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虚构
恶行 豆瓣
Verbrechen, Schuld, Strafe
9.3 (6 个评分) 作者: [德]费迪南德·冯·席拉赫 译者: 黄超谟 南海出版公司 2024 - 1
★ 刑事律师讲述真实案件故事!
· 从业30余年,以自己出庭辩护的700多起真实案件为基底写就。
· 获德国克莱斯特文学奖、《慕尼黑晚报》年度文学之星。
· 《明镜周刊》畅·销书榜累计上榜119周。
· 译为40+种语言,销量累计超过1000万册!
★ 38个真实案件 × 0距离目睹人的失败、罪责与伟大
· 受人景仰的医生,一生对妻子唯唯诺诺,却突然将她乱斧砍死。
· 勤勤恳恳的博物馆看守,二十三年守护一尊雕像,退休前几分钟把它砸得稀烂。
· 矮小的男人,总被人讥讪“矮子”“侏儒”“地精”,入狱后却获得了人生初次敬重。
在这里接受审判的人都曾努力活着:兢兢业业的医生、操持家庭的主妇、说话结巴的公司职员、从战争中幸存的法官。
某一天,他们失控、偷窃、杀人、自杀,成了自己罪行的囚徒,责罚永无止境。
我写的是人,有关人的失败、罪责与伟大。我们的人生就像在一层薄冰上跳舞,冰下极冷,一旦掉落就会立即丧命。冰层承受不住一些人,他们掉了下去。而我最关心的就是这一时刻。
——《恶行》作者自述
★ 绝版10年,经典三部曲首度集结!
· 《罪行》《罪责》绝版10年,各大平台一书难求。
· 《罪罚》简体中文版初次引进,与《罪行》《罪责》首度集结为《恶行》。
· 全文无删减。
· 詹青云:离奇而荒诞的故事,却是复杂而真实的人。这些曾勤恳生活,却终于失控、堕落而身负罪责的人,撞击着我们惊醒地望向法律边缘、人心深处,那若隐若现的深渊。
· 何帆:故事情节的离奇,人性的复杂,曲折的走向,意外的结果,都不用刻意编排,作者只需用生动笔触娓娓道来,就能实现吸引读者、打动人心的目的。
· 李诞:文笔特别好,平实,但特别好看!
· 《纽约时报》:以一种冷静克制又滴水不漏的叙述,令人心痒难耐,又心惊难安。
· 《观察家报》:席拉赫的文字像冰一样冷,又有一种举重若轻的高级。
交织的火焰 豆瓣
9.0 (10 个评分) 作者: [俄]帕斯捷尔纳克 / [俄]茨维塔耶娃 译者: 刘文飞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 8
★ 跨越民族和语言的书信。大师里尔克与两位后辈异国诗人因为诗和艺术成为忘年交,书信是那时仅有的沟通工具。
★ 超越时代的真情流淌。纯粹、真诚如里尔克、茨维塔耶娃、帕斯捷尔纳克写在信笺上的每一个词都燃烧着火一样的热情,可以温暖百年后的我们。
★ 翻译家刘文飞妙笔巧译,还原三位诗人书信中独有的雅致、热情。
一幅反映艺术的神圣癫狂的肖像画。——苏珊·桑塔格评《三诗人书简》
内容简介:
1926年,俄罗斯的青年诗人帕斯捷尔纳克联系上了他仰慕已久的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几番鸿雁传书,帕斯捷尔纳克又把自己的诗友茨维塔耶娃介绍给了里尔克。在短短不足一年的时间里,三人之间书信往来近百封,成就了世界文坛的一段佳话——在“最绝对的隐居”状态里,完成了“同另一个志趣相同 的灵魂最紧张的交流”。三位大诗人在信中讨论诗歌,交流创作,互诉衷肠。
这些书信,成为了关于诗歌与艺术,爱情与生活的优美篇章。
诡计集成 豆瓣
作者: [日] 江户川乱步 译者: 陈冠贵 2022 - 4
【看推理,先看江户川乱步!推理诡计的百科全书,侦探小说百年历程的大总结!推理上瘾者必读、侦探爱好者的宝典!】
被称为“日本推理小说之父”的江户川乱步写作的随笔和文学评论集。江户川乱步阅读了百余部日本及欧美侦探小说,研究其中出现的诡计,共整理出了八百余条,本书精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诡计,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详加解说、评论,加上费心搜集而来的侦探小说相关文献,终于集大成为一部珍贵的“侦探小说诡计集成”。本书收录了诸多侦探故事中最巧妙、最经典的构思,追根溯源,是推理上瘾者必读、侦探爱好者宝典。
1. “日本推理小说之父”“本格派推理创始人”江户川乱步所作:以他命名的“江户川乱步奖”堪称“日本推理小说界的诺贝尔奖”。东野圭吾、岛田庄司,师从江户川乱步;柯南、怪盗基德、少年侦探团,皆来自于乱步作品。
2. 破案笔记+犯罪心理笔记:追根溯源,详解推理小说诡计构成,推理小说百年发展的大总结,一本书解开侦探故事的9大套路,连犯罪学研究者都要拜读的推理随笔。
3. 精华成集,贯穿东西,经典再现:追溯推理的黄金时代,评析东西方侦探小说,从犯人的身份、密室构成、暗号记法、犯罪动机等视角,分析其背后的设定。
4. 根据内容叙述,配多幅手绘原创插图:奇异的凶器、密室的构造……直观再现经典手法。
5. 推理迷、游戏迷必备宝典:剧本杀、密室逃脱终极手册,不再担心有解不开的谜题。
6. 附两则短篇推理杰作:江户川乱步的《两份铜币》和《算盘传情》。
7. 和风元素与现代元素糅合:外封采用特种纸,富有手感,内封收敛低调,内文采用进口纸张。
城南旧事 豆瓣
8.9 (350 个评分) 作者: 林海音 / 绘者 关维兴 图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3 - 7
多少年来,《城南旧事》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除了再版无数次的小说版外,1985年,本书在中国大陆搬上银幕,电影“城南旧事”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金鹰奖章”、第十四届“贝尔格勒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影片思想奖”等多项大奖。
儿童绘本版《城南旧事》由当今中国极具代表性的水彩画家关维兴,运用优雅诗意的风格和穿透人心的独到技巧,将创作的图画全然融入故事的情节。画中举凡服饰、器物和建筑,考据详实,没一点随便或含糊。人物细致的表情、光线和空气的律动、圆熟丰美的调子,使文图呈现无懈可击的呼应。绘本《城南旧事》甫出版即获选1993、1994年“波隆那国际儿童书插画展”、1993年“布拉迪斯国际插画双年展”以及1994年“加泰隆尼亚国际插画双年展”。
从小说到电影,从成人书到儿童绘本,《城南旧事》是故事、是梦幻,读时仿若音乐,轻轻扣动人心,字里行间所隐涵的深意,更令人撼动,久久不能自已。
目送 Goodreads 豆瓣
目送
8.0 (490 个评分) 作者: 龙应台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 10
目送共由七十四篇散文组成,是为一本极具亲情、感人至深的文集。由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苍老、儿子的离开、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出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出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正如作者所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女巫”: 不可战胜的女性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Sorcières: La puissance invaincue des femmes
7.8 (13 个评分) 作者: [法]莫娜·肖莱 译者: 崔月玲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22 - 9
猎巫运动曾为我们打造了某种令人恐惧的女巫形象:她们施行邪术,她们顽固不化,她们衰老丑陋……然而,这首气势磅礴的意识形态之诗遍布着厌女情绪的韵脚,其余风依旧浸染着当今世界对女性的评判。莫娜·肖莱为我们除去了掩人耳目的矫饰,呈现出真正的“女巫”形象:她们独立生活,她们自然老去,她们掌控着自己的身体与性。
这里探讨的是三种不同类型的女性人生:
不依赖他人的——自主权并不意味着关系的缺失,而是可以建立关系,但这些关系必须尊重我们的完整性、我们的自由意志,让我们能全面绽放,而不是自我束缚;
不囿于母职的——改变自己的命运,或者只是让日子变得有希望,都得先让生孩子变成随心所欲、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的一件事;
不惧怕衰老的——女人并不是非得保持自己年轻时的样子,她们完全有权利用另一种面貌、另一种美丽来丰富自己。
“女巫”是唯一通过自身来持有某种能力的女性原型,她不因其他人而被定义,所以,“女巫”的继承者们,请承继这种力量,为自己而绽放吧!
将这一辈子活成你们能做到的最好的样子!
2023年7月18日 已读
选修课上学到女性主义文学时略微涉猎了feminism的一些分支,读了这本书才真正理解了其中一些内容的含义。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问题,这本书读起来总觉得略微有点散,有些搬来的观点似乎论证得没那么清楚🥲不过这不妨碍它成为一部优秀的女性主义作品——从“女巫”这个几百年前就存在的形象谈起,真是很新颖的角度
女性 法国 非虚构
二手时间 豆瓣 Goodreads
Время секонд хэнд
8.9 (247 个评分) 作者: [白俄] S. A. 阿列克谢耶维奇 译者: 吕宁思 中信出版集团 2016 - 1
20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最具分量的作品
发表后荣获德国书业和平奖(2013)、法国美第契散文奖(2013)、俄罗斯「大书奖」读者票选最佳文学作品(2014)、波兰卡普钦斯基报告文学奖(2015)
本书是白俄罗斯著名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最新作品,通过口述采访的形式,展现身处关键历史时刻的普通人的生活。本书讲述了苏联解体后,1991年到2012年二十年间的痛苦的社会转型中,俄罗斯普通人的生活,为梦想破碎付出的代价。在书中,从学者到清洁工,每个人都在重新寻找生活的意义。他们的真实讲述同时从宏观和微观上呈现出一个重大的时代,一个社会的变动,为这一段影响深远的历史赋予了人性的面孔。苏联解体已逾二十年,俄罗斯人重新发现了世界,世界也重新认识了俄罗斯。新一代已经成长起来,他们的梦想已不再关乎梦想,不再像90年代他们的父辈,关心信仰。二十年来,人们看了崭新的俄罗斯,但她却早已不是任何人曾经梦想过的俄罗斯了。作者追溯了苏联和苏联解体之后的历史过程,让普通的小人物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从而展现出身处历史的转折,以及人们如何追寻信仰、梦想,如何诉说秘密和恐惧,让人们重新思考什么是“俄罗斯”和“俄罗斯人”,为什么他们无法适应急剧的现代化,为什么再近两百年之后,依然与欧洲相隔。本书分为上下两部分,采访了生长于理想之下的俄罗斯人和今天的俄罗斯人,以及阿塞拜疆等前苏联国家的普通人,呈现他们的生活细节,所感所想。德国媒体盛赞该书撷取的是最为细小的马赛克,却拼出了一幅完整的后苏联时代图景。“一部20世纪后半叶的微观俄国史,笔力直抵普京时代。”
2023年7月13日 已读
今年目前读得最痛苦的一本书,一千多页的电子书读了七个小时,一半是因为复调式叙述加上本身没有多少情节,一半是因为当面对如山一样磅礴的记忆构成的历史时你会意识到其实我们都是虫子,这种认知会让人透不过气来
历史 苏俄 非虚构
一百个人的十年 豆瓣
9.4 (125 个评分) 作者: 冯骥才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4 - 6
文革”已经过去,它对众多人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革”是什么?“文革”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文革”到底对人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一百个人的十年》为我们似乎提供了一个清晰的答案。作者冯骥才试图以一百个各不相同的经历,尽可能反映这一经历十年、全社会大劫难异常复杂的全貌。通过记录普通人的经历,反映生活本质的真实。这本《一百个人的十年》将使“文革”的受难者们感受到某种东西以使内心获得宁静,使那些“文革”的制造者们从中受到人类良知的提醒而引起终生不安。
夹边沟记事 豆瓣 谷歌图书 Goodreads
9.3 (203 个评分) 作者: 杨显惠 广东省出版集团 2008 - 9
《夹边沟记事》从2000年春季被《上海文学》开始连载至今,时间已经过去了九年。其间天津古籍出版社出过一册《夹边沟记事》,但其内容不全是“夹边沟”,还有几篇作者早期的中短篇小说。后来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全部的“夹边沟”故事,书名变成了《告别夹边沟》。现在花城出版社要重新出版《夹边沟记事》,且恢复了它的原名。
活着为了讲述 豆瓣 Goodreads
Vivir para contarla
9.3 (67 个评分) 作者: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译者: 李静 南海出版公司 2016 - 4
一生中总会遇到一本书,奠定你人生的基调。
★《百年孤独》作者马尔克斯唯一自传
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
★就算走到绝境,失去耐心,也要永远保有幽默感,热爱生活,这是我们人生最大的财富。
给所有在梦想的路上走得磕磕绊绊的人
★ “我年轻过,落魄过,幸福过,我对生活一往情深。”——加西亚•马尔克斯
诺奖得主、纯文学畅销奇迹创造者马尔克斯的成长故事:充满魔幻色彩的真实人生。
★ 正是回忆中的这些细节、生命中的这些人将马尔克斯带到了《百年孤独》的门口; 能够解开《百年孤独》密码的,只有《活着为了讲述》;马尔克斯小说中的人物都能在本书中找到原型。
★ 首版首次赠限量别册(含地图、人名索引、加博书单、作品年表)+ 雕刻时光咖啡券
=======================
“要么写作,要么死去”
他是举世闻名的文学大师,《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等传世巨著的作者,被誉为“20世纪的文学标杆”。
同时,他也是一个爱讲故事的孩子。
他说,他努力写出精彩的故事,只是为了让朋友们更爱他。
他是加西亚•马尔克斯。
《活着为了讲述》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唯一自传。这一次,他亲自讲述自己的故事。
“下个月,我就满二十三岁了。我逃过兵役,义无反顾地每天抽六十根劣质香烟,天黑了,就随便在哪儿凑合一夜。前途一抹黑,生活一团糟……前行的道路上充满了陷阱、推诿、幻想,更要竭力避开无数的诱惑:似乎我干哪行都行,就是当不了作家。”
二十二岁的最后一个月,陪母亲回乡卖房子,这不仅是这本书的开篇,也标志着马尔克斯文学生命的开始。从那时起,儿时所有记忆深刻的人与事、贪婪的阅读经历、身边各种奇特的现实、向权威与成规挑战的勇气将他带进了“写作”这个甜蜜而痛苦的陷阱。
外祖母神奇的鬼怪世界、外祖父的战争故事、挥之不去的老宅记忆、求学经历中的奇遇与机遇、启发并滋养过他的记者生涯……搞不清楚幸福与疯癫区别的亲戚、一起经受过狂风暴雨考验的朋友、萍水相逢却难以忘记的过客……
贫苦与乐观,迷茫与执着,颓废与疯狂,经过记忆与文字的洗淘,闪耀着永恒的诗意的光芒。
我不是来演讲的 豆瓣
Yo no vengo a decir un discurso
7.5 (64 个评分) 作者: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译者: 李静 南海出版公司 2012 - 1
《我不是来演讲的》讲述了:“我不是来演讲的。”首次登台演讲,17岁的马尔克斯如是说。1970年《百年孤独》已大获成功,他演讲时又说:“对我而言,文学创作和登台演讲一样,都是被逼的。”198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后,演讲却成为他作家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不是来演讲的》是加西亚•马尔克斯2010年出版的最新作品,收录了1944到2007年间公开演讲的名篇,时间跨度涵盖他的文学生涯。除了对文学的眷恋与痴迷,讲稿中还充分体现出他对社会弊端、文化发展、核危机等问题的关注,以及与科塔萨尔、穆蒂斯等人的动人友情。
让我们第一次倾听马尔克斯的心声,听他谈自己、谈《百年孤独》、谈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
海报:

点击链接进入:
《我不是来演讲的:《百年孤独》作者最新作品》
《百年孤独(根据马尔克斯指定版本翻译,未做任何增删)》
女性主义40年 豆瓣
不惑のフェミニズム
8.1 (7 个评分) 作者: [日]上野千鹤子 译者: 杨玲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3 - 5
“我就是我!我就是女人!”
从“野丫头”到“女性主义理论第一人”
上野千鹤子完整回顾40年女性主义历程
*
“我就是这样一路飞奔而来的,我希望读者能够接过我的接力棒。”——上野千鹤子
*
1970年,日本女性解放运动诞生了。二十出头的上野千鹤子接受了女性主义洗礼,前辈们活跃的身姿激励着她奔向最前线,并一路奔跑至今。40年后,上野千鹤子回顾自身女性主义的生涯。从女性主义草创期的初心到2000年后为女性主义的奔走呐喊,在本书中都一一呈现。
——20世纪70年代,日本女性主义诞生,上野受到了女性主义的洗礼。
——20世纪80年代,日本女性主义在被抵制和不被理解中成长,上野卷入了一系列的论战,如“带孩子上班之争”的“陈美龄论战”、“女性抨击女性”的曾野绫子批判等,她也因此被贴上了“争强好胜”的标签。
——20世纪90年代,日本女性主义进入顺风时代,上野在北京妇女大会参与“慰安妇之争”,第一次以女性社会研究者的身份登上东大讲台,但媒体评价上野开始“保守化”了。
——21世纪00年代,日本女性主义被逆袭,上野为此奔走呐喊。作为当事人,她留下了关于取消讲座、下架图书、修改条例、冻结预算等事件的证言,提醒自己:“我们无暇绝望”“通过斗争得来的要靠斗争维护到底”。
*
40年来,女性直面的问题在改变,周遭的环境也在改变,但她为女性发声的初心始终未变。有关有关职场歧视、家庭分工、女性独立、校园性骚扰等,她用极具现场感、震撼力的文字直面女性的种种困境,畅谈女性如何活出想要的人生和女性理想生活的社会。
——关于女性:“无论我是丑是美,无论我会不会被男人选择,无论我有没有乳房或子宫,‘我就是我!我就是女人!这由我自己决定,不容他人侵犯’。”
——关于家庭分工:“家务不仅是劳动,还是不正当地没有薪酬的劳动。所有的母亲都是‘工作母亲’。”
——关于生育权利:“所有人都在鼓励(甚至强制)女性成为母亲,但与此同时,即将成为母亲的女性却孤立无援,只能独自承担生育的一切责任。”
——关于女性理想生活的社会:“我们需要的社会……是女性能够自由选择育儿或照顾老人,不受强制、不孤立无援、不因这种选择而蒙受损失的社会;是女性不会受到男性暴力或性骚扰的社会;是女性即使孤身一人也能安心生育孩子的社会。”
知晓我姓名 豆瓣
Know My Name
9.5 (109 个评分) 作者: [美]香奈儿·米勒 译者: 陈毓飞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 - 8
☆ 屡获大奖的现象级畅销书!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自传类大奖,《华盛顿邮报》《纽约书评》《时代》年度十大好书,《芝加哥论坛报》、《魅力》、Elle年度书籍,《科克斯书评》年度推荐回忆录;
☆ 震撼全美的勇气之书!希拉里、崔娃激赏推荐,继《汤姆叔叔的小屋》以来美国最重 要的历史文档之一;
☆ “斯坦福性侵案”全纪录,受害者实名讲述直抵人心,获取正义的过程如何变成第二次精神施暴;
☆ 与所有受伤的心灵同在!呈现受害者漫长的疗愈过程,将感动与力量带给每一颗有过创伤的心灵;
☆ 非虚构写作典范,优美的文学书写,清晰逻辑推理,透视美国Me Too运动的风起云涌。
————————————
2015年1月,斯坦福大学性侵案震惊全美。犯罪嫌疑人布罗克·特纳是一名曾参加过奥运会预选赛的游泳新星。
面对法庭的不公审判,受害者化名为埃米莉发表法庭陈述,这份陈述被认为是继《汤姆叔叔的小屋》以来美国最重要的历史文档之一。在案件影响下,加州罢免庭审法官并改变性侵立法。
她不是埃米莉,她是香奈儿·米勒,一个华裔女孩,中文名字是张小夏。
她不是符号般的受害者,而将在书写中为自己、为所有曾遭受伤痛的女孩重新获得疗愈、尊严和力量。
————————————
这个美丽、饱含力量、重要的故事也是一次重新寻回自我的行动,它值得被广泛阅读,尤其是下一代的青年男性。米勒的文字是我们的目标和地图。她是我们珍视的宝藏。——《纽约时报》
在《知晓我姓名》中,我们每分钟都与米勒同在,感同身受,在记录庭审的章节里甚至不忍卒读……米勒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平实、精准却感人至深。——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
米勒展现了一桩强暴案件的受害者获取正义有多么困难,这个过程如何变成第二次施暴。虽然米勒的笔触不时充满愤怒,但她始终致力于宽慰,向其他有同样受害经历的人提供获救的途径。《知晓我姓名》不仅激发我们的勇气,更在结局充满救赎的希望。——《华盛顿时报》
米勒与庞大的性侵受害者群体分享着同一种语言,她将自己的痛苦放置于这个群体的普遍背景之中。在一个要求受害者保持沉默的世界里,《知晓我姓名》以毫不畏惧的气势展现了作者坚毅、惊人的强大存在。——《卫报》
《知晓我姓名》既是公开的怆痛,也是自我的疗愈,既是沉默的饮泣,也是大声的呼喊……它不仅仅是一份成功的控告书,也是一只向你伸出、邀请你与她共同战斗的手。——Elle
2023年6月14日 已读
你要真相,所以我把真相血淋淋地摊开摆在你面前。这就是你始终回避的真相。你闭上眼睛,但你永远无法否认的是,这就是这个世界的运转模式。世界是围着掌控权力的人旋转的,在这个语境下,那群人叫做“性侵犯”。
你成功、光鲜又美丽,但你做错了一件事,那就是低估受害者的力量。你低估了真相的力量。
女性 美国 非虚构
明朝那些事儿 豆瓣 Goodreads
8.6 (98 个评分) 作者: 当年明月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1 - 12
《明朝那些事儿》这篇文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2023年6月9日 已读
中学时期是真的很喜欢,再翻出来看还是会被历史本身触动。扣一星给当年明月时不时流露的爹味幽默……
中国 历史 非虚构
影响的剖析 豆瓣
The Anatomy of Influence : Literature as a Way of Life
作者: [美国] 哈罗德·布鲁姆 译者: 金雯 译林出版社 2016 - 10
《影响的剖析》是哈罗德·布鲁姆对自己诗学精髓的一次完整说明,一种最深意义上的心灵自传。他带领我们穿过了那些由多年来不断启示和激发他的作家和批评家交织而成的迷宫小径,提出了对有西方正典作品相伴之人生的持久思考:为何“影响”是“我”一生痴迷的关注?为何是某些特定的作家,而不 是其他人发现了“我”?文学生活的结局是什么?通过对莎士比亚、惠特曼、爱默生、叶芝等布鲁姆最钟爱的文学大家们的剖析,本书向我们揭示了:什么是伟大的文学作品?它是如何变得如此伟大,又为何如此重要?
厌女 豆瓣 Goodreads
女ぎらい
9.1 (766 个评分) 作者: (日) 上野千鹤子 译者: 王兰 上海三联书店 2015 - 1
《厌女》不是一部纯理论性著作,而是运用女性主义理论针对日本当代的各种社会现象的实践性分析。《厌女》处理了广泛的日本题材,其中既有文学性的,比如谈到小说家吉行淳之介、永井荷风、林真理子等,更多的则是社会性的。上野千鹤子谈到的许多现象,尤其是家庭的、婚姻的,在中国也有很类似的情况。知性的读者会从这些论述中获得强烈共鸣并得到理论上的指引。
2023年3月23日 已读
真是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上野老师鞭辟入里地探讨了当今社会的厌女症之种种怪现象,虽然相比于《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而言学术性更强,但读起来也并不晦涩。血淋淋的现实摆在你面前时,只有正视那鲜血才能造成变革。
上野千鹤子 女性 日本 非虚构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豆瓣 Goodreads
上野先生、フェミニズムについてゼロから教えてください!
8.8 (606 个评分) 作者: [日] 上野千鹤子 / [日] 田房永子 译者: 吕灵芝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1 - 9
◎日本女性主义理论第一人、《厌女》作者上野千鹤子 面向普通读者的女性主义普及课
◎女性为何如此艰难?女性如何奋斗至今?又该如何奋斗?
◎工作、婚恋、育儿,该如何以女性主义的角度思考?
——————
【编辑推荐】
※去年东京大学入学演讲《等待着你的是即使努力也无法获得回报的社会》引发热议,使上野千鹤子成为了明星学者与作家。本书是继《厌女》《父权制与资本主义》在中国出版之后,她备受期待的新作。
※本书也是上野千鹤子的第一本面向普通读者的女性主义普及读物。不像她比较艰深的学术著作,本书语言幽默平实、通俗易懂,在轻松的对谈形式中向大众普及女性主义的内涵、历史,以及如何以女性主义角度思考日常中的工作、婚恋、育儿问题。
※本书内容触及现代女性所关心的核心问题,揭示了在当今社会中女性仍然面对的诸多不公与困境。上野千鹤子从自身的经历着手,将女性主义放置在个人生活的背景中,告诉我们女性主义不仅仅关乎女性,更关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本书辅以日本人气漫画家田房永子的漫画,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一次女性主义的洗礼。
——————
【内容简介】
女性主义是什么?为什么我们需要女性主义?如何用女性主义进行思考?
围绕上述种种问题,日本著名学者上野千鹤子与知名漫画家田房永子,开始了一场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课堂。她们用幽默的语言、传神的漫画,回溯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畅谈母女关系、性、工作、婚恋、育儿等日常生活中的议题,驳斥关于女性的刻板偏见。
这堂课不仅开启了一趟全新的旅程,更告诉我们:女性主义,不仅仅关乎女性,更关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托尔金的袍子 豆瓣
Tolkien's Gown & Other Stories of Great Authors and Rare Books
7.5 (8 个评分) 作者: [美] 里克•杰寇斯基 译者: 王青松 中信出版集团 2021 - 5
《洛丽塔》《在路上》《尤利西斯》《麦田里的守望者》《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一场名著珍本的拍卖大会,噢不,吐槽大会,正等你观战。看似沉闷老旧的珍本背后,竟然充满心机算计、懊悔与任性,还有各种尔虞我诈的告来告去。当然,也少不了本书作者与大作家之间“买卖不成仁义在”的神仙友谊。
传奇珍本书商里克•杰寇斯基用他经手的19部名著珍本,串联起20世纪文学经典“八卦史”,让我们得以看见这些作品问世时的曲折历程、文坛巨匠的趣闻逸事,以及精彩刺激的商场心机。
【编辑推荐】
★ 一部20世纪畅销书作家八卦史。王尔德如何在一个书商蛊惑似的鼓励下创作了《道林•格雷的画像》并最终走向死亡;风靡全球的《魔戒》作者托尔金,竟是在某一天批改博士生试卷时,遇到一张空白卷而忽然产生灵感,开始提笔书写霍比特人;《蝇王》曾连续被22家出版社拒之门外……
★ 一场精彩绝伦的文学名著“吐槽大会”。
“《尤利西斯》是举世公认的20世纪文学经典,但它也恰恰提醒我们,‘经典’一类书籍又会多么令人难说‘满意’二字呀。”
“《智慧七柱》可谓无人不知,可在我认识的人中只有两位曾实实在在地读过它,之所以如此并非因为该书太晦涩难懂,而是因为它乏味得难以卒读。”
“如果你认为J.K.罗琳是比托尔金更卓越的作家,那么,你要么是个涉世未深的孩子,要么是个白痴。”
“一个好的作家不一定就是好人。”
“艾略特的现代诗让你简直不知道该干什么好,是去找词典呢,还是去找阿司匹林。”
“如果说,整个出版界的笨蛋们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约翰•肯尼迪•图尔,这句话可能有些夸大其词,但是他们的确都不愿意出版他的《笨蛋联盟》。悲剧的是,这群笨蛋的首领恰恰是当时德高望重的罗伯特•戈特利布。”
★ 一个爱憎分明的珍本书商的生动画像,爱书人不容错过的枕边书。里克作为一个著名珍本书商,不但有一种学者的严谨,还有一种历史参与者的鲜活,他就是文学史中的一分子,那些活生生的大人物,与他之间有着数不清的纠葛甚至恩怨——和格雷厄姆•格林成为朋友、为威廉•戈尔丁编订著作年表、与托尔金同住一栋楼,甚至被塞林格和戈尔丁告上法庭……
★ 广受爱书人好评,王强作序推荐,止庵、彭伦、云也退等击掌推荐。
王强:“《托尔金的袍子》是作为‘一时之书’降生的,但只要书和书的收藏不会濒危到灭种,只要人类还时不时惦记着尤利西斯、惦记着洛丽塔,它走向未来成为一本‘一世之书’还是极有可能的。”
【媒体推荐】
融合了风趣逗人的对话、尖锐的文学评论、以及精彩的内幕故事,让人难以抗拒……本书绝对是爱书人最好的床边读物。
——《小说的五十堂课》作者/戴维‧洛奇(David Lodge)
成功地以欢乐的语调叙述这些令人惊异的故事……满满的逸闻掌故。
——《周日电讯报》
它很有个性、它很好笑、它里面塞满了精彩的八卦与爆料。棒透了!
——《周日邮报》
每一页都精彩。
——《周日泰晤士报》
你找不到有哪个导游比杰寇斯基更幽默有趣,读他的文字能激起你一阵大笑,让你通体舒畅。
——《惠灵顿日报》
杰寇斯基对书本的爱充满感染力。他让你想要再翻一翻这些值得一读的书籍,或者至少,会让你重新珍惜书架上尘封已久的厚重书册。
——《西雅图时报》
本书丰富的内幕八卦与小道消息,完全搔到了每一位书痴的痒处。
——《金融时报》
里克‧杰寇斯基是现代第一个书商,把无数如上古大猩猩般的书籍从丛林里拖出来,带到聚光灯下,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卫报》
爱书人绝不会想错过这些“家丑不可外扬”的秘密。
——《大事件》新闻周刊
一场美妙的盛宴,述说了许多英文经典的由来典故,以及其作者的生平逸事……托尔金、波特小姐、奥威尔、拉金、海明威等,爱书人一定会着迷于这些不为人知的珍贵事典。真的,每个人都应该要收藏一本!
——《出版新闻》
流畅易读,让人不忍释卷。
——《多伦多星报》
我要提名里克的这本书为最佳传记,我愿意赌赌看。他的文章就好像朝古书买卖这滩停滞太久的死水,吹进了一股清新的空气。
——美国古旧书商协会
2023年3月15日 已读
适合打发时间的休闲小书,作者讲话风格的确能看出是个商人——有一种隐约的刻薄和圆滑的诙谐。
美国 非虚构
英国式丑闻 豆瓣
A Very English Scandal
作者: [英] 约翰·普雷斯顿 译者: 赵挺 2022 - 7
★ “每个人都是一个月球,都有从不向外人展示的黑暗面。”
★ 原著同名英剧BBC热播,休•格兰特、本•卫肖两大英国实力男星联袂呈献——
一段20世纪震惊英国政坛的骇人丑闻
★ 优雅的文笔,冷酷的文风,杰里米•索普的同性恋杀人案被层层抽丝剥茧——
前程似锦、魅力无穷的自由党领袖,邂逅内心敏感、气质忧郁的俊美少年
两人纠缠一生的孽缘不仅改变了无数个体命运,更牵扯英国乃至世界政坛格局动荡。
★ 作者约翰•普雷斯顿获2021年科斯塔传记奖(COSTA BIOGRAPHY AWARD 2021)
《英国式丑闻》是一部以历史真实事件为基础的非虚构小说,重现了1970年代英国著名自由党领袖杰里米•索普的同性恋丑闻案。杰里米•索普是英国近代政治历史上唯一一位因涉嫌谋杀站在被告席上的政客。小说的核心情节讲述了索普为掩盖同性恋丑闻而雇凶谋杀他的情人诺曼•斯科特,最终因事情败露而被告上法庭,不得不在盛年退出政坛。书中复盘了对索普的审判,这场审判被称为“世纪大审判”,不仅终结了索普的政治生命,同时也对未来英国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极大影响。
作为一部真实犯罪类型的非虚构文学,《英国式丑闻》不仅向读者揭示了一位英国政坛风云人物的传奇,更从多个角度呈现英国政坛和政界的不同元素和镜像。书中还配有8幅真实人物照片,可令读者更真切地了解书中提到的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原型。
2018年根据本书翻拍的BBC热门英剧由英国著名男星休•格兰特和本•卫肖主演,播出后引起广泛热议,最终获得第76届金球奖电视类最佳限定剧/电视电影提名,休••格兰特也凭借该剧获得第71届艾美奖和第25届美国演员工会奖最佳男演员提名。由于第一季口碑爆棚,《英国式丑闻》的第二季迷你剧已于2021年12月上档。
2023年4月5日 已读
作为一个“丑闻”,它实在被记录得太美丽了。喜欢作者的笔调,幽默中不乏讽刺,看完很想立刻去补一补本老师演的同名剧😇
同性 英国 非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