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史
近代英国政治话语 豆瓣
Political discourse in early modern Britain
作者: 尼古拉斯·菲利普森 / 昆廷·斯金纳 译者: 潘兴明 / 周保巍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世纪的英国革命是人类历史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其影响远远超过了英国的范围。与此同时,近代英国的政治思想界也十分活跃,产生了以约翰· 洛克、托马斯·霍布斯和大卫。休谟等人为代表的著名思想家,在西方政治思想发展史上令人瞩目。西方学界对此研究十分深入,尤其是约翰·波考克的成就最为突出,对学界的影响极大。
《近代英国政治话语》是一本研究英国近代早期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论的论文集。杰出的西方思想史学家J.G.A.波考克提出的思想和论及的问题成其为核心,其余16位作者均为这个研究领域的著名西方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波考克的思想和理论作了卓有见地的探讨和评论。所探讨的问题均为英国在近代早期占重要地位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包括:反暴君论、古代政制、阿明尼乌主义、“公民科学”、议会主权、托马斯·霍布斯的世俗宗教、詹姆士 ·啥林顿的共和主义、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辉格主义、洛克的《政府论两篇》、大卫·休谟的思想等等。波考克本人亲自撰文“主权话语:对于作品的进一步考察”,对各篇论文作了高屋建瓴的评论。
2023年7月17日 已读 译文有点晦涩
思想史
西方共和主义思想史论 豆瓣
作者: 萧高彦 商务印书馆 2016 - 7
本书为台湾政治学者萧高彦教授以共和主义思想家理论体系的阐述为主轴,并且辅之以思想史以及时代问题意识背景,力图对西方共和主义思想提供全面性的观照以及系统的分析。本书最初由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于2013年出版,此次中文简体字版据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授权排印,为在中国大陆地区首发。
共和主义(republicanism)是西方重要的政治思想典范,渊源于古典时期希腊与罗马的政治思辨,并且在文艺复兴之后,与现代民主政治及宪政主义结合,深刻地影响了现代历史的轨迹。在清末民初,也曾经对中国的政治意识产生了关键性的影响。
《西方共和主义思想史论》追溯西方共和主义的思想史,分析的对象包括亚里士多德、西塞罗、马基亚维里、卢梭、孟德斯鸠、《联邦论》、西耶斯、康德、黑格尔,以及当代的政治理论家阿伦特、施密特与史学家斯金纳。作者以“史论”的体例,详细地分析了每一位思想家的时代背景、问题意识、概念架构,以及论述精义。本书呈现了古典共和主义以权力平衡为核心的政治艺术,以及有现代政治变迁的过程中,共和理念与宪政主义以及人民主权分别结合之后所产生的“宪政共和主义”与“民主共和主义”的对立与辩证发展。
人、风俗、意见与时代之特征 豆瓣
Characteristicks of Men,Manners,Opinions,Times
作者: [英] 沙夫茨伯里 译者: 李斯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0 - 3
《人、风俗、意见与时代之特征:沙夫茨伯里选集》内容简介:自然神论事17世纪产生于英国的一种宗教思潮,它在17、18世纪具有理性精神和自由思想的英国科学家和哲学家中影响甚巨,并且从英国传播到整个欧洲大陆,成为启蒙运动的重要思想根源。自然神论的基本特点就是强调宗教信仰的理论依据,如果说16世纪宗教改革的显著特征是用信仰的权威来取代教会的权威,那么17世纪自然申论的显著特征就是用理性的权威来取代信仰的权威。自然神论构成了宗教信仰与科学理性、上帝与牛顿之间的重要中介,它是理解西方社会从一个宗教氛围浓郁的文化环境向一个理性精神勃兴的文化环境过渡和转化的关键。这套“自然神论译丛”将对17、18世纪英国自然神论者的经典著作和资料汇编进行系统性的翻译出版。
六朝精神史研究 豆瓣
8.7 (6 个评分) 作者: 吉川忠夫 译者: 王启发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2 - 1
《六朝精神史研究》以六朝时期为中心,历史跨度纵贯汉唐,通过综合性和个案性的考察与研究,对中国中古思想史以及中古政治与学术和思想的表现之间的联系等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描绘。《六朝精神史研究》积著者近二十年之功,所论述的内容包括:六朝士大夫精神生活的总体风貌,从汉代走向六朝过程中的思想变迁,集中于六朝时期而围绕着何休范宁、范哗、沈约、颜之推、颜师古、葛洪、道宣、傅奕等极具特色和代表性的人物的著述及思想特点,还有汇集于这个时期的儒释道三家关系中的诸多问题和著名的论争等。《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六朝精神史研究》是日本学者研究中国思想史的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2022年9月7日 已读 看了颜师古汉书注一章,颇有启发。翻译很烂,但这本书见识和关怀俱佳
中古史 历史学 思想史
思潮 豆瓣
作者: 公羊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 7
本书以中国当代启蒙知识界自改革开放发来围绕“民主”、“民族”和“民生”这三个基本问题所经历的三次大裂变为脉络和走向,介绍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新左派”和“新自由主义”两大阵营的思想交锋。内容基本概括了九十年代中国知识界在交锋中分化的整合的趋势。文章对国内读者所关注的当前国际热点问题作出了新颖的回答,并广泛地涉及对中国革命、毛泽东时代以及对中西方历史的基本评价。尤其有趣的是,从“老左派”的淡出到“新左
权力的毛细管作用 豆瓣
9.6 (11 个评分) 作者: 王汎森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 9
《权力的毛细管作用》聚焦于明清嬗代之际的思想史和学术史。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藉考察讲经会、省过会、日谱、人谱等面相,探讨明季清初道德意识的呈现方式及转化,和道德理想如何影响日常生活的实践,尝试联系“思想史”与“生活史”两个领域。第二部分则以康雍乾时期的文字狱、禁书及其在道咸以降的复出为切入点,展示在清代的政治压力下,权力如何像水分子般在毛细管作用的驱动下渗入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造成文化领域中无所不在的自我压抑和自我删节,在最微细、最日常、最私密的空间中也发挥了意想不到的力量。
本雅明传 豆瓣
Walter Benjamin: a critical life
9.8 (5 个评分) 作者: 霍华德·艾兰(Howard Eiland) / 迈克尔·詹宁斯(Michael W. Jennings) 译者: 王璞 2022 - 4
为知识分子写传记是一件困难的事,因为有太多被称为事件的东西其实只发生在头脑中或书页上——但只有那些才是重点所在。艾兰与詹宁斯细致梳理了本雅明的主要作品,即便在文本尤为晦涩之处,他们的阐释也异常清晰。因此,这部传记并非简单的生平编年,更是指引我们探索本雅明思想迷宫的 可靠地图。——Peter E. Gordon,《新共和》
本书是对有关本雅明一生的所有现存资料——信件、日记、朋友的回忆——及其所有主要论著的集大成之作,填补了当前本雅明研究的空白……本书清晰地向我们表明,本雅明是如何被他身处的欧洲历史所塑造。——Adam kirsch,《纽约书评》
一部杰出的、里程碑式的本雅明传记。艾兰和詹宁斯两位作者对本雅明一生巨细靡遗的描摹,对其哲学思想敏锐、精妙的分析,使我们得以领略本雅明伟大的思想成就。——Anthony Phelan,《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这是迄今为止我们有可能读到的本雅明最为全面的传记……两位作者穷尽了近乎一生的时间从事本雅明研究……他们对本雅明思想的阐述堪称典范,对其个人生活的探究令人惊叹。——Modris Eksteins,《华尔街日报》
西方现代思想史 豆瓣
European Intellectual History Since 1789
9.3 (10 个评分) 作者: 罗兰・斯特龙伯格 / 刘北成 译者: 刘北成 / 赵国新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5 - 1
本书中文版是由作者本人授权的唯一完整版本,是威斯康星・密尔沃基大学资深教授罗兰・斯特隆伯格的扛鼎力作。本书问世于20世纪60年代,风行欧美大学,90年代新版问世,续写流行神话。斯特龙伯格教授以高屋建瓯的历史眼光、激越昂扬的文字表述、犀利透彻的哲理分析,生动而简约地勾勒了近500年来西方思想的全景画卷。...
政治创新与概念变革 豆瓣
作者: [美] 特伦斯•鲍尔 编 / [美] 詹姆斯•法尔 编 译者: 朱进东 2013 - 3
《凤凰文库•人文与社会系列:政治创新与概念变革》是一本纯粹探讨政治学概念的经典之作,遴选了16个具体概念,如宪法、民主、国家、权利、政党、意识形态、革命等,进行了刨根问底式的历史追溯和细致入微的意义探究,展现了具体概念在特定历史环境中发生的变化过程。《凤凰文库•人文与社会系列:政治创新与概念变革》将政治视为语言的构成活动,在此视角之下,由政治信念和政治行为构成的概念随着历史进程也具有变化着的意义。《凤凰文库•人文与社会系列:政治创新与概念变革》通过构建概念史来思考概念变化的政治维度和政治革新的概念维度。基于语言的概念构成了政治世界,概念变化本身又是一种政治革新。这相互依存的两者在批判与创造之中改造着社会。了解政治概念的来龙去脉,意在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关键词 豆瓣
作者: [英国] 雷蒙·威廉斯 译者: 刘建基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6 - 10
《关键词》是对文化转变中的语言的一种精彩考察与探究。这是一本影响深远的书,是历史语义学、语言社会学及文化研究的重要著作。
作者考察了131个彼此相关的“关键词”,追溯这些语词意义的历史流变,并厘清这些流变背后的文化政治:当其所处的历史语境发生变化时,它们是如何被形成、被改变、被重新定义、被影响、被修改、被混淆、被强调的。这些语词不仅引领我们了解英国的文化与社会,也帮助我们了解当代的文化与社会。
本书从撰写到付梓,历经二十多年,《新左派评论》把它所激发的知识效应称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威廉斯一生的知识工作与文化唯物主义息息相关,《关键词》无疑为此提供了详尽而有系统的注释,也为他的“文化与社会”的方法提供了实际有用的工具。
潘恩选集 豆瓣
作者: 托马斯·潘恩 译者: 马清槐 商务印书馆 2004 - 1
托马斯·潘恩(1737—1809),英裔美国思想家、革命家、激进民主主义者。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潘恩撰写了铿锵有力并广为流传的小册子《常识》,极大地鼓舞了北美民众的独立热情,被视为美国开国元勋之一。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名称也出自潘恩。本书包括潘恩的四部著作:其中《常识》和《林中居民的信札》作为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启蒙著作,集中批判了英国君主制的专横腐败,提出北美殖民地应当脱离宗主国,获得独立自由,是北美革命的思想武器;《人权论》批判柏克对法国大革命的攻击,集中阐述了《人权宣言》中的“天赋人权”思想;《理性时代》是阐述宗教思想的著作。作者主张信教自由,揭露了《圣经》内容的自相矛盾与荒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