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不平等社会 豆瓣 Goodreads
The Great Leveler: Violence and the History of Inequality from the Stone Age to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作者:
[美]沃尔特·沙伊德尔
译者:
颜鹏飞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9
- 6
自从人类开始耕种、放牧,并把财产代代相传,经济不平等就一直是人类文明的显著特征。进入21世纪后,贫富差距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扩大,经济不平等问题越发突出,甚至已经影响全球稳定。
美国知名历史学家沃尔特·沙伊德尔回溯从石器时代到今天的经济史,从长远的时间维度追寻和解释经济不平等。他从最早的文明危机谈到20世纪的灾难性世界战争、革命,颠覆性地指出经济不平等从不会悄然消失,大规模暴力和灾难才能够显著改变这一切,换言之,只有战争、革命、瘟疫和国家崩溃才能重新洗牌。
沙伊德尔进一步强调,几千年来,文明社会并没有让自己适应和平的平等化进程,我们需要问自己,人类文明的成果是如何分配的,是什么原因使得它们以这样的方式被分配,以及将要采取什么措施来改变这些结果。
沙伊德尔的观点也许激进而尖锐,存在争议,但无论你是否认同,愈演愈烈的收入不平等问题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不平等社会》将帮助我们审视人类的不平等史,探寻人类命运的可能,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
美国知名历史学家沃尔特·沙伊德尔回溯从石器时代到今天的经济史,从长远的时间维度追寻和解释经济不平等。他从最早的文明危机谈到20世纪的灾难性世界战争、革命,颠覆性地指出经济不平等从不会悄然消失,大规模暴力和灾难才能够显著改变这一切,换言之,只有战争、革命、瘟疫和国家崩溃才能重新洗牌。
沙伊德尔进一步强调,几千年来,文明社会并没有让自己适应和平的平等化进程,我们需要问自己,人类文明的成果是如何分配的,是什么原因使得它们以这样的方式被分配,以及将要采取什么措施来改变这些结果。
沙伊德尔的观点也许激进而尖锐,存在争议,但无论你是否认同,愈演愈烈的收入不平等问题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不平等社会》将帮助我们审视人类的不平等史,探寻人类命运的可能,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
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 豆瓣
Europe and the People without History
7.6 (7 个评分)
作者:
[美] 埃里克·R.沃尔夫
译者:
贾士蘅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8
- 8
文化人类学、政治经济学、后殖民和全球化论述诸领域的集大成之作
◎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埃里克·沃尔夫是著名的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不同于同等领域的一般学者,他擅长将人类学的微观分析与宏观的历史研究结合起来,体现出了一名人类学家并不多见的历史视野,在具体的历史研究中印证人类学 的理论。再加上他在求学期间深刻地受到马克思理论的影响,对此这本书也多有体现。
这本书运用马克思理论,以欧洲的扩张和征服为主线,通过三种不同的生产方式的演变,展示了期间多个族群的遭遇,强调了“人”在历史中的作用,并且努力发展一种全球文化史,即人类是在相互联系中发展的。本书对欧洲与非欧洲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的全球性历史分析,以及他对后者在参与和塑造世界历史进程中所处地位的肯定,为我们客观全面地理解世界历史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值得我们一读。
◎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选取公元1400年作为历史的参照点,详细阐明了那个时段的欧洲和欧洲以外的世界的面貌;之后从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概念切入,提出亲属关系、附属纳贡和资本主义这三种生产方式,始终以生产方式的分合、冲突与重组为核心贯穿全球人类的历史;结合丰富的史料,对于15至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出现之前的殖民帝国时代,以及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发生以后至今的资本主义时代的全球性扩张及其主宰关系的发展,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论证,并叙述了世界上不同人群在遭遇这一系列巨变时所经历的不同变化。
◎ 媒体推荐
一本既富于智慧又具有生动的社会现实感的理论杰作。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沃尔夫的意图在于指出,欧洲的扩张不仅改变了非欧洲社会的历史轨迹,还重组了它们在欧洲介入之前的社会历史叙述……他具备的历史理论的广度令人震惊,而且他对历史上的“胜利者”与“失败者”给予同等重视。
——《美国社会学期刊》
在这本宏大而重要的书中,埃里克·沃尔夫在开头和结尾都强调,人类学必须要更加关注历史……想必,大家读到这样的评论分析会感到惬意的,它否定伪历史的异议,同时又重视挖掘原住民和农民的历史进程,而正是这些历史进程,才根本性地改变了原住民、农民和无产阶级的现状。
——《辩证人类学期刊》
沃尔夫提出历史是相互联系的,不是隔离开来的……这本富于吸引力和启发性的书……我敢说,提供了一个令人信服又新颖的观点……通过强调一个共同的过去,沃尔夫远离了令人厌倦的“白人”中心论和“非白人”边缘论,相反提议欧洲和世界的其他部分之间存在一种更为复杂、更有见识的关系。
——《欧洲动态》
沃尔夫的经验性知识非常丰富……他依靠对时间和空间现象进行技巧性的选择,挑选出来的现象能够适当地代表全体……这本书写得很不错,具有人文关怀。
——《民族报》
◎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埃里克·沃尔夫是著名的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不同于同等领域的一般学者,他擅长将人类学的微观分析与宏观的历史研究结合起来,体现出了一名人类学家并不多见的历史视野,在具体的历史研究中印证人类学 的理论。再加上他在求学期间深刻地受到马克思理论的影响,对此这本书也多有体现。
这本书运用马克思理论,以欧洲的扩张和征服为主线,通过三种不同的生产方式的演变,展示了期间多个族群的遭遇,强调了“人”在历史中的作用,并且努力发展一种全球文化史,即人类是在相互联系中发展的。本书对欧洲与非欧洲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的全球性历史分析,以及他对后者在参与和塑造世界历史进程中所处地位的肯定,为我们客观全面地理解世界历史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值得我们一读。
◎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选取公元1400年作为历史的参照点,详细阐明了那个时段的欧洲和欧洲以外的世界的面貌;之后从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概念切入,提出亲属关系、附属纳贡和资本主义这三种生产方式,始终以生产方式的分合、冲突与重组为核心贯穿全球人类的历史;结合丰富的史料,对于15至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出现之前的殖民帝国时代,以及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发生以后至今的资本主义时代的全球性扩张及其主宰关系的发展,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论证,并叙述了世界上不同人群在遭遇这一系列巨变时所经历的不同变化。
◎ 媒体推荐
一本既富于智慧又具有生动的社会现实感的理论杰作。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沃尔夫的意图在于指出,欧洲的扩张不仅改变了非欧洲社会的历史轨迹,还重组了它们在欧洲介入之前的社会历史叙述……他具备的历史理论的广度令人震惊,而且他对历史上的“胜利者”与“失败者”给予同等重视。
——《美国社会学期刊》
在这本宏大而重要的书中,埃里克·沃尔夫在开头和结尾都强调,人类学必须要更加关注历史……想必,大家读到这样的评论分析会感到惬意的,它否定伪历史的异议,同时又重视挖掘原住民和农民的历史进程,而正是这些历史进程,才根本性地改变了原住民、农民和无产阶级的现状。
——《辩证人类学期刊》
沃尔夫提出历史是相互联系的,不是隔离开来的……这本富于吸引力和启发性的书……我敢说,提供了一个令人信服又新颖的观点……通过强调一个共同的过去,沃尔夫远离了令人厌倦的“白人”中心论和“非白人”边缘论,相反提议欧洲和世界的其他部分之间存在一种更为复杂、更有见识的关系。
——《欧洲动态》
沃尔夫的经验性知识非常丰富……他依靠对时间和空间现象进行技巧性的选择,挑选出来的现象能够适当地代表全体……这本书写得很不错,具有人文关怀。
——《民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