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天心
那貓那人那城 豆瓣
作者: 朱天心 INK印刻文學 2020 - 2
「人有尊重一切生靈之義務。」
作為一個公民,我喜歡他人、我自己心軟軟的,不服從叢林法則、不大小眼、聞聲救苦⋯⋯,但作為一個寫作的人,我必須堅硬心腸,逼視人的種種面向、質素、以及在不同處境裡的價值排序或缺乏⋯⋯,這個「人」,包括無論強者弱勢、勝利者魯蛇,一個也不放過。--朱天心
這不是一本貓書,不賣萌,不可愛,不取悅你
這不是一個計畫,不是行動觀察,沒有結案日期
這是人族與貓族極其努力地在這塊土地上共生的姿態
她目睹貓族在城市生存的艱難
牠們或精采或平凡,或逍遙或百無聊賴、潦倒落魄
然而,沒有一隻貓可被取代、該被抹消
她見證一個個單打獨鬥穿梭街巷的貓志工身影
歲歲年年的夜黑風高,數不清的生離死別
既然介入了,就介入到底
留一個小水罐
在陽光、雨露、綠森光影下
讓人族與貓族都能認真而不屈地活著
2005年《獵人們》之後,小說家朱天心持續不輟、癡心無悔的貓人街頭日誌,為咫尺天涯的貓生人世,記錄尋常巷弄、隱蔽角落,叫人懸牽一世的奇幻情緣:
只要愛情不要麵包的甜橘,總不急於搶食,偏要隨人走到不能再跟的岔路口,坐定,癡癡望著人影遠去。
歌聲洪亮的公貓乳乳既是小巷裡的貓大王,還領有專業保母證照,認份帶大人族不時撿拾回來的每隻孤兒幼貓。
愛上不羈浪貓尾橘的女孩黛比,無法收編尾橘,竟為牠遷居,等到了隔窗相伴的愛,也承擔自由的代價。
還有一個個並肩作戰的姊妹、戰友、供養人,或曰貓志工、愛心媽媽,如曾耗時兩三年獨力拎沉重誘捕籠抓母貓節育的天文、「台灣認養地圖」協會的KT與葉子、傳奇抓紮手林憶珊、餵貓途中遇車禍過世的作家忽忽、在偏鄉海邊日日東繞西拐餵養浪犬的小說家王家祥……他們,牠們,永恆銘記,她說:「那些人,那些街貓們的人族朋友,成了孤僻成性的我在人生走了一半時竟然最想認識的人。」
本書特色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死生契闊,與子成說……,真心以為《詩經》這句子不是描述愛情,而是戰友、是袍澤。是那一日復一日在街頭尋尋覓覓,為無法發聲的生命奮鬥的同行者身影。
*「黑暗騎士」的光芒--看見那些每日在第一線做希臘神話裡薛西佛斯苦役的人。
好評推薦
《那貓那人那城》裡的每隻貓,每個獨來獨往孤僻成性的貓人,已故去不知所蹤的、倖存的,少數曾有過幸福的,朱天心都幫你們記下了,透過文字透過不止一本的書,這一切不單是真的,而且不曾遠去。--柯靜雯
那猫那城那人 豆瓣
7.8 (14 个评分) 作者: 朱天心 理想国∣河南文艺出版社 2021 - 8
《猎人们》之后,朱天心全新猫书
异族他类自由来去,街猫与人族相遇的城市传奇
马家辉、杨照推荐,这不是一本你以为的猫书,不卖萌,不可爱,不取悦你
「内容简介」
我妄想要一一捕捉记下街猫们街头暗巷的身影、故事,证明它们确实来过此世此城一场。
《那猫那人那城》是作家、资深动保志工朱天心的全新猫书,继《猎人们》之后,写下她生命中际遇的街猫朋友的故事,并延伸至猫族、人族,以及二者交织的共生时空:只要爱情不要面包的甜橘,与作者相伴七年的橘子,歌声洪亮且领有专业保姆证照的猫大王乳乳,拥有一众人族粉丝团的俊美浪猫斑斑;还有爱上不羁浪猫尾橘的女孩黛比,猫志工天文,传奇抓扎手林忆珊,创办“台湾认养地图”的“神雕侠侣”KT和叶子,在台南乡下独力救护浪犬的小说家王家祥,喂街猫途中遇车祸去世的作家忽忽……
一只只在城市中艰难求生的街猫,一个个穿梭街巷救护街猫的猫志工,年年岁岁的夜黑风高,数不清的生离死别。作者以最细密的现实关怀、最辽阔的生死忧思,深情而孤绝地记录下人族与猫族努力地在这块土地上共生的姿态,记录下街猫与人、与一座城的短暂际遇与丝丝牵绊,以及由此引发的人心人性审视与生命思索,为流浪动物打捞记忆,为无法发声的弱势生命发声。
既然介入了,就介入到底。留一个小水罐,在阳光、雨露、绿森光影下,让人族与猫族都能认真而不屈地活着。
「编辑推荐」
《猎人们》之后,朱天心全新猫书,书写街猫与人族相遇的城市传奇。每一个真正的爱猫人深深共鸣的挚爱之书。
这不是一本你以为的猫书,不卖萌,不可爱,不取悦你。一部生命的见证之书,多情多刺的动物书写,温暖赤诚的文学回忆。
收录近40幅街猫摄影照片,附赠4幅猫咪书签,精美装帧,内文彩色印刷。作家朱天心vs.猫咪摄影师KT,生花妙笔的猫生百态,笑与泪的城市街头日志,一份都市人类学的非虚构范本。
马家辉、杨照诚挚推荐。疫情之下,我们该如何关心其他生命?
2021年10月20日 已读
比台版少了柯静雯的序,多了新跋。
朱天心 非实体
三十三年夢 豆瓣
作者: 朱天心 INK印刻出版公司 2015 - 10
「三三」成為歷史,《三十三年夢》從「三三」的灰燼中升起,紀錄了一個人如何忠實、忠誠地穿過多變的時代,穿過不變的京都地景,尋找並看守自我靈魂「自由」的過程。——楊照
我清楚記得他們的身影,他們的笑語。
我第一次來京都至今,櫻花已開過三十三次了。
儘管昨天傍晚才來過,我走在通常無人、但它不管濃蔭的夏天或蕭索的冬日都同樣泛著青光的石板路(只路邊灌木叢中終年有一家子貓),總是心內既波動又安定,彷彿從沒離開過。
寧寧道上人影幢幢,我看到在愁煩心事、在想著自己進行中的小說的三十出頭那時以為自己好老人生已走到盡頭現在看去多麼年輕的自己,
我看到牽著女兒、彎下身子與大頭妹說話的唐諾,
我看到二十二歲時穿著長襖打兩條及胸辮子、出神出世的天文,
我看到因疾走而長袍角揚起的胡蘭成爺爺,
我看到盛年時的父母,我看到宏志宣一倆牽著阿朴的背影,大春美瑤和兩歲的張容,丁亞民盧非易杜至偉黃宗應這些少年友人,老焦焦雄屏的比我還愛進玻璃小店,一僧一道也似的吳繼文和黃  錦樹,當時的好友蕭維政老蕭,當時我最喜歡的以軍鄭穎,正益小鄭一家,麗文乃菁馬各,最能走最會看的俊頴,侯子……,更別說坐在嬰兒推車裡專注兩眼不言不笑的盟盟。
我清楚記得他們的身影,他們的笑語。
我第一次來京都(一九七九)至今,櫻花已開過三十三次了。
一九七九年開始,二○一三年重回京都故地,幾次盤桓漫遊京都時空中。京都,說是故地,其實早已自初履後幾次再臨流連,再加諸回憶與情感的重量,對它的熟悉已僅次於居住的台北。
那裡的街道、佛寺神社、一叢叢櫻花與嫩芽、迎面的相識臉孔,如同另一個故里。這個他方,經由朱天心自身的疊覆揉合,被她漸次回想梳理收進。回望三十三年,從中再看過往歲月,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物,幾番出入,這才發現,記憶深刻、情感強烈執拗,不因時間而流損。
2015年12月25日 已读
小說家如此慷慨展示自己的寫作素材,仿佛一場豐盛筵宴前的廚房橫截面:水汽氤氳的,綠意蔥蘢的,從豐潤逐漸轉向枯竭的,嫩生生、辣生生甚至血肉淋漓的……唉竟有些不忍看。
京都 城事 朱天心
初夏荷花时期的爱情 豆瓣
7.8 (50 个评分) 作者: 朱天心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 8
日记。 偷情。 男人。女人。神隐。不存在的篇章。彼岸世界。
曾经接受他,接受他进入你的世界、你的生命、你的身体,他所及之处,因此全变成玫瑰色,一种樱花盛开在阳光下会齐齐汇聚成的渺茫迷离的杏仁香气。
你的人生得以亮起来……
如今玫瑰色樱花香散去,他松开眠梦中也牢牢握住你脚踝的手,说自己自由了,也放你自由。你对着灰茫茫的广大天地不知所措,哪也不想去,你真想问他,那你当初干吗惹我
——所以,终归就是不爱了。
2013年8月5日 已读 用簡體版重過一次><多謝贈書❤【居然沒人吐槽駱那奇長無比的後記,看的我牙都疼了。。。
朱天心
漫遊者 豆瓣
作者: 朱天心 聯合文學 2000 - 11
女兒的憂鬱──朱天心《漫遊者》中的創傷與斷離空間
◎張小虹
朱天心的《漫遊者》,與其說是一本「悼祭之書」,不如說是一本「憂鬱之書」。
「悼祭」(mourning)發生在死亡之後,而「憂鬱」(melancholia)則是在死亡發生之前,便已然開始悼祭。時序錯亂,先於死亡的悼祭,便是憂鬱最初亦最終的徵候。
愛別離苦,女兒的憂鬱就在不甘心「人死了就是死了,不會再有什麼」,女兒的憂鬱是執意要大哉問,究死生、尋意義,不惜上山下海、碧落黃泉,「我且走到了天涯海角……絲毫感覺不出父親可能的去蹤」。
於是憂鬱的女兒將死亡在真正發生之前先孤立出來,成為哲學的命題以沉思,變做文學的想像供端倪。於是憂鬱的女兒在真正的死亡發生之前,先一步踏入語言文字的死亡幽谷,「象徵即對存有物的謀殺」(「The symbol is the murder of the thing.」),進入語言文字的象徵秩序,就是進入另一種死亡。溫厚虔誠的「真實父親」(the real father)在病床上垂危,而語言文字的「象徵父親」(the symbolic father)則早已撒手人寰。
於是憂鬱的女兒在父親過世之前,寫下了〈五月的藍色月亮〉,將死亡比擬做一隻巨大冷酷的貓,咬噬著蜥蜴,「不吞掉,也不鬆口」。文中輾轉反覆的是死亡之後遊魂的去向,「假想自己是隻擅飛的海冬青,展翼於萬呎高空的上升氣流中,任憑海洋、沙漠、落日緩緩靜靜從你爪縫下飄移而去……」。若死亡之後靈魂出竅、離開肉體,那天南地北究竟何去何從,於是揣想出核戰爆發的末日,沒有了飛機輪船,「你得全憑自己的肉身雙腿、執念的往日出處走去。那時候,不再有東方、西方,你得學習以日出日落或那朔風吹起處辨認方向」。
寫在父親過世之前的〈五月的藍色月亮〉,是在死亡發生之前溫柔預演死亡發生之後的景況,擔心害怕如果逝者有靈魂,靈魂如何在畫亂了地圖、不再有東方西方的時空短路中,辨認摸索回家的方向。朱天心曾溫柔地自我解懷道:「父親是替我探路去了,他知道我怕黑、怕鬼、怕病痛、怕死,他常笑我『惡人沒膽』」。而同樣溫柔的是女兒在父親臨終之前,就先用文字替他探路去了,擔心害怕山遙路遠、魂兮歸來。
而寫在父親過世之後的〈出航〉,則依舊念茲在茲遊魂的何去何從,「你無可避免的以你所處的時空想像,想像他正以某種候鳥翱翔的速度,展翼於黑水洋之上」。死亡臨終之時,便是遊魂出航之日,有如「搭乘木柵捷運穿越福州公墓山腹的隧道」,趕黎明前去投胎轉世,棄落一地的喜怒哀樂七情六慾,「情感,像嘩鎯鎯響著好重好重,重得足以拴住一艘大郵輪不使出航的鐵鎖鍊,此時,那鎖鍊被魔法點過似的,已然不見了」。
但〈出航〉比〈五月的藍色月亮〉更憂鬱,更倚重語言文字的象徵,更全然揣想著「自己」而非親人的死亡。逝者已往,無感無知,生者唯有把逝者化入體內,以自己的喜怒哀樂七情六慾去感知,讓生者即逝者,女兒即父親。於是死亡有如往復衝動(repetition compulsion),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搬演,死亡成為「正午太陽一樣,無法直視」的創傷,「無法答話,無法聽見,無法視物」,死亡開啟了象徵秩序與想像秩序之外的「斷離空間」(traumatic space)。
一切只因為憂鬱的女兒望著父親的骨灰盒,「並不覺得父親在那裡」;一切只因為憂鬱的女兒氣急敗壞「你簡直不知道要去哪裡尋他,天國?涅槃?某星座?某次元?某大神腳前?某大氣大化?某「偉大的神秘」中?……」。所以她窮究古今中外,以知識、哲學、秘教、旅行地圖上下求索,那裡去了?那裡去了?用語言文字層層纏繞空無一物的死亡。然而「道」阻且長,語言文字終究緣木求魚,死亡的「斷離空間」非常道、非常名、不可言、無可說。「真實(the real)無法被再現,只可被重複」。《漫遊者》之所以震動人心,正在於無法知曉「斷離空間」為何(what)的當下,讓我們窺探「斷離空間」如何(how)以往復衝動的方式,化象徵為徵候,驅使創作者一而再再而三地以想像演練死亡,以書寫創造死亡。
逝去的父親,「他的頭,像被斬斷似的重重垂在胸前」,憂鬱的女兒,「覺得自己像斷線風箏,可以無罣礙的四下亂跑」,而更大更初的斬斷與裂變,則發生在識得人言人語之後,徹底失落、無法回返「六歲前不被任何知識、神話所干擾吸引的不識字狀態」。於是憂鬱的女兒以人言人語在〈銀河鐵道〉裡逐遊牧之騁,疊合台灣地理與歐亞大陸,穿梭歷史與通俗文化,揣想一條「又孤單又歪七扭八又歧路橫生」的朝聖路,以空間轉換的異國之境「聽不懂周遭人們說什麼,看不懂他們的文字」,來創造另一個時間之流上永不得復返的「不識字狀態」。
但死亡會不會就是另一個回返「不識字狀態」的異國之旅呢?還是〈遠方的雷聲〉裡元宵夜燈籠節那晚突如其來的停電呢?
因為那時遠遠的天際傳來雷聲,庭院內兩年後才會種活的玫瑰和應該是小牛家的葡萄藤氣息一股湧入屋裡,你們趕忙放手顧自家的燈籠罐頭,屋頂地上四壁劇烈的搖晃著人影火光,是父親拉熄了電開關嗎?因為客廳正中懸吊的燈泡突然熄了,屋子黑了,記憶,視網膜上的光點,戛然而止。
「停電了。」有人說。
遠方的雷聲,似遠若近,在記憶的時序跳接裡,玫瑰與葡萄藤的氣息瀰漫一切地,人影幢幢中記憶的光點瞬時熄滅。沒有了光、沒有了影像、亦復沒有了語言文字,黝黑如夜的斷離空間,讓死亡成為傷口,永世無法癒合。
《漫遊者》便是這樣以生者化為逝者的異國他鄉之旅,《漫遊者》便是這樣在語言文字的死亡幽谷裡焦急顧盼,穿不透「斷離空間」的阻隔,回不去「不識字狀態」的混沌。但《漫遊者》的慧黠敏感處仍是朱天心,博學多聞處仍是朱天心,就連忿忿難平處亦是朱天心,雖有《古都》的影子,卻更在真實/想像、夢/醒、遠/近、小說敘事/散文抒情的邊界裡摩搓,在視覺、嗅覺、觸覺的交纏官能裡失魂,卻有更多因死亡引爆的失落與偏執,鍥而不捨一篇接著一篇地論死亡,但所有堆砌舖展的意象與文字,在「說盡」一切能說的之後,就益發讓死亡的「斷離空間」顯得如此道阻且長。
死亡是什麼?花梨木的氣味還是雀榕的澀烈?「彷彿酒醉後坐在微風天的風帆下,醺醺然,那荷花,好香」。
2012年4月12日 在读
今天收到礼物了所以拎出来重读XD~
朱天心
想我眷村的兄弟们 豆瓣
8.4 (10 个评分) 作者: 朱天心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 - 1
本书是台湾作家朱天心的小说集,精选其自一九七三到一九九一年间所写的十一个中短篇小说。作者怀着极大的现实关注和眷村情怀,二十余年的创作几乎没有间断过这个主题,从早期新鲜利落、清新浪漫的描摹(《方舟上的日子》、《绿竹引》等),到八九十年代沧桑复杂、浓烈得几近呐喊的名篇《时移事往》、《想我眷村的兄弟们》等,刻画出一众不胜乡愁和困顿的老兵、在眷村成长、选择、流离的女孩和少年,作品语言活泼开阔,情感浓密,思韵犀利,令人深味青春的美好纯朴和成长的尴尬与代价。其间夹杂对家园身世的追怀,对人心人情的描摹,对世事和自身的反思,也都生动而深刻,这使得她的这一主题的系列作品突破时间的重围,成为台湾反映“眷村文化”的代表佳作。
朱天心生于台湾著名的文学家庭,少年即以才思敏捷和《击壤歌》等小说成名,屡获文学奖项。本书围绕眷村的主题,收录朱天心自1973到1992年间所写的十一个中短篇小说佳作。小说洋溢青春气息和丰沛的生命力,对家园身世的追忆反思,为内地读者了解台湾文学提供了重要文本和背景。其中《想我眷村的兄弟们》更是她享有盛誉的的代表作,曾获第十五届“时报文学奖推荐奖”,“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早在众声开始喧哗之前,朱天心即以文学的姿态,为在城市里散落、在记忆中淡去的族群,留下一个无须质疑立场的口述历史记录。在这里,我们看见了朱天心最真切的不忍之心,也以此记得,她曾以这样的笔和勇气,书写过台湾。
2012年2月5日 已读 從天之夕顏到時移事往跨度可真大XD
朱天心
古都 豆瓣
8.4 (14 个评分) 作者: 朱天心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1
台湾著名作家朱天心的中短篇小说精选集,其中《古都》已经成为二十世纪台湾文学的重要经典,曾入选“20世纪百年百部最佳中文小说”。
2012年2月4日 已读
重讀完畢。文字部份當然是五星沒話說,裝幀設計也可人。但總覺得預知死亡記事與拉曼查志士并看才更完整,威尼斯之死與阿裡薩參照來讀更是別有趣味;如此選A棄B未免殘念。至今所見的小說集選篇大致重複而總有小異之處,所有出版社都愛《古都》。說來漫遊者貌似至今都沒有全書引進過吧,與其蜂擁去做大同小異的選集,啥時候能原貌引進一次聯文的作品系列就好了。p.s.校對不好,錯字甚多。
朱天心
击壤歌 豆瓣 谷歌图书
7.5 (49 个评分) 作者: 朱天心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 2 其它标题: 击壤歌
这是个五岁想当农夫,八岁想当炮兵,之后想到威廉波特打少棒,想当记者想当上帝想当拿破仑的情妇想当伊莉莎白一世的少女,合上书页时所有时间犹如雕像静止,尚未启动,这是一切漫游的起点,这是老灵魂,后来频频回眺,为之伤逝,为之悼亡的黄金时光。
很多人认可天心的才情出众,却实在太少人知道天心的看书之多。
天心是自幼大人书看得多,到得读书便人家十遍方可读熟,是为苦读;她却只读一遍两遍即通,自是乐读。
—— 朱西宁
我家的销量冠军是妹妹天心的《击壤歌》,有二三十万册,我们都说天心是印钞机。《击壤歌》写了少女高中时代的故事,有很多少年都喜欢读,经常写信来表达崇拜之情。这情形很像现在的偶像作家。
—— 朱天文
由于家学渊源,十来岁的朱天心已颇有大将之风,再加上老牌才子胡兰成的点拨,下笔行文在在令人惊艳。《击壤歌》所焕发的率性浪漫,不啻是《未央歌》的一脉真传,而朱天心那样随便的就念完北一女,还成了台大人,真让我辈叹为观止,她还参与“三三”,诗书天下,礼乐江山,好不热闹。
—— 王德威
朱家一门两代三人都是好作家,这是世界上少见的,如果没人能举出另外的例子,我要说这在世界上是仅见的;而且朱家的女婿,也就是二女朱天心的先生谢材俊,亦是好作家,好评论家,好编辑;再有天文她们的母亲刘慕沙,是日本文学的汉文翻译家。
我有时在朱家坐着,看着他们男女老少,真是目瞪口呆。
—— 阿城
2011年5月23日 已读 仰視秋天的云像春天的樹一樣向高空生長/朋友們都健康,只有我想流浪……(但總而言之,實在是太青春了orz好也青春壞也青春orzzz p.s.想起來最有意義的生活了……
朱天心
威尼斯之死 豆瓣
作者: 朱天心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9 - 1
2010年11月9日 已读
【尽管我在这繁华之地,往往是电话Fax或电脑印表机暗暗乱响的办公室,跟随着他在地中海畔作那荒芜之旅、吹那寂寥的海风,好奇着下一段旅程、下一个小岛,然而,总隐隐觉得,旅途的终点,是遥遥没入海里,指向死亡。】_x000d_
朱天心
初夏荷花時期的愛情 豆瓣
8.6 (16 个评分) 作者: 朱天心 INK印刻出版公司 2010 - 1
睽違十載,終於等到 朱天心 最新長篇小說!
悠緩的喟嘆聲頓時讓人鬆了口氣--這是我們熟悉的朱天心!
褪去雄辯滔滔的知識符碼,擺開焦慮躁鬱的政治議題,恍若靜水之中躍出的一枝荷花,以素樸清澈的文字,看年少歲月私密的情緒幽思,呼應時光流逝終究無可逃避的熱情轉涼,這回記憶的橋梁不再是地圖而是日記,本來是年輕而顯世故的老靈魂,現在是立在橋上的中年女子,寂寞而絕望。她將走向何方?記憶和時間,欲抗拒的是遺忘和衰老嗎?
貌似矜持的「老靈魂」,心底其實是碰不得的敏感
這是個中年婦女版的此情可待成追憶的故事。
中產背景的女性敘述者,看來什麼都不少,但又好像什麼都沒有。更年期後的她,身材走樣,魅力流失,除了「沒打算離婚,只因彼此互為習慣……感情薄淡如隔夜冷茶如冰塊化了的溫吞好酒」的夫妻生活,和一群物以類聚的半老女人,簡直沒有談話交心的對象;眼看老之將至,她陷在要命的寂寞裡。 故事由此分為雙線:一個計畫旅程,敘事者尋找著那座有良人在黃昏裡並肩站立的橋;一本日記,是失蹤丈夫的少年歲月歇斯底里愛之呢喃。敘事者心動了,拿著日記按圖索驥,企圖找回時間旅程裡不該消失的座標,但怎麼樣也回不去,找不到了。 藉著少年的日記,朱天心又重寫了一次「去聖已遠,寶變為石」的寓言,重新檢視男女情愫,並向永恆的少年招魂。不肯老去的少女,旁敲側擊,逆向寫著她的戀人絮語:失落,感傷,怨懟,絕望,悼亡。如是輾轉,進退失據。那女性敘事者幾乎遊走憂鬱的黑洞邊緣:沒有了愛,要死--不論自殺還是他殺--也不那麼容易吧。朱天心訕訕的喟嘆著這愛的詮釋循環,其中或許還大有學問:愛是青春期的荷爾蒙問題,還是老靈魂的一廂情願?是文藝青年的本能,還是熟男熟女的鄉愁……
2010年3月29日 已读
虽然用力去写惨淡难堪中年种种,还是能看到生命的热力。
朱天心
学飞的盟盟 豆瓣
9.2 (22 个评分) 作者: 朱天心 / 绘者 谢海盟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 8
记得那年樱花季,我与一位妙龄新人类坐在御苑那棵垂樱前,从头到尾新人类不看花就跟我讲《学飞的盟盟》。讲得我爆笑连连怀疑那是一本笑话集。而同为小说业者,我怎么看还是以为,此书是小说家有一次机会对一个人类初生小孩的田野观察,被观察者盟盟,和盟盟的涂鸦,好幸运被记录保存了下来。 ——朱天文
目 录
亲密而疏离(1994 年版序) 侯孝贤
关于新版(2003 年版序) 朱天文
自序
学飞的盟盟
盟盟的马儿
穴居者盟盟
黑手盟盟
寂寞的盟盟
台北最后两个文盲
盟盟的采撷生涯
学游的盟盟
盟盟的玩具
盟盟上幼稚园
盟盟的死知识
盟盟的主人
盟盟的下辈子
听三国的盟盟
盟盟的萍水相逢
盟盟与雷义
盟盟的抽屉
盟盟的小勾们
盟盟的脸儿
独生女盟盟
盟盟与表妹
盟盟的温州街
盟盟的哭
盟盟与植物
盟盟与蝌蚪
盟盟与宝福
盟盟的叔叔们
盟盟在娘胎
盟盟出生彼日
盟盟的台北地图
盟盟与爸爸
盟盟的日本
与盟盟争食
盟盟去大陆
盟盟与三三
盟盟的偶像
盟盟与阿朴
盟盟的日记
盟盟与丑房子
木匠盟盟
说谎的盟盟
盟盟与蜥蜴
盟盟与选举
盟盟的画儿
盟盟的刚刚家
盟盟的动物园
盟盟与种花爷爷
盟盟与ノビタ
盟盟与我(代跋)
方舟上的日子 豆瓣
8.2 (8 个评分) 作者: 朱天心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1 - 1
选收朱天心的小说《方舟上的日子》、《长干行》、《春愁》、《天凉好个秋》、《当那斑斓的旗帜飘扬时》等10余篇。
古都 豆瓣
9.2 (5 个评分) 作者: 朱天心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1 - 1
收录朱天心的多篇短篇小说,包括《时移事往》、《有人怕鬼》、《无情刀》、《想我眷村的兄弟们》、《从前从前有个浦岛太郎》等。
江山入梦 豆瓣
作者: 朱天心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1 - 1
收录《闲梦远 南国正芳春》、《楚天千里清秋》、《那年,冬天》、《一花亦真》、《吾家有女》、《花忆前身》等13篇散文。
采薇歌 豆瓣
8.5 (8 个评分) 作者: 朱天心 花城出版社 2005 - 3
《采薇歌》作者朱天心作品最重要的特色是对时间、记忆与历史的不断反思,而她老灵魂式的角色成为启动此一反思行为的最佳媒介。老灵魂生年不满半百,心怀千岁之忧。他们知道太平盛世其实隐藏了无数劫毁的契机,也惊讶在生死大劫之前,凡夫俗子竟能活得如此浑然无知觉。
猎人们 豆瓣
9.3 (17 个评分) 作者: 朱天心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 10
这本书虽是散文随笔集,但也可以视为小说家“都市人类学”式的台湾社会“畸零族群”观察,只是凝视对象从人转移到了猫,作家用情更深,在她自己的人生与时间中的刻凿痕迹也就越深。在这本书的九篇作品中,作家述写自己与屋里屋外、可见的与不可见的生活领域里众猫族的邂逅与相处,她给他们自由,却赚得了羁绊;对他们的生命尊之重之,自己的生命也得到丰富。
在作者的笔下,猫已经不是宠物、不是朱家男女老小的玩偶,而是一群独立自在的主体,各逞其能在人类支配的环境里寻找空隙,争取一份存活的空间。这种视猫为自由主体的猫书,应该与人类英雄的传记归于同一类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