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亦绚
晚間娛樂 豆瓣
作者: 張亦絢 九歌出版社 2016
「不要總是想著藉由讀書來提昇自己,墮落時光才是閱讀之本。」——張亦絢
阿嘉莎‧克莉斯蒂的瑪波小姐原來很懂性學。
江戶川亂步可以啟發兒童文學。
為什麼《寒顫》很嚇人?《馬爾他之鷹》是嚴肅的……性愛文學?
梅西.米勒哪裡好看?西默農可以幫助生活?
要不要回來讀當紅影集《布朗神父》的原著?
橫溝正史是否名不虛傳?
原來推理小說界也有它的梵谷,過世越久越受重視的吉姆.湯普遜……。
推理迷未必問,非推理迷未必知的趣味謎題,就讓《晚間娛樂:推理不必入門書》陪你/妳一起走看。
本書特色
★ 提供古典推理讀者未必注意的趣味細節推敲。
★ 附錄有為十二星座書迷打造的推理推薦書單。
★ 不是推理迷,也能一次盡收九部以上的「推理小說隱藏版」。
目標讀者群
尋找晚間娛樂的無聊苦悶厭世者
喜愛分享心得的閱讀活動推動者
嘗試類型創作的通俗文化愛好者
搜羅推理評論的重度推理上癮者
感情百物 博客來 豆瓣
作者: 張亦絢 木馬文化 2021 - 9


來看張亦絢和她的東西夥伴們!
打開一百個物件的暗門,走進感情的最夾層。

生命中最早的一支筆,
對正方形深深的迷戀,
口紅、髮夾、餅乾盒,
還有囤積過的拖鞋與培養情緒的行事曆,
「高領」記憶中的母親……。
這些都是她的感情百物,
讓我們想起,自己的感情百物又是什麼呢?

  這本書是小說家張亦絢對生命中100個物件的感情用事。物件有些常見,比如眼鏡、單車、OK繃、帆布包、小鈴鐺、迷你指甲剪;有些僅此一件,像旅行帶回的明信片、鑰匙圈、紀念品;有些甚至「物已不存」。也有某些不起眼的東西,是因為時間的因素而逐漸獨特。選物的標準無關有用無用,重要的是「關於感情,它們可以說些什麼?」,帶領讀者打開100個物件的暗門,走進感情的最夾層。全書文字看似輕盈卻又深刻無比,一本你從未見過的張亦絢。

  選物,既不是因為其居功厥偉,也不是只因為有趣,而是「關於感情,它們可以說些什麼?」——在這個度量上,我也規定自己:可以文學,但不可以太文學;可以藝術史,但不可以太藝術史。——摘錄自後記〈我想做一個奇奇怪怪的人〉

  *內文摘句
  關於銀座啤酒屋:
  要對人類有興趣,我覺得這是銀座獅子啤酒屋說的話。我非常珍愛這張啤酒屋自製的明信片,雖然它不足以轉譯這個古老建築的氣氛,但是,在拿取明信片的動作中,真正發生的事是,我願意與它產生關係——願意與某產生關係並不容易,這會決定我們是否能有足夠的意願留在世上。

  關於披薩:
  披薩的慰問不像雞湯那麼藥,不似巧克力那般糖,也並非酒精那種「神」。披薩是:「你是一份子,其中之一,在場還有別人。」——如果這樣感覺,披薩幾乎就要變成「重獲接納」的代名詞了。這也難怪,遞給受傷者披薩,會顯得那麼痛楚、善解人意,與哀矜。
 

2021年11月3日 已读
在《消失的裙子》一节里她说“这是本来会放在最后的物件”,于是自然去翻翻成书后的最后物件是谁,是《一百元美钞》,“把感情钞票分出去”。后记美妙,“我保护自己的唯一手段,就是保存我自己的奇怪,以对抗制式对我的伤害”,谢谢张,我也有被保护到。
张亦绚 非实体
愛的不久時 谷歌图书 豆瓣
10.0 (5 个评分) 作者: 張亦絢 木馬文化 2020 - 8
張亦絢:「《愛的不久時》是我寫作至今以來,最喜歡的一本書。」
傳奇絕版小說,重回人間。
2020我行我素版,情義難再得。

寫給痛苦的訣別信,面朝人生的定情物,
在變幻莫測的世界中,我們都需要有如護身符般的小說。
台灣到法國念書的女同性戀遇上當地的一位異性戀男子,他們之間有戀愛的可能嗎?他們的關係能長久嗎?小說中的男女主角甚至一度非常嚴肅地約好「這當然絕不是、絕不是一個愛情關係」——你一句,我一句,言之鑿鑿。只差沒去公證,立誓絕不會愛上對方……

絕版已久的張亦絢首部長篇小說《愛的不久時》, 「2020我行我素版」鄭重推出,全新改版並新增一篇四千多字的後記〈暫時的一切〉。 後記說明為何絕版多年之後,張亦絢鄭重決定給《愛的不久時》一個比較無印、比較素顏,也比較赤手空拳的版本。刪去初版的<文學與我>兩篇、<後記>與<作者的感謝名單>,此外還有四篇專文導讀與十三則留言版性質的「留言」,也不再收錄進來。「單純,然也毫不簡略 ; 低限,同時絕不虛弱——這也是我想以小說,對世界與各位致上的心意。」張亦絢說。
    作者簡介

張亦絢

一九七三年出生於台北木柵。巴黎第三大學電影及視聽研究所碩士。早期作品,曾入選同志文學選與台灣文學選。另著有《我們沿河冒險》(國片優良劇本佳作)、《小道消息》、《晚間娛樂:推理不必入門書》、《看電影的慾望》,長篇小說《愛的不久時:南特 /巴黎回憶錄》 (台北國際書展大賞入圍)、《永別書:在我不在的時代》(台北國際書展大賞入圍),短篇小說集《性意思史》獲openbook年度好書獎。二〇一九起,在BIOS Monthly撰「麻煩電影一下」專欄。

網站:nathaliechang.wixsite.com/nathaliechang
我討厭過的大人們 豆瓣 谷歌图书
作者: 張亦絢 木馬文化 2020 - 8 其它标题: 我討厭過的大人們
有時討厭往往就是,想得不夠清楚的愛。
看張亦絢如何翻轉「討厭」與「恨」,精彩又過癮。
金鼎獎最佳專欄寫作獎「我討厭過的大人們」專欄文章集結,
另有首次問世「有多恨」多篇。
她討厭過鄭清文,西蒙.波娃,《咆哮山莊》裡的希斯克里夫,書法老師……等等大人們,妳/你討厭過誰呢?
在「有多恨」中,她談「恨勢利」、「恨母親」、「恨偶像破滅」、「恨採取立場」等諸種恨事,妳/你恨不恨?有多恨?怎麼恨?
本書分兩輯:輯一「我討厭過的大人們」收錄《幼獅文藝》同名專欄文章。張亦絢討厭過的「大人們」,從鄭清文、葉石濤、西蒙.波娃、佛洛伊德、希薇亞‧普拉斯、伍迪艾倫,到《咆哮山莊》裡的希斯克里夫與生活中的書法老師……等等。「討厭」加上「過」字,話就有了後路,翻轉「討厭」的概念,其實背後是深情。
輯二「有多恨」書寫各種恨,有的常見,有的冷門,包括:恨勢利、恨偶像破滅、恨情敵、恨匱色、恨病痛、恨母親、恨採取立場等諸種恨事,小津安二郎怎麼當上了電影導演跟「恨勢利」有關?要找「恨不長」的例子,張愛玲的小說是個寶庫?「恨情敵」連結了原始的「我是誰」痛苦?張亦絢告訴我們,把討厭與恨都進行到底吧——但絕不要「昏頭昏腦,想都不想」地進行,而要「步步為營,草木皆兵那樣警醒」地進行。
本書特色
1.收錄第43屆金鼎獎最佳專欄寫作獎「我討厭過的大人們」專欄文章。
2.小說家張亦絢2020年最新散文集。
各界推薦語
馬翊航、陳栢青、楊佳嫻、顏訥、羅浥薇薇 一致推薦
怎麼可能不討厭呢?張亦絢用我所羨慕,卻難以模仿的論理腔口,一次又一次展現智性與詼諧拿捏得恰如其分,就會產生自動洗車機式的閱讀,還來不及喊累喊髒,習以為常的思考系統就已經被裡外刷洗了。——作家 顏訥
張亦絢合該是我們的眼中釘,肉中刺,翻這本書就是就是在敲釘子,一頁頁,一吋吋,後來就深深打進我們心底了。我同情張亦絢討厭的人。我羨慕讓張亦絢討厭過的人。想讓張亦絢討厭不難,想讓她討厭過,需要真本事。——作家 陳栢青
我們看著討厭的大人,心中大喊「以後絕對不要成為那樣的大人!」把恨的事物一卡車列出來,驚覺喜歡的東西也所剩無幾。最恨的是自己與背棄的東西還有那麼幾分相似。在內心的小人國小世界氣得原地打轉鼻孔噴氣時,張亦絢卻要告訴我們,什麼都恨,什麼都討厭,什麼都奇怪,什麼都不奇怪。「都奇怪」是要保持機警,「都不奇怪」是不隨意驅逐與輕浮。——作家 馬翊航
這部散文集多端討論「討厭」與「恨」,也是成長與思維之書,文學與身體之書,深刻,誠懇,博識,竟然還有點俏皮。——作家 楊佳嫻
我一直相信,讀不懂她的人一輩子也不會想認真懂,但懂她的人(其實正是那些被她懂的人)必定能珍惜她在跺著腳喊「討厭」、或叼根菸在手背刺下恨意背後,那無比的深情。——作家 羅浥薇薇
性意思史 豆瓣
8.9 (8 个评分) 作者: 張亦絢 木馬文化 2019 - 7
妳生命中沒有一個性,是與另一個性,一模一樣的。
性,乃妳的心,加妳的生。
張亦絢短篇小說集
從此身敗名裂的小說
附錄張亦絢、葉佳怡9000字對談
葉佳怡:《性意思史》似乎像一種「世故的倒帶手法」,去幫助讀者再一次發現「性」。而少女是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一套輕巧編碼系統,透過這樣的編碼系統,讀者幾乎可以回到「性別角色」之前的「前性別」的時期,去撫摸到關於人的「樣子」的各種曖昧邊角。
張亦絢:為什麼強調「性」呢,主要是我發現,許多事物,仍因為「性」卡住,但也有另一種相反傾向,所謂「性大於一切」,又造成對其他事物的貶低忽略——這個傾向的副作用,就是例如認為膽怯不可以、保守就壞、羞恥必逐、不確定就不耐煩、哀傷太低級——簡言之,就是「感情不可」。我想克服的確實就是對性與感情「兩者必擇一」的這種方便慣性。——摘自附錄〈在性意思間繼續摩擦:如果妳我本是雙頭龍〉
關於性,我們都複雜,也都單純。
幾乎從來沒有人提醒我們,注意妳的性在哪裡,記得它為何發生,看見它的許多形狀、死滅或光亮。我花時間紀錄過綠豆與黃豆如何長大、有陣子每天都得觀察蠶寶寶吃了桑葉沒有......為什麼,沒人用一種說「嗨」的方式讓我知道,妳當留意......。妳生命中沒有一個性,是與另一個性,一模一樣的......。它們從不重來,一朝一命。
本書收錄四篇小說,成篇最早的〈淫婦不是一天造成的〉,是應《金瓶梅同人誌》的邀稿寫成,是一篇以蘭陵笑笑生《金瓶梅》人物為底的新小說。小說裡的潘金蓮與白玉蓮,都是原來《金瓶梅》中就有的人物。〈四十三層樓〉則是應「字母會」的企畫寫成,〈性意思史〉既是12篇文本也是一個作品,原是刊在《聯合文學》的專欄。〈風流韻事〉延續〈性意思史〉的筆調,算是〈性意思史〉的第二部。張亦絢:「出現在這本小說集中的,是我在心裡放了非常多年的素材,也是我非常在乎的東西。」
如果我有女兒,我會送《性意思史》給她,作為青春的禮物,這樣她就可以看到性的各種面貌:可愛、好笑、好玩、迷人、悲傷、可怕、荒涼、療癒……(是的,性就像人一樣,是很複雜的哦)但是我沒有女兒,所以我把《性意思史》送給自己心中的少女,這青春的禮物,來得一點都不遲。——作家 林蔚昀
文體如身體,羨慕張亦絢「永不出櫃」的衣櫃有那麼多身體,層層疊疊,鬆鬆緊緊——這說的是皮膚,或者文字,她卻永遠在乎並企圖更深:表面的裡面,上面的下面,後面的前面,畢竟,「沒有一個性,是與另一個性,一模一樣的……」身體也是。
讀《性意思史》,感覺書中所要顯露的,並非色情,而是知情。與身體有關的記憶及政治,全都在小說所允許的誠實中滔滔掏出。這絕不是容易的事。一如我們對待自己身體常有的陌生或漠視,挖掘性欲的手勢也可能跟日常扒飯一樣潦草了事,如何竟可以看穿自己和性欲、和他人之間,那道實存的「隱形牆」?
知情更淫。她所能見,所欲見,所呵護,所對抗,是時間向所有人敞開卻未有人曾牴觸(或觸而未覺,無法以文體或身體留下敘事)的洞穴,穿過明暗迂迴的獸徑,她一次次徒手交回,對我而言極其貴重的啟蒙:性亦是死。在「一朝一命」,各種各樣的小死亡之後,唯有歷劫歸來的人,才能冰清玉潔地說:「性,乃妳的心,加妳的生。」
名人推薦
林蔚昀、孫梓評、陳栢青、諶淑婷 一致推薦
極其貴重的啟蒙——孫梓評
我把《性意思史》送給自己心中的少女,這青春的禮物,來得一點都不遲。——林蔚昀
這是一本沒有人寫過的心的故事,也是一本沒有人該忽略的生的斷代史。——詩人 孫梓評
當人們讚美女人很「知性」,往往是藉此取消她的身體。當人們說這女人很知「性」,太知道性,一下又太多身體,是小男生總愛彼此幹拐子擠眉弄眼傳耳語。張亦絢這批小說讓兩者並置,並讓他們互相抵消,豈止「知性」,更能知「性」,不多不少還原最初的身體,其實是不黏不膩還原最初的性。如果整個人類文明演進只為了傳達一件事情,知「性」近乎恥。那張亦絢的小說做到一件事情:知恥。近乎勇。她指出世界是怎麼寫出這個大大的恥字,但知恥是一回事,那又怎麼樣呢?把句號打上,把身體打開,《性意思史》讓羞恥的變勇敢。讓終於勇敢起來的,別因此羞愧。——作家 陳栢青
談性似乎沒什麼了不起,但我們其實從沒真正在談,我們在怕。只是畏懼的是性,還是生命的重量與心無法真誠?——文字工作者 諶淑婷
永別書 豆瓣 博客來 谷歌图书
9.4 (12 个评分) 作者: 張亦絢 木馬文化 2015 - 12 其它标题: 永別書:在我不在的時代
這終究是一個關於愛的故事。

記憶會傷人──這是賀殷殷,從出生始,就難逃的命運。父親告訴她:「賀殷殷的殷,是殷海光的殷。」──但是這故事,並不單單勾起早期的民主運動記憶,有一天,它還要溯及日治時期閩客通婚的變形家庭。在此誕生的賀殷殷之母,將是文學中非常難以消化的角色──口口聲聲保衛客家文化的她,能把最簡單的台灣事,都說得破爛不堪。然而這,全只因為國民黨政權,施加於台灣島的噤聲歷史使然嗎?除此之外,透過私密、甚至是檯面下的小恩小怨小彆扭,作者刻畫了,比使命感更複雜的,那些催生,或延誤同志書寫的頡抗因素。那些,文學史絕對不會告訴你的事……。「雖然我個人有點不甘願,但我最後還是發現,這終究是一個關於愛的故事。──認同,有那麼難嗎?無論是族群的、或是性別的認同......我的答案是,沒有錯,認同有夠難,難上還加難。──但這不代表我們會轉身離去。這本書的企圖,仍然是種共患難,一個『我在這裡』的認真回聲。關於寂寞及其未被毀滅。」張亦絢道。
孫梓評:書中人物之鮮明,心理地景之立體,又讓我感覺它能不只屬於同女,而剝除了性別,像十四歲的賀殷殷竭耗心神求得的一悟:「基本的人性」。(……)它更廣泛寫出了人在感情裡可能的殘忍和容忍,屏息讀著那些流淌過皮膚表面的高溫情感熔漿,使人隱隱想起某些久遠之事(……)啟蒙同時也是(開)啟盟(誓),無論守約或背棄都是艱難。
張亦絢:把這個方法跟你說到的「國族寓言」併看,我更傾向說它是「國族欲言」;設計的是一整套的退化與退行,在這裡說「死外省人」是OK的,「歷史讓人頭痛」也是OK的﹝……﹞如果說「代言」,應該不太是「代言」,而是「帶言」。因為我關心的是語言的可能性,而不是完好的論述。——摘錄自《永別書》附錄〈別後通訊:在揮手的時間裡〉


◎收錄孫梓評×張亦絢書信往返〈別後通訊:在揮手的時間裡〉,看見小說家究竟在想什麼。

◎收有張亦絢回答編輯提問〈情不自禁及其他:答編輯問〉,網址:http://bit.ly/1JJMAlN
  作者簡介    

張亦絢
 
1973年出生於台北木柵。巴黎第三大學電影及視聽研究所碩士。早期作品,曾入選同志文學選與台灣文學選。另著有《我們沿河冒險》(國片優良劇本佳作)、《小道消息》,長篇小說《愛的不久時:南特 / 巴黎回憶錄》(台北國際書展大賞入圍)。

網站:nathaliechang.wix.com/nathaliechang
2016年2月13日 已读
“給TA時間,而非時代。”//2016.8.11 :時常回想、在內心反芻這本書,頻率之高出乎意料。一本自我的書,也可視為政治之書。獨派之獨源於個體的本質。語言形式上,讀完《燭燼》感覺到了有意識的借鑒與反叛。
张亦绚
愛的不久時 豆瓣
作者: 张亦绚 聯合文學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2011 - 8
在翁鬧的〈天亮前的戀愛故事〉與松本清張的《砂之器》之間;在張愛玲的《傾城之戀》與施叔青的《香港三部曲》之間
昔日文藝少女,冷眼寫盡異鄉漂泊中,不可思議的冒險與愛戀百態;女性主義就是如此地不敗在愛情與衣服上;「野百合學運」下一世代,「又好看,又批判」的「百分百小說」。
當一個女同志愛上一個異性戀男,他們的愛會長久嗎?故事的背景發生在法國的南特,文字與情節都充滿了令人目眩神迷的張力。小說中的男女主角甚至非常嚴肅地約好「這當然絕不是、絕不是一個愛情關係」,於是「你一句,我一句,言之鑿鑿。只差沒去公證,立誓絕不會愛上對方。」這一段自始自終不斷被彼此否定的關係,看似不欲長久,卻在戛然而止之後仍縈繞久久,一轉身離開,卻要花一輩子去忘記。
好看的愛情小說是跨國界、跨性別、跨世代的,暌違多年,張亦絢交出了她的這部長篇力作《愛的不久時》,她自承對這部小說的第一個定位就是「戀愛小說」,如果說是「同志文學」,也是涵蓋在戀愛小說的大傳統底下的。觸發她靈感的是個小事:「《暗夜行路》出版當年被人斥責說簡直是「戀愛小說」,作者志賀直哉卻很高興,說可見自己的小說內容廣泛。我覺得很有意思,一直就想我也來寫個『戀愛小說』。其實是有致敬的意思在。」
不想戀愛的人,能如願以償不戀愛嗎?「將同志戀與異性戀生命齊聚的旅遊文學書」,以小說完成了對「身份政治」與「性議題思潮」的總反省。
最好的時光 豆瓣
作者: 張亦絢 麥田 2003 - 5
「我妹菉捷妳知道吧。她有陣子專跟一群老T混。她說變成老T就亂沒前途了。悲慘至極。所以菉捷說她改變志向要做『敗』好些。我跟她說妳跟賈心媛的事,她說像賈心媛那樣以後就會變成老T。如果有錢就好點,沒錢就沒什麼好混的。至於妳,她就不知道了。」 〈在灰燼的夏天裡〉……「……妳們都跟我說芝美是婆,但對我來說芝美什麼都不是──到最後我實在說不出話來了,我只能說那就是芝美,是芝美。一個人並不會因為讀書變成那樣,也不會因為只是搞運動就有那樣子,或者在所有這些之前,就有一個芝美,特別的有創造力──」…… 〈最好的時光〉 同女主題,可千變可萬化;長成小說,既漂亮又難堪。繼《誠品好讀》譽為迷人又驚人的《壞掉時候》之後,張亦絢的《最好的時光》收錄有兩個中篇小說:〈最好的時光〉是令人目不暇給的;〈在灰燼的夏天裡〉甚至是催人落淚的──前者以舞台劇的張力寫出在台灣女性主義與女同性戀運動中成長的一代大學女生;後者讀來則有青春愛情記事的快感,是國高中女生性與愛情啟蒙的「溫故知新」。 ──太複雜?太表面?太深刻或者太不知所云?無論如何,閱讀這本小說集使人宣洩平時難以宣洩的情緒,然後又使我們重獲某些嶄新的、祕密的情緒,小說,原來就是這樣伴隨著我們,漂亮也好,難堪也好。──是為「最好的時光」。
壞掉時候 豆瓣
作者: 張亦絢 麦田 2001
我們都 壞 了──
張亦絢短篇小說集《壞掉時候》收錄有〈家族之始〉〈幸福鬼屋〉〈性愛故事〉〈迷幻桌巾〉〈淫人妻女〉等五篇。開同性戀文學蹊徑,創性愛小說新體──讀者們可以來此找同性戀、找女性主義、找愛情、找小說、找時間──但是並不保證找得到──歡迎大家帶著各自的壞掉時候,來讀《壞掉時候》。

短篇小說〈淫人妻女〉,於馬森是「但是我看不出整篇小說有什麼意義」;於楊照是「掌握了成長小說最可貴的不穩定性」;於李黎是「令我感動的女性書寫」;於南方朔是「雖然充滿了意識型態,但是這裏意識型態的內容卻非常豐富」;於李昂則是「這是我的第一名」。 (節錄自「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評審會議記錄)

──是爭議,也是有趣;是傑出,但也是令人放心不下的。就這樣,我們又看到了〈家族之始〉中的低吟奇想;〈幸福鬼屋〉的悠遊紛紜;〈性愛故事〉裏不溶解的慾內景觀;以至於〈迷幻桌巾〉中無人格後的菜單狀文本對童話的呼喚。「我是這樣寫的……」張亦絢道:「我希望讀者不只能對讀小說繼續存有幻想,還希望令讀者產生這種感情:『那不寫小說的自己正在壞掉』。」
「《壞掉時候》是一本我想寫給所有『精神破產者』的小說集。」
2014年11月15日 已读
青少女之詩。如此舉輕若重(真的輕嗎)如此強烈,落針亦成金石聲,累累傷痕燒痛我。前後記嚴肅認真又学术,小說的陷溺狀態變成一萬光年外一口井,高人,放下心。
张亦绚
小道消息 豆瓣
作者: 張亦絢 聯合文學 2013 - 2
小說家怎麼讀書?
讀些什麼書?
不同的讀物如何在作家的心上啟動不同的化學變化?
張亦絢第一本非小說創作,
點名一百多本引她在思索間或發笑、或落淚的書,類別不拘,
上至天文地理數學哲學,下至文學偵探心靈勵志。
來看看小說家的書單和你有何不同!
如果我是小學生,我可以這樣寫我的讀書心得報告嗎?
史上最用心、最任性的讀書心得報告135篇!
蔡珠兒、孫梓評、徐玫怡、神小風 搖頭不已推薦
「哇哇哇,太放肆了,怎麼可以這樣?好一個文字頑童,
歡恣奔放,生猛鬼馬,總是趁虛欺近,挨過來呵口癢,
捏一下,踩一腳,打了火速就跑,輕功一跳三丈高,
你追也追不到,防也防不著。她那打法又無賴,輕輕一下,
卻能點穴挑筋,讓你或者酥麻,或者爆笑,或者癢不可耐,
或者,癱在那裡,無語問蒼天。」
——蔡珠兒
「偷窺自己喜愛的小說家平常都讀些什麼,心裡愉快,
但腦子很忙,首先要暗中比對讀過的書所殘餘的印象,
隨即得迎接那些扔擲而來的發亮話語,其『重點之所不在』們,
究竟聲東擊西了什麼?
在藏得剛剛好的聰明之中,煙火般綻開的,有閱讀者的脾氣,
生活者的關心,書寫者的氣勢,觀察者的細膩……
偶爾夾帶一點純情者的天真,不知怎的,
總使我想起那句,『精緻的淘氣』。」
——孫梓評
「和她說話;忍不住想追問更多;看她寫書,免不了想一路讀下去,
這是小說家張亦絢的強大魅力,叫人心甘情願的跟隨。
更重要的是,她喚醒了閱讀的「自由」──這個在學校課堂裡可能從未被人想起來,
卻多麼寶貴的字眼。歪路往往最迷人,也真沒那麼好走;
但張亦絢走得那麼快活、那麼精神,那是她對書理直氣壯的愛意。
愛有很多、很多,但本著讀書人的義氣,
她總會〈非常貼心的〉留下點空白,讓你自己去懂。」——神小風
「我看了張亦絢的新書了,很快的瀏覽!
心中一直跑出一個聲音:我不能推薦張亦絢,
我不能~應該是拜託她推薦我吧!
這個女生太奇異了,她提到的太多書我都沒看過,
我只是二十年前認識她就知道她是個腦袋裡裝了
特別大量聰慧敏感奇妙內容的孩子,但憑這樣實在沒有資格推薦她。
張亦絢,妳的作品很好,但要我推薦,我會覺得:
徐玫怡,妳怎麼好意思ㄌㄟ!!」——徐玫怡
2014年9月18日 已读
会讀又會寫,有趣兼有心,張小姐太可愛了Q3Q
张亦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