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史
法国史学革命 豆瓣 谷歌图书
8.9 (9 个评分) 作者: (英) 彼得·伯克 译者: 刘永华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 12 其它标题: 法国史学革命:年鉴学派,1929-2014
年鉴学派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史学革新运动,它不仅有力推动了新史学的确立和发展,甚至塑造了整个20世纪的史学面貌。本书描述和评析了年鉴学派自20世纪20年代发端以来八十余年的历史,以该学派四代学人的继替为线索,呈现不同阶段的研究特点和趋向,为读者了解年鉴学派的发展脉络、重 要理论和关键概念提供了便捷的指南。
新版增补了两章内容,续写1989年后年鉴学派的发展动态,并讨论了其影响向世界不同地区和相关学科渗透的过程。
元史学 豆瓣
Metahistory:the Historical Imagination in Nineteenth-Century Europe
10.0 (6 个评分) 作者: 海登·怀特 译者: 陈新 译林出版社 2013 - 9
·海登·怀特的《元史学》是当代西方历史哲学研究中语言学转向的标志,也代表了20世纪下半叶历史哲学的主要成就之一。
·以19世纪欧洲八位主要的史学家与历史哲学家为例,证明史与诗并不存在截然断开的鸿沟,每一位历史学家的诗性预构行为最终构成了他们自己的一套独特的历史哲学。
·本书尝试构建新颖的史学理论体系,例证丰满,跳出传统樊篱,指出了历史学的一个重要本质。
本书指出任何史学作品都包含了一种深层结构、一种未经批评而被接受的范式,它是诗学的,也是语言学的。书中以十九世纪八位有代表性的史学思想家为例,展示其历史著述所采用的主导性比喻方式,从而确证历史作品普遍存在的诗学本质。
中国史学史 豆瓣
作者: 谢贵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2 - 1
《中国史学史》对中国深厚的史学传统和悠久的史学历程作了新的梳理和勾勒,既叙述了中国史学史体系的建构过程,又对传统的史学史体系进行了适度的解构,对过往学者在传统史学史体系建构中的学术活动作了分层和标识,认为中国史学史是中国学者数千年来将客观的史学现象和主观的学术创新相结合的结果。《中国史学史》对史学的概念、观念与思想,发展的规律及基本特征,历史学家及其家学渊源和学术流派,代表性的历史著作,历史编纂学,以及史学修纂机构与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作了探讨,不仅有助于了解中国史学史的全貌,而且有助于认识整个中国文明的形成过程。
2022年1月9日 想读 下学期要上谢老师的课了…
史学史
当代史学主要趋势 豆瓣
作者: [英] 杰弗里·巴勒克拉夫 译者: 杨豫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1976年,巴勒克拉夫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委托,为《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研究主要趋势》丛书撰写“历史学”部分。历时两年,用英文、法文同时出版。后以“Main Trends in History”为题,出版单行本。
本书问世后,成为西方大学生研习史学史的必读参考书。
1987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当代学术思潮译丛”出版该书的中译本。此次北大出版社的新版,由译者重新对全书做了校订,并且附录了原书长达数十页的参考书目。
新文化史 豆瓣
作者: 周兵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2 - 11
《新文化史:历史学的"文化转向"》分为新文化史的理论与方法、新文化史家与新文化史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三个维度的转向;转向:1980年代;新文化史的三个理论来源;微观史学与新文化史;精彩纷呈的文化史;彼得·伯克与新文化史;林·亨特与新文化史;娜塔莉·泽蒙·戴维斯与新文化史;罗伯特·达恩顿与新文化史;罗杰·夏蒂埃与新文化史等。
中国史学史纲要 豆瓣
作者: 王树民 中华书局 1997 - 9
历史是人类过去活动的客观事实,简称史实。史实虽是客观存在的,而一时间有密切的联系,时间不停留,转瞬即过,所以历史的最大特点是一往而不复返,不能再现。因而史实必须通过一定的手段来保持,是为史料。研究历史必须考察史实,而考察史实必须依据史料。史料一般的只能反映史实的某些部分或某些现象,而不能反映史实的全部情况,尤其是实质的部分,所以史料与史实不能划等号。史料的形式有多种,主要的是文字记载,此外有古人遗留的实物,图画雕像,以及口耳相传的传说等。整理这些资料,可以视为史学研究的初步工作,通过可靠的史料,对于史实作科学的考察分析,宣明其发展的规律,方为史学研究主要工作。
“史”字在我国由来已久,“历史”一词是近代从日本传入的。所以我们用“史学史”一词,而不称“历史学史”,不仅因其简明,更因其符合我国的本义。
本书是中华历史丛书中的一册,主要对中国古代史学史的特点、分期进行了探讨,并详细论述了中国不同时期史学的修订及主要史书的内容,对于概略了解中国史学发展的纲要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西方历史思想经典选读 豆瓣
作者: 陈恒 2008 - 9
《西方历史思想经典选读》精选西方历史经典著作的原文片段,从古希腊到现代,广为采撷,以便读者了解西方历史思想发生与演进的概貌。
目录
导言西方历史思想的演进
第一部分 古代世界:西方的根基
古代希腊
1 神话历史
2 工作与时日
3 希腊人和蛮族伟大业绩
4 论战争
5 波里比阿笔下的世界
6 实用历史
7 通史
8 论修昔底德
9 论历史与诗歌
10 论希罗多德的恶意
11 论撰史
12 亚历山大史与印度志
古代罗马
13 自建城以来
14 十二铜表
15 论法律的起源
16 历史与修辞
17 论雄辩
18 阿提卡之夜
19 书信
20 喀提林阴谋
21 黄金时代
22 历史
二部分 中世纪:基督教时代
拜占庭
23 学说汇纂
24 秘史的目的
25 历史
26 亚历克西斯皇帝政事记
犹太-基督教传统
27 四君主论
28 基督教史观
29 犹太一基督教传统中的古代性与传统性
30 异教的历史概念
31 教会史
32 神圣的学问与世俗的学问
33 进步的观念
34 历史的定义
35 论时间、宇宙和人生
36 历史的设计
37 雅歌
38 比喻意义与历史意义之间的关系和解释
中世纪
39 哥特人的事迹与起源
40 基督教史观
41 历史的效用
42 论历史的精确性
43 致林肯的亚历山大主教
44 英国史
45 历史之花
46 历史的教训
第三部分 近代的兴起: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
第四部分 现代西方:进步与衰落
附录
编后记
序言
·历史与历史学
·求真的希腊史学
·实用的罗马史学
·世界视野的犹太史学
·上帝意识下的中世纪史学
·从文艺复兴到人文主义
·启蒙运动的史学成就
·历史的辉格解释
·职业化的兰克时代·哥白尼式的年鉴学派·后来居上的美国史学·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难以估量的新文化史
历史与历史学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历史学?这两个问题是相伴而生的。简单地说。历史就是我们人类过去的经历。人们对人类自身的过往经历天然有一种探究的欲望。“历史学之产生,是因为人类想认识自己,因为人类始终在关注生存的意义”①,这就是人类历史能够存在的共同的基础。而对于人类过往经验的这种知识的探求就是历史学。所以。一般所谓的历史,实际上指的就是我们经过历史学的研究而获得的历史知识。
一切自然物都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大到天体的演变、地质的变迁。小到花鸟虫鱼的生死,但自然史不同于我们人类的历史。历史学所关注的仅仅是人的活动,尽管他们的活动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的限制。
--------------------------------------------------------------------------------
文摘
child of Inachus.The women were standing by the stem of the ship intent upon theirP urchases,when the Phoenicians,with a general shout,rushed upon them.The greater partmade their escape.but some were seized and carried o托Io herself was among the captives.The Phoenicians put the women on board their vessel.and set sail for Egypt.Thus didIo pass into Egypt,according to the Persian story,which differs widely from thePhoenician:and thus commenced,according to their authors,the series of outrages.
At a later period,certain Greeks,with whose name they are unacquainted,butwho would probably be Cretans,made a landing at Tyre,on the Phoenician coast,andbore off the king’s daughter,Europe.In this they only retaliated;but afterwardsmanned a ship of war,and sailed to Aea,a city of Colchis,on the river Phasis;from whence,after despatching the rest of the business on which they had come,they carried off Medea.the daughter of the king of the land.The monarch sent a herald into Greeceto demand reparation of the wrong,and the restitution of his child;but the Greeks made answer,that having received no reparation of the wrong done them in the seizure Of Io the Argive.they should give none in this instance.
In the next generation afterwards,according to the same authorities,Alexander the son of Priam,bearing these events in mind,resolved to procure himself a wife out of Greece by violence,fully persuaded,that as the Greeks had not given satisfaction fortheir outrages.so neither would he be forced to make any for his.Accordingly he made prize of Helen;upon which the Greeks decided that,be:fore resorting to other measures,thev would send envoys to reclaim the princess and require reparation of the wrong.Their demands were met by a re:ference to the violence which had been offered to Medea。and they were asked with what face they could now require satisfaction,whenthey had formerly rejected all demands for either reparation or r
……
[看更多书摘]
--------------------------------------------------------------------------------
后记
商务印书馆在20世纪60年代曾出版过《世界通史资料选辑》,后来又陆续刊出“世界史资料丛刊”若干种,这些原始材料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老师、学生都有很大的帮助,受到读者的欢迎,但近年来已很难见到这方面的出版物了。鉴于此,我们编选了这本《西方历史思想经典选读》,目的是让学生阅读第一手原始材料,使他们掌握这一领域的基本文献,从而对西方历史思想的的产生、发展与现状有着清晰的了解;引导学生寻找、甄别、分析历史文献,明白历史文献在西方文明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以进一步启发学生的学术爱好与兴趣。
有几点需要加以说明的是:
1.选文的框架分为古代、中世纪、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现代西方四个部分,只是便于编排,没有什么特别的依据;
2.犹太思想虽属东方世界,但对西方世界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选择了一些这方面的材料:
3.几乎所有的文章标题都是编者加的,但愿能切合文意:
4.选文之前编者依据各种工具书编写作者介绍,一般包括生平和思想两部分;
5.关于注释。本来打算增加一些解释性注释,但由于容量所限,也就放弃了,一般只保留文章出处。
西方史学史 豆瓣
作者: [美]恩斯特 ·布赖萨赫 译者: 黄艳红 / 徐翀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 - 6
本书是对西方史学的综合性回顾。作者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写就了这一具有开创性的著作。作者以深厚的功力和熟稔的笔触,展现了西方史学自古希腊至现代的发展脉络,系统讨论了西方史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和学派源流,尤其注重揭示历史学和历史学家在西方文化的不同社会和发展阶段中所扮演的角色,对西方史学中的重要人物、作品和思潮信手拈来,阐释精当。第三版增加了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妇女史、非裔美国人史、微观史、文化史等反映西方史学新动态的内容,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