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
你的夏天还好吗? 谷歌图书 豆瓣
너의 여름은 어떠니
9.0 (41 个评分) 作者: [韩国] 金爱烂 译者: 薛舟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2 - 10
“韩国八零后天才女作家”金爱烂
第十八届韩戊淑文学奖获奖作品
老舍文学奖得主 文珍 作序《在悬崖尽头抓住热带鱼》
“去看里面八个如热带鱼一样残忍而发光的故事吧。去亲身感受金爱烂美丽又凶险的夏天吧。——如果可以的话,尽可能多读几遍。”
《你的夏天还好吗?》是金爱烂的第三部短篇小说集,共收入八篇作品。书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大多面临绝境,赤裸裸地暴露在现实之中,却试图寻找渺茫的希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五篇作品聚焦于三十岁左右的年轻女性,细腻地描摹了她们在爱情、友情、婚姻、工作等方面的心理状态,或许会激起中国女性读者的共鸣。作为韩国文坛最有代表性的女作家,金爱烂赢得了大量读者的喜爱,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作品主人公的力量。
2025年7月24日 已读
“构成世界的物质出人意料地容易腐烂。”
女性 小说 韩国
外面是夏天 谷歌图书 豆瓣 Goodreads
바깥은 여름
9.0 (26 个评分) 作者: [韩]金爱烂 译者: 徐丽红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2 - 10
《外面是夏天》是金爱烂的第四部短篇小说集,共收入七篇作品。故事中的主人公大多在经历"失去",失去孩子,失去父亲,失去能用母语与之交流的人……金爱烂似乎有意将这种种失去之痛揉碎,均匀地分布在字里行间,让痛感不时击中读者的心。在本书中,作者依旧保持着都市生活观察员和记录员的角色,叙述平实,贴近生活。
2025年7月23日 已读
“我看你脸的时间比你看自己的时间更长……知道吗?”
女性 小说 韩国
椭圆女士 豆瓣
The Collected Stories of Leonora Carrington
7.4 (9 个评分) 作者: [墨西哥]莉奥诺拉·卡林顿 译者: 郁梦非 / 李思璟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 - 8
【编辑推荐】
🐇 天才艺术家、超现实主义最后的幸存者、2022年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主推人物莉奥诺拉·卡林顿短篇小说集,简体中文首次出版!
她曾是戏梦巴黎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圈宠儿,路易斯·布努埃尔、安德烈·布勒东、马克斯·恩斯特都为之着迷;
在超现实主义成为历史以后,她被公认为这一运动最后的幸存者;
她的绘画作品在苏富比拍卖行拍出325万美元的天价;
2022年,她被选为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主推艺术家,再次让世人领略其风采;
莉奥诺拉·卡林顿短篇小说代表作——简体中文版首度引进!
🐇 一次纸上做梦,一场妖夜舞会,一本无法无天的疯狂黑童话!
可怕的兔子、逃亡的马儿、英俊的野猪、快乐的尸体;
叛逆的少女、神秘的狼男、失控的姐妹、虚伪的圣徒;
悲伤的恋情、恐怖的婚姻、离奇的复仇、恼人的怪病……
以天马行空的笔触解放被缚的想象,幽默、暗黑、讽刺,让人欲罢不能的超现实主义故事会!
🐇 多语言写作的短篇盛宴,英、法、西语译者精妙联弹
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卡林顿用英、法、西三语创作了这些带有她独特艺术标记的短篇故事,
得以让读者一窥卡林顿在生命不同阶段的风格演进和主题变化;
中文版《椭圆女士》特邀三位译者从英、法、西语直接翻译,尽量还原卡林顿的写作艺术。
🐇 安吉拉·卡特、路易斯·布努埃尔 齐声赞誉
莉奥诺拉·卡林顿坚定不移地追随自己强烈的特定视野和存在方式……她的作品充满激烈的、非传统的女权主义烙印,愤怒赋予其最后一丝讽刺和力量。
——安吉拉·卡特
🐇 知名设计师汐和操刀,精装小开本典雅便携
知名青年设计师汐和倾情设计,珊瑚粉包边书脊搭配素净壳面,呈现灵动与优雅交锋的装帧视觉;
110*185精装小开本,出游、通勤绝佳伴侣。
【内容简介】
“就算你并不信我所讲,我的故事也趣味横生。”
叛逆少女讨厌母亲为自己举办的社交舞会,于是请一只鬣狗替她出席;
由于悲伤消沉,“我”游荡进群山深处,看见一轮溺亡在湖中的月亮;
受邻居之邀上门做客,却发现宅子里养着一群可怕的兔子;
年轻人骑着一具快乐尸体在路上飞奔,没想到尸体也有自己爱与黑暗的秘密……
【媒体推荐】
莉奥诺拉·卡林顿坚定不移地追随自己强烈的特定视野和存在方式……她的作品充满激烈的、非传统的女权主义烙印,愤怒赋予其最后一丝讽刺和力量。
——安吉拉·卡特
这部卡灵顿此前已发表和未发表的短篇小说集是对她那奇异、如梦似幻的世界极好的介绍。
——卡门·玛丽亚·马查多(《派对恐惧症》作者)
卡林顿的故事乐观且虚无、美丽且怪诞、温柔且残忍。她从不满足于简单或老套的事物,不满足于能被缩短和简化后放进幸运饼干里的人生哲学。
——希拉·海蒂(《房间里的母亲》作者)
这本卡灵顿短篇小说集是献给世界的宝藏和礼物。一项惊人的成就。
——杰夫·范德米尔(《遗落的南境·湮灭》作者)
阅读她的作品是什么感觉,以下是最好的描述:在毛茸茸的童话故事中间,有一些激怒人的东西,一些熟悉得令人不快的东西,一些充满人性的、可怕的东西。
——《纽约时报书评》
古怪的人类、嗜血的会说话的动物和混血生物在她这部精彩绝伦的奇幻故事集里纷纷亮相。
——《出版人周刊》
太古和其他的时间 Eggplant.place 豆瓣 Goodreads
Prawiek i inne czasy
8.9 (194 个评分) 作者: [波兰]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 译者: 易丽君 / 袁汉镕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7 - 12
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国际布克奖得主、
波兰文学女王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成名作
一部魔幻现实主义的碎片化小说,
八十四块时间的裂片,
拼贴出历史的斑斓大梦。
◎ 编辑推荐
☆ 作者奥尔加·托卡尔丘克为 2018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2019 年 10 月颁发),本书是她的成名作。
☆ 20 年间被翻译为 22 种语言,在全世界范围内出版 108 次,是入选波兰中学课本的国民小说,也是打动评论界的口碑之作。
☆ 故事的中心是一座位于宇宙中心的虚构小镇和一个蕴藏造物之谜的游戏棋盒。小说通过不断转换视角,以八十四块时间的裂片,拼贴出历史的斑斓大梦。
☆ 太古是一个地方,它的四个边界由四位天使守护。这里有玩物丧志的地主、痴心不改的孤独集邮者、触摸时空边界的少女、与月亮结仇的老妇,也有天使、水鬼、哈巴狗,乃至咖啡磨……这是一部以魔幻现实主义书写东欧百年历史的巨作,也是一首观照人性、慰藉灵魂的童谣。
☆ 关于特殊时期平凡人的尊严,关于爱、欲望和徒然的失去,关于早已谱写的命运和冲破束缚的灵魂。
◎ 内容简介
《太古和其他的时间》是波兰当代著名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成名作。小说共84个章节,每一个章节以“xxx的时间”命名,通过不同的视角讲述了太古之中各种人物,甚至动物、植物和东西的故事:触摸世界边界的少女、沉迷解谜游戏的地主、寂寞的家庭主妇、咒骂月亮的老太婆,乃至天使、水鬼、哈巴狗、菌丝、小咖啡磨……以三代人的人生故事,折射了波兰二十世纪动荡起伏的历史命运。
太古是一个地方,位于宇宙的中心。它的四个边界由四位天使守护。太古之外的世界并不存在,自以为走出太古的人,其实站在边界上做梦,梦见自己走到了外面的世界。等他们苏醒过来,便回家去,把自己的梦当成了回忆。边界也会生出现成的人,如同他们从外面的世界而来……
◎ 媒体推荐
她的叙事富于百科全书式的激情和想象力,代表了一种跨越边界的生命形式。
—— 诺贝尔文学奖评选机构瑞典文学院
本书深深扣动了读者的心弦,特别是对20世纪波兰的崭新呈现手法令读者眼前一亮。
——《经济学人》
在这本史诗小说中,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运用魔幻现实主义创造出了一个既弥漫着古老神话,又坚实扎根于当下的世界。
——《法兰克福汇报》
《太古和其他的时间》的散文风格具有强大的抚慰效果。安静而有力量,这是一个令人久久难以忘怀的故事。
——《今日世界文学》
本书交织民间传说、史诗、神话与波兰生活景致,形成一个充满符号、隐喻的世界,令人从容反视生命、爱情和意义的种种。
──《中国时报开卷周报》翻译类十大好书推荐词
◎ 获奖记录
★ 作者获得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2019年授予)
★ 获1997年获波兰权威文学奖“尼刻奖”
★ 获1996年波兰Paszport Polityki奖(由波兰ZUI大的周刊纸媒Polityka评选的年度奖项)
★ 获1997年波兰Kościelski奖(创始于1962年的独立文学奖项)
★ 获2003年《中国时报开卷周报》翻译类十大好书
滔滔生活 豆瓣 谷歌图书
8.6 (70 个评分) 作者: [韩]金爱烂 译者: 徐丽红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2 - 10
“韩国八零后天才女作家”金爱烂
第二十七届申东晔创作奖获奖作品
未来文学家奖得主 张怡微 作序《“我想抓住那道光”》
“喜欢金爱烂的读者,很容易就会捕捉到千变万化的文学创造背后那双犀利的女性冷眼……现实冷峻如雪,作家将这些体验都划归为生活本来的样子,它是有温度的,是寒冷的。与此同时,它也是有光芒的。”
《滔滔生活》是金爱烂的第二部短篇小说集,共收入八篇作品。这些故事写成长于饺子馆的女孩在雨水倒灌的首尔半地下出租屋里肆意弹琴,写都会女性极度疲惫而辛劳的职场生涯,有城市青年囿于物质的缺乏无法体面过圣诞节,写丈夫出轨与负债的妈妈靠开面馆养大女儿……它们聚焦了城市中那些看似平常、边缘,实则每天都在与生活无声抗争的可敬的普通人;这些充满想象力和智慧的文字就像在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中积聚起来的一汪水,读者映照出自己,辨认出生活的重压之下个人的内心曲折。
2025年5月29日 已读
为什么如此擅长描写停滞的生活中流淌的某些瞬间?阅读时仿佛在每一段文字每一处比喻中都看到自己,看到“东亚”,看到“女性”,看到那些想要舍弃又无法割舍的东西,有一种鲜血淋漓的震悚。
女性 小说 韩国
素食者 Goodreads
作者: 韩江 ShiGuang 2021 - 10
为了逃避来自丈夫、家庭、社会和人群的暴力,她决定变成一棵树

在英惠的丈夫郑先生的眼中,“病”前的英惠,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女子:不高不矮的个头、不长不短的头发,相貌平平,着装一般,温顺、平淡、文静。正如他所希望的那样,英惠完美地扮演了平凡妻子的角色——料理家务,伺候丈夫,就像千千万万的传统妇女一样。

然而,一场噩梦之后,妻子却突然开始拒绝吃肉,拒绝为家人准备荤菜,甚至到最后,她开始拒绝自己的“人类”身份,把自己当成了一株植物,一株只需要阳光和水,谢绝任何食物和交流的植物。而随着她被动的反叛以越来越极端和可怕的形式表现出来,丑闻、虐待和疏远开始让她螺旋进入她的幻想空间。在精神和身体的完全蜕变中,她现在危险的努力将使英惠——不可能的、狂喜的、悲剧性的——远离她曾经为人所知的自我。
2025年4月14日 已读
阅读过程中的不适感是循序渐进的。从第一篇毫不掩饰的肮脏凝视到第二篇中巧言令色的猥琐,象征的意味太强,叙述太尖锐,让人设身处地感受到某种巨大的痛苦。这个可憎的社会要她合群,要她沉默,要她变成虚无之中的另一个象征符号,而她只是想要成为一棵树。
女性 小说 韩国
致命女人 第一季 (2019) 豆瓣
Why Women Kill Season 1 所属 : 致命女人
8.8 (1290 个评分) 导演: 大卫·格罗斯曼 / 刘玉玲 演员: 刘玉玲 / 金妮弗·古德温
贝斯(金妮弗·古德温 Ginnifer Goodwin 饰)从小的梦想就是能够成为一名家庭主妇,如今她嫁给了罗伯特(山姆·贾格 Sam Jaeger 饰)为妻,总算是实现了理想。没想到第三者的出现将她美好的生活幻影撕成了碎片。
社交名媛西蒙尼(刘玉玲 饰)嫁给了非常疼爱她的卡尔(杰克·达文波特 Jack Davenport 饰),哪知道竟然在偶然之中发现卡尔竟然是一名同性恋者,在守住秘密和守住尊严之间,西蒙尼必须做出选择。
泰勒(柯尔比·豪威尔-巴普蒂斯特 Kirby Howell-Baptiste 饰)和埃里(瑞德·斯科特 Reid Scott 饰)正在进行一场开放式婚姻,泰勒的情人杰德(亚历珊德拉·达达里奥 Alexandra Daddario 饰)的出现让埃里开始觉得,在他们两个人里面再加一个人似乎也是个不错的主意。
好骨头 豆瓣
Good Bones
8.1 (14 个评分) 作者: [加]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译者: 包慧怡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23 - 2
身为女性总是被冒犯,《好骨头》替你痛快回击!
.
编辑推荐
颠覆厌女文化•质疑男权神话•挑战刻板观念
◎在那个女作家被视为怪胎的年代,阿特伍德成为了怪胎皇冠上的明珠。
◎当之无愧的加拿大文学女王!布克奖得主!斩获140多项重磅文学奖项!
◎打破颠扑不破的男权神话,将话语权交给那些被冒犯的女人。
◎本书译者包慧怡:阿特伍德因她的聪明而“臭名昭著”。
.
内容简介
我连个名字都没有。
一直以来,我只是 “那个丑姐姐”,重音在“丑”字上。
——本书第18页
古往今来,被叙事的女性角色要么美丽善良,要么丑陋歹毒。
《哈姆雷特》里沉默不语的王后,《灰姑娘》里丑陋无比的恶毒姐姐,当性别的刻板印象成为桎梏时,阿特伍德要做的不过是解绑、打乱、重塑。
这一次,阿特伍德要替被冒犯的女性,冒犯回去。
.
名人媒体推荐
在波德莱尔那里,女人被诗人物化;到了阿特伍德那里,女诗人冷眼旁观,看男人如何物化她,从而对厌女文学开展了漂亮的反击。
——帕特里西娅•梅丽瓦尔《虚伪的读者》
阿特伍德本人拒绝被归为女性主义作家——在这种事情上,本人的意见通常不管用。在反映女性真实处境一事上,她是做得最聪明的当代作家之一。
——包慧怡(本书译者)
这是阿特伍德感性和嘲讽才能的一个奇妙的微型样本。
——《泰晤士报》
.
“生活并不公平,我又何须公平。”
“现在,让我们赞颂傻女人,她们是文学之母。”
“女人是附带一个脑袋的身体,男人是附带一个身体的脑袋。”
“每天早晨我都要跪倒在地,感谢上帝没把我创造成一个男人。”
2023年3月11日 已读
这个译本真美,翻到最后发现译者还译过《爱丽尔》,顿时觉得像偶遇了一位许久未见的老朋友。作者的文字已经足够精巧别致,译者则是包裹着动听音乐的美丽八音盒……与其说这是一部女性主义作品,不如说这是属于女性的作品……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意象情境,一眼就能看出是女性的手笔🥺
最喜欢《小红母鸡倾诉了一切》《女体》《冷血》《外星领土》这几篇的内容,喜欢《罂粟花:三种变奏》《返乡》《死亡场景》的叙述……这么一列才发现好像没有几篇是我不喜欢的🥲又多了一个喜欢的作家!
译后记这句说得好好:“留白意味着意外的空间,这是一种邀请读者加入的写作。《好骨头》几乎没有讲述任何一个完整的故事,有的只是丰满的情境。”
加拿大 女性 小说
如果我们无法以光速前行 豆瓣
우리가 빛의 속도로 갈 수 없다면
8.2 (54 个评分) 作者: [韩] 金草叶 译者: 春喜 2022 - 6
当死亡不再代表永别,人生将如何?
《如果我们无法以光速前行》是金草叶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也是她写作生涯的耀眼开幕。这部科幻小说集在韩国一共累计了25万册销量,被《朝鲜日报》《东亚日报》《文化日报》《京乡新闻》等多家权威媒体选为2019年年度图书,获韩国文化艺术委员会、韩国出版文化协会推荐,并入选韩国文学评论家协会评出的“我们时代的小说50部”。金草叶以一己之力,打破了“韩国科幻小说是否存在读者”的质疑。
七个故事,直面社会矛盾,又遥指广阔宇宙。不识情爱的乌托邦、难以前往的远宇宙、跳入大海的宇航员……金草叶将现实的痛楚、想象的宏大以及理解的力量编织在一起,用科幻寻找现实生活的答案——“虽然会痛苦但也更幸福”。
这颗星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多数派,也是少数派。如果我们曾遭遇坎坷,那么就一定会在金草叶的故事里被理解,被包容。
★ 收录作品 ★
▷《光谱》正被《蜂鸟》导演金宝拉改编为电影
我把外婆的遗骸送往宇宙,还给了那些星星。
▷《共生假说》英文版发表于科幻杂志《克拉克世界》
不要离开。不要带走那个美丽的世界。在我长大之后,也请留在我身边。
▷《如果我们无法以光速前行》获第2届韩国科幻文学奖中短篇佳作奖、提名第52届日本星云赏海外短篇奖
可以允许我的最后一次航行吗?
▷《情绪实体》
有时候,一些人需要的并不是有意义的眼泪,而是眼泪本身。
▷《馆内遗失》获第2届韩国科幻文学奖中短篇大奖
妈妈有索引。在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
▷《关于我的太空英雄》提名第52届日本星云赏海外短篇奖
在景没有飞向宇宙,而是跳进了大海。
▷《朝圣者们为什么不再回来》
我们很幸福,却对幸福的起源一无所知。
★ 书评荐语 ★
读过金草叶的作品之后,像是有人伸出长长的胳膊,啪嗒按下了不曾察觉的开关,一切都发生了改变。金草叶的小说会让人哭泣,沉浸于全新的感觉,向前迈进。作品赋予我们在充满悲伤的宇宙中也能前行的勇气。过去几年间,我一直在不自觉地等待着金草叶。遇到可以全心全意喜欢的新作者,我感到非常激动。称赞卓越并不难,见证这个精彩的开始却是一种罕见的幸运。——郑世朗(小说家)
在流畅的故事叙述中发现了我所认为的小说家的眼与口,很难相信这是年轻作者的首部作品。从观察的视角到提出的问题,都令人印象深刻。——金衍洙(小说家)
我们可以在金草叶的小说世界中,看到那些被历史遗忘的以女性、残疾人、移民、未婚妈妈为代表的少数群体的细微感受,以及她们逐渐寻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的美丽风景。——印雅瑛(文学评论家)
如同雷·布拉德伯里一般,文字充满诗意。——小岛秀夫(游戏制作人)
以丰富奇丽的科幻创想为经,绵长幽远的人性咏叹为纬,金草叶编织出了让我们沉浸其中回味无穷的想象世界。——刘慈欣(科幻作家)
金草叶的出现令人惊艳,彻底改变了我对韩国科幻的认知。她善于提出深刻的问题,并将精妙的解谜过程建立在坚实的科学与人文基础之上。这是一流科幻作家才具备的能力。——姚海军(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辑)
韩国文学因为出现了金草叶而更加多彩、自信、充满希望。——禾禾(读者)
在金草叶七分悲伤三分温暖的世界里,即使无法理解一切基本假说,也能对那份担忧与怜悯感同身受,特别是读到《馆内遗失》的最后,一下子从冷酷的未来世界,被拉回更加冷漠的现实世界,难以言说的闷堵。哪怕我们无法以光速前行,我想我也已经在金草叶的小说里,见过了所有光的色彩。——Ark000(读者)
就我不多的韩国文学阅读量来说,两个作家改变了我对韩国文学的看法,一个是李沧东,一个是金草叶。不是宏大的故事,有着某种市民气和科幻母体兼容得很好的一面,又带着女性对生活的经验,提出了浪漫的问题。个人最喜欢表题作和《共生假说》。——Adrian(读者)
2023年12月21日 已读
非常温柔可爱的一本科幻,阅读中几次为作者的奇思妙想感叹。不知道作者有没有其他作品,想看她写长篇:-D
女性 小说 科幻 韩国
轻舔丝绒 豆瓣 Goodreads
Tipping the Velvet
7.6 (63 个评分) 作者: [英国] 萨拉·沃特斯 译者: 陈萱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 - 11
因为一朵抛掷而来的玫瑰,海滨少女从此远离家乡,追随心爱的男装丽人;
因为一场毫无预料的背叛,演员南希从此堕落沉沦,把自己放逐在伦敦阴暗的街角。
在这部关于情欲也关于自由,关于成长也关于蜕变的小说中,萨拉·沃特斯检阅了维多利亚时代的剧院文化、男装丽人风潮、女权运动的雏形、贵族的地下情色会所,再现彼时的伦敦百态。
2024年1月17日 已读
3.5/5,《南茜的情史》这个改编名莫名很像《莫里斯的情人》,但两本书实际上聚焦的都是主角的成长。最喜欢第一部的色调,无论是情色场景还是主角的心路历程都描写得非常细腻,海浪一般青涩潮湿;第二部实在有点让我大开眼界了(各种意义上)。最后的结局算是比较理想,但是黑色的字越看越红……
LGBTQ 女性 小说 英国
人选之人:造浪者 (2023) 豆瓣 TMDB
人選之人—造浪者 Season 1 所属 : 人选之人:造浪者
9.0 (494 个评分) 导演: 林君陽 演员: 謝盈萱 / 黃健瑋
激烈选举风雨欲来。竞选团队面临各种艰难选择,应对政坛的惊涛骇浪。
2023年8月2日 看过
科幻片。最后几集感觉节奏有点赶,但是还是很喜欢🥹🫶主要观后感:政坛恶臭老男人去死啊!!!
剧情 台湾 女性
“女巫”: 不可战胜的女性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Sorcières: La puissance invaincue des femmes
7.8 (13 个评分) 作者: [法]莫娜·肖莱 译者: 崔月玲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22 - 9
猎巫运动曾为我们打造了某种令人恐惧的女巫形象:她们施行邪术,她们顽固不化,她们衰老丑陋……然而,这首气势磅礴的意识形态之诗遍布着厌女情绪的韵脚,其余风依旧浸染着当今世界对女性的评判。莫娜·肖莱为我们除去了掩人耳目的矫饰,呈现出真正的“女巫”形象:她们独立生活,她们自然老去,她们掌控着自己的身体与性。
这里探讨的是三种不同类型的女性人生:
不依赖他人的——自主权并不意味着关系的缺失,而是可以建立关系,但这些关系必须尊重我们的完整性、我们的自由意志,让我们能全面绽放,而不是自我束缚;
不囿于母职的——改变自己的命运,或者只是让日子变得有希望,都得先让生孩子变成随心所欲、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的一件事;
不惧怕衰老的——女人并不是非得保持自己年轻时的样子,她们完全有权利用另一种面貌、另一种美丽来丰富自己。
“女巫”是唯一通过自身来持有某种能力的女性原型,她不因其他人而被定义,所以,“女巫”的继承者们,请承继这种力量,为自己而绽放吧!
将这一辈子活成你们能做到的最好的样子!
2023年7月18日 已读
选修课上学到女性主义文学时略微涉猎了feminism的一些分支,读了这本书才真正理解了其中一些内容的含义。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问题,这本书读起来总觉得略微有点散,有些搬来的观点似乎论证得没那么清楚🥲不过这不妨碍它成为一部优秀的女性主义作品——从“女巫”这个几百年前就存在的形象谈起,真是很新颖的角度
女性 法国 非虚构
知晓我姓名 豆瓣
Know My Name
9.5 (109 个评分) 作者: [美]香奈儿·米勒 译者: 陈毓飞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 - 8
☆ 屡获大奖的现象级畅销书!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自传类大奖,《华盛顿邮报》《纽约书评》《时代》年度十大好书,《芝加哥论坛报》、《魅力》、Elle年度书籍,《科克斯书评》年度推荐回忆录;
☆ 震撼全美的勇气之书!希拉里、崔娃激赏推荐,继《汤姆叔叔的小屋》以来美国最重 要的历史文档之一;
☆ “斯坦福性侵案”全纪录,受害者实名讲述直抵人心,获取正义的过程如何变成第二次精神施暴;
☆ 与所有受伤的心灵同在!呈现受害者漫长的疗愈过程,将感动与力量带给每一颗有过创伤的心灵;
☆ 非虚构写作典范,优美的文学书写,清晰逻辑推理,透视美国Me Too运动的风起云涌。
————————————
2015年1月,斯坦福大学性侵案震惊全美。犯罪嫌疑人布罗克·特纳是一名曾参加过奥运会预选赛的游泳新星。
面对法庭的不公审判,受害者化名为埃米莉发表法庭陈述,这份陈述被认为是继《汤姆叔叔的小屋》以来美国最重要的历史文档之一。在案件影响下,加州罢免庭审法官并改变性侵立法。
她不是埃米莉,她是香奈儿·米勒,一个华裔女孩,中文名字是张小夏。
她不是符号般的受害者,而将在书写中为自己、为所有曾遭受伤痛的女孩重新获得疗愈、尊严和力量。
————————————
这个美丽、饱含力量、重要的故事也是一次重新寻回自我的行动,它值得被广泛阅读,尤其是下一代的青年男性。米勒的文字是我们的目标和地图。她是我们珍视的宝藏。——《纽约时报》
在《知晓我姓名》中,我们每分钟都与米勒同在,感同身受,在记录庭审的章节里甚至不忍卒读……米勒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平实、精准却感人至深。——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
米勒展现了一桩强暴案件的受害者获取正义有多么困难,这个过程如何变成第二次施暴。虽然米勒的笔触不时充满愤怒,但她始终致力于宽慰,向其他有同样受害经历的人提供获救的途径。《知晓我姓名》不仅激发我们的勇气,更在结局充满救赎的希望。——《华盛顿时报》
米勒与庞大的性侵受害者群体分享着同一种语言,她将自己的痛苦放置于这个群体的普遍背景之中。在一个要求受害者保持沉默的世界里,《知晓我姓名》以毫不畏惧的气势展现了作者坚毅、惊人的强大存在。——《卫报》
《知晓我姓名》既是公开的怆痛,也是自我的疗愈,既是沉默的饮泣,也是大声的呼喊……它不仅仅是一份成功的控告书,也是一只向你伸出、邀请你与她共同战斗的手。——Elle
2023年6月14日 已读
你要真相,所以我把真相血淋淋地摊开摆在你面前。这就是你始终回避的真相。你闭上眼睛,但你永远无法否认的是,这就是这个世界的运转模式。世界是围着掌控权力的人旋转的,在这个语境下,那群人叫做“性侵犯”。
你成功、光鲜又美丽,但你做错了一件事,那就是低估受害者的力量。你低估了真相的力量。
女性 美国 非虚构
女性主义40年 豆瓣
不惑のフェミニズム
8.1 (7 个评分) 作者: [日]上野千鹤子 译者: 杨玲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3 - 5
“我就是我!我就是女人!”
从“野丫头”到“女性主义理论第一人”
上野千鹤子完整回顾40年女性主义历程
*
“我就是这样一路飞奔而来的,我希望读者能够接过我的接力棒。”——上野千鹤子
*
1970年,日本女性解放运动诞生了。二十出头的上野千鹤子接受了女性主义洗礼,前辈们活跃的身姿激励着她奔向最前线,并一路奔跑至今。40年后,上野千鹤子回顾自身女性主义的生涯。从女性主义草创期的初心到2000年后为女性主义的奔走呐喊,在本书中都一一呈现。
——20世纪70年代,日本女性主义诞生,上野受到了女性主义的洗礼。
——20世纪80年代,日本女性主义在被抵制和不被理解中成长,上野卷入了一系列的论战,如“带孩子上班之争”的“陈美龄论战”、“女性抨击女性”的曾野绫子批判等,她也因此被贴上了“争强好胜”的标签。
——20世纪90年代,日本女性主义进入顺风时代,上野在北京妇女大会参与“慰安妇之争”,第一次以女性社会研究者的身份登上东大讲台,但媒体评价上野开始“保守化”了。
——21世纪00年代,日本女性主义被逆袭,上野为此奔走呐喊。作为当事人,她留下了关于取消讲座、下架图书、修改条例、冻结预算等事件的证言,提醒自己:“我们无暇绝望”“通过斗争得来的要靠斗争维护到底”。
*
40年来,女性直面的问题在改变,周遭的环境也在改变,但她为女性发声的初心始终未变。有关有关职场歧视、家庭分工、女性独立、校园性骚扰等,她用极具现场感、震撼力的文字直面女性的种种困境,畅谈女性如何活出想要的人生和女性理想生活的社会。
——关于女性:“无论我是丑是美,无论我会不会被男人选择,无论我有没有乳房或子宫,‘我就是我!我就是女人!这由我自己决定,不容他人侵犯’。”
——关于家庭分工:“家务不仅是劳动,还是不正当地没有薪酬的劳动。所有的母亲都是‘工作母亲’。”
——关于生育权利:“所有人都在鼓励(甚至强制)女性成为母亲,但与此同时,即将成为母亲的女性却孤立无援,只能独自承担生育的一切责任。”
——关于女性理想生活的社会:“我们需要的社会……是女性能够自由选择育儿或照顾老人,不受强制、不孤立无援、不因这种选择而蒙受损失的社会;是女性不会受到男性暴力或性骚扰的社会;是女性即使孤身一人也能安心生育孩子的社会。”
到灯塔去 Goodreads 豆瓣
To the Lighthouse
9.1 (8 个评分) 作者: [英] 弗吉尼亚·伍尔夫 译者: 瞿世镜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2 - 10
《到灯塔去》是伍尔夫创作于1927年的作品,是一本准自传体的意识流小说,对文学史影响深远。小说描写一次大战后拉姆齐教授一家和几个亲密朋友在苏格兰某岛屿上度假的一段生活。作者在这部情节非常简单的小说中探讨人生的意义和自我的本质,指出自我有可能逃脱流逝不息的时间的魔掌并不顾死亡的威胁而长存不朽。灯塔塔尖的闪光即象征拉姆齐夫人的灵魂之光。
本书对文学技巧的运用丰富而精妙,不论是心理描写、视角转换,还是意识流手法,都充满艺术色彩,读来令人赞叹。
2023年4月16日 已读
梦境一般的文字,捕梦网一样的笔触,仿佛能把每一点细碎的念头都诉诸文字。翻开这本书就是登上前往灯塔的小船,随伍尔夫笔下温柔的海浪漂流。
女性 英国
82年生的金智英 豆瓣 Goodreads 谷歌图书
82년생 김지영
8.0 (381 个评分) 作者: [韩]赵南柱 译者: 尹嘉玄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19 - 9
一个女孩要经历多少看不见的坎坷,才能跌跌撞撞地长大成人。
亚洲10年来罕见的现象级畅销书,凭口口相传在韩国销量突破100万册。
韩国书店联合会评选2017年最佳小说,作者赵南柱被授予“年度作家”殊荣。
韩国总统文在寅、国民主持人刘在石、“少女时代”崔秀英、BTS团长金南 俊都 在阅读, 但阅读这本书的女艺人会被人身攻击。
《熔炉》《釜山行》原班主演孔侑、郑有美出演同名电影即将上映。
内容简介:
金智英,1982年4月1日出生于首尔某医院妇产科。成长于公务员家庭,一家六口人住在三十三平的房子里。
她就是那种你每天都会迎面遇到的普通女孩。
从小,金智英就有很多困惑。
家里最好的东西总是优先给弟弟,她和姐姐只能享有剩下的食物,共用一间房、一床被子。上小学时,被邻座男孩欺负,她哭着向老师倾诉,老师却笑着说:“男孩子都是这样的,愈是喜欢的女生就愈会欺负她。”上了中学,常要提地铁、公交车上的咸猪手。在学校也不能掉以轻心,也有男老师喜欢对女同学动手动脚。可她们往往选择忍气吞声。大学毕业,进入一家公关公司。她发现虽然女同事居多,高管却几乎都是男性。下班不得不去应酬,忍受客户的黄色笑话和无休止地劝酒。三十一岁结了婚,不久就在长辈的催促下有了孩子。在众人“顺理成章”的期待下,她辞掉工作,成为一名全职母亲。
金智英感觉自己彷彿站在迷宫的中央,明明一直都在脚踏实地找寻出口,却发现怎么都走不到道路的尽头。
2023年3月29日 已读
非常浅显易懂,几乎到了平铺直叙的地步。然而即使用平白如话的笔触把每一个普通女性可能遭遇的困境摊开了叙述,也还是有人看不懂。女人们——要面对这些沉甸甸的不公,你们已经很勇敢了。不肯睁开眼睛直视真相的人才是懦夫。
女性 小说 韩国
厌女 豆瓣 Goodreads
女ぎらい
9.1 (766 个评分) 作者: (日) 上野千鹤子 译者: 王兰 上海三联书店 2015 - 1
《厌女》不是一部纯理论性著作,而是运用女性主义理论针对日本当代的各种社会现象的实践性分析。《厌女》处理了广泛的日本题材,其中既有文学性的,比如谈到小说家吉行淳之介、永井荷风、林真理子等,更多的则是社会性的。上野千鹤子谈到的许多现象,尤其是家庭的、婚姻的,在中国也有很类似的情况。知性的读者会从这些论述中获得强烈共鸣并得到理论上的指引。
2023年3月23日 已读
真是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上野老师鞭辟入里地探讨了当今社会的厌女症之种种怪现象,虽然相比于《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而言学术性更强,但读起来也并不晦涩。血淋淋的现实摆在你面前时,只有正视那鲜血才能造成变革。
上野千鹤子 女性 日本 非虚构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豆瓣 Goodreads
上野先生、フェミニズムについてゼロから教えてください!
8.8 (606 个评分) 作者: [日] 上野千鹤子 / [日] 田房永子 译者: 吕灵芝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1 - 9
◎日本女性主义理论第一人、《厌女》作者上野千鹤子 面向普通读者的女性主义普及课
◎女性为何如此艰难?女性如何奋斗至今?又该如何奋斗?
◎工作、婚恋、育儿,该如何以女性主义的角度思考?
——————
【编辑推荐】
※去年东京大学入学演讲《等待着你的是即使努力也无法获得回报的社会》引发热议,使上野千鹤子成为了明星学者与作家。本书是继《厌女》《父权制与资本主义》在中国出版之后,她备受期待的新作。
※本书也是上野千鹤子的第一本面向普通读者的女性主义普及读物。不像她比较艰深的学术著作,本书语言幽默平实、通俗易懂,在轻松的对谈形式中向大众普及女性主义的内涵、历史,以及如何以女性主义角度思考日常中的工作、婚恋、育儿问题。
※本书内容触及现代女性所关心的核心问题,揭示了在当今社会中女性仍然面对的诸多不公与困境。上野千鹤子从自身的经历着手,将女性主义放置在个人生活的背景中,告诉我们女性主义不仅仅关乎女性,更关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本书辅以日本人气漫画家田房永子的漫画,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一次女性主义的洗礼。
——————
【内容简介】
女性主义是什么?为什么我们需要女性主义?如何用女性主义进行思考?
围绕上述种种问题,日本著名学者上野千鹤子与知名漫画家田房永子,开始了一场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课堂。她们用幽默的语言、传神的漫画,回溯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畅谈母女关系、性、工作、婚恋、育儿等日常生活中的议题,驳斥关于女性的刻板偏见。
这堂课不仅开启了一趟全新的旅程,更告诉我们:女性主义,不仅仅关乎女性,更关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她说 (2022)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TMDB
She Said
7.9 (132 个评分) 导演: 玛丽亚·施拉德 演员: 凯瑞·穆里根 / 佐伊·卡赞
其它标题: She Said / 她有话要说(台)
故事聚焦《纽约时报》女记者乔迪·坎托尔(佐伊·卡赞 饰)与梅根·吐赫(凯瑞·穆里根 饰),她们联手撰写了这个世代最重要的一篇报道,进而引发#MeToo运动,不但揭发了好莱坞数十年来默许的性侵真相,也永远改变了美国文化。
影片根据畅销书《她说:打破性骚扰的故事,帮助点燃了一场运动》(She Said: Breaking the Sexual Harassment Story That Helped Ignite a Movement)改编。
2023年2月20日 看过
剧情其实拍得很平,更像纪录片,但不影响我观影过程中无数次感到愤怒或者触动。For those brave and great women. Journalism has the power.
女性
我在伊朗长大 (2007) TMDB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Persepolis
8.6 (700 个评分) 导演: 文森特·帕兰德 / 玛嘉·莎塔琵 演员: 齐雅拉·马斯楚安尼 / 达尼埃尔·达里约
其它标题: Persepolis / 茉莉人生(台)
电影改编自伊朗女插画家Marjane Satrapi的同名漫画,以自传的形式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反映了伊朗的社会变迁。
1979年之后,伊朗发起了伊斯兰教革命,社会动荡不安,革命的失败更使伊朗失去民主的希望,日渐保守,人民苦不堪言。九岁的Marjane早熟、敏感,她聪明地瞒过官方爪牙,迷上了西方朋克乐队和流行音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两伊战争爆发之后,伊朗的生活更加艰难,Marjane渐渐长大,越来越大胆的行为让父母担心不已,她14岁那年,被父母送到了奥地利上学。
在奥地利,Marjane身为一个伊朗人,不得不面对别人的歧视和自卑的情绪。当她终于克服了心理障碍,赢得大家认可的时候,爱情的伤痛和对家乡的思念,却使她决定回到父母身边。
此时的伊朗,依然经历着战火的洗礼,宗教对妇女生活的限制越发严苛,Marjane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应该在这个充满专制的国度继续生活下去。
2022年11月26日 看过
离开学校的前一天在电影社活动看的,共情到无法忍受的地步。我在这里长大。一台机器把我装进真空袋里,挤压我的创造力和色彩,把我变成一具没有颜色也没有思想的躯壳。我是随流水线出产的配给品,赠品被装在铁罐头里,开袋即食,任人挑选。即便如此,我还是永远不会忘记我从何处出发、我为何而生活、我所经历的那些风雨,因为我爱的是这片生养我的土地,而非这台机器。我在伊朗长大。
传记 剧情 动画 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