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
中国社会的个体化 豆瓣
The Individualization of Chinese Society
7.8 (6 个评分) 作者: 阎云翔 译者: 陆洋 等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1
《中国社会的个体化》作者阎云翔有过非同寻常的生活经历。他曾经在中国北方农村当过羊倌和乡村故事员,后来又在北京大学读本科,在哈佛大学读研究生,在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担任人类学教授。一路走来,他完成了一部关于中国北方农村礼物馈赠文化的名著,以及另一部考察过去30年经济改革的深刻影响下,这个村庄在私人生活领域中的变革。
在这部新作中,阎云翔记载了一场正在日常生活领域重塑中国人和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其中最深层的变化是,道德坐标和道德体验的转型。
令人耳目一新的是,阎向我们展示了今天的中国文化正在见证并孕育着一种新的个体主义。这种个体主义在过去是不可言说的、不成熟的,甚至在政治上是不被接受的,而如今却公开地发挥着影响力。中国人的自我与人格已经变得与以往不同了,就像他们的地方道德社会那样正处在转型之中。对阎来说,这种新的现实既令人担忧又给人以希望。
从长远看,中国社会的个体化将会走向何方?中国政府为人民提供良好生活的新意识形态将会进一步深化个体化吗?这样做会潜移默化地改变政治现实吗?抑或,国家会限制个体多元化的范围,以此让个体化像全球化一样向国家的利益低头让步?
作为时代的记录者,阎立足于民族志的详细资料,进行了富有洞见的人类学分析,并对有启示性的相关社会理论做了深层次的梳理。他还在中国与西方,以及中国的不同时代之间进行对比分析。阎的细腻描述和有理有据的阐释使他的跨文化比较进入了当代学术界关注的核心:即理解什么是我们这个时代最至关重要的,以及它是如何改变我们的?因此,《中国社会的个体化》这本书不仅有助于我们思考中国和中国人,也对我们思考美国和美国人、西方和西方人大有帮助。
2024年1月5日 已读
没什么意思。嗯,结构清晰语言平实很容易读,我知道这些东西发生了,(哪怕暂且不追究某些理论是否适用、某些推论是否合理,)那然后呢?作为非学术的纪录式非虚构或许不错,但最终呈现出来的民族志(理论、田野、思考/反思)完全不是对我而言可欲的人类学。p.s.章节之间、本书与《私人生活的变革》之间有相当部分的重叠;只需要从英文版复制粘贴的参考文献部分有缺漏。
中国大陆 人类学 农村 家庭
私人生活的变革 豆瓣
Private Life under Socialism: Love, Intimacy, and Family Change in a Chinese Village, 1949-1999
8.5 (42 个评分) 作者: 阎云翔 译者: 龚小夏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 - 3
新中国成立后,乡村私人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爱情还是亲情,自由还是服从,个体如何在转型社会中抉择?
美国亚洲学会中国研究列文森图书大奖获奖作品
阅读当代中国乡村的情感与道德世界,理解私人生活背后的社会变迁
-----------------------------------------------------------------------------------------------
本书是以东北的下岬村为调查对象,分别从纵观下岬村这一本土道德世界的变化、农村青年择偶过程的变化、这一转变过程的各种细节、家庭财产分割过程中三种相互关联的习俗沿革以及在彩礼上体现出来的巨大变化等,讨论了作为独立个体的个人的出现与发展和国家在私人生活的转型以及个人主体性的形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过去半个世纪里,农民的私人生活经历了双重的转型,这一转型的核心在于个人作为独立主体的兴起。基于此,作者反思了中国近现代以来农村情感生活、亲属关系等私人世界的发展与变迁,与国家对于私人生活领域的巨大推力。
-------------------------------------------------------------------------------------------------
这部杰出的乡村民族志探讨了此前从未被讨论过的议题:中国农民家庭生活中的个体性与情感生活。1970年代的中国东北,阎云翔教授曾在当地某村庄做了7年农民,并于1989年以训练有素的人类学家身份回到那里,开始了为期十余年的考察。他以当地人的视角,描绘出普通村民丰富、细腻又微妙多变的精神世界。从社会关系、家庭财产,赡养老人等公共性议题,到风流韵事、计划生育、性等隐私问题,本书都有所展现。
阎教授将一部当代中国农村复杂的、流动的心态史和行为史,呈现在我们面前。
——列文森奖获奖辞(列文森奖推选委员会:裴宜理、胡缨、戴安娜•里拉)
2023年10月10日 已读
我错了,前面一直觉得阎俨然是一种上一辈和治理者的视角,很喜欢站在道德高地上毫不掩饰地表达对道德滑坡的恐慌并“敲响警钟”,结果最后的批判还是直指国家而非个人或那一代人(比项飚勇敢多了!)。田野扎实,可读性高,在socialism的政经背景下勾勒出性、爱、婚姻、空间与隐私、代际关系和生育等家庭私人生活诸多方面的社会历史变革。但总觉得差了几分民族志的味道(尤其是很多结论的推出还是有些轻佻),并且总是喜欢像(中特)社会学那样非得创造一些不够成熟也没有必要的概念(无公德的个人),但离了这些概念本书的解释力就会差一分一毫吗?
人类学 农村 家庭
当我望向你的时候 (2022) 豆瓣 TMDB
当我望向你的时候
7.6 (168 个评分) 导演: Shuli Huang 演员: 黄树立
其它标题: Look At Me / Regarde-Moi
一个年轻的中国电影人回到家乡寻找自己,他与母亲的一次久违的谈话使他们两个人陷入了对接受和爱的追求。
2022年5月28日 看过
我成为了另一个ta,ta成为了另一个人,我们与父母关系的剧本早已写就。
同性 大陆 家庭
婚姻故事 (2019) TMDB 豆瓣
Marriage Story
8.5 (1392 个评分) 导演: 诺亚·鲍姆巴赫 演员: 斯嘉丽·约翰逊 / 亚当·德赖弗
其它标题: Marriage Story
讲述了结婚多年并育有一子的戏剧导演查理和女演员妮可因工作分居而不得不走向离婚,在这场为了争夺抚养权的离婚拉锯战中,关于爱情、婚姻和家庭真实感人的细枝末节牵动人心。两人的关系又将何去何从?
何以为家 (2018) IMDb 豆瓣 TMDB
کفرناحوم
8.9 (1346 个评分) 导演: Nadine Labaki 演员: Zain Al Rafeea / Yordanos Shifera
其它标题: 가버나움 / 存在のない子供たち
法庭上,十二岁的男孩赞恩向法官状告他的亲生父母,原因是,他们给了他生命。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一个孩子做出如此不可思议的举动?故事中,赞恩的父母在无力抚养和教育的状况下依然不停生育,作为家中的长子赞恩,弱小的肩膀承担了无数生活的重压。当妹妹被强行卖给商贩为妻时,赞恩愤怒离家,之后遇到一对没有合法身份的母子,相互扶持勉强生活。然而生活并没有眷顾赞恩,重重磨难迫使他做出了令人震惊的举动……
2019年5月18日 看过
导演最后还是略显偏激了,把孩子的苦难更多地归咎于父母。如果能少一些指责,多一些怜悯和无奈,或是把矛头转向宏观层面的社会,或许更能引人共情。
家庭 难民
小偷家族 (2018) IMDb 豆瓣 TMDB
万引き家族
8.8 (2037 个评分) 导演: 是枝裕和 演员: 中川雅也 / 安藤樱
其它标题: 万引き家族 / Shoplifters
东京的都市丛林中央,残存着一栋古旧寒酸的老房子,这里局促地生活着柴田一家五口人。在工地当临时工的男人阿治(Lily Franky 饰)经常带着儿子祥太(城桧吏 饰)到超市盗窃生活用品,这一天,他们回家路上遇到了独自待在户外的四岁女孩由里(佐佐木美结 饰)。妻子信代(安藤樱 饰)起初极力主张将女孩送回父母身边,但当看到女孩原生家庭的状况时又心生恻隐。原本柴田家就靠着老奶奶初枝(树木希林 饰)的养老金度日,而今多了一口人,自然更艰辛了几分。包括信代的妹妹亚纪(松冈茉优 饰)在内,虽然一家人游走在贫困和违法的边缘,但笃深的羁绊将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使他们的心不会随着冰冷的都市而寒冷下去……
本片荣获第71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