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二手时间 豆瓣 Goodreads
Время секонд хэнд
8.9 (247 个评分) 作者: [白俄] S. A. 阿列克谢耶维奇 译者: 吕宁思 中信出版集团 2016 - 1
20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最具分量的作品
发表后荣获德国书业和平奖(2013)、法国美第契散文奖(2013)、俄罗斯「大书奖」读者票选最佳文学作品(2014)、波兰卡普钦斯基报告文学奖(2015)
本书是白俄罗斯著名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最新作品,通过口述采访的形式,展现身处关键历史时刻的普通人的生活。本书讲述了苏联解体后,1991年到2012年二十年间的痛苦的社会转型中,俄罗斯普通人的生活,为梦想破碎付出的代价。在书中,从学者到清洁工,每个人都在重新寻找生活的意义。他们的真实讲述同时从宏观和微观上呈现出一个重大的时代,一个社会的变动,为这一段影响深远的历史赋予了人性的面孔。苏联解体已逾二十年,俄罗斯人重新发现了世界,世界也重新认识了俄罗斯。新一代已经成长起来,他们的梦想已不再关乎梦想,不再像90年代他们的父辈,关心信仰。二十年来,人们看了崭新的俄罗斯,但她却早已不是任何人曾经梦想过的俄罗斯了。作者追溯了苏联和苏联解体之后的历史过程,让普通的小人物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从而展现出身处历史的转折,以及人们如何追寻信仰、梦想,如何诉说秘密和恐惧,让人们重新思考什么是“俄罗斯”和“俄罗斯人”,为什么他们无法适应急剧的现代化,为什么再近两百年之后,依然与欧洲相隔。本书分为上下两部分,采访了生长于理想之下的俄罗斯人和今天的俄罗斯人,以及阿塞拜疆等前苏联国家的普通人,呈现他们的生活细节,所感所想。德国媒体盛赞该书撷取的是最为细小的马赛克,却拼出了一幅完整的后苏联时代图景。“一部20世纪后半叶的微观俄国史,笔力直抵普京时代。”
2023年7月13日 已读
今年目前读得最痛苦的一本书,一千多页的电子书读了七个小时,一半是因为复调式叙述加上本身没有多少情节,一半是因为当面对如山一样磅礴的记忆构成的历史时你会意识到其实我们都是虫子,这种认知会让人透不过气来
历史 苏俄 非虚构
一百个人的十年 豆瓣
9.4 (125 个评分) 作者: 冯骥才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4 - 6
文革”已经过去,它对众多人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革”是什么?“文革”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文革”到底对人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一百个人的十年》为我们似乎提供了一个清晰的答案。作者冯骥才试图以一百个各不相同的经历,尽可能反映这一经历十年、全社会大劫难异常复杂的全貌。通过记录普通人的经历,反映生活本质的真实。这本《一百个人的十年》将使“文革”的受难者们感受到某种东西以使内心获得宁静,使那些“文革”的制造者们从中受到人类良知的提醒而引起终生不安。
夹边沟记事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9.3 (203 个评分) 作者: 杨显惠 广东省出版集团 2008 - 9
《夹边沟记事》从2000年春季被《上海文学》开始连载至今,时间已经过去了九年。其间天津古籍出版社出过一册《夹边沟记事》,但其内容不全是“夹边沟”,还有几篇作者早期的中短篇小说。后来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全部的“夹边沟”故事,书名变成了《告别夹边沟》。现在花城出版社要重新出版《夹边沟记事》,且恢复了它的原名。
返校 (2019) 维基数据 IMDb Bangumi TMDB
返校
7.2 (139 个评分) 导演: 徐汉强 演员: 王净 / 曾敬骅
其它标题: Detention / Detention
1962年,寂寥而肃杀的时代,翠华中学高三生方芮欣,意外与辅导老师张明晖相恋,在问题丛生的家庭及学校中,他成为她唯一的出路。追求自由的张明晖,另与师生殷翠涵、魏仲廷等人组织读书会,研读禁书,虽为高压校园带来一线呼吸的空间,却也冒着生死攸关的风险。一夜,方芮欣与魏仲廷在暴雨中的校园苏醒,两人遂结伴寻找老师,却发现校园逐渐从他们熟悉的世界剥离,在鬼魅横行的异域,他们被迫面对可怖的真相…
2023年5月13日 看过
「我們有獸性和惡魔性,但一起也有著神性;有利己主義的欲求,但一起也有著愛他主義的欲求。 」
历史 台湾 惊悚
明朝那些事儿 豆瓣 Goodreads
8.6 (98 个评分) 作者: 当年明月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1 - 12
《明朝那些事儿》这篇文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2023年6月9日 已读
中学时期是真的很喜欢,再翻出来看还是会被历史本身触动。扣一星给当年明月时不时流露的爹味幽默……
中国 历史 非虚构
The Shortest History of Europe 谷歌图书
作者: John Hirst The Experiment 2022 - 11
Uncover the decisive moments that shaped a world-changing continent. The Shortest History books deliver thousands of years of history in one riveting, fast-paced read.

Celebrated historian John Hirst draws from his own lectures to deliver this ultra-accessible master class on the making of modern Europe, from Ancient Greece through World War II. With over 600,000 copies sold worldwide, this brief history is a global sensation propelled by a thesis of astonishing simplicity: Just three elements—German warfare, Greek and Roman culture, and Christianity—come together to explain everything else, from the Crusades to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Hirst’s razor-sharp grasp of cause and effect helps us see with sparkling clarity how the history of Europe—the crucible of liberal democracy—shapes the way we live today.
2023年6月30日 已读
课本 2023.6.30编辑:结课了!
历史 非虚构
Western Civilization in World History 谷歌图书
作者: Peter N. Stearns Routledge 2008 - 01
Western civilization and world history are often seen as different, or even mutually exclusive, routes into historical studies. This volume shows that they can be successfully linked, providing a tool to see each subje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other, identifying influences and connections. Western Civilization in World History takes up the recent debates about the merits of the well-established 'Western civ' approach versus the newer field of world history. Peter N. Stearns outlines key aspects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 often assumed rather than analyzed - and reviews them in a global context.
切尔诺贝利的祭祷 豆瓣
Чернобилска молитва
9.2 (77 个评分) 作者: [白俄] S. A. 阿列克谢耶维奇 译者: 孙越 中信出版集团 2018 - 8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二手时间》作者阿列克谢耶维奇代表作
切尔诺贝利核灾难幸存者口述实录
简体版首度完整出版,作者全新修订,指定译本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她的复调书写,是对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的纪念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32周年,以本书作为对受难者、牺牲者的祭祷
...... .............
※编辑推荐※
★ 阿列克谢耶维奇代表作,“乌托邦之声”系列中的最感人肺腑的篇章 。
★ 切尔诺贝利核灾难幸存者口述实录,揭开切尔诺贝利灾难的“内幕和真相”。文学史上最震撼人心的非虚构写作。
★ 每一页都是奇异而残忍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透视着俄国人的灵魂 。阿列克谢耶维奇探访事故发生地,历时数年,采访了超过500位灾难受害者,真实地记录人们的愤怒、恐惧、勇敢、同情和爱。她拼写出了一个时代的声音和一幅幅不同的人性图像。
★ 阿列克谢耶维奇是经典俄语文学的继承者。她继承了从普希金开始,到托尔斯泰、契诃夫的现实主义脉络。她的作品是俄罗斯现实主义传统的当代体现。
★ 一部反思人类技术灾难的启示录。福岛核泄露、朝鲜核试验等人类的科技危险正潜伏在我们身边,当我们反思历史,该如何避免灾难重演?
...................
※内容简介※
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治下的乌克兰境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这是人类史上最惨烈的技术悲剧之一。上万平民因放射性物质长期受到感染或致命;数万亩土地被污染,切尔诺贝利一夜之间化为废城。
事故后十年,著名记者阿列克谢耶维奇冒着核辐射危险,深入事故发生现场,历时数年,访问了超过500位幸存者,用普通个体的声音平贴出时代的全景,书写了一部人类的启示录。在这里,平凡人物的真实经历比小说更惊人。每个人的声音都透视着历史的崩塌、国家机器的隐瞒、俄罗斯人的价值观,以及人们的愤怒、恐惧、勇敢、同情和爱。
「切尔诺贝利核爆是二十世纪最重大的灾害事件,时至今日我还是不解,我所见证的究竟是过去还是未来?……一不小心,就会陷入恐惧的窠臼。」——阿列克谢耶维奇
...................
※媒体推荐※
因涉及苏联历史上富有争议的主题,阿列克谢耶维奇常将自己置于险境,她挑战过往叙事,并重新审视历史事件对普通人的影响。
——《纽约客》
她的书具有危险的力量,记录着二十世纪的暴力、愚蠢与残酷,毫无冷场。
——德国国家广播电台
阿列克谢耶维奇为历史中的灰色地带举起一盏明灯。
——瑞典《赫尔辛伯格日报 》
每一页都是残酷、荒诞的故事,就像核辐射残存在幸存者的体内。
——《纽约时报》
阿列克谢耶维奇在这部非凡的作品中,记录了她的白俄罗斯同胞的生与死。本书终于在美国出版……简直是无与伦比的见证。
——《国家》杂志
比起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切尔诺贝利事件可能是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
——《政治事务》杂志
如同古希腊悲剧表演的合唱团,本书收录了众人的心声。短期之内,我们恐怕不会再有机会读到这般真实记录愤怒、愚昧、英勇和伤亡的文字。
——《伦敦时报》
口语叙述的历史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充斥着面对命运时的无奈、艰苦卓绝的勇气,以及浓厚的黑色幽默……如同不可磨灭的X光透视着俄国人的灵魂。
——《出版人周刊》
书中记录着受污染的世界里骇人的生活。这些典型的故事分别传达出不同的声音:愤怒、恐惧、无知、艰苦、英勇、同情和爱。阿列克谢耶维奇冒着损害健康的风险,深入前线收集这些见证,把故事转化成令人难忘的精辟著作,我们只能期盼书中的灾难不会重现。
——《书目杂志》
阅读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或多或少都会让人感到哀伤。她的写作技法好似无言的雄辩,描绘了时代的无助、英雄主义和苦难。从受访者的独白中,她创造了这样一种历史:读者无论离事件多遥远,都会感同身受。阅读本书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切尔诺贝利是欧洲的一场海啸,这场由人类造成的海啸,永无止尽…如果你关心未来,我强烈推荐本书。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切尔诺贝利充满着极端和未知,它是技术爆炸的试验场。
—— Julian Evans,《每日电邮报》
她创造了一部情感史,你甚至可以认为它是一部灵魂史。
——Sara Danius,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干事
2022年4月11日 已读
宏大叙事下的微观人生。每一声祭祷都是一个血与泪的故事。
历史 苏俄 非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