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
爱之歌 豆瓣
作者: [奥] 里尔克 译者: 林克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4 - 4
我该怎样抑制我的灵魂,不让它
触动你的灵魂?我该怎样让它
越过你趋向别的事物?
啊,我多想替它找个幽暗的去处,
靠近某个失落之物,
一个陌生而寂静的地方,
不会随你的深心一同振荡。
可是那打动我俩的一切
把你我连在一起,像琴弓
从两根弦上拉出一个音符。
我俩被绷在哪件乐器上?
哪位琴师把我俩握在手中?
哦,甜美的歌。
——里尔克《爱之歌》
2025年11月23日 已读
很难评吧,这个译本不能说差,只是看得人一头雾水,诗性时有时无而准确度差强人意,果然诗歌翻译最考验母语功底。。。
德国 诗歌
我只要少许 豆瓣
作者: [美] 简·赫斯菲尔德 译者: 史春波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4 - 11
《我只要少许》是从美国诗人简·赫斯菲尔德的新诗集《问:新诗与诗选》及已出版的九部诗集中精选的其创作生涯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简·赫斯菲尔德是当代英语世界中极富声誉的女诗人,诗作亦受到中国古典文学与日本诗歌影响,擅长以理性、克制的诗思和简练、富有哲学深意的语言揭示日常生活中潜藏的智慧,提醒人类与自然之间紧密而互为因果的关系。她极具个性的写作风格为读者带来不同层次的诗歌养分,近年来为愈来愈多的中国读者所认识和喜爱。
简·赫斯菲尔德敢于书写艺术的奥秘,她以一种对我来说可谓是恰如其分的方式接近它们:平实、虔诚、聪慧。她尊重主题,对往昔的大师和自己的直觉都给予了应有的重视。这些散文既含有日志的丰富,亦蕴有精彩讲座的那种光华,最终出落为一部稀有的佳作。
——罗伯特·平斯基
简·赫斯菲尔德就是这样一个开窗者(然后她会隐去自身,不会让她自己挡住那些珍贵的光线),是一个“伟大诗歌”的领受者、翻译者、转化者、赞颂者。
——王家新
简·赫斯菲尔德是最贴近我心灵的诗人。
——辛波斯卡
赫斯菲尔德扎根于东西方的经典之中,就我们与诗歌、我们与世界,以及诗歌与世界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本深彻而适逢其时的著作。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2025年10月30日 已读
喜欢,有一种淡淡的恬静的美
美国 诗歌
海子的诗 豆瓣 Goodreads
9.1 (67 个评分) 作者: 海子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7 - 10
海子,精英和大众都爱他,官方和百姓都爱他。海子的诗,还存在于娄烨的电影、高晓松晓说、周云蓬《九月》,俞敏洪演讲、撒贝宁和白岩松的朗诵、柴静采访、汪峰《流浪》。 其实不需要这些名字来证明什么,只是希望这些名字让海子的诗走向更广阔。
.
华语世界超过10亿人次阅读,需要一读再读的经典。
.
一 个阅读诗歌的人要比不读诗歌的人更难被战胜。(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瑟夫•布罗茨基)
.
-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
-活在这 珍贵 的人间,太阳强烈,水波温柔
-风后面是风,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前面还是道路
-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和物质的短暂情人
-当我痛苦的站在你面前,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也不能说我两手空空
-雨是一生过错,雨是悲欢离合
-该得到的尚未得到 该丧失的早已丧失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交织的火焰 豆瓣
9.0 (10 个评分) 作者: [俄]帕斯捷尔纳克 / [俄]茨维塔耶娃 译者: 刘文飞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8
★ 跨越民族和语言的书信。大师里尔克与两位后辈异国诗人因为诗和艺术成为忘年交,书信是那时仅有的沟通工具。
★ 超越时代的真情流淌。纯粹、真诚如里尔克、茨维塔耶娃、帕斯捷尔纳克写在信笺上的每一个词都燃烧着火一样的热情,可以温暖百年后的我们。
★ 翻译家刘文飞妙笔巧译,还原三位诗人书信中独有的雅致、热情。
一幅反映艺术的神圣癫狂的肖像画。——苏珊·桑塔格评《三诗人书简》
内容简介:
1926年,俄罗斯的青年诗人帕斯捷尔纳克联系上了他仰慕已久的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几番鸿雁传书,帕斯捷尔纳克又把自己的诗友茨维塔耶娃介绍给了里尔克。在短短不足一年的时间里,三人之间书信往来近百封,成就了世界文坛的一段佳话——在“最绝对的隐居”状态里,完成了“同另一个志趣相同 的灵魂最紧张的交流”。三位大诗人在信中讨论诗歌,交流创作,互诉衷肠。
这些书信,成为了关于诗歌与艺术,爱情与生活的优美篇章。
荒原 豆瓣
The Complete Poems of T. S. Eliot
8.9 (97 个评分) 作者: [英] T·S·艾略特 译者: 裘小龙 / 汤永宽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7
艾略特被称为“世界诗歌漫长历史中一个新阶段的带领人”,是英语诗歌界“最有影响的诗人之一”。本书全面收录了T·S·艾略特的诗歌。他在诗歌中通过用典暗示、启发读者,含蓄而且深刻地表达对当代西方社会的看法和自己的心路历程。
2023年12月24日 已读
隐喻极多,后半部分的宗教意味又极强,还是更喜欢《荒原》和《空心人》那种由意象堆砌出的空洞的绝望。
美国 诗歌
万物静默如谜 豆瓣 Goodreads
Poems New and Selected
8.6 (95 个评分) 作者: [波]维斯拉瓦·辛波斯卡 译者: 陈黎 / 张芬龄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6 - 8
我偏爱写诗的荒谬,胜于不写诗的荒谬。
——辛波斯卡
199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辛波斯卡,是当代最为迷人的诗人之一,享有“诗界莫扎特”的美誉。她的诗别具一格,常从日常生活汲取喜悦,以简单的语言传递深刻的思想,以小隐喻开启广大想象空间,寓严肃于幽默、机智。她是举重若轻的语言大师,在全世界各地都有着广大的读者。
2012年平装本出版,《万物静默如谜》便成为国内读者的至爱诗集,相继入选了“新浪中国”“深圳读书月”等年度十大好书,畅销一时。这本书的出版间接推动了国内诗集出版的热潮。
此次《万物静默如谜》精装版,译者陈黎夫妇根据波兰原文,对内文做了全新修订,还新增了《纪念》《火车站》《复活者走动了》《悲哀的计算》《不会发生两次》五首译作,总共八十首。内文全彩印刷,并收录了10幅精美插画。
普拉斯诗选 豆瓣
9.6 (5 个评分) 作者: (美)西尔维亚·普拉斯 译者: 陆钰明 花城出版社 2014 - 9
西尔维娅•普拉斯,美国当代最伟大的诗人、自白派诗人、小说家、戏剧家。她的父母均为教师,八岁那年她父亲去世。这是她第一次接触到死亡,也是她一生的转折点。当母亲告诉她父亲的死讯时,她决然地说:“我不再与上帝通话了”。之后,她不断在诗中歌吟死亡,也曾多次试图自杀。正是这些特殊的生活经历,加上诗人看待事物独特、敏感的角度,因而普拉斯的诗歌常常体现出对生命的强烈感悟,显示出对生命意识的强烈思索。死亡和恐怖常占据她笔下的中心位置,她对死亡的偏爱、对死亡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展示了她感受和体验生命的独特方式。普拉斯的诗歌感情细致入微,用词不俗且精确,描摹景物富于色彩感,完美诠释了她向死而生、视自我毁灭为自我重塑的心理。本诗歌集收录了美国于1981年出版的《普拉斯诗选》中的91首精选作品,这部诗选使已逝的普拉斯获得了最高荣誉普利策奖,正是这部诗选令普拉斯由美国的著名诗人一跃成为世界级的伟大诗人。
致后代 豆瓣 Goodreads
8.9 (72 个评分) 作者: [德]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 译者: 黄灿然 译林出版社 2018 - 2
《致后代:布莱希特诗选》完整呈现出布莱希特诗歌创作全历程,为国内首次全面译介。
布莱希特是“史诗剧”的创立者。但他作为诗人的地位一点也不比作为剧作家的地位低。奥登就非常推崇作为诗人的布莱希特,仅凭布莱希特已出版的少数诗歌,就把他列为影响自己的十多位诗人之一。
布莱希特以朴素语言,平民视角,以及社会关注,对所处的时代和生活其中的人类状况做出生动的反应,创造了全新的政治诗歌。
在他的诗中,抒情完全消匿于诗的宗旨背后,这种现代诗,被视为德语诗歌语言的伟大革新,已成为当代德语诗歌极其重要、无所不包的典范。
甄选布莱希特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呈现其诗歌创作全历程:早期诗和早期城市诗(1913—1925),城市诗(1925—1929),危机时期(1929—1933),流亡初期(1934—1938),最黑暗的年代(1938—1941),美国时期(1941—1947),以及后期诗(1947—1956)。
2023年1月6日 已读
“希望我也永远可以/在所有气候里,不管是好是坏/都展示愉快的一面。”
布莱希特 德国 诗歌
桑德堡诗选 豆瓣
作者: [美] 卡尔·桑德堡 译者: 邹仲之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
★ “他就是美国。”
卡尔•桑德堡(Carl Sandburg, 1878—1967)是一位地标性的美国现代诗人、作家、编辑,一生中先后三次荣获普利策文学奖:两次颁给他的诗集,一次颁给他的林肯传记。在他的有生之年,桑德堡被公认为美国当代文学的丰碑,他的诗歌作品——包括《芝加哥诗集》、《剥玉米的人》、《烟与钢》——尤其受到好评。本诗集从桑德堡一生中创作的全部作品集中精选了206首诗歌,囊括了诗人大部分的代表作,填补了国内出版界在桑德堡作品译介上三十多年的空白。
新的一天 豆瓣
8.0 (68 个评分) 作者: 许立志 著 / 秦晓宇 编选 作家出版社 2015 - 3
2014年9月30日下午近两点,九零后许立志从深圳龙华一座大厦的十七层一跃而下,10月1日0点0分,他预设了定时发送的一条微博“新的一天”,准时发布于他已辞别的这个世界的新的一天。诗集之名即来自于他写给人间的这最后一句话。
本书汇集了许立志2010年以来所写的近200首诗,其中大部分诗作是在富士康打工期间内完成的。在艰辛的打工生活中,在劳碌的流水线生产操作之余,他一直坚持颇具水准的诗歌创作。他的诗朴素、斩截而又强烈,兼具抒情性与批判性,常以荒诞的或令人震惊的笔触书写悲辛的底层生活与幽深的死亡诗意,以此来为两亿多命运的同路人立言,为底层的生存作证。
2022年8月18日 已读
一首挽歌,一篇写给自己的墓志铭。他拥抱死亡,如同拥抱自己的母亲。
中国 诗歌
那些闪电指向你 豆瓣
6.5 (19 个评分) 作者: 林婉瑜 春潮 | 中信出版集团 2018 - 8
◆ 瞬间的爱情感觉,像稍纵即逝的闪电——那些闪电指向你。
◆ 加印9次,直抵人心的现象级诗作;台湾诗选年度诗奖获奖作品!
◆ 脸书、ins用户疯狂手抄、晒照的“年度之书”!
◆ 台湾中生代代表诗人、台北文学年金得主林婉瑜“关于爱”的代表作。
不用典故,善用对比;画面感、 故事性极强。
意象鲜活、创意独特;既有情感深度,又有力度。
◆ 79首诗,聪慧、舒坦地描喻爱情里的许多样态:单恋、热恋、分离……是为每一深情执着者所记录的,温柔而炽烈的,情诗。
◆清新坦然地诉说,却带来十足震撼与感动。
◆ 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写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意。
◆止庵、姚谦领衔力荐!
——————————————
在我看来,诗既是一种不同寻常的体验方式,又是一种不同寻常的思维方式或语言方式,而从根本上讲,这一切都是一回事。可以换个说法:诗人是特殊的人,诗是特殊的思维方式或语言方式。不客气地讲,只有为数并不很多的诗人和诗当得起这样的要求,而林婉瑜和她的作品就在此列。关于林婉瑜,我曾说,好诗总是比语言更快捷地抵达心灵。我尤其喜欢她笔下这一点:既有情感深度,又有力度。形容起来,就是“黑暗之光”。
——止庵(作家、学者)
.
林婉瑜的每首诗,我几乎都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那是在时间里、在某一空间里发生的一个状态:实景的状态或心理的状态。
——姚谦(音乐人、作家、收藏家)
.
她写爱的渴求、果敢、迷途、呼唤,珍惜宿世缘会,沉醉幽渺难名。有的诗调皮率性,有的诗叹惋任真。
——陈义芝(诗人、评论家、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
.
林婉瑜写诗不拘泥形式,极力从新的意象和概念写大自然与日常……这是不被符号拘限,聪明又不做作,随意呼风唤雨的女子。
——柯裕棻(台湾政治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作家)
.
林婉瑜从自然之中观察与提炼,将自然界本有的现象,都借来成为诗意的利器,诗人谈笑用兵之间,情感以及情境就重新被诠释出来……每个人都渴望爱,希望被理解以及被安慰,而这些你可以在林婉瑜的诗里得到。
——杨滢静(台湾东吴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
.
诗集中,婉瑜追问爱情与秘密,并且把整个世界含括进来,形成独特的叙说魅力。我似乎看见,因为凭借着爱才更显得强大的灵魂。这样的灵魂,不必依托什么,也不必等待什么。诗句完成的时刻,爱的感觉也已经完足。
——凌性杰(诗人)
2022年6月10日 已读
比起诗集更像是歌集,很多词句念着念着似觉有了韵律……但是,怎么说呢,也不是说写几个字换一次行就能叫一首诗的🥲
台湾 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