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月
饮膳札记 豆瓣
7.8 (10 个评分) 作者: 林文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 5
本书为作者借饮膳记忆,委婉追怀平生亲友知己之行止,以十九种佳肴食谱编织成一幅温馨感人的回忆录。虽谓知味大厨操典雅之笔触,书写了俎上灶前的割烹经验,实乃情思悠远之硕学,在全面回味昔时体会到的师恩、友谊和亲情所加之于今日的无穷感念。
本书延续作者一贯的绵密细腻,对任何微物琐事的观察、经营、描写,都经过严谨的设想和安排。文字清晰明朗而工于刻画,细细描绘料理的制作过程。每篇都是以一道菜的名称为题目,像是「潮州鱼翅」、「清炒虾仁」、「台湾肉粽」、「炒米粉」等,一共写了十九篇文章。
十三夜 豆瓣
十三夜
8.3 (30 个评分) 作者: [日本] 樋口一叶 译者: 林文月 译林出版社 2011 - 6
古日本女性文学之绝唱
最具古典情怀的近世作品
樋口一叶可能是日本文学史上最短寿的知名作家,但她寄居东京都市的一隅,冷眼看尽世态,将众生的欢愁化为笔底的人物言行,撰述唯恐不及似的与生命竞走。一叶兼具传统文学的修养与近代文学的表现。评论家称她为:“古日本最后的女性”,确实是有其道理的。
枕草子 豆瓣
枕草子
8.0 (50 个评分) 作者: [日] 清少纳言 译者: 林文月 译林出版社 2011 - 7
日本平安时代的散文集。与《源氏物语》一起被誉为古典文学史上的双璧,也是当今文学史上随笔文学的代表之作。清新明快,形式多样、行文自由的写作风格对后来的散文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2011年9月17日 已读
讀畢覺得作者其實是敏銳有鋒芒的人,如《你的心情》中所說的好惡分明。裝幀設計極美,林先生的譯筆溫柔委婉;不過,在我看來,就把をかし全部翻成“很有意思”也很有意思啊……
林文月 清少纳言
林文月散文精选集 豆瓣
作者: 林文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新世纪散文家·第一辑。
林文月创作散文逾三十年,游心于人世,寻思于学府,描写生命因缘、岁月感悟,以个人独特的欢愁与同时代的光影契会,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古人云“非文之难,有其胸次为难”,林文月的散文冰清慧美如其人,原因就在她胸中溪壑有深致。
2011年1月2日 已读 喜欢的几篇基本都在;《夏天的会话》送人多年之后又想起来补买的orz
林文月
夏天的会话 豆瓣
作者: 林文月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7 - 8
林文月是台湾著名教授、作家。本书选其有代表性的散
文作品47篇。这些作品,有哲理的思考,有生活的体味,有
情与景的交会,有历史、现实与自我的融合。
作者文笔自然质朴,蕴藉深厚,感情凝重,富有理趣,由
此可见作者的学者风范。
2011年1月2日 已读
看她的第一本❤初中毕业时居然送人了orz
林文月
京都一年 豆瓣
7.5 (32 个评分) 作者: 林文月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林文月以一个旅游者的眼光来看待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日本生活,为读者呈现了日本的秀美风光、民情风俗、鬼神传说乃至宗教迷信。用清新动人的笔墨,向读者转述自己对日本这个远东国家古怪而陌生的印象。雅俗共赏的内容与笔触,不同的读者会得到不同的体验与启示。
本中主要介绍京都这座历史文化城市,所涉猎的范围,虽然没有一定的系统性,但具有非常及引人的可读性,有如一幅白描长卷,将日本的历史生活风貌一一展现在读者眼前。
2011年1月2日 已读 一本自己买的一本别人送的,至今两本还并排立在书架上。
京都 城事 林文月
拟古 豆瓣
6.3 (6 个评分) 作者: 林文月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
《拟古:摹他人之作,创独树之风》:集林文月散文系列作品十四篇,以前人的文章格调为摹写对象,其中华美厚重的文笔是之前所未有的,此为吸收拟古对象的优点加以自己风华而成,初看若游戏笔法,实则深具实验性与批判性,可说是开创了一种写作方式。
寫我的書 豆瓣
作者: 林文月 聯合文學 2006
我把那種面對一本書的心情轉折記錄下來。──林文月
文字,是鮮活的,而書,是有生命的。是怎樣一種因緣,讓我遇到了一本書,得有機會閱讀一些文字,豐富了我的生命!其實,我大概是一向關心圍繞一本書的心情轉折的,關於書的內涵和與我相遇的因緣,以及某些人和事的記憶。書,不但其本身有鮮活的生命,並且與我自己的生命如此密切的關涉著。

作為一位讀書之人、愛書之人、教書之人、寫書之人,林文月重讀一些書冊,夜深燈孤,關涉那些書的記憶和懷念如江河湧現,又行走於精神的曠野,月明星稀,與書重逢的喜悅,遂逐漸沉澱,迷惘感傷之情,不由自生。《寫我的書》寫人與書的交談,又指涉人與人的心靈應對;不僅開創一種散文的新體製,更召喚了情感的綿長與敻遠。
京都一年 豆瓣
作者: 林文月 三民書局 2007 - 5
本書為作者二十多年前遊學日本,居住於京都十個月之間的散文作品。
內容包括:日本典雅的古都四季景物描寫、風俗民情、學術文化活動,以及異國友誼交流等多層面。
由於作者深諳日本語言文化,長時居留,故能深入其古都 的多種層面,以細微的觀察,娓娓的敘述,呈現了她個人對於京都的體會。此書出版之初,頗受國人重視,許多遊歷日本者,或赴日留學者,往往藉為旅遊之指南。
而時隔多年再版,對於京都,及其近區地方的許多記述篇章,在引 經據典、深入報導,及詳實描繪諸方面,仍未見有類似之書出其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