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
针眼 豆瓣
Eye of the Needle
8.3 (7 个评分) 作者: [英] 肯·福莱特 译者: 胡允桓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 - 10
谁绝不放弃,谁就有一丝活下去的希望。
他是希特勒极度信任的王牌间谍,秘密潜入英国,受命夺取能够左右二战局势的重要情报。
他是历史学家,二战后加入英国军队,用研究历史的特殊方式,缜密地搜寻敌人,是极被看重的反间谍专家。
她是寂寞的英国少妇,与喜怒无常的残障丈夫一同在远离英国本土的海边荒岛生活……
在诺曼底登陆的前夜,命运将三人聚集到了这座荒岛上,前路扑朔迷离。
编辑推荐
◆总是一不小心就读了一个通宵!
◆通宵小说大师肯•福莱特悬疑经典。
◆爱伦•坡终身大师奖得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头号作家。
◆他的畅销小说《巨人的陨落》,各国读者平均3个通宵读完!
◆20部小说被译成33种语言,畅销80多国,累计总销量超1.6亿册。
◆《针眼》构思巧妙,一旦读了开头,就忍不住要一口气读到结尾。
◆谁绝不放弃,谁就有一丝活下去的希望。
◆关于二战的间谍小说,再没哪本能比得上这本《针眼》了。
◆爱伦•坡小说奖获奖作品。
◆在欧美出版界,肯•福莱特这个名字就是畅销的保证。
◆《肯•福莱特悬疑经典》(全五册)还包括以下精彩作品:
《危险的财富》高潮迭起,犹如触电般的悬疑感!
《寒鸦行动》特别具有画面感的悬疑故事,紧张刺激,这无疑是福莱特十分受欢迎的小说之一。
《大黄蜂奇航》这部小说再次证明了—肯•福莱特是讲故事的天才!
《鹰翼行动》没有任何一个好莱坞编剧能够像肯•福莱特一样完美地讲述这次冒险。
媒体评论
《针眼》构思巧妙,一旦读了开头,就忍不住要一口气读到结尾。
——《出版人周刊》
戏剧冲突和历史真实被如此生动地展现,引人入胜,肯•福莱特是真正的大师!
——《纽约时报》
小说的长短对肯•福莱特作品在各国的畅销没有任何影响:其作品累计销量1.6亿册,被翻译成33种语言,风靡80多个国家。
——《华尔街日报》
高智商悬疑小说很罕见,肯•福莱特写的却每本都是。
——英国《书刊评介》
“关于二战的间谍小说,再没哪本能比得上这本了。”
——《出版人周刊》
“惊险刺激!”
——《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非同寻常的构思,惊人的写作技巧,是肯•福莱特作品的独特标志。
——英国《出版新闻》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豆瓣
Sternstunden Der Menschheit
8.2 (25 个评分) 作者: [奥地利] 斯蒂芬·茨威格 译者: 舒昌善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5 - 6
三联新版的《人类群星闪耀时》,将是国内迄今为止的最新版本,在广西师大版的基础上再增加两个章节,即将历史时刻特写从原来的12个增加到14个,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分别是西塞罗和“一战”时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三联新版所依据的版本,是德国费舍尔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人类群星闪耀时》,为迄今为止最新版本,该出版社是德国出版茨威格作品最全的出版社。
自私的基因 豆瓣
The Extended Selfish Gene
7.7 (21 个评分) 作者: [英] 理查德·道金斯 译者: 卢允中;张岱云;陈复加;罗小舟;叶盛 中信出版集团 2018 - 11
《自私的基因》于1976年首次出版之后便畅销全球,是20世纪百大经典名著之一,是一部不仅在基因领域更在社会科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典作品。
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生命有何意义,我们该如何认识自己?《自私的基因》以充满想象力的叙述回答了这些重要命题。道金斯在本书中提出大胆创见:我们生来是自私的,任何生物,包括我们自己,都只是求生的机器。这本书是实实在在的认知科学,复制、变异和淘汰这简单的三种机制可以演变出大千世界所有生命现象的林林总总。
《自私的基因》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世界观。道金斯在书中将进化论从基因层面升华至文化层面,创造了“觅母”(meme,即文化基因)这一新型的复制因子名词,特指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文化进化,并提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们,我们人类,能够反抗自私的复制因子的暴政。
《自私的基因》出版之后,在社会各界引发了重大争议。本书为40周年增订版,在30周年版的基础上,新增道金斯对于这些争议的回应,共计6万余字,主要探讨了人们在基因决定论、基因选择论,以及基因适应性上存在的普遍误解,进而从基因的视角正确理解生命及其意义,更加完善了道金斯对于“自私的基因”的经典论述,形成这本特别的“延伸的”40周年增订版《自私的基因》。
--------------
见识丛书(见识城邦出品)
01《时间地图:大历史,130亿年前至今》[美]大卫·克里斯蒂安
02《太阳底下的新鲜事:20世纪人与环境的全球互动》[美]约翰·R. 麦克尼尔
03《革命的年代:1789—1848》[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04《资本的年代:1848—1875》[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05《帝国的年代:1875—1914》[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06《极端的年代:1914—1991》[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07《守夜人的钟声:我们时代的危机和出路》[美]丽贝卡·D. 科斯塔
08《1913,一战前的世界》[英]查尔斯·埃默森
09《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法]费尔南·布罗代尔
10《基因传:众生之源》(平装+精装)[美]悉达多·穆克吉
11《一万年的爆发:文明如何加速人类进化》[美]格雷戈里·柯克伦 [美]亨利·哈本丁
12《审问欧洲:二战时期的合作、抵抗与报复》[美]伊斯特万·迪克
13《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美] 艾尔弗雷德·W. 克罗斯比
14《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平装+精装)[美]雅克·巴尔赞
15《瘟疫与人》[美]威廉·麦克尼尔
16《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美]威廉·麦克尼尔
17《奥斯曼帝国的终结:战争、革命以及现代中东的诞生,1908—1923》[美]西恩·麦克米金
18《科学的诞生:科学革命新史(上下册)》(平装)[美]戴维·伍顿
19《内战,观念中的历史》[美] 大卫•阿米蒂奇
20《第五次开始》[美]罗伯特·L. 凯利
21《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平装+精装)[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
22《黑暗大陆:20世纪的欧洲》[英]马克·马佐尔
23《现实主义者的乌托邦:如何开创一个理想世界》[荷]罗杰·布雷格曼
24《民粹主义大爆炸:经济大衰退如何改变美国和欧洲政治》[美]约翰·朱迪斯
25《自私的基因(40周年增订版)》(平装+精装)[英]理查德·道金斯
26《权力与文化:日美战争1941—1945》[美]入江昭
27《犹太文明:比较视野下的犹太历史》[美] S.N.艾森斯塔特
28《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美]尼尔·波兹曼
29《黑火药时代:中国、军事创新与世界史上的西方崛起》[美]欧阳泰
30《当代欧洲史》[美]斯图尔特·休斯
31《从航海图到世界史:海上道路改变历史》[日]宫崎正胜
32《1491:前哥伦布时代美洲启示录》[美]查尔斯·曼恩
33《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美]查尔斯·曼恩
34《专家之死》[美]托马斯·尼克尔斯
35《大历史与人类的未来》[荷]弗雷德·斯皮尔
……后续新品,敬请关注……
----------------------------
【编辑推荐】
1、全球极具影响力的科学家道金斯经典代表作,20世纪百大经典名著之一,热销全球40载,是一部不仅在基因领域更在社会科学领域具重要影响力的经典作品。2017年,在庆祝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30周年的民意调查中,被列为有史以来最有影响力的科学书籍,领先于达尔文《物种起源》和牛顿《数学原理》。
2、本书为40周年增订版,在30周年版的基础上新增道金斯对于《自私的基因》出版以来所引发争议的重要回应,针对基因决定论、基因选择论和基因适应论进行了详细的辩驳,共计6万余字,更加完善了道金斯对于“自私的基因”的经典论述。
3、从基因理解生命,更阐明人类久远而深刻的过去;不只是实实在在的认知科学,更以充满想象力的绝妙论述回答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生命有何意义,我们该如何认识自己?并提出大胆创见:我们生来是自私的,任何生物,包括我们自己,都只是求生的机器。复制、变异和淘汰这简单的三种机制可以演变出大千世界所有生命现象的林林总总。
4、本书出版40年来一直是极富争议的话题,改变几代人的世界观,更将进化论从基因层面升华至文化层面,创造了“觅母”(meme,即文化基因)这一新型的复制基因名词,对于文化进化的意义影响甚巨,道金斯提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们,我们人类,能够反抗自私的复制基因的暴政。
5、美国投资家查理·芒格、英国进化科学家汉密尔顿、知名科幻作家刘慈欣、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吴国盛教授、企业家罗永浩、文化名人梁文道、豆瓣创始人阿北等激赏推荐。
----------------------------
【名人推荐】
理查德·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非常了不起,对人类境况给出了最基本的解释,就投资来说,生物推理是非常有用的。交易进化与生物进化非常类似,因此,我们能够预测出交易进化过程的结果。
——美国投资家查理·芒格(Charlie Thomas Munger)
每个人都应该读一读道金斯的这本《自私的基因》,而且也能读懂这本书。书中运用丰富的技巧,展示出了进化论崭新的一面。道金斯成功地完成了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运用简单易懂的非专业语言,向大众介绍了新近出现的进化论思想中颇为深奥的准数学主题。通篇阅读本书之后,就连怀着广阔视野、自认为知识渊博的生物学研究专家,都会为之惊叹,感觉耳目一新。至少,此书令笔者甚为惊喜。再次重申,此书对于没有科学基础的读者来说,也是轻松易懂的。
——世界知名进化科学家汉密尔顿(W. D. Hamilton)
每一个对宇宙及其所处位置感兴趣的读者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畅销书《动物行为》作者杰夫瑞·R.贝利斯(Jeffrey R. Baylis)
达尔文的进化论100多年后,又在新的科学水平上出了更新的版本,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就是一个饶有兴味、颇富挑战性的新版本。他提出进化的单元可能既不是物种,也不是群体,甚至也不是个体,而是基因。所谓自私,不过就是争取自身的生存。
——吴国盛/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
《自私的基因》最大的特点就是冷,比冷静更冷的冷,不动声色地揭示了生命的本质,尽管这种结论不一定正确,却告诉了我们一种可能:生命和人生以及世界与文明的最终目的,可能是我们根本想不到的东西。
——刘慈欣/科幻作家、《三体》作者
我其实是断断续续读过些别的进化论、基因和进化心理学的流行读物以后才看了这本经典的。虽然悬念少些,但经典就是经典,每页都非常值得。如果你想找出“生命的意义”来。这是很考验人的,这本书帮不了你,但我个人只是希望能早十几年看到这本书。
——阿北/豆瓣创始人
道金斯创造的觅母(meme)与基因相对。如果说生物基因能决定我们的行为,但还是会有一种文化基因影响生物,也许能解释文化传播的过程。
——梁文道/文化名人
这本重要的书令人不能更兴奋!
——《经济学人》
《自私的基因》是那种让读者觉得这真是天才的科普写作!
——《纽约时报》
《自私的基因》的精彩之处在于简洁明了,对任何一个年龄段的读者来说都是可以理解的。
——《美国科学家》
道金斯的处女作《自私的基因》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最棒的是,道金斯用高超的技巧和清晰的表达将它展示出来。毫无疑问,这是有史以来最好的科普作品之一。
——《纽约书评》
神的九十亿个名字 豆瓣
Of Time and Stars
9.0 (32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瑟·克拉克 译者: 邹运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8 - 8
苍穹之上,群星之间,隐藏着神真正的名字。
--------------------------------
上帝、耶和华、安拉……这些都是人造的符号,神真正的名字是不可呼唤的。
一位僧侣向瓦格纳博士提出了一个奇怪的要求。他需要雇佣两名工程师,将一台自动序列计算机送到圣地 香格里拉。
计算机日夜运作,三个月后,它将打印出九十亿种字母的排列。其中,将隐藏着至高之神真正的名字。
名录完成的那一刻,真正的神将降临世间……
本书收录了“太空预言家”阿瑟•克拉克18篇经典短篇小说,描绘了他对未来的18种瑰丽幻想。
--------------------------------
◆《遥远的地球之歌》作者阿瑟•克拉克是“20世纪科幻三巨头”,和阿西莫夫、海因莱因齐名。
◆《神的九十亿个名字》作者阿瑟•克拉克是“20世纪科幻三巨头”,和阿西莫夫、海因莱因齐名。
◆阿瑟•克拉克是美国科学与幻想作家协会“大师奖”终身成就奖得主。
◆克拉克被誉为“太空预言家”,成功预言了互联网、搜索引擎、人类登月、地球通信卫星……
◆克拉克预言的太阳帆、太空电梯、人体冷冻、大脑记忆备份等科技正在变为现实。
◆克拉克书迷无数,从刘慈欣、特德•姜等科幻大师,到NASA宇航员、工程师等科技精英都是他的崇拜者。
◆本书收录克拉克18篇短篇小说,描绘了18种对未来的瑰丽幻想。
◆苍穹之上,群星之间,隐藏着神真正的名字。
--------------------------------
◆阿瑟•克拉克和阿西莫夫的作品,让我走上了成为科幻作家的道路。
——雨果奖、星云奖得主,特德•姜
◆我所有的作品都是对阿瑟•克拉克拙劣的模仿。
——《三体》作者,刘慈欣
◆克拉克不仅受到科幻爱好者的敬重,同样也受到科学家们的爱戴,他几乎包揽了如今每一项适合他的奖项。
——科幻巨匠,艾萨克•阿西莫夫
◆克拉克用他简洁、动人的一贯风格,描摹了人类对外星的渴望,令人警醒却并不绝望。高度推荐。
——《图书馆杂志》
◆克拉克是科幻小说的巨人。
——《纽约时报》
◆阿瑟•克拉克是太空时代的预言家。
——《泰晤士报》
◆在阿瑟•克拉克诞辰100周年的今天,他仍然是毋庸置疑的科幻小说帝王。克拉克是一位能够提升你想象力的作家。
——《卫报》
童年的终结 豆瓣
Childhood's End
8.8 (36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瑟·克拉克 译者: 于大卫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8 - 9
通向群星的道路上,所有生命都在走向共同的归宿。
--------------------------------
外星人突然降临地球,用压倒性的科技接管了人类社会。战争、饥饿、疾病等一切灾难都被消除,世界变得过于平静。
但是,仍然有人对这诡异、颓废的平静感到不安。
外星人为什么不愿露面?
科技发达的他们,为什么要调查地球上的神秘学?
他们的真正目的究竟是什么?
没人意识到,随着远超人类想象的真相揭露,全人类的童年期将走向终结……
--------------------------------
◆《童年的终结》作者阿瑟•克拉克是“20世纪科幻三巨头”,和阿西莫夫、海因莱因齐名。
◆阿瑟•克拉克是美国科学与幻想作家协会“大师奖”终身成就奖得主。
◆克拉克被誉为“太空预言家”,成功预言了互联网、搜索引擎、人类登月、地球通信卫星……
◆克拉克预言的太阳帆、太空电梯、人体冷冻、大脑记忆备份等科技正在变为现实。
◆克拉克书迷无数,从刘慈欣、特德•姜等科幻大师,到NASA宇航员、工程师等科技精英都是他的崇拜者。
◆《童年的终结》被《轨迹》杂志评为“永恒经典”第三位。
◆在《童年的终结》中,克拉克对外星人和生物进化作出了大胆幻想。
◆通向群星的道路上,所有生命都在走向共同的归宿。
--------------------------------
◆阿瑟•克拉克和阿西莫夫的作品,让我走上了成为科幻作家的道路。
——雨果奖、星云奖得主,特德•姜
◆我所有的作品都是对阿瑟•克拉克拙劣的模仿。
——《三体》作者,刘慈欣
◆克拉克不仅受到科幻爱好者的敬重,同样也受到科学家们的爱戴,他几乎包揽了如今每一项适合他的奖项。
——科幻巨匠,艾萨克•阿西莫夫
◆阿瑟•克拉克凭借《童年的终结》,成为了用科幻小说阐释哲学观点的珍贵作家。
——《新世界科幻小说》
◆随着《童年的终结》的出版,克拉克的科幻文学创作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艾萨克•阿西莫夫
◆阿瑟•克拉克是太空时代的预言家。
——《泰晤士报》
◆在阿瑟•克拉克诞辰100周年的今天,他仍然是毋庸置疑的科幻小说帝王。克拉克是一位能够提升你想象力的作家。
——《卫报》
鼠疫 Goodreads 豆瓣
La Peste
9.1 (436 个评分) 作者: [法] 阿尔贝·加缪 译者: 刘方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 - 8
阿尔贝•加缪(1913—1960)是法国声名卓著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存在主义”文学的大师。1957年因“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奖获奖作家之一。
加缪在他的小说、戏剧、随笔和论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异己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人与自身的日益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诞的同时却并不绝望和颓丧,他主张要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他为世人指出了一条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以外的自由人道主义道路。他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国,而且在欧洲并最终在全世界成为他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导师。
与罗摩相会 豆瓣 Goodreads
Rendezvous with Rama
8.9 (101 个评分) 作者: [英] 阿瑟·克拉克 译者: 刘壮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8 - 6
★科幻历史上真正的神作! 科幻三巨头阿瑟·克拉克不朽的杰作。
★史无前例,横扫雨果奖、星云奖、轨迹奖、木星奖、英国科幻协会奖、约翰•坎贝尔纪念奖6项科幻最高大奖。
★关于与外星文明接触的终极构想,影响《三体》《星际穿越》《降临》《异形》《星际迷航》……
★人类从未真正了 解宇宙,但从未停止探索。
-
一直以来,人类偏安于宇宙一角,自以为是宇宙仅有的文明。直到有一天,人类迎来了第一个外星文明……
2131年,人类的活动遍布整个太阳系,一艘庞大的不明飞行物闯了进来。科学家以印度神话人物“罗摩”为它命名,在经过观测之后,科学家发现罗摩其实是一个空心圆柱体,于是派遣一艘飞船与它相会。人类还不知道的,他们探索的文明远远超过了自己的认知。
-
◆入选权威杂志《轨迹》杂志有史以来最伟大科幻小说榜单。
◆入选权威媒体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有史以来100部最伟大科幻、奇幻小说榜单。
◆引领刘慈欣、特德•姜走向科幻道路的经典之作。
◆刘慈欣:《与罗摩相会》是太空科幻的经典之作,引领我走上科幻之路的作品,其带来的震撼至今难忘。
◆特德•姜:阿瑟•克拉克和阿西莫夫的作品,让我走上了成为科幻作家的道路。
------------------------------
【媒体推荐】
-
◆克拉克让人顶礼膜拜,《与罗摩相会》让我们体验了一次与外星人令人胆寒的接触。这本书并没有告诉我们全部故事,但这种创作却是科幻小说中最具想象力的。——《纽约时报》
◆阿瑟•克拉克的《与罗摩相会》是真正的经典。——《泰晤士报》
◆只有天才才能写出克拉克这部耀眼的作品,精彩的太空探险故事。一部完美的科幻小说。——《科克斯评论》
◆在克拉克诞辰100周年的今天,克拉克仍然是无可置疑的科幻小说之王。克拉克是一位能够提升你的想象力的作家。——《卫报》
◆《与罗摩相会》体现了科幻小说创造想象世界的能力,整部作品就像一套宏伟的造物主设计图,展现了一个想象中的外星世界,其中的每一块砖都砌得很精致。同《2001:太空漫游》一样,外星人始终没有出现,但这个想象世界本身已经使人着迷,如果说凡尔纳的小说让我爱上了科幻,克拉克的作品就是我投身科幻创作的最初动力。——刘慈欣
◆《与罗摩相会》是太空科幻的经典之作,引领我走上科幻之路的作品,其带来的震撼至今难忘。 ——刘慈欣
◆阿瑟·克拉克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幻小说家。——艾萨克·阿西莫夫
◆阿瑟•克拉克和阿西莫夫的作品,让我走上了成为科幻作家的道路。——特德•姜(《降临》原著作者)
◆克拉克给了我们一种全新的视野,让我们看到人类从地球摇篮向自己在星海间的未来张开双手。——斯坦利•库布里克(美国著名电影导演)
荒诞医学史 豆瓣
Quackery : A Brief History of the Worst Ways to Cure Everything
7.8 (45 个评分) 作者: 莉迪亚•康 / 内特•彼得森 译者: 王秀莉 / 赵一杰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 - 9
通过放血来治愈失血,水银蒸气浴治疗梅毒,用发烫的烙铁烧掉痔疮,“爆菊法”拯救溺水的人,镭辐射水包治百病,吃土让你药到病除……
作为一本讲述西方医学史上疾病荒谬治疗方法的著作,《荒诞医学史》采用故事性的叙述方法,将西方医学史上荒诞不羁的疾病治疗方式娓娓道来,分享了来自各个阶段的令人着迷的医学故事,包括我们所处的时代。这让人惊讶于病人曾经被以“健康”的名义做过的一些事情。不难想象,有一天我们会以同样的震惊来回顾过去。
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 豆瓣 Goodreads
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Twelve Maps
8.9 (17 个评分) 作者: [英] 杰里·布罗顿(Jerry Brotton) 译者: 林盛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6 - 6
【BBC纪录片】地图:权力 掠夺和占有
地图专家、《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作者杰里·布罗顿(Jerry Brotton)教授向我们揭示地图的奥秘——地图是如何制成的?制图方法如何发展?地图又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地图不仅仅是帮助我们从甲地到乙地的工具,更是伟大历史时刻的缩影,是政治权力的强大手段。地图可以给人们美好的愿景,却又可以是极具毁灭性的政治势力的工具,能引起偏见,使世界扭曲变形。
第一集:http://www.acfun.tv/v/ac2637875
第二集:http://www.acfun.tv/v/ac2637875_2
第三集:http://www.acfun.tv/v/ac2637875_3
---------------------------------------------------
※编辑推荐※
★ 本书版权已售出荷兰、法国、德国、意大利、韩国、日本等11个国家及地区,风靡全球。
★ 全书图文并茂,收录近100幅珍贵地图及50余幅精美历史图片,半数以上为彩色。
★ 通过十二幅地图切入描述十二个世界历史的关键节点,剖析世界历史与人类精神的进程。
★ 完全颠覆你观看地图的视角,带你进入一个陌生而新奇的世界。
※相关推荐※
一本有关制图艺术的历史书,迷人、全面、新颖。在地图中追踪人类思想的模式,这是一个绝妙的想法。
——汤姆·霍兰德,《卫报》
正如这本插图精美的书所指明的,从古代时期起,地图就承载了大量的象征意义。本书内容丰富,让人无法自拔。
——辛克莱·麦凯,《每日电讯报》
布罗顿捕捉地图的社会、政治、宗教背景的视角非常敏锐,揭示了地图为何、为谁而作,隐藏着何种目的。
——罗伯特·梅休,《今日历史》
通过地图讲述世界历史——为什么直到现在才有人想出这个妙招?布罗顿这本书不仅博学,而且扣人心弦。
——《法兰克福汇报》
※内容简介※
这不仅是一部通过十二幅地图讲述世界历史的著作,更可以从中看到地图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发展流变。
书中精选的十二幅世界地图来自不同历史阶段,出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中的制图师之手。作者向我们揭示,地图远非客观的真实记录,而是受到一时一地的观念和动机的左右。通过解读地图背后的观念和动机,我们可以窥视制图师所处时代的风尚与精神。每一幅都蕴含着某种重大主题,从科学、政治、宗教、帝国,到地理大发现、民族主义和全球化,皆为世界史发生重大变革的关节点。
在这段图像背后的世界史中,作者向我们呈现了人类长久以来的一个渴望,那就是将地球完美地呈现在二维平面上。但是,无论因为客观条件所限,还是主观意识的干扰,这始终是人类难以达成的梦想。在作者的解读中,作为人类理解世界的工具的地图,成了“人-图像-世界”三位一体的棱镜,折射出人类的历史进程和精神历程,描绘了一幅前所未有的世界史立体画卷。
麦克白 豆瓣
8.8 (44 个评分) 作者: [英] 威廉·莎士比亚 译者: 朱生豪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1 - 6
于世界文学史中,足以笼罩一世,凌越千古,卓然为词坛之宗匠,诗人之冠冕者,其唯希腊之荷马,意大利之但丁,英之莎士比亚,德之歌德乎,此四子者,各于其不同之时代及环境中,发为不朽之歌声。然荷马史诗中之英雄,既与吾人之现实生活相去太远;但丁之天堂地狱,又与近代思想诸多低语;歌德距吾人较近,实为近代精神之卓越的代表。但以超脱对空限制一点而论,则莎士比亚之成就,实远在三子之上。盖莎翁笔下之人物,虽多为古代之贵族阶级,然其所发掘者,实为古今中外贵贱贫富人人所同具之人性。故虽经三百余年以后,不仅其书为全世界文学之士所耽读,其剧本且在各国舞台与银幕上历久搬演而不衰,盖由其作品中具有永久性与普遍性,故能深入人心如此耳。
中国读者耳闻莎翁大名已久,文坛知名之士,亦曾将其作品,译出多种,然历观坊间各译本,失之于粗疏草率者尚少,失之于拘泥生硬者实繁有徒。拘泥字句之结果,不仅原作神味,荡然无存,甚至艰深晦涩,有若天书,令人不能阅读,此则译者之过,莎翁不能任其咎者也。
余笃嗜莎剧,曾首尾研涌全集至少十余遍,于原作精神,自觉颇有会心。开四年春,得前辈同事詹先生之鼓励,始着手为翻译全集之尝试。越年战事发生,历年来辛苦搜集之各种莎集版本,及诸家注译考证批评之书,不下一二百册,全数毁于炮火,仓卒中只携出牛津版全集一册,及译稿数本而已,而后辗转流徙,为生活而奔波,更无暇晷,以续未竟之志。及卅一年春,目观世变日亟,闭户家居,摈绝外务,始得惠心一志,致力译事。虽贫穷疾病,交相煎迫,而埋头伏案,握管不辍。前后历十年而全稿完成,夫以译莎工作之艰巨,十年之功,不可云久,然毕生精力,殆已尽注于兹矣。
余译此书之宗旨,第一在求于最大可能之范围内,保持原作之神韵;必不得已而求其次,亦必以明白晓畅之字句,忠实传达原文之意趣;而于逐字逐句对照式之硬译,则未敢赞同。凡遇原文中与中国语法不合之处,往往再三咀嚼,不惜全部更易原文之结构,务使作者之命意豁然呈露,不为晦涩之字句所掩蔽。每译一段,必先自拟为读者,查阅译文中有无暧昧不明之处。又必自拟为舞台上之演员,审辨语调是否顺口,音节是否调和。一字一字之未惬,往往苦思累日。然才力所限,未能尽符理想;乡居僻陋,既无参考之书籍,又鲜质疑之师友。谬误之处,自知不免。所望海内学人,惠予纠正,幸甚幸甚!
原文全集在编次方面,不甚惬当,兹特依据各剧性质,分为“喜剧”、“悲剧”、“传奇剧”、“史剧”四辑,每辑各自成一系统。读者循是以求,不难获见莎翁作品之全貌。昔卡莱尔尝云:“吾人宁失百印度,不愿失一莎士比亚”。夫莎士比亚为世界的诗人,固非一国所可独占;倘若此集之出版,使此大诗人之作品,得以普及中国读者之间,则译者之劳力,庶几不为虚掷矣。知我罪我,惟在读者。
遗落的南境2:当权者 豆瓣
Authority
6.6 (42 个评分) 作者: [美] 杰夫·范德米尔 译者: 胡绍晏 天地出版社 2016 - 7
假如X区域是一个小圈,是秘密的核心所在,那《当权者》就是画了一个更大的圈,圈进更多的人、更多的秘密,X区域的秘密不但没有破解,疑惑反而更多了起来。
在《湮灭》中,无论生物学家还是心理学家,都是X区域秘密的探究者,而在《当权者》中,她们本身却都成了被探究的秘密 ,而探究她们的人正是一位出自“间谍王朝”的“总管”,他是这部小说的新主角。这位被突然抛入南境局的“总管”,和我们一样深感困惑与绝望。面对从X区域返回的人类学家、勘测员与生物学家,他凭“直觉”重点审讯生物学家,秘密虽未解开,他却对她产生了特别的情感。
无论形式还是手法,《当权者》都与《湮灭》没有半点相似之处,作品本身和所描述的故事一样令人先感惊异,继而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