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光
龙的传人续篇 豆瓣
9.5 (11 个评分) 侯德健
发布日期 1984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拍谱唱片
被埋没的人和被埋没的歌 作者 李皖
侯德健在唱《归去来兮》、《龙的传人》时,罗大佑在干什么?翻开历史资料我们知道:1977、1978年,罗大佑在医学院上学,写《闪亮的日子》为刘文正作情歌,沉吟于风花雪月。而侯德健已在真切地感悟生命中深深的悲悼。现在我们惯于将罗大佑视为开启了台湾流行音乐的人,惯于将《之乎者也》视为台湾流行音乐的第一张重量之作,惯于将台湾流行音乐的重量集于罗大佑一人,文化关怀、社会良心,抗议、批判、反省、思考,以为都是从罗大佑开始的。当我翻阅1993年台湾流行音乐界人士共同评选的“台湾流行音乐百张最佳专辑”时,深深地感到侯的存在已被人们完完全全地忘掉了。
比如说,人们都知道罗大佑的《未来的主人翁》,而谁能知道侯德健也有一首名字一模一样的《未来的主人翁》;人们都知道罗大佑改编了王洛宾的《青春舞曲》,又有谁知道在侯德健那里还有一首改编得更惊人、气势上更磅礴的《青春舞曲》?
在用音乐思考的道路上,侯德健是第一个启程的人。之后我们看到了罗大佑,在他身上有侯德健孤独的、淡淡的影子。
侯德健虚与委蛇的历史,他辗转于两岸的反复,都使人对他的真诚深深地生疑,太容易把他看作一个首鼠两端的人、一个政治上的摇摆者、一个风派人物。但谁又了解他内心深处真正的想法呢?如果我们深入那些歌曲,离开那面太简单化太容易变形的政治哈哈镜,我们或许会依稀抚摸到那颗敏感执着又矛盾重重的心。侯德健是狂热的,梦想的,冲动的,不安的,是这一代虚幻的理想主义的一个典型代表。他热爱信念却又没有信念,坚守理想而理想的内部却空无一物。
第一次感受到《龙的传人续篇》,已是这首歌写成十一年之后,一下子就被震撼了。当年,侯德健把它录制到大陆第一张作品集时没有注意到它,后来搜索着听了那么多的台湾流行乐代表作,还是没有注意到它。那天,也就是1993年春季, 偶尔在一个小店的柜台里发现尘灰满面的《新鞋子、旧鞋子》,想买回去忆忆旧,不料听后却像被狠狠砸了一砖头:一首无比壮美的歌,居然被自己埋没了整整一个青春──《龙的传人续篇》,应该是听过它的吧?只是那时的听歌人是个懵懂无知的少年,听过后浑然无觉;再次听已是成年以后,才知道哪里才有真正的瑰宝。
侯德健创作这首歌的年代是1980-1982, 录制是1984,在台期间录没录过?不知道。歌者一开首便将自己置于一个岁岁年年生生世世永远不可能终止也永远不可能正确选择的命运的关口:
嘿唉!昨天的风吹不动今天的树;嘿唉!今天的树晒不到明天的阳光。光阴总是拼命向前,谁也不能让青春转回头。你也不能,我也不能,哭也不能,笑也不能……
两支芦笙交织出忧患的、悲凉的沉思,沉思的人被笼罩在巨大的命运之下──哭也不能,笑也不能,他沉吟着,面对着那似乎不可能有丝毫改变的对每一个人都会是一模一样的结局,该怎么样呢?“虽然春天不能永恒,冬天绝对不是结论”──歌曲随即将主题曲由《何苦如此》转向《花开花谢》,侯德健改变了嗓音,从咏叹变为画外音,象一个置身世外的灵魂在地球的上空默默注视着人世间生生世世的轮回:
你看那太阳它日日夜夜,再看那花儿们岁岁年年,多少人多少年唱一首歌,我们在唱它到永永远远。
浮云悠悠突然收拢,紧接着接上了绚烂之极的急弓和快板,我们听到了人类辉煌的颂歌──男女声部热烈的轮唱──《青春舞曲》。“太阳下山明朝依旧爬上来,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地开。”就唱这两句,不断反复不断丰厚乐声人声越汇越大直至无比壮阔。随着人声渐远一代人渐远,芦笙再次浮起,管弦和钢琴载着一支竹笛对《花开花谢》作幽幽的变奏,很多岁月就这么过去了。
人声再次响起已是多少年后?还是那个沉思者,还是那个独唱的男声,所不同的是,这一次,整个人类在附和着他:两队男女在背景上衬出广阔的合唱,这一首歌叫《永永远远》:
天地之间,五千多年,花谢花儿开,放过五千遍。太阳下山,太阳上山,日日夜夜,黑白多少年。多少黑白夜,多少岁岁年,我们老祖先,经营到今天。不变的天,一样大地,天和地之间,我们永永远远。
不同于《龙的传人》的中国主题,《龙的传人续篇》虽然仍在关注这片土地,却远远超出了仅限于中国人的主旨。《龙的传人续篇》是人类命运的追索,是对生命生生绵延的赞歌,是一支远比《龙的传人》更宏伟、更深刻也更有价值的歌曲。也许它出现的太早,也许它曲式太复杂,也许它因为更开阔的视野反引不起中国人的共鸣,总之它被自始至终彻彻底底静静悄悄地埋没了。此后,1988年,在再次制作个人专辑时,侯德健翻玩了罗大佑的两首歌。对一个我唱我歌的艺术家来说,这是自我衰退的典型征兆,然而却让人从中看到侯罗两人在艺术上的亲近和缘分。就某一个传统而言,侯罗原本就是一体:侯德健是启蒙者,罗大佑是继承人,虽然后者的光芒在很多地方盖过了老师,其实却是历史的无情戏法使然。事实上在中国的流行音乐史上,侯德健始终有任何人也取代不了的地位:他的人生哲学(不只限于对政治一类社会问题的思索),他在中国音乐运用上的雄辩和彻底(很少照搬西式民谣或摇滚的语汇),他的我行我素和独来独往(几乎不讨好哪类听众也从来没有进入过商业),不仅为罗大佑所不及,也远远超出了任何一位听者的想象。相对于罗大佑一不小心就露出来的急切的文化功利心,可以给侯德健四个字:真诚独在。
2011年5月13日 听过
在你奔三的时候,听一听民谣,听一听侯德健。是时候从快男超女中走出来了。
台湾 旧时光 民谣
似水年华 电视剧配乐全选辑 豆瓣
9.1 (23 个评分) 黄磊 类型: 原声
发布日期 2003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丰华唱片
记录了似水年华电视剧中每一曲震撼心灵的配乐,并由黄磊在配乐中讲述他曾经似水的岁月:爱情、亲情、生命、追求……
古典秀丽的乌镇、似水缠绵的爱情、奇幻唯美的画面,《似水年华》7月4日亮相央视。它所讲述的,是儒雅的男主人公与乾练的女主人公的一次怦然心动;它所流经的,是如画的江南水乡、小桥流水、千年书院……
故事:两岸年轻人的精神守望 一代人的集体青春回忆
阵容:黄磊+刘若英+李心洁全新“金三角”
幕后:延续从《人间四月天》、《橘子红了》滥觞的“新人文剧”传统
《人间四月天》、《橘子红了》的余热还未完全消散,另一部风格淡雅、精致唯美的新文人剧《似水年华》又将与全国观众见面,有望给喧嚣陆离的荧屏吹来一股清新之风。该剧首次将视野放在阻隔中国人已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海峡两岸年轻人的情感交融上,大部分外景都在最后一块尚未完全开发的“江南古镇处女地”浙江乌镇拍摄。它所讲述的,是儒雅的男主人公与乾练的女主人公的一次怦然心动;它所流经的,是如画的江南水乡、小桥流水、千年书院……更为难得的是,该剧还是首个进入台北实景拍摄的大陆剧组。在国内电视剧质量参差不齐的大背景下,这样制作精良、诚意表达的作品越发显得鹤立鸡群、引人注目。
故事:一代人的集体青春回忆
故事发生在世纪之交的江南古镇——乌镇。来自海峡两岸的男女主人公在这里偶然邂逅:“文”是乌镇古书图书馆的管理员,与老馆长共同肩负着修复古籍善本的使命;“英”是来自海峡彼岸的时装设计师,就在这古书院的书架间与“文”一见钟情,于是一段欲罢不能的情感历程就在这千年历史的映照下激情上演,巨大的时空跨越,鲜明的文化分野,让男女主人公在此间迷途难返、欲罢不能。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似水年华》讲述的就是这样一段时代变迁中的情感人生。在中国影视界,黄磊以其丰厚的文学修养与浓重的文人气质独树一帜,在他首次自编自导自演的《似水年华》中,这一点也得到了充分体现。粉墙斑驳的江南古镇、空灵剔透的爱情故事,从《人间四月天》、《橘子红了》、《小城之春》延续而来的“新人文”传统一脉相承,在浮躁的荧屏上让人眼前一亮、回味无穷。
阵容:黄磊+刘若英+李心洁全新“金三角
《似水年华》还没开拍之前,当红影视明星黄磊一人集编、导、演于一身就吸引了众多媒体的注意。本来黄磊想延伸在《人间四月天》的“金三角”阵容,邀请刘若英、周迅加盟,但因周迅没有档期,女主角默默便锁定了新科金马、金像双料影后、曾获得柏林电影节最佳新人奖的李心洁担纲,组成了全新“金三角”组合。
本剧除了拥有最好的主打阵容,还有有戏有料的名配角,其中剧里的老馆长由北京人艺著名表演艺术家朱旭担纲,他将一位饱经沧桑而又和蔼可亲的文化老者饰演得神形毕现;此外台湾著名艺人苏慧伦和黄舒骏也在剧中友情客串了重要角色,成为本剧一大亮点。
幕后:延续“新人文剧”优良传统
该剧的幕后力量也同样群英荟萃。从《人间四月天》与《橘子红了》那奇幻唯美的画面效果走出来的段正军(摄影)与董少松(灯光),再次在《似水年华》中携手合作,而美术韩忠则刚刚从张艺谋《英雄》的大漠孤烟中归来,就一头扎进了细雨霏霏的江南水乡,共同为观众调制这道如诗如画的荧屏大餐。而手绘动画的运用堪称中国电视剧的首创,穿插在若乾情节、场景、画面中更是美仑美奂。
古典秀丽的乌镇、似水缠绵的爱情、奇幻唯美的画面,《似水年华》将一种浓郁的人文气息深深吸收进来精心打造“新文人剧”。
2011年1月17日 听过
该怎么赞美你呢?该怎么怀念你呢?
旧时光
李雷和韩梅梅 豆瓣
7.2 (39 个评分) 徐誉滕 类型: 流行
发布日期 2010年5月10日 出版发行: 芊芊港文化
青春是一首呢喃的歌,优美婉转,流淌在我们入驻的校园中,那些回忆总是撕扯着我们的思绪,总是希望在脆弱的时候能有些年轻的歌陪我们。
就在我们厌倦了那些歌颂“伟大爱情”的歌曲时候,徐誉滕来到了,一种新鲜的元素,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夹带着青春的气息,新专辑《lilei和hanmeimei》终于来到了我们面前
徐誉滕自以一首《等一分钟》红遍大江南北后,又相继创作了歌曲《天使的翅膀》。《做我老婆好不好》等歌曲,他的创作才华也引起很多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特别是一些港台唱片公司纷纷向他约歌,一心只为创作,他婉拒了一些公司的邀约,潜心创作自己的第二张个人专辑,在反复酝酿了一年之后,他制作了新专辑《lilei和hanmeimei》(李雷和韩梅梅)
作为80后的一员,徐誉滕一直致力于打造一张属于年轻人的唱片,经过1年多的筹备工作,新专辑终于渐渐崭露头角。
新专辑中多首歌曲以校园为主题,或回忆或生活,配以圆润的嗓音自然流露的几缕悲伤情绪,唱出年少时每一段发生在身边的故事,故事中描述包括了年幼时青涩的爱情,对青春美丽的缅怀,对校园生活的怀念等,以多重视角怀念校园生活,直击对青春的纠结。
作为主打歌《lilei hehanmeimei》(李雷和韩梅梅)更是吸引了大量的80.90后年轻人,歌曲中的人物对于他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歌曲中的主人翁尽是他们中学课本中熟知的人物,带着对青春的缅怀与诸多无奈配以清冷蜿蜒的前奏,没有开唱,听众便已经开始附和了。
整张专辑的作词作曲均由徐誉滕一人包揽操办,围绕着对青春的纠结,对初恋的怀念,对未来的憧憬展开创作,作为整张专辑的制作者,徐誉滕曾说过:青春是用来体会的,而不是挂在嘴上的。他要以这张全新的专辑向世人阐述他对青春的理解。
不同于他以往创作的歌曲,新专辑以缅怀青春为主,是一张真正属于80后的专辑,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将会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唱响属于80后的追忆时代。
让我们在徐誉滕的《lilei hehanmeimei》(李雷和韩梅梅)中集体追忆我们的青葱时代。
2009年12月3日 听过
我操,好伤感。
旧时光
这个世界 豆瓣
8.5 (35 个评分) 蔡蓝钦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1987年1月1日 出版发行: 飞碟
80年代初,民歌进入校园,使得更多的年轻人得以借音乐来表达对社会各个层面的种种看法,但商业机制介入下的校园民民歌,已经成为音乐工业中的一个部分。70年代年轻人单纯的只为自己的歌与追求文化认同的精神似乎已经不复存在。虽然产生了罗大佑、李宗盛、陈升等有型有款的重要音乐人,然而不能否认的是,透过商业包装下的这些音乐,有着许多刻意,并非那么纯粹,唯一的例外是单纯的只为证明对音乐的爱恋与留一个纪念的蔡蓝钦。在不要出名、曝光、压力的前提下答应录音,却在录音结束后匆匆告别人世,这更显示了他音乐创作人的纯粹与动人,也因此在没人打歌的情况下依旧打动了近三十万颗年轻的心。
流行音乐就是这样,有些歌曲虽然红极一时,却很快地在人们的记忆中消逝无踪,而有些歌曲历经岁月,扔显示出其丰沛的生命力。经过20多年流行乐的蓬勃发展,从现在的观点来看1987年蔡蓝钦的作品,或许编曲已经有些陈旧,然而整张专辑所散发出年轻人的热情与思想,仍旧持续感染着许多新时代的莘莘学子,因为它道出了专属于青春的心情。《这个世界》这张专辑的12首作品的内容包括蔡蓝钦对制度教育的不满和反讽,对人生的思考和彷徨,也有青春少男的爱情心情,而这些也正是蔡蓝钦曾经走过的青春。
蔡蓝钦的音乐之所以动人,在于那些隐藏在文采背后的真实与朴实,他的每一首作品都流露出一股特殊的气质,冷淡而深刻,就如同他的人。陈乐融曾经这样说道:“他的曲风,绝对不是清新,纯朴这样简单的字眼可以一笔带过,曲式与小节的安排虽不惊人,却极端正确,甚至经常能峰回路转,出人意表。”
或许正是这种不明显的冲突造就了蔡蓝钦个人强烈的感染力,并且使得这张专辑当时登上台湾地区“知音时间”国语排行榜的冠军数周之久。至于那些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则魅惑地躲在每首歌的背后,待人在感动之余想起,并且怀念。
蔡蓝钦从小就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到了大学看到了更多不同于他的生命,也因此看到更深的自己。对许多人而言,出唱片当歌手是多么令人羡慕的事情,但对他而言,音乐只是他从小到大的习惯而已。当时,他对飞碟唱片说:不要曝光,不要出名,不要压力。这是他出唱片的三大原则,而他的生命便是一张未完成的画作,所以画中完成的每一个部分都是令人赞叹的。21岁那年,蔡蓝钦开始创作歌曲,第一首作品就是丁晓雯演唱的“不再想起”;22岁那年,蔡蓝钦完成了《这个世界》整张专辑的配唱,却不幸在专辑完成后的一个礼拜,因休克导致心脏麻痹送医院不治,享年22岁又三个月。
现在在台湾地区流行音乐界大名鼎鼎的陈乐融,在回忆起蔡蓝钦时说:“因为最初,所以最美。十四年前为蔡蓝钦纪念专辑首次发行撰写介绍文字,肯定是我唱片企划工作中绝无仅有的际遇。没有见过他,却在他过世后的第九个晚上,首次在当时飞碟唱片董事长吴楚楚的车上听到他的母带。清清冷冷的,回荡着什么神秘的所在,那是我踏入唱片圈的第一晚……”也许现在的小歌迷根本不知道蔡蓝钦是谁,也许他们根本无法了解这份难以解释的情感,但这一切又该责怪谁呢?
——引自王澄翔编着《走过流行音乐的四分之一世纪》。
每年的6月6日是台湾民谣纪念日,自从1981年台湾民谣崛起至今,已经过了20多年了,在这场民谣运动中曾经涌现过罗大佑、李寿全、薛岳等无数优秀的创作人歌者。蔡蓝钦是这其中一个一瞬即逝的名字,他只发行过这一张专辑《这个世界》,然后才华漫溢的他永远的离音乐而去。他的名字和他的歌只留在少数人的记忆力,逐渐平淡,消逝无踪。 但蔡蓝钦毕竟是有着过人才华的,专辑中蔡蓝钦包揽了全部12首歌曲的词曲创作,音乐中显示了他独具特色的创作天赋以及强烈的个人风格。这些音乐在今天听来,每首歌曲都是佳作,叫人感动不已。也许才子多薄命吧,在专辑刚刚制作完成不久,蔡蓝钦就因为休克导致心脏麻痹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仅仅23岁的他甚至还没有赶得上专辑的发行。他比张雨生更年轻、更自然,没有那么多灿烂,有更多年少时特有的思绪,这真是蔡蓝钦用血泪谱写的青春乐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