的友人和恋人。
面对公众谩骂,米拉应该站出来袒露心声吗?理想主义的失落靠什么挽救?一名脆弱的青年,还能否向他人伸出援手?米拉猜想,或许是社会学救济了自己。
💫媒体推荐
“请大家准备享受这场带领初学者探索社会学的发现之旅吧:引人入胜的叙事与社会学思想完美结合,鼓励初学者将习得的观念付诸生活境况。本书新奇有趣,具有教学示范意义,能够激发社会学及相关巧思,真是一本好书!”
——戴维·英格利斯,阿伯丁大学社会学教授
“米拉的故事让我着迷!这本书展示了如何将以社会学解释生活,温和、透彻,让我这个‘社会学小白’理解了讲座和研讨会上的内容。”
——莉迪亚,社会学专业学生
“作者擅长借助戏剧性的对白表达观点,行文通俗易懂,用有趣的角色将社会学和社会学家的核心思想和知识旨趣传递了出来。”
——格雷戈尔·麦克伦南,布里斯托大学社会学教授
“此书无疑为社会学书写开创了新奇之径。在书中,我可以找到备课所需的全部素材,清晰简洁的解读,其风格、基调、精致程度以及讨论的观点都十分适用于资历尚浅的社会学学生。”
——卡特里奥娜·艾奥德,悉尼大学社会学高级讲师
“这本书竟然囊括了我为新生准备的全部课程内容。它为那些被可能面对的繁重课业压力所慑,认为自己还不足以攻读社会学学位的人们提供了一条便捷的渠道。”
——乔·内森·罗森,美国摩拉维亚学院社会学副教授
“我认为这本书会大受欢迎!它有精彩的线索和将宏大理论应用于日常生活的灵动写法。世界各地的讲师都可以从中汲取资源……它做到了!”
——阿德里安·富兰克林,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社会学教授
惊呆了!原来这就是社会学 豆瓣
社会学用語図鑑
8.2 (45 个评分) 作者: [日]田中正人 / [日]香月孝史 译者: 刘晓晓 南海出版公司 2021 - 5
★ 懂点社会学,走出混沌的日常,理解社会与人生
★ 76位社会学巨擘×135个社会学核心概念×400幅超可爱漫画
上至学科奠基人奥古斯特·孔德、埃米尔·涂尔干、格奥尔格·齐美尔、马克斯·韦伯,下至当代中流砥柱安东尼·吉登斯、乔治·瑞泽尔、齐格蒙特·鲍曼——重要的社会思想 家超萌登场;
从炫耀性消费到文化资本,从社会失范到风险社会,从公共人的衰落到诸众的崛起——重要的社会学概念轻松get!
想要洞悉习以为常的社会现象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本质与规律?这本书画给你看!
★ 清华大学副教授严飞、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李钧鹏力荐!
很多初次接触社会学的探索者,都很好奇社会学是什么、社会学有用吗、社会学会很难懂吗。其实社会学也可以很可爱。通过本书一幅幅通俗易懂的绘画图解,我们看到社会学从古典到现代的发展脉络,看到各个思想名家的经典社会学概念,以及这些概念的应用场景,让我们在莞尔一笑中,理解我们纷繁复杂的社会。我们只有理解社会,才可以更好地通过反身性的思考理解我们自己。 ——严飞,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穿透:像社会学家一样思考》作者
研读社会学经典,关键在于将高度抽象的理论表述与自己的日常生活体验结合起来。本书通过有趣的漫画将晦涩的理论形象化,大大降低了社会学的入门难度,即使是研习社会学多年的人,也能有所收获。我在拿到书之前并没有太高的期望,但从翻开第一页起就爱不释手,花了两个晚上心情愉悦地读完,一些此前半懂不懂的概念和理论也变得亲切起来。 ——李钧鹏,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2021年6月23日 已读
漫画颇会玩梗,很扎实好玩的小书,其实还涵盖了一些临近学科的学者和理论介绍。
日本 社会 社会学 科普
从一到无穷大 Goodreads 豆瓣
One Two Three... Infinity
9.3 (93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乔治·伽莫夫 / 校注 吴伯泽 译者: 暴永宁 译 / 吴伯泽 校 科学出版社 2002 - 11
《从一到无穷大:科学中的事实和臆测》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科普经典名著之一,1970年代末由科学出版社引进出版后,曾在国内引起很大反响,直接影响了众多的科普工作者。
作品以生动的语言介绍了20世纪以来科学中的一些重大进展。先漫谈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然后用一些有趣的比喻,阐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四维时空结构,并讨论了人类在认识微观世界(如基本粒子、基因)和宏观世界(如太阳系、星系等)方面的成就。
中国川菜史 豆瓣
作者: 蓝勇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9 - 9
本书聚焦于四川盆地内的巴蜀先民创造饮食文化的历史过程,从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的巴蜀饮食文化开始,一直写到20世纪中叶,以具体时间断面分别言而有征地系统考证和研究巴蜀地区历史上各阶段相应的食材结构、烹饪方式、味型味道、成菜方式的发展变化,以具有科学性和严肃性的谨慎的学术方法梳理出川菜发展历史的基本脉络。对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川菜,中西方至今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中国川菜史面世,本书则作为一部饮食文化史领域的引领性原创研究,填补了这一空白,并尝试为中国饮食文化的通史写作提供一个范本。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川菜史,更是中国第一部菜系史。作者以正统史学的考究方法,用坚实的史料、全局的视野、严密的逻辑、着眼于研究巴蜀地区历史上各阶段相应的食材结构、烹饪方式、味型味道、成菜方式的发展变化。作者谨慎考证,落笔细腻,在系统的考证中不乏大量有趣的史料,令人读来生趣。既是中国川菜的“前世今生”,也是一份古今川菜的“完整家谱”。
人体奥妙之细胞的暗战 (2012) 豆瓣
Our Secret Universe: The Hidden Life of the Cell
9.1 (25 个评分) 导演: Mike Davis 演员: David Tennant
其它标题: Our Secret Universe: The Hidden Life of the Cell
每时每刻,你的身体中正进行着一场大战。这场起源于几十亿年前的战斗现今仍然在我们每个的体内发生。这是关于病毒入侵的故事——细胞的生死之战。
这部影片从细胞的内部世界揭示了人体细胞系统的精细机制:从狂热的、扮演着针对进出细胞的每个物体的安全防御系统的细胞膜、贯穿细胞的输送物质颗粒的细胞架、以及保持整个细胞世界运转的线粒体,到保存着DNA的细胞核和成千上万种各自拥有不同的蛋白质的合成。而病毒正是旨在劫持这套系统以为其所用:制造更多的病毒。
记忆的隐喻 豆瓣
Metaphors of Memory: A History of Ideas about the Mind
作者: 杜威·德拉埃斯马 译者: 乔修峰 花城出版社 2009 - 9
什么是记忆?记忆转瞬即逝,不足为凭,却又必不可少。没有记忆,我们就没有了身份感,无法进行推理,甚至无法完成简单的动作。记忆非常难以界定。千百年来,,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们为了理解记忆,使用了;大量的隐喻。本书便邀请读者一一道去欣赏自古以来关于记忆的隐喻。本书跨越了不同的大陆,也跨越了不同的学科,通过探寻这些记忆的隐喻,揭示了心灵的观念史。这些隐喻大多来自各种存储信息的技术和工具。从蜡板、书籍到照相术、计算机乃至全息图。本书能够启人心智,却又深入浅出。凡欲了解记忆和心灵的读者,都应捧读。
豆瓣
COOKED: A Natural History of Transformation
8.0 (9 个评分) 作者: [美] 迈克尔·波伦 译者: 胡小锐 / 彭月明 中信出版集团 2017 - 8
“你骗得过味蕾,却骗不了你的胃。”
烹饪,从广义上来讲,就是人们发明并使用一系列方法来将生鲜食材加工成可口营养的美食的过程,是人类做的最有趣也最有价值的事情之一。
美国饮食界的良心和引领者迈克尔•波伦长期研究饮食,此次,他走访全球,向餐厅大厨、面包师、乳酪师、酿酒师等专业人士学习烹饪。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烹饪不仅塑造了人类的身体与心灵,维系着家人的幸福与自然的环境,烹饪技术所蕴含的哲学与世界观更能告诉我们,面对自然,文明应采取怎样的姿态。
书中用四个篇章来解析依赖于火、水、气、土这四个经典元素,由自然向文化转变的重要烹饪形式,它们在这个改变自然的过程中有自己特有的方法,特有的态度,特有的分工,特有的情怀。
作者诚挚邀请读者一起,通过简单的烹饪练习,自力更生,减少对于食品工业的依赖,改变生活中生产和消费的比例,重修与自然、与社会、与家人、与自己的关系。哪怕是一锅乱炖,也是一次烹的探险。你会重新发现,烹饪,这项看似最平凡的技艺,竟对人类现代社会诸多困境进行了解答。
Why Is Sex Fun? 豆瓣
作者: Jared Diamond Basic Books 1998 - 9
CONTENTS

Preface
1 The Animal with the Weirdest Sex Life
2 The Battle of the Sexes
3 Why Don't Men Breast-feed Their Babies? The Non-Evolution of Male Lactation
4 Wrong Time for Love: The Evolution of Recreational Sex
5 What Are Men Good For? The Evolution of Men's Roles
6 Making More by Making Less: The Evolution of Female Menopause
7 Truth in Advertising: The Evolution of Body Signals
人工智能的未来 豆瓣
On Intelligence
8.8 (15 个评分) 作者: Jeff Hawkins 译者: 贺俊杰 / 李若子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 1
陕西科技出版社最新引进美国图书《人工智能的未来》(On Intelligence)一书,是由杰夫•霍金斯,一位在硅谷极其成功、受人尊敬的计算机工程师、企业家与桑德拉•布拉克斯莉,《纽约日报》的栏目作家共同撰写。本书对人类大脑皮层所具有的知觉、认识、行为和智能功能新理论提出了新的理论构想。这一理论的独到之处在于对大脑皮层的现行认识提出了新的观点,对大脑的工作原理,即霍金斯称之为“真正智能”而非计算机式的人工智能立论扎实,观点独特、新颖,阐述精密。对大脑及其工作原理感兴趣的朋友不妨读读,必有收获。

本书共八章,人工智能、神经网络、人脑、记忆、智能理论新架构、大脑皮层工作原理、意识和创造力、智能之未来。
极简宇宙史 豆瓣
8.7 (40 个评分) 作者: [法国] 克里斯托弗·加尔法德 译者: 童文煦 上海三联书店 2016 - 3
我们的存在的确让太阳系与众不同。夏夜,你躺在沙滩上,仰望夜空。一颗小小的流星安静滑过,还来不及许愿,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你一下子穿越五十亿年,走进时光的旅行……
霍金亲传弟子、物理学博士克里斯托弗·加尔法德带领我们踏上一场关于宇宙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惊奇之旅。不需要图表和方程式,只需凭着奇诡的想象,我们就可走向衰亡的太阳表面,飞越遥远的星系,感受来自黑洞的死亡魅力……你可以轻松读懂时至今日的宇宙神奇,继续探究关于上帝的存在、时间的起源以及人类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