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
我这一代 (2017) 豆瓣
My Generation
8.4 (5 个评分) 导演: David Batty 演员: 大卫·贝利 / 迈克尔·凯恩
其它标题: My Generation / 我的叛逆年代(台)
迈克尔·凯恩任制作人和旁白的纪录片《我这一代》(My Generation)被英国狮门购得,计划于明年初上映。该片由David Batty执导,在今年威尼斯电影节首映,获得观众8分钟起立鼓掌。讲述1960年代的英国的文化变革,犹以伦敦为背景,凯恩采访多名在那个年代崛起的名人,如保罗·麦卡特尼、玛芮安妮·菲丝弗、Twiggy、The Who的Roger Daltrey、玛丽·官等。
2020年8月25日 看过 新信息0,就容易想到的都提了一下。不过讲得剪得很好,有一些少见高清资料片段。凯恩真好看!
2017 MichaelCaine 纪录片 英国
坂本龙一:终曲 (2017) 豆瓣 IMDb TMDB 维基数据
Ryuichi Sakamoto: CODA
8.6 (573 个评分) 导演: 史蒂芬·野村·斯奇博 演员: 坂本龙一
其它标题: Ryuichi Sakamoto: CODA / Ryuichi Sakamoto: Coda
这部关于日本顶级作曲家坂本龙一的纪录片,主要按照2012年到2017年的时间顺序,剪辑了坂本龙一30年前参与《末代皇帝》等电影以及40年前作为YMO乐队成员活动的宝贵片段。Coda在音乐术语中是,Coda是一个乐章最后的段落里强调终止效果的乐段。正如有着匠人精神的坂本龙一,愿将每部作品都当做生命中的最后一部进行创作。
2019年12月23日 看过 个人纪录片嘛…还可以啦,有点流水账,但很可爱,那台坏琴倒是让我想起我老家的琴了,回去弹弹看
2018 日本 纪录片 音乐
地球之盐 (2014) 维基数据 IMDb Eggplant.place 豆瓣 TMDB
Le sel de la Terre
9.2 (265 个评分) 导演: 维姆·文德斯 / 朱利安·诺里贝罗·萨尔加多 演员: 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 / 维姆·文德斯
其它标题: 제네시스: 세상의 소금 / セバスチャン・サルガド/地球へのラブレター
  他的镜头是打开的心眼,在最细微处直视灵魂,看到巴西巨坑五万掏金者的集体面相,看到科威特油井冲天大火的真正英雄,看到非洲的死亡延续着生存。每次的拍摄方案都是经年的万里长征,是人神共舞,每次成果都引起巨大回响。合导的儿子伴着老爸远征,只见他用海象的视角,拍出但丁的地狱。再来到地球重病的现在,他重建了一座森林。云温达斯最心仪的传奇摄影师萨尔加多,就是大地之盐。获康城影展某种观点评审团特别奖,入围角逐奥斯卡最佳纪录片。
他们已不再变老 (2018) IMDb Eggplant.place TMDB 豆瓣 维基数据
They Shall Not Grow Old
8.8 (423 个评分) 导演: 彼得·杰克逊 演员: Thomas Adlam / William Argent
其它标题: They Shall Not Grow Old / 不老的战迹(港)
《他们已不再变老》是由华纳兄弟影业出品,奥斯卡金像奖获奖导演彼得·杰克逊(《指环王》三部曲,《霍比特人》三部曲)执导的战争纪录片。电影聚焦于1914年—1918年一战士兵的日常生活。片中大部分史料均为首次公开,制作团队应用最顶尖修复、上色及3D 技术,将百年前影像进行全彩修复并重新加入声效,以英国老兵口述史为旁白还原一战士兵遭遇和感受,为观众呈现身临其境、极度真实的沉浸式战争体验。影片将于2019年11月11日(一战结束一百零一周年纪念日)全国艺联专线上映。
(1929) 豆瓣 TMDB 维基数据 IMDb
Regen
8.5 (90 个评分) 导演: 尤里斯·伊文思 / 曼努斯·弗兰肯
其它标题: Regen / Rain
  《雨》用诗意的电影镜头,描绘了一场从坠落到停歇的雨水之旅。透过摄影机之眼,我们跟随着雨水——从车水马龙的街市到人潮涌动的人流。短短十几分钟的记录,是活生生的雨滴在悄然坠落,是积水中荡漾的圆晕在绽放,是云朵流淌下的氤氲在默默隐退……这音乐般流畅的印象派风格,给了我们一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与解说。
四万万人民 (1939) 豆瓣 IMDb
The 400 Million
8.0 (24 个评分) 导演: 尤里斯·伊文思 演员: 弗雷德里克·马奇 / 莫里斯·卡诺夫斯基
其它标题: The 400 Million / 四亿人民
简介:
在世界电影史上,尤里斯·伊文思被称为纪录电影的先驱,与美国的罗伯特·弗拉哈迪、英国的约翰·格里尔逊和苏联的吉加·维尔托夫并称为四大纪录电影之父,与其他三位不同的是,伊文思的创作生涯最长,在长达6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拍摄了60余部影片,一部寻找失落青春的诗意纪录《塞纳河》曾使他获得1957年的戛纳金棕榈大奖。
中国的抗战不仅掀起了中国电影人的创作热情,也吸引了国外电影大师的镜头。上世纪30年代末,多位国外记录片导演来华摄制影片,他们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尤里斯·伊文思。伊文思1938年在中国拍摄的《四万万人民》不仅是他电影生涯的代表作,也是他与中国维持50年的情谊的开端。从抗战开始,在不同的年代,他用自己的镜头纪录下了不同的中国。
外国人来华拍纪录片的历史,最早大约可以追溯到电影诞生的那几年。1896年,卢米艾尔兄弟派出了数百名摄影师奔赴世界各地拍片,其中一些摄影师就曾来华拍片。此后,美国人、意大利人、苏联人、瑞典人都曾经把镜头对准过中国,但多是风光片及风土人情、文物考古、民居民俗的纪录,直到战争的悄然到来。1935年,在燕京大学任教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用一台十六毫米手摇摄影机拍下了“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场面,今天已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1938年,尤里斯·伊文思来了,这个“飞翔的荷兰人”飞到了中国,与他同行的还有我最崇拜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在1936年,两个勇敢的人在西班牙内战爆发之际,把摄影机和照相机的镜头对准了这片燃烧的土地,伊文思拍摄了广受赞誉的纪录片《西班牙土地》,而卡帕也因拍摄《共和军之死》的照片一举成名。 “纪录”拥有了出生入死的刚毅血性。从此,“什么地方燃烧,就去什么地方拍摄”被奉为摄影师的职责。西班牙内战是西方前线,而中国战场则被称为是反法西斯斗争的东方前线,从西方前线远涉到东方前线,伊文思和卡帕在中国拍摄的珍贵图像仿佛西班牙影像的回音。
1938年4月初,在抵达中国不久,二人便拍摄了“台儿庄战役”,那是值得庆贺的第一场正面击溃日军的胜利,伊文思和卡帕要求上前线拍摄,最终未能拍到决战的场面,因为他们是外国人,没人敢为他们的生命承担风险,但他们还是抓住机会在台儿庄附近的小树林中拍摄了这场战斗。伊文思回忆说:“我不是一个作家,我通过画面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我一定要表达死亡对我意味着什么,不仅仅是拍几个尸体,而是拍摄整个一段,死亡牵连到的往往是许多人。我触到了中国,中国也触到了我,我拍了战争,拍了一个在战争中瓦解,又在战火中形成的国家,我看到了勇敢!”
纪录这场战争的《四万万人民》成为了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真实写照,并且起到了声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积极作用,这些影像成为后来中国抗战影片的重要素材。而卡帕生平最有力度的照片,就是他拍摄的遭日军空袭后的劫难场面。
正如卡帕那句永远的名言:“如果你照片拍得不够好,因为你离得不够近”。1954年,卡帕在越南战场触雷身亡,如一个不参与杀戮的斗牛士般身着光彩耀目的斗牛士装束轰然倒下,而伊文思继续潜行在战火中。
伊文思的冒险不是赌徒的博彩,也不是亡命徒般的轻生,而是为激情所贯注,为信仰所战斗的勇气。在中国抗日战场上,在越南抗美的丛林中,在古巴剿匪的追击中,甚至在70岁高龄,依然在战火中拍摄。这个“飞翔的荷兰人”被祖国放逐,却四次来中国,他称中国是收养他的“第二故乡”,他爱这里的人民。
红色电影的开端——延安电影团
伊文思在临走之前,秘密地把一台埃摩摄影机交给了一位左翼影人吴印咸,这位吴印咸后来被称为共和国摄影艺术的拓荒者。1938年秋,吴印咸和袁牧之两人带着这台摄影机和从香港购得的全套电影器材到达延安,在八路军总政治部下成立了“延安电影团”。
最初电影团只有6个人,有电影工作经验的仅有3个。1938年10月1日,电影团开拍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记录片《延安与八路军》。1940年袁牧之将完成的影片底片带到苏联,没想到正好苏德战争爆发,没能在苏联印出拷贝送回国内放映。进入40年代后,电影团拍摄了多部新闻短片,在根据地露天放映。
持摄影机的人 (1929) IMDb 豆瓣 TMDB Min reol 维基数据
Человек с Киноаппаратом
9.2 (186 个评分) 导演: 吉加·维尔托夫 演员: Mikhail Kaufman
其它标题: Человек с Киноаппаратом / Man with a Movie Camera
本片是苏联纪录片导演,“电影眼”理论的创始人吉加•维尔托夫(Dziga Vertov)的代表作。电影主要拍摄于乌克兰的敖德萨市,摄像师是维尔托夫的哥哥米凯尔•卡夫曼(Mikhail Kaufman)。影片主要分观众入席、城市黎明、人民的工作与休息、体育运动和艺术实践几部分,通过刻画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来呈现苏维埃新社会中的一个理想城市。摄影师米凯尔•卡夫曼在拍摄的同时也出现在电影画面中,首创了“自我暴露”的电影形式。在这部具有里程碑性突破意义的纪录片中,维尔托夫首次使用了二次曝光、快进、慢动作、画面定格、跳跃剪辑、画面分割等前卫剪辑手法,并采用了仰角、特写、推拉镜头等新颖的拍摄手法,并制作了一段定格动画。
最后的棒棒 (2016) 豆瓣
最后的棒棒 所属 电视剧集: 最后的棒棒
9.4 (58 个评分) 导演: 何苦 演员: 何苦
改革开放之初,山城重庆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一个特殊的行业——山城棒棒军。爬坡上坎,负重前行的三十多年,数十万棒棒大军不仅挑走了汗水浸泡的年华,也挑走了属于自己的年代。癸巳岁末,几个佝偻背影即将道别正在消逝的行业,一名退役中校扛起一根棒棒开始了自己的追寻——辉煌与尴尬,艰韧和无奈,他们的人生无须评说,他们的故事值得铭记。
别认为我忘了:柬埔寨失去的摇滚乐 (2014) TMDB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Don't Think I've Forgotten: Cambodia's Lost Rock and Roll
8.5 (71 个评分) 导演: John Pirozzi 演员: Norodom Sirivudh / 诺罗敦·西哈努克
其它标题: Don't Think I've Forgotten: Cambodia's Lost Rock and Roll / 别认为我忘了――柬埔寨,失去的摇滚乐
柬埔寨,被屠杀的摇滚
因摇滚乐而获罪,我想 史上最为著名的当然是宇宙塑胶人。1976年此乐团吸引了一个忠实的粉丝,那时候该歌迷还是剧作家,他的文集要到很多年才传到我们手里。不久后,这帮坏小子被投进大牢,事实上他们的音乐完全无关政治 ——原因只是吸毒酗酒聚众滥交以及乐器分贝过高这些所谓的摇滚生活罢了。刑期并不长,几个月到一两年不等,但是这场短暂的牢狱之灾让他们青史留名——剧作家被惹怒了,他发动援救抗议活动,并藉此走上政途。接着便是10年后光彩的丝绒革命让这位宇宙塑胶人的铁粉当上了捷克总统。众多关于这个传奇乐团的文章开头都是,一个唱垮了政权的传奇摇滚乐团。
是的,尽管身陷囹圄,但西方人所说的真理毕竟还在摇滚乐手们这边。而他们坐牢的差不多同一年,在离捷克异常遥远的东南亚,因为音乐,有无数个摇滚乐手被砍下脑袋,连名字都没能留下。
携父同游 第一季 (2017) 豆瓣
Jack Whitehall: Travels with My Father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携父同游
7.9 (30 个评分) 导演: 杰克·怀特霍尔 演员: 杰克·怀特霍尔 / 迈克尔·怀特霍尔
Jack Whitehall: Travels with My Father is an upcoming travel documentary/road trip comedy television series slated to debut on Netflix. The show will be presented by comedian Jack Whitehall and his father, Michael Whitehall.[2] The show will see the pair travel to South East Asia on a popular "gap year route", and will involve them travelling through countries such as Thailand, Vietnam, and Cambodia.[3] The series will be released on Netflix on September 22, 2017.[4]
给我庇护 (1970) 豆瓣 维基数据 TMDB IMDb
Gimme Shelter
8.3 (20 个评分) 导演: 阿尔伯特·梅索斯 / 大卫·梅索斯 演员: 米克·贾格尔 / 查理·沃茨
其它标题: Gimme Shelter / 김미 셀터
1969年 Woodstock音乐节四个月之后,发生了一次名气远在前者之下、但就意义与成就来说不遑多让的枪杀事件。这部电影就是记录这次事件的。这支乐队可以说是20世纪60年代摇滚的终结者,当然它的表面现象是1969年12月。当时,在美国有大量乐迷的Rolling Stones乐队在美国加州奥德蒙举行一场免费演唱会,当天有40万观众来到现场,但悲剧发生了,被聘来维持秩序的飞车党在演唱会上演了暴力的场面,一名观众被追杀而死。这部又名《让我躲藏》的纪录片记下了“滚石”乐队最值得珍藏的瞬间,也记下了“地狱天使”的凶猛身影,本来是来维持秩序的他们最终却与部分观众大打出手,让20世纪60年代爱与和平的聚会的巨大神话在瞬间倒塌,正因为这些无比真实的镜头,这部电影在摇滚文献中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巴勒斯:一部电影 (1983)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TMDB
Burroughs: The Movie
导演: 霍华德·布鲁克纳 演员: Mortimer Burroughs / 威廉·S·伯勒斯
其它标题: Burroughs: The Movie / 버로스: 더 무비
制作电影那时,巴勒斯是美国最有名的作家——至少在住在城里那些人之中,他们在朋克摇滚俱乐部度过夜晚,是兰波、J.·G.·巴拉德和地下丝绒的粉丝,与毒品不仅仅有一面之交。我们自然而然成了受众,在大城市的艺术影院看电影,在店里租录像带。我们中写作的人曾经模仿巴勒斯的风格,虽然没人能真正捕捉到他的权威,或是他那似乎能追溯到拓荒者时期科内斯托加式的平淡语调。他看上去像是难以接近的高贵、严厉,然而他生活在我们之中,甚至时常在朋克摇滚俱乐部现身。现在他死了将近二十年,几乎电影中每个人都死了(除了焦尔诺、帕蒂·史密斯和巴勒斯的助手兼执行人詹姆斯·高尔霍茨)。霍华德·布鲁克纳也死了,1989年34岁在导演那部鲁尼恩《百老汇的最后一夜》时被艾滋病杀死。《巴勒斯:一部电影》反映了一段特定时间(七十年代的混沌与里根时期的癫狂幻想之间),简单地说这段时间内看上去什么都会发生——巴勒斯作为突出的公众人物的想法成为满含希望的方向的一个路标。现在,经历了种种灾难,这部电影成为一幅描绘一名融入了作品、自己成为最复杂持久角色的作家的三维画像,他将一直看上去像是来自未来,正如他从几个重叠的过去致敬一样。
永生不死:英伦摇滚的沉浮 (2003) 豆瓣
Live Forever: The Rise and Fall of Brit Pop
8.0 (119 个评分) 导演: 约翰·道尔 演员: 达蒙·奥尔本 / 诺尔·加拉格
其它标题: Live Forever: The Rise and Fall of Brit Pop / Live Forever
该片记录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英伦摇滚的峥嵘岁月,从早期的探索到成熟鼎盛时期以及后来的下坡路,重现了一个时代的英伦摇滚起起伏伏。片中的受访者几乎涵盖了全部当时主流英伦摇滚的核心人物(成员)。透过这些历史亲历者和创造者的自述,结合大量珍贵的影像资料,为观众揭开了神秘英伦摇滚背后的一幕幕真相。
超音速 (2016) 豆瓣 IMDb 维基数据 TMDB
Supersonic
9.5 (122 个评分) 导演: 马特·怀克洛斯 演员: 利亚姆·加拉格尔 / 诺尔·加拉格
其它标题: Supersonic / OASIS: 超音速传奇(港)
从屡获殊荣的导演Mat Whitecross,以及大量看不见的档案片段,超音速图表绿洲从曼彻斯特议会大厦的迅速崛起,到在短短三年内有史以来最大的一些音乐会。这部明显,原始和感人的电影照亮了一个最体裁和一代定义英国乐队已经存在,并以坦率的新采访诺埃尔和利亚姆加拉赫,他们的母亲,乐队成员和道路船员
In Their Own Words (英国小说家们的自述) (2010) 豆瓣
In Their Own Words - British Novelists Season 1 所属 电视剧集: In Their Own Words
9.0 (23 个评分) 导演: David Berry 演员: Rebecca Front
第一集
第一战之后,随着英国盘算到了战争的毁灭性,以及帝国的衰亡,人们在战间期萌发出了自我怀疑与意识形态危机,这使英国小说界发生了变革。在此期间,一些最为伟大与创新的英国现代小说作品横空出世,它们从此主宰了小说界的命运与财富,永垂不朽。
第二集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尾声迎来了原子时代——那个威斯坦·休·奥登杜撰出的焦虑年代已然来临。大屠杀与蘑菇云霸占了当时人们的情感,随着政治局势的恶化,焦虑、惊骇与惶恐“世界末日大战可能爆发”的情绪日益强烈。新一代的小说作家们身负重任,将遭遇并表达出这个时代。
第三集
最后探索了70至80年代——这段时期诚如安吉拉·卡特所示,鉴于当时的风俗观念无时不刻不被质疑着,确是“没有什么是神圣的”。由于英国小说猛然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小说家们无疑站在了一场新革命的最前线。作为挑衅的使者们,他们改变了文学思潮,根深蒂固。
摇滚乐队是怎样炼成的 (2010) 豆瓣
I'm in a Rock 'n' Roll Band
8.7 (12 个评分) 导演: Sam Bridger / Matt O'Casey
伟大的摇滚乐队是如何运转的?为什么最好的乐队的能力远远超过各个成员的简单加总?为什么我们这么喜爱这些摇滚乐队?伟大摇滚乐队的DNA是怎样的?本系列纪录片逐一深入剖析组成一支伟大摇滚乐队的诸多要素:歌手、吉他手、鼓手以及“其他人”。
乔治·哈里森:活在物质世界 (2011) 豆瓣 维基数据 IMDb
George Harrison: Living in the Material World
9.3 (36 个评分) 导演: 马丁·斯科塞斯 演员: 乔治·哈里逊 / 保罗·麦卡特尼
其它标题: George Harrison: Living in the Material World / 乔治·哈里森:生活在物质世界
大导演马丁·西科塞斯在制作鲍勃·迪伦、滚石乐队的纪录片之后,他将目光转向了乔治·哈里逊,这位一直被约翰·列侬光芒掩盖的披头士的吉他手。本片片长达3个半小时,采访了Eric Clapton、特里·吉列姆、Eric Idle, George Martin, 保罗·麦卡特尼, 小野洋子、林格·斯塔尔等诸多牛人,挖掘了哈里逊的人生与职业生涯,包括后来单飞,做电影制片、搞慈善等等。
卢米埃尔!冒险开始 (2016) IMDb 豆瓣 维基数据 TMDB Min reol
Lumière ! L'aventure commence
9.3 (33 个评分) 导演: 蒂耶里·福茂 演员: 蒂耶里·福茂 / 奥古斯特·卢米埃尔
其它标题: Lumière ! L'aventure commence / Lumière! Le Cinématographe 1895-1905
鉴于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摄影机拍摄的早期短片多年来一直没有很好的修复版本,卢米埃尔学会于2013年起与法国电影资料馆、法国闪电集团、意大利博洛尼亚修复实验室等多家机构联合对卢米埃尔摄影机拍摄150部左右的影片进行4k分辨率的扫描修复。
由于每部影片都很短,因此卢米埃尔学会的负责人、也是戛纳电影节的节目总监福茂将其中114部影片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分类,组合在一起后凑成一个总长95分钟左右的合集,取名《卢米埃尔!冒险开始》。这个合集在2015年5月的戛纳电影节做了120周年特别放映,法国总理也到场捧场。放映采用了类似弁士讲解的方式,观众在观看影片的同时,还收听到了福茂的同步讲评。
一夜狂欢 (1964) 维基数据 IMDb 豆瓣 TMDB
A Hard Day's Night
8.1 (84 个评分) 导演: 理查德·莱斯特 演员: 约翰·列侬 / 保罗·麦卡特尼
其它标题: A Hard Day's Night / 艰难时光
本片曾有幸荣获奥斯卡奖两项提名,它是有史以来表现“披头士乐队”这一特定主题的第一部影片,同时它也是表现摇滚乐影片的最优秀的代表作品之一。   影片把我们带回到了一九六四年,四个来自英国利物浦的年青人在用自己的行为影响人类的精神生活,让世界为之发生变化。   这是理查德-莱斯特的一部表现现代摇滚乐的喜剧影片,它讲述了三十六年前刚刚出道的“披头士乐队”所经历的喜怒哀乐:他们拥有众多狂热的乐迷;他们引起了音乐制作人和各种媒体的广泛关注;他们也体味了来自家庭与社会传统势力的巨大压力。乐队一度面临着事关存亡的考验:当保罗不得不面对他的祖父时,乐队的演唱计划被中止了。保罗的祖父是一个称得上“真正在捣乱的老顽固”,由于他的过激意见直接威胁了乐队的生存。很快,约翰也和他的祖父交火,事情开始变得越来越糟,乔治甚至开始考虑开始模特儿生涯,同时另一位成员林戈也在伦敦的大街上消失得无影无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