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奈
凱道上的稻穗 豆瓣
9.7 (7 个评分) 巴奈 类型: 民谣
发布日期 2017年4月12日 出版发行: 風和日麗
『流浪者的眼淚,在這裡結成稻穗』
巴奈,來自台東的創作歌手,被喻為「台灣最有重量的聲音」。從九零年代出道,超過20年的時間裡,她只出版過兩張個人專輯,卻是繼胡德夫之後,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原住民歌手。
巴奈身兼歌手、創作者與環境保護者等多重身分,在台灣多項環境運動上,她都選擇挺身而出,以音樂作出反抗。由於年輕時流浪在城市之間,獨自面對恐懼、焦慮,與來自於原住民族血脈的身份認同,因此她的作品色調濃重沈鬱、簡單坦率如利刃,直指寂寞與對自我的反覆質疑。如同她最知名的歌曲〈流浪記〉,巴奈用樸素卻飽富歷練的聲線揭開每個在自己土地上流浪的人的故事。
巴奈《凱道上的稻穗》這張EP三首歌曲全部在凱達格蘭大道上錄製,包括翻唱胡德夫老師的經典曲目〈太平洋的風〉、她的早期作品〈更好的理由〉,並且與凱道上的親朋好友們共同寫成〈原來的樣子〉,再次唱出流浪者的哀愁與想望。
巴奈(Panai)在阿美族語就是稻穗的意思,巴奈說:稻米熟成後不再挺立向陽,因為承擔稻穗的重量就自然會低頭;而我們人也是一樣,長了智慧後,也要學習彎腰,更加謙卑地去與自然、土地以及土地上其他共同生活的人和諧相處。透過這張誕生於凱道的EP,巴奈想讓更多人不再區分族群,共同用智慧與良心,一起保護這座島嶼。
〈更好的理由〉
1995年夏天,巴奈寫下這首歌給離開家鄉的自己,此次重新編曲、錄音則與歌手何欣穗合唱,巴奈與何欣穗在2016年的台北簡單生活節首次合作,巴奈沈鬱的低音與何欣穗甜美的高音意外的結合出一種母性的寬容與慈悲。這首歌以溫柔輕緩的吉他開啟,結束於昂然應答的古謠,唱給離開故鄉的人們,用歌聲給流浪者一個喘息、整頓自己的機會,也獻給離開自然,在水泥人行道上紮營的人們,唱出一個不再無助自憐的明天。
〈原來的樣子〉
在世界的任何地方,任何人都該能夠長成自己原來的樣子。這看似簡單的信念,卻往往很難實現。Kasepelane-Lavakaw譜成的原曲名為〈勿忘本〉,裡頭寫道「曾經美麗/曾經光榮」,但人們不再感到美麗、光榮,因為丟失了自己原來的樣子,忘記素樸自然的生活方式。曲中收錄進凱道上,來自各個族群的年輕人,齊聲唱出「沒有人是局外人」的呼喚。巴奈說:「因為人沒有翅膀、沒有鰓,只能在土地上生活;每個人都踩在土地上,但也都只是經過這片土地。我們都該一起守護這個島,留給我們子孫富饒的山川海洋。」
〈太平洋的風〉
巴奈說,她是成為了母親之後才真正明白胡德夫這首經典曲目〈太平洋的風〉的意義。面對歌詞「最早母親的感覺/最早的一份覺醒」的叩問,巴奈不禁重新思考作為母親的「覺醒」應是什麼?我們常常會說,台灣就是我們母親的島,其實,每個母親也都像是一座島嶼。在她的故鄉台東,日夜吹來的就是太平洋的風,風不會區分階級和族群,相同地對待每個人。而母親 / 土地 / 島嶼,養育、承載,沈靜而溫柔,是無法言喻的愛。
勇士与稻穗 豆瓣
巴奈 / 陈建年 类型: 流行
出版发行: 星外星唱片
《巴奈&陈建年:勇士与稻穗》一场原住民音乐创作的盛宴,荟萃原住民音乐现场演出的经典代表作海洋之子VS悲情女王 感受现场强烈的音乐反差产生的惊奇效应!

“台湾金曲奖最佳男演唱者”——陈建年、“中国时报年度十大专辑”得主——巴奈领衔十余名原住民创作歌手及乐手共同演出二十余首民谣创作、原住民传统歌谣,演出内容丰盛精彩!

上半场 美的稻穗
01 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02 南王系之歌
03 捆绑
04 TALKING
05 怎么会这样
06 白米酒
07 大武山美丽的妈妈
下半场 海的勇士
08 兰屿之恋
09 TALKING
10 朋友你好吗?
11 TALKING
12 MuMu 的BLUE
13 雨与你
14 轻松快乐的歌
15 ho-yi-na-lu-wan
安可曲
16 太巴塱民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