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日瓦戈医生 (1965) TMDB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Doctor Zhivago
8.4 (137 个评分) 导演: 大卫·里恩 演员: 奥马尔·沙里夫 / 朱莉·克里斯蒂
其它标题: Doctor Zhivago / 济瓦格医生(港)
幼年丧母的日瓦戈(Omar Sharif 饰)被过继给母亲的朋友,自此与继母一家的小女儿冬妮娅一同成长,并顺利修完医学专业,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医生。在另一条平行的生命线上,出生于裁缝之家的拉娜(Julie Christie 饰)正是十七岁的金色年华,母亲的情人维克多不时骚扰她,热衷于工人革命的未婚夫帕夏更让拉娜日日为其担忧。在工人运动风起云涌的日子里,日瓦戈目睹了当局对工人的残酷镇压,拉娜则因帕夏被卷入工人运动而遭到维克多的玷污,由于维克多的关系,日瓦戈与拉娜的人生终于汇合,在不久后混乱的一战中,他们终于不顾各自的伴侣陷入了热恋……不久布尔什维克掌握政权,返回家乡与冬妮娅团聚的日瓦戈发现生活却每况愈下,以至他们不得不远赴乡村谋生,岂料在遥远的北方村落,日瓦戈再次与拉娜相遇……
本片根据Pasternak的同名小说改编,获1966年奥斯卡最佳美术指导、最佳摄影等多项专业褒奖。
地雷区 (2015)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Under sandet
8.5 (233 个评分) 导演: 马丁·赞里维特 演员: 罗兰·默勒 / 米克尔·福尔斯加德
其它标题: Under sandet / 十个拆弹的少年(港)
电影改编自真实的历史事件。
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德国战败,大批被捕的德国士兵成为了俘虏。战争期间,德军曾在丹麦西海岸埋下了超过一百五十万枚地雷,而其中一些被俘虏的年轻德国士兵,则被迫成为了活体地雷探测器。
在丹麦军官卡尔(罗兰德·莫尔 Roland Møller 饰)的带领下,那些尚且只是孩子的俘虏们开始了排雷行动,他们用双手,用双脚,甚至用生命,一步一步的净化着长长的海岸线。然而,当任务结束之后,当幸存的孩子们满心欢喜的以为他们终于逃脱了死神的手掌可以回到故乡之时,等待着他们的,却是另一项同样残酷的任务。
2020年5月3日 看过 减法做得很好,呜呜,我是反战主义者
2015 历史 战争
决战中途岛 (2019) TMDB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Midway
7.3 (457 个评分) 导演: 罗兰·艾默里奇 演员: 艾德·斯克林 / 帕特里克·威尔森
其它标题: 미드웨이 / ミッドウェイ
1942年,日本在袭击珍珠港六个月后将目光聚集中途岛,想借此机会将美国太平洋舰队残余的军舰引到中途岛一举歼灭。而美情报官埃德温·莱顿汲取珍珠港事件失败的经验,通过巧妙的情报分析,预测了日本人的行动。最终,美军在中途岛环礁附近击败了日本帝国海军的攻击舰队,以仅损失一艘航母“约克城”号的代价击沉日本四艘航母,取得初步扭转太平洋战局的胜利。
他们已不再变老 (2018) IMDb Eggplant.place TMDB 豆瓣 维基数据
They Shall Not Grow Old
8.8 (420 个评分) 导演: 彼得·杰克逊 演员: Thomas Adlam / William Argent
其它标题: They Shall Not Grow Old / 不老的战迹(港)
《他们已不再变老》是由华纳兄弟影业出品,奥斯卡金像奖获奖导演彼得·杰克逊(《指环王》三部曲,《霍比特人》三部曲)执导的战争纪录片。电影聚焦于1914年—1918年一战士兵的日常生活。片中大部分史料均为首次公开,制作团队应用最顶尖修复、上色及3D 技术,将百年前影像进行全彩修复并重新加入声效,以英国老兵口述史为旁白还原一战士兵遭遇和感受,为观众呈现身临其境、极度真实的沉浸式战争体验。影片将于2019年11月11日(一战结束一百零一周年纪念日)全国艺联专线上映。
海盗共和国 豆瓣
The Republic of Pirates: Being the True and Surprising Story of the Caribbean Pirates and the Man Who Brought Them Down
6.7 (6 个评分) 作者: [美] 科林·伍达德 译者: 许恬宁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 - 9
1715年至1725年,暗礁密布的加勒比海,黑胡子、“海盗王子”贝勒米,以及查尔斯•范恩等船长集结海盗,创立飞帮,建立独特却又短命的海盗共和国。他们天生反骨,不论阶级,不问出身,要当领袖靠票选,抢到财宝就均分——官方说海盗是烧杀掳掠的魔头,平民则当他们是劫富济贫的海上罗 宾汉。
英国皇家海军的伍兹•罗杰斯,矢志铲除海盗共和国。一场场斗智斗勇的对决,由谁胜出,有谁活命?
引人入胜……不只告诉你来自遥远过去的欢乐冒险故事,还提供了解真实海盗的机会——感谢上帝,至少最糟的海盗现已不存于世。
——《纽约时报》
步调紧凑的叙事,热爱海盗传说以及跑到巴哈马度假的人士,将特别感兴趣。
——《出版商周刊》
忘掉《加勒比海盗》的杰克船长,忘掉迪士尼电影游乐设施的海盗。今年夏天最好的海盗娱乐是这本你可以带到海滩上的书,而且里头的故事是真的。
——《新闻纪录报》
令人欲罢不能……公海上的行动,精彩的生活,古老的船只,为时数月的海上之旅,带着你前行。
——《多伦多星报》
伍达德运用来自英格兰、西班牙语美洲的档案资料,述说加勒比海盗真正的故事。他们的历史虽短,他们对抗自然与帝国。
——《丹佛邮报》
不要管《金银岛》吵吵闹闹的海盗,不要管迪士尼工厂精力充沛的恶棍,不要管《潘赞斯海盗》歌舞剧里唱唱跳跳的小伙子:这里有货真价实的加勒比海盗,事实和小说一样丰富有趣又令人兴奋。
——《柯克斯评论》
宠儿 (2018) 豆瓣 IMDb TMDB NeoDB.de 维基数据
The Favourite
7.4 (581 个评分) 导演: 欧格斯·兰斯莫斯 演员: 奥利维娅·科尔曼 / 艾玛·斯通
其它标题: The Favourite / 争宠(港)
故事发生在十八世纪早期的英格兰,安妮(奥莉薇娅·柯尔曼 Olivia Colman 饰)是大不列颠王国的女王,她和自己的青梅竹马莎拉公爵夫人(蕾切尔·薇兹 Rachel Weisz 饰)一直保持着秘密的情人关系。阿比盖尔(艾玛·斯通 Emma Stone 饰)是莎拉的远方亲戚,一直渴望融入以皇室为代表的上流社会,她来到了莎拉身边,想要谋得一份职务,哪知道莎拉对她十分冷淡。
凭借着自己的聪慧和计谋,阿比盖尔吸引了安妮女王的注意,得以在她的身边侍奉。很快,阿比盖尔便得知了安妮女王和莎拉之间的“小秘密”,对权谋充满了欲望的阿比盖尔开始希望自己能够取代莎拉的位置,得到女王的宠幸。
别认为我忘了:柬埔寨失去的摇滚乐 (2014) TMDB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Don't Think I've Forgotten: Cambodia's Lost Rock and Roll
8.5 (71 个评分) 导演: John Pirozzi 演员: Norodom Sirivudh / 诺罗敦·西哈努克
其它标题: Don't Think I've Forgotten: Cambodia's Lost Rock and Roll / 别认为我忘了――柬埔寨,失去的摇滚乐
柬埔寨,被屠杀的摇滚
因摇滚乐而获罪,我想 史上最为著名的当然是宇宙塑胶人。1976年此乐团吸引了一个忠实的粉丝,那时候该歌迷还是剧作家,他的文集要到很多年才传到我们手里。不久后,这帮坏小子被投进大牢,事实上他们的音乐完全无关政治 ——原因只是吸毒酗酒聚众滥交以及乐器分贝过高这些所谓的摇滚生活罢了。刑期并不长,几个月到一两年不等,但是这场短暂的牢狱之灾让他们青史留名——剧作家被惹怒了,他发动援救抗议活动,并藉此走上政途。接着便是10年后光彩的丝绒革命让这位宇宙塑胶人的铁粉当上了捷克总统。众多关于这个传奇乐团的文章开头都是,一个唱垮了政权的传奇摇滚乐团。
是的,尽管身陷囹圄,但西方人所说的真理毕竟还在摇滚乐手们这边。而他们坐牢的差不多同一年,在离捷克异常遥远的东南亚,因为音乐,有无数个摇滚乐手被砍下脑袋,连名字都没能留下。
阿拉伯的劳伦斯 (1962) 豆瓣 IMDb TMDB Min reol Eggplant.place 维基数据
Lawrence of Arabia
8.8 (380 个评分) 导演: 大卫·里恩 演员: 彼得·奥图尔 / 亚历克·吉尼斯
其它标题: Lawrence of Arabia / 沙漠枭雄(港)
1916年,阿拉伯大起义爆发。 英军中尉 Lawrence(Peter O'Toole 饰)受命登上阿拉伯半岛之后,决定带领阿拉伯人夺取亚喀巴。在穿越沙漠的过程中, Lawrence 力排众议孤身返回搭救了失踪的 Gasim(I.S. Johar 饰)。此举赢得了众人的尊敬,Ali ibn el Kharish(Omar Sharif 饰)沙里夫甚至让 Lawrence 换上了沙里夫的长袍,而 Lawrence 也欣然接受。可是阿拉伯部落间并不和睦,Harith 部的 Gasim 杀了 Howeitat 部的人,双方剑拔弩张。为了平息争端,Lawrence 亲手处决了 Gasim,而杀人的快感却让 Lawrence 感到不安。成功夺取亚喀巴之后,Lawrence 驼不停蹄地穿越西奈半岛回到开罗。Allenby(Jack Hawkins 饰)将军大喜过望,升 Lawrence 为少校,对其寄予厚望……
剑桥风云 (2003) 豆瓣
Cambridge Spies
8.5 (30 个评分) 导演: 蒂姆·费威尔 演员: 汤姆·霍兰德 / 托比·斯蒂芬斯
1934年,苏联海外谍报机构在英国剑桥大学秘密招募了三个青年学生,他们的名字是菲尔比,伯格斯和迈克林。当时英伦三岛仍然被世界经济危机的阴影所笼罩,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又在欧洲大陆崛起,斯大林铁腕统治下的苏联被很多西方理想主义的青年视为希望和拯救和平的力量。在英国,剑桥大学成了左派的大本营,他们组成了在世界情报史上大名鼎鼎的剑桥间谍帮(CAMBRIDGE SPY RING)。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剑桥间谍帮的成员几乎全部被英国政府雇佣,安排在一些关键的部门工作。菲尔比1940年加入了特别行动处(Special Operations Executive),这个机构的任务是指挥在欧洲大陆的情报工作,第二年转到著名的M16,即英国对外谍报处,1944年成为一个部门的领导。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这个部的任务就是对苏联的情报工作。在其它成员中,伯格斯加入了英国外交部,在驻美大使馆工作,实际上为英国M15,即反间谍处工作。迈克伦在英国外交部担任美洲处主任。
在二次大战中,这些打入英国政府要害部门的苏联间谍向苏联提供了难以计数的重要情报,包括英国在苏联的情报工作,英美秘密会谈,美英核武器的发展等等。在苏联和德国进行的库尔斯克会战中,由于得到了这个间谍帮提供的由英国密码部门破译的德国密码,苏联掌握了德国的军事情报,从而在这次关键的会战中掌握了主动。
大战后期苏联向东欧的快速扩张,很大程度上也要归功于这个间谍帮提供的这些地区反法西斯力量的情报和美英对这些地区战后的安排,但这个间谍帮对苏联的贡献实际上超出了提供情报。菲尔比等人利用他们所处的特殊地位向英国--常常包括美国,因为英美分享情报--提供假情报或夸大某些情报的价值,使得决策部门作出错误判断。
1951年,剑桥间谍帮的两个元老人物伯格斯和迈克伦因为身份败露而逃往苏联,他们的叛逃自然使得反间谍机构怀疑和他们关系密切的菲尔比。但菲尔比不但没有一起叛逃,反而镇定自若。对他的怀疑和审查持续了好几年,直到1955年11月7日,当时的英国首相兼外交大臣麦克米兰亲自在英国下院声明:菲尔比是个忠心耿耿的不列颠臣民。从那以后,菲尔比又在英国情报部门为苏联工作了好几年,直到1963年,当英国反谍报机构掌握了确凿的证据时,他才不慌不忙脱身前往苏联,和他的老同志们会合,领取苏联政府的最高奖赏:红旗勋章。布兰特一直与皇室保持密切关系,担任女王私人收藏画作的鉴定员,直至1979年被剥夺爵位,但未受到其他制裁。
野蛮大陆 豆瓣 Goodreads
Savage Continent: Europe in the Aftermath of World War II
9.0 (37 个评分) 作者: [英] 基思·罗威 译者: 黎英亮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 - 7
《星期日泰晤士报》十佳畅销书
荣获英国笔会/赫塞尔-提尔曼历史图书奖
立足于八种语言的原始档案、访谈记录、学术著作,《野蛮大陆》如同一扇窗户,让我们得以窥见二战结束后、冷战开始前那个稍纵即逝的混乱年代。这是关于那个年代的第一部重要历史著作。
刻骨痛心。动人心弦、落笔审慎、荡气回肠。一幅引人注目的图画,描绘了一片在物质上、道德上因为残忍屠戮而变得残酷无情的欧洲大陆。
——多米尼克•桑德布鲁克,《星期日泰晤士报》
形象生动而笔调冷峻。这部杰出著作,为这片陷入无序和混乱的大陆,描绘了一幅鲜为人知、令人胆寒的画面。
——伊恩•克肖
精彩绝伦。才华横溢的构思,一丝不苟的研究……呈现出天才般的历史叙事。
——BBC历史频道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留下一片混乱。地形地貌被彻底改变,许多城市被夷为平地,数千万人惨遭屠戮。在欧洲大陆绝大多数地方,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机构——比如警察、传媒、交通、地方政府和全国政府——要么付之阙如,要么破败不堪。罪恶横行,经济崩溃,欧洲人挣扎在饥饿边缘。
在这部研究战后初年历史的开创性著作中,基思•罗威描绘了一片仍然被暴力缠绕的大陆,在那里,有相当部分民众仍未相信战争已然结束。他勾勒了道德败坏的沦亡景象,以及永不餍足的复仇渴望,这是长期冲突的后遗症。他描绘了种族清洗和国内战争,这些事件撕裂了从波罗的海到地中海的普通民众的生活,他还描绘了重新建立的世界秩序,最终为这片支离破碎的大陆带来稳定。他告诉我们,上述情形存在于整个欧洲——东欧如此,西欧亦然。
贝克特 (1964) 豆瓣
Becket
7.4 (15 个评分) 导演: 彼得·格兰微尔 演员: 理查德·伯顿 / 彼得·奥图尔
其它标题: Becket / 霸主
故事开始于公元1066年,打败了萨克逊人,统治了英国的威廉一世将王位最终传给了他的孙子亨利二世(彼德·奥图 Peter O'Toole 饰),长久以来,英国皇室对撒克逊原住民都采取着强硬的压制态度,然而,亨利二世最好的朋友汤姆斯(理查德·伯顿 Richard Burton 饰)便是一名撒克逊人,在继位之后,亨利二世将他提拔成为了首相。
汤姆斯拥有过人的智慧和勇气,在他的指领之下,大英帝国屡屡在战场上获胜,不断的壮大着国土。之后,亨利二世将汤姆斯派往教会成为了教主。贴近民生的职位让汤姆斯更加能够对贫民百姓的穷苦感同身受,很快,他便受到了人民的爱戴,这让亨利二世开始感到不安。
可卡因传奇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英)斯特里特费尔德 译者: 余静 中信出版社 2005 - 1 其它标题: 可卡因传奇
无畏记者孤身犯险,深入南美丛林,近距离接触毒枭、特工与反政府游击队提供第一手材料,还原历史真相,披露最真实的可卡因世界。
500年前一次征服世界的旅程,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释放出令西方社会胆战心惊的力量。为了传说中黄金国度的宝藏,西方探险者们跟随哥伦布的足迹,打着教化的旗号,在攫取南美大陆的黄金、白银和文化的同时,也把印加人心中的圣物带到了欧洲。古柯,印加文化5000年的传承者,却成为了欧洲人眼中的梦魇。历史的玩笑冷酷无情。欧洲征服和美洲,古柯征服了欧洲。从弗洛伊德到福尔摩斯,现实的的人物和虚构的英雄一根未能幸免。
古柯以可卡因的行头杀回美洲后,所到之处无不人仰马翻。政变、腐败、谋杀,美洲后院浓烟滚滚,山姆大叔自顾不暇。毒品向国家、社会和文明宣战。穷与富、白与黑、灵与肉,可卡因教唆着阶级的对峙,刺激着失落和渴望,将理性变回了兽性,上演了人类历史上最惊心动魄的一幕血泪史。
独裁者手册 豆瓣 谷歌图书
The Dictator's Handbook: Why Bad Behavior is Almost Always Good Politics
8.9 (148 个评分) 作者: [美] 布鲁诺·德·梅斯奎塔 / [美] 阿拉斯泰尔·史密斯 译者: 骆伟阳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4 - 5
为什么同样一个人可以在一个国家推行善政却在另一个国家施行最残暴的独裁?在这里,与其说制度是答案还不如说是问题本身。为什么比利时的制度越来越民主,而同一时期,同一领导人的刚果,却越来越独裁?难道是因为利奥波德二世只爱本国人或者有种族歧视?但后来刚果自己“选”出来的领导人并没有做得更好,仍然是一个糟糕的独裁者。
在《独裁者手册》这本书里,梅斯奎塔和史密斯研究多年,得出了一个能够相当完美地解释这一政治现象的理论,即:不管是国家、公司还是国际组织,其政治格局不能简单地以“民主”和“独裁”来划分,而必须用民意选民、实际选民、胜利联盟的数字多少来描写。如果胜利联盟的人数很多,那么这个国家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民主国家。反过来,如果胜利联盟的人数非常少,那么不管这个国家有没有选举,都是事实上的非民主国家。据此,很容易明白:在刚果,利奥波德二世只需要让少数人高兴就足以维持自己的统治;而在比利时,他必须让很多人满意才行。
不得不提,对任何想理解政治的真正运作方式的人来说,《独裁者手册》都是一本必读的书,无论是政治领域的政治还是商业界的政治,无论是在独裁国家还是在民主国家。
利奥波德国王的鬼魂 豆瓣 Goodreads
King Leopold's Ghost: A Story of Greed, Terror, and Heroism in Colonial Africa
8.6 (10 个评分) 作者: 亚当·霍赫希尔德 译者: 扈喜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 - 1
★★★《纽约时报》上榜图书
★★★ 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奖最终入围图书
【内容简介】
19世纪80年代,随着欧洲列强对非洲的瓜分,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夺取了刚果河周围的辽阔土地。他在刚果实行种族灭绝式的掠夺、压榨,最终让这一地区的人口下降了1000万。与此同时,他却将自己塑造为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霍赫希尔德写作此书时使用了大量原始资料,向人们娓娓讲述 了利奥波德二世利欲熏心、骇人听闻的罪行。该书还用感人至深的笔触刻画了那些奋起反抗利奥波德的探险家、蒸汽船船长和军人等,虽然书中出现的非洲人自己的声音很少,但是正如作者所说,“他们的活动与声音,尽管被其征服者的记录所过滤,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听到。”
【本书获誉】
“霍赫希尔德这部巨著有力地展示了,刚果的巨大丑闻预示了我们的这个时代……这本书值得反复阅读。
——尼尔•阿舍森,《洛杉矶时报书评》
《利奥波德国王的鬼魂》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在很多层次上都达到了非常令人满意的水准。第一次阅读时,它像当年《黑暗的心》那样让我震撼——而且原因也是一样的:揭露了刚果背后的那段恐怖历史。
——保罗•泰鲁
用娓娓道来般的小说语言讲述了一段历史,让读者清楚地了解了利奥波德国王及其爪牙耸人听闻的累累罪行。
——米基科•卡库塔尼,《纽约时报》
令人爱不释手的一本书:性格鲜明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情节、紧张激烈的冒险、掩人耳目的阴谋、无所畏惧的真相揭露、波澜壮阔的正义热潮……一部历史作品,读起来如同小说般扣人心弦。
——默尔•鲁宾
基于深入的调查和严谨的行文,《利奥波德国王的鬼魂》做到了一部好的历史作品可以做的一切 —— 扩展人类的历史。
——弗里茨•拉纳姆,《休斯敦纪事报》
用引人入胜的笔触介绍了那位古怪、贪婪、残忍的君主,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怎样建立比属刚果……一本让人掩卷难忘的书。
—— K.安东尼•阿皮亚,《纽约书评》
引人入胜,也让人觉得恐怖……这本书以介绍罪恶开篇,以颂扬良知收尾。
——菲利普•肯尼卡特,《圣路易斯邮报》
《利奥波德国王的鬼魂》拥有引人注目的出场人物——英雄、坏蛋、小配角,他们一个个都不同凡响,神经质和野心的纠缠让作品妙趣横生,每个人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
—— 罗南•贝内特,《观察家》
魏玛文化 豆瓣
作者: [美国] 彼得·盖伊 译者: 刘森尧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5 - 8
德国的魏玛共和诞生于1918年,1933年寿终正寝,时间虽然短暂,却已经成为一段传奇。因为这一“黄金时代”孕育出一大批优秀的文人学者,比如爱因斯坦、托马斯·曼、康定斯基、韦伯、海德格尔、本雅明、马库塞、施彭伯勒、勋伯格等,让我们不得不把魏玛看成是一个相当独特的文化现象。对于中国人来说,魏玛共和还有另一方面的可比性,它跟我们从1911年到1949年的民国很相像:一样的社会动荡,一样的政治纷乱,一样的人才辈出。因此,中国读者来好好读读魏玛共和的文化史就显得格外有意义了。
值得一说的是,本书作者彼得·盖伊就是在魏玛共和期间出生在柏林的,后来移民美国,成为美国最有名的文化史家之一。他对弗洛依德钻研尤深,是“心理史学”的代表人物。
征服者 豆瓣
Conquerors: How Portugal Forged the First Global Empire
8.8 (17 个评分) 作者: [英] 罗杰·克劳利 译者: 陆大鹏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
通过“地中海史诗三部曲”(《1453》《海洋帝国》《财富之城》),《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罗杰•克劳利确立了自己的地位:他是我们这一代研究欧洲伟大航海帝国的卓越历史学家,也是十字军东征之后东西方冲突领域的专家。在《征服者》中,克劳利讲述了葡萄牙崛起的史诗故事。由于莫大的勇气和它的探险家们高超的航海技能——这种战术优势在当时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这个贫穷的小国在一个世纪里主宰了海上霸权。葡萄牙发现通往印度的新航道、对抗穆斯林统治者的帝国主义征服战争和对香料贸易的垄断,将永久性地扰乱地中海,并建立第一个全球经济体。
克劳利依赖书信与目击者证词来叙述蕞尔小国葡萄牙飞速而惊心动魄的崛起。《征服者》展现了葡萄牙帝国全副的光辉灿烂和凶狠残酷,将雄心勃勃而狂热奋进的阿维斯王朝的人物们描摹得栩栩如生。“幸运的”曼努埃尔一世国王、“完美君王”若昂二世、四处劫掠的总督阿方索•德•阿尔布开克和探险家瓦斯科•达伽马这些人物玩弄着他们个人的野心和帝国的公共目标,为了追寻全球的财富,往往要蒙受惨重损失。葡萄牙崛起的故事的另一个核心是,它努力要消灭伊斯兰文化,在印度洋建立一个基督教帝国。为了寻找神话中的基督教君主祭司王约翰,葡萄牙探险家深入非洲腹地;他们还残酷无情地攻打印度的港口城市,力图垄断贸易。
绕过非洲之角去往印度的航道的发现,是航海史上的伟大突破,但也预示着世界秩序被彻底打乱。在随后一个世纪里,没有一个欧洲帝国比葡萄牙更野心勃勃,没有一位君主比葡萄牙列王更掠夺成性。在这过程中,他们创建了第一个远程的航海帝国,释放出了如今塑造我们世界的全球化力量。在克劳利笔下,葡萄牙帝国的完整故事及其野心造成的人道代价,终于得到了讲述。
绝妙……克劳利的解读既精到又公正。
——《基督教箴言报》
栩栩如生地讲述了葡萄牙探险家的生活……对喜欢航海故事的人来说,再好不过。
——《出版商周刊》
在扣人心弦的叙述中,克劳利记载了葡萄牙从一个“穷困、边缘的”国家崛起成为欧洲强国的可怕、凶残的历史,葡萄牙与西班牙和威尼斯竞争,争夺香料贸易。
——《科克斯书评》
克劳利之前著作的读者对这个关于海战、陆战和海难的刺激故事一定不会失望。克劳利很好地为葡萄牙的重要性做了辩护,它建立了第一个全球帝国。
——《每日电讯报》
快节奏的、可读性极强的叙述史,涉及迪亚士和达伽马的航行、阿尔梅达和阿尔布开克的战役与征服……克劳利对事件的详细还原建立在对编年史家如巴罗斯和科雷亚的作品的细读之上,他们的作品是用骑士编年史的传统来写的。
——《今日历史》
在他之前的关于十五六世纪基督徒和奥斯曼帝国争夺地中海的研究里,克劳利已经表现出一种罕见的才华,即将令人手不释卷的叙述与细致到位的学术研究结合起来,同时还能将人性与地缘政治平衡。在本书里,这种才华表现得淋漓尽致。他讲述的故事惊心动魄,但并不是每一位历史学家都能把这个故事讲得这么精彩。
——迈克尔•普罗杰,《金融时报》
最长的一天 豆瓣
The Longest Day
8.8 (5 个评分) 作者: [美国] 科尼利厄斯·瑞恩 译者: 李文俊 / 陶洁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05 - 1
看过《最长的一天》这部作品的人都曾被它深深震撼,作为非虚构文学的创作典范和世界战争纪实的巅峰之作,它真实记录了诺曼底登陆的策划内幕和激战过程,生动描述了血腥海水和钢铁火焰构成的战场奇观,还细致入微地写下了双方的将帅和士兵作为个人所遇到的传奇般的命运,以及在每个生死瞬间所经历的痛苦、迷狂和心惊胆战。
老舍之死口述实录 豆瓣
作者: 傅光明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 5
《老舍之死口述实录》作者10多年来先后采访了40余位作家、学者和老舍亲属,与他们就老舍之死这一话题做了比较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和评说,其中有些材料是首次披露,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人们以前所了解的“老舍之死”,有些是否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按照高度程式化的形式,用固定的“特性形容词”编纂成的另一种形式的“荷马史诗”,或“关于过去的一副拼图”,里面保存了多少的“历史的真实”?
至暗时刻 (2017)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Darkest Hour
8.3 (1290 个评分) 导演: 乔·赖特 演员: 加里·奥德曼 / 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
其它标题: Darkest Hour / 黑暗对峙(港)
影片讲述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作为首相期间面临的最重要的审判:是向纳粹妥协做俘虏,还是团结人民群起反抗?丘吉尔将集结整个国家为自由奋战,试图改变世界历史进程,度过黎明前的黑暗。
斯大林之死 (2017) 豆瓣 IMDb Fantastika TMDB 维基数据
The Death of Stalin
8.1 (243 个评分) 导演: 阿尔曼多·伊安努奇 演员: 安德丽娅·赖斯伯勒 / 詹森·艾萨克
其它标题: The Death of Stalin / 弊傢伙!史太林死咗(港)
由苏格兰导演阿曼多·兰努奇(Armando Iannucci)执导的英语电影《斯大林之死》(The Death Of Stalin)近日开机拍摄,该片根据Fabien-Nury同名漫画改编,讲述了斯大林去世后苏共高层激烈的权力争斗。
饰演斯大林的是美国演员阿德里安‧麦克洛格林(Adrian Mcloughlin),金球奖得主杰弗瑞·塔伯(Jeffrey Tambor)将饰演苏联领导人马林科夫,史蒂夫·布奇密(Steve Buscemi)将饰演赫鲁晓夫,前“邦女郎”奥尔加·柯瑞兰寇(Olga Kurylenko)将饰演苏联钢琴家玛丽亚·尤金娜(斯大林是在她钢琴唱片的伴奏下死去的),西蒙·拉塞尔·比尔(Simon Russell Beale)将饰演苏联二号人物贝利亚,鲁伯特·弗兰德(Rupert Friend)将饰演斯大林次子瓦西里。
除此以外,加盟本片的还有杰森·爱萨克(Jason Isaacs)、托比·科贝尔(Toby Kebbell)等。
斯大林是苏联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最高领导人(1924——1953),在他的铁腕统治之下,苏联成为与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关于他的死一直存在各种阴谋论,官方给出的结论是中风导致的自然死亡,但也有人坚信他是被投毒害死的,而凶手就是克格勃(苏联情报机构)头子贝利亚。
斯大林死后,苏联一度陷入群龙无首的状态,高层的政治斗争异常激烈。最终赫鲁晓夫等人扳倒了当时苏联实际上的二号人物——贝利亚。斯大林去世几个月后,贝利亚被作为西方间谍处以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