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
历史社会学的技艺 豆瓣
作者: 郭台辉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8 - 4
本书挑选了英美世界原创性强、知名度高的十五位历史社会科学家,据于各自个性化的学术成长道路和研究领域,致力于回答一个问题:社会科学家如何对待历史研究?面临哪些争论?十五篇访谈主要采取面对面的、半结构化的学术交流方式,每一篇基本由三部分组成:回顾各自独特的学术背景、师徒传承、研究轨迹与知识结构,了解其转向历史的过程;以扎实的文献为基础,反思社会科学转向历史的传统与现状,旨在了解几十年来持久争议的诸多理论与方法论问题;在各自耕耘的研究领域推动社会科学转向历史,展示该转向的历时性与共时性差异。
本书涉及美国社会学转向历史这个学术传统的两代学者、关键人物及其作品,主题覆盖面很广,包括传统与现代、革命与反叛、民主与专制、资本主义与世界体系、精英冲突与阶级形成、现代国家形成、帝国与殖民、民族与种族、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激进与保守等。社会科学家转向历史时,有自己的选择偏好和充分理据,并创造出丰硕的成果,但也时刻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转向历史的社会科学作为一种知识运动,不断推动社会科学与历史学之间的持续沟通和对话。
探寻社会学之旅 豆瓣
作者: 陈龙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与美国20位社会学家对话,探寻精彩纷呈的社会学之旅。
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达特茅斯学院等9所美国知名大学 的20位社会学家带你走进社会学的世界和人生。
本书是作者利用在哈佛大学访学的机会,采访、收集、整理的一本访谈录,呈现了20位来自社会学不同领域的美国社会学家有关社会学的基本观点、求学故事、从教经历、科研经历和人生反思。本书的主题有两个:
什么是社会学?
在不同的人眼中会有不一样的社会学。20位美国社会学家结合他们自身的认识和体会分别给出了他们眼中的社会学的定义,以及对“社会学有什么用”“社会学的学科独立性”“社会学的专业化分工”“社会学的方法论之争”“社会学的未来”等问题的基本观点和看法。
社会学家的人生是什么样的?
这一主题通过20位美国社会学家的求学故事、从教经历、科研经历和人生反思依次展开,涉及的话题有“为什么选择社会学”“大学时代是如何度过的”“谁是自己的学术引路人”“学生应该接受什么样的专业训练”“如何构建自己的研究兴趣领域”“成名著作背后的故事”“如何平衡科研与教学、工作与生活”“学术生涯中经历过的挫折与坎坷”“给社会学专业学生的建议”以及“作为一名社会学家对自己的影响和改变”等。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1 豆瓣 Goodreads
The Paris Review Interviews Vol.1
9.2 (97 个评分) 作者: 美国《巴黎评论》编辑部 译者: 黄昱宁 等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 2
作家访谈是美国著名文学杂志《巴黎评论》最持久也最著名的特色。自一九五三年创刊号中的E .M.福斯特访谈至今,《巴黎评论》一期不落地刊登当代最伟大的作家长篇访谈,最初冠以“小说的艺术”之名,逐渐扩展到“诗歌的艺术”、“批评的艺术”等,迄今已达三百篇以上,囊括了二十世纪下半叶至今世界文坛几乎所有最重要的作家。作家访谈已然成为《巴黎评论》的招牌,同时树立了访谈这一特殊文体的典范。
一次访谈从准备到实际进行,往往历时数月甚至跨年,且并非为了配合作家某本新书的出版而作,因此毫无商业宣传的气息。作家们自然而然地谈论各自的写作习惯、方法、困惑的时刻、文坛秘辛……内容妙趣横生,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加上围绕访谈所发生的一些趣事,令这一栏目本身即成为传奇,足可谓“世界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化对话行为之一”。
经《巴黎评论》授权,我们从中挑选了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近四十八位受访作家的访谈,分三卷陆续出版。第一卷收录的受访作家包括如下十六位:卡波蒂、海明威、亨利•米勒、纳博科夫、凯鲁亚克、厄普代克、马尔克斯、雷蒙德•卡佛、米兰•昆德拉、罗伯-格里耶、君特•格拉斯、保罗•奥斯特、村上春树、奥尔罕•帕慕克、斯蒂芬•金、翁贝托•埃科。
2018年4月9日 已读
这本里面作家几乎都喜欢 可以重翻 即使亨利米勒这种对待于写作也不是他书里那样“乱来” 还是自律比较重要 放在床头看了很多个晚上读起来也非常多乐趣了
写作 文化 文学 文学评论 法国
如是 第一季 (2017) 豆瓣
6.8 (27 个评分) 演员: 沈星 / 朴树
《如是》是豆瓣首档文化寻访节目,我们将通过12期节目,与沈星一起,探访多位对于生命有领悟的行者、智者、禅者,找寻当下时代迷失的信仰,找到观照自我内心的修行方式。
这是“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用心对话”。
2017年6月13日 看过
有种明明朴树要往深的讲,马上又被带提问离方向的感觉,像是沈星努力要把话题给拖到浅层次的感慨抒怀上来一样。整个节目氛围营造得太作,不如如学学理想国。二十来分钟,看完下来真的留不下什么东西。应该更好的。
文化 脱口秀 访谈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