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
马克思传 豆瓣
作者: 张光明 1998 - 1
2022年10月31日 已读
改革开放前中期才可能出现的著作——一方面来说,作者还没有失去对马克思主义的真诚信念,另一方面来说,作者又已经挣脱了斯大林-毛主义的桎梏:一是摆脱了威权主义、清楚地将对民主和自由的追求放在马克思的理论和实践活动的核心,二是在明确地批判了理论上的教条主义,清楚地指出马克思总是基于具体的历史情境对问题做出具体而生动的分析。

因为作者是以一般读者为设想中的受众来写的,所以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就可以读,在此将此书诚挚推荐给一切想要的了解马克思其人、并将他的理论放在他实际所处的历史语境中去理解的朋友!当然如果对19世纪欧洲的历史背景和马克思的理论有一定了解的话读起来收获会更多!
历史 欧洲近代史 社会主义 近代史 马克思主义
帝国的话语政治 豆瓣
The Clash of Empires: The Invention of China in Modern World Making
9.6 (7 个评分) 作者: (美) 刘禾 译者: 杨立华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 - 11
本书聚焦于19世纪晚期大清朝与英国之间的“帝国碰撞”,对“帝国”问题进行了跨文化的历史研究。作者以主权想象为中心,着重分析法律、外交、宗教、语言学及视觉文本中的知识传统和话语政治。通过爬疏相关的历史档案和文献资料,作者处理了大量不同种类的文本和历史事件,如国际法、符号学、帝国之间的礼物交换、传教士的翻译、语法书,甚至还有殖民摄影术,而这一切都由与欲望和主权想象有关的帝国的话语政治这条主线贯穿起来。作者的核心关怀是从近代中西冲突看现代世界秩序的形成,以及中国作为一个古老帝国是如何被帝国的话语政治“塑造”成为现代民族国家的。
The Making and Unmaking of the Chinese Radical Right, 1918–1951 豆瓣
作者: 平山常富 / Nagatomi Hirayam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2 - 6
運用藏於中國、台灣、日本與美國的檔案資料,平山常富(Nagatomi Hirayama,漢學中心2009年度獎助訪問學人,諾丁漢大學寧波分校助理教授)檢視中國青年黨 在國家變革的1918至1951年之間的角色。追索1923年五四運動時創黨,1930年代晚期的革命路線,到1940年代的去激進化,平山討論中國青年黨興起成為一股強而有力的右翼革命運動,以文化保守主義、政治智識主義與國社主義為其特色。儘管青年黨的歷史相對罕為人知,但平山認為它曾是國、共兩黨的強力競爭者,並在二戰與國共內戰期間被證明了具有特殊的意義。揭示中國青年的的理念與實踐,為讀者提供可藉此觀察20世紀前半葉中國激進右翼的重要視角。
2022年6月15日 想读 我第一次知道青年党,是当年还没开始深入了解近代史的时候,在一位自由派的个人公众号里读到的……那位作者也称青年党为和国共比肩的第三势力,并把青年党说成是一心救国却被邪恶的共产党暗算的悲剧英雄2333反过来现在这些年真的读了一些学术界写的近代史之后,发现青年党真的是几乎在其历史叙事中完全缺席,似乎是完全个不重要的小角色,我便以为那位自由派的说法不过是自由派典型的为了贬共而夸大的历史叙事。如今却看到本书这样主张青年党重要性的学术著作,颇有兴趣
中国近代史 人文社科 历史 近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