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跟动物交换身体 豆瓣 Goodreads
カメの甲羅はあばら骨~人体で表す動物図鑑~
7.8 (33 个评分) 作者: [日] 川崎悟司 著 译者: 董方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1 - 9
★ 人气插画师、古生物研究者川崎悟司重磅作品,尚未出版就已走红网络!
★ 风靡日本的科普神作震撼上市!魔性画风+专业知识+奇趣解读,以独一无二的脑洞向你展示跟动物交换身体是怎样一种体验。
★ 绝佳脑洞创意,前所未有的“体感型”动物图鉴,内容独特,画风清奇,吸睛搞笑!
★ 图解4大类20余种动物的身体结构、成因、特殊功能、生活方式、进化故事等,专业知识全掌握。
★ 知名古生物学者、科普作家邢立达作序审定,日本游戏制作人小岛秀夫特别推荐!
《跟动物交换身体》是日本人气插画师、古生物研究者川崎悟司创作的一本以人体作为参照的“体感型”动物图鉴。全书用多幅生动幽默的插画描绘了爬虫类、两栖类、哺乳类、鸟类4大类,乌龟、大象、长颈鹿、企鹅等二十多种动物的身体结构及背后的演化奥秘,通过将动物的特征与人类一一对比,将专业的生物解剖学知识转化成夸张、冲击力超强的画面,产生真实有趣的对照,带你走进一场跨物种体验的惊奇之旅!
四季和食 豆瓣
作者: [日] 巽好幸 译者: 刘晓慧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 - 6
出汁、冬鰤、牡丹虾、烤星鳗、早寿司、熟寿司、金枪鱼生鱼片、荞麦面、河豚……这是日本著名地质学家巽好幸在一年12个月内享用的美食清单。本书展示了日本美食的季节感,还结合地质学的知识,讲述了这些美食的“风土环境”。在作者看来,正是由于日本列岛地处地球的活动带上,才诞生了“日本的”美食。
无论是和食的季节性,亦或是孕育和食的地理风貌,都回归到最本源的一点:食物是自然的造化。本书也透露出日本人对于自然的态度:接受自然的馈赠,同时也接受自然的磨难。
本书视角新颖独特,既可以跟着作者领略地道的日本美食,又能知悉有趣的地质学知识。
達爾文進城來了 豆瓣 谷歌图书
Darwin Comes to Town: How the Urban Jungle Drives Evolution
作者: 曼諾‧許特惠森 译者: 陸維濃 / 林大利(審定) 臉譜 2020 - 7
――――當達爾文演化論深入現代都市叢林,生物在高樓林立的人口密集區如何展現驚人的演化?――――
達爾文認為,演化是緩慢運作的過程,在人類短暫的一生中不可能觀察到。
但事實上,就這麼一次,他錯了。
透過不一樣的角度看待你所居住的城市,直擊自然界的天擇如何在人類的力量下逐步扭轉!
★從六本木之丘、福岡、新加坡、曼哈頓到柏林,盡覽生物展現的演化大驚奇
★仙台的烏鴉已經學會利用往來的車輛壓碎堅果,英國的山雀會打開牛奶瓶蓋
★新加坡外來的福壽螺在原生的牽牛花上產卵,外地的物種在大城市裡異業結合
★波多黎各的蜥蜴演化出更厲害的腳掌,可以攀附平滑的混凝土牆
★生活在歐洲都會區的烏鶇以更高的音調鳴唱,以免聲音淹沒在喧囂的交通之中
★北美底鱂對多氯聯苯有了抵抗力,公園裡的鴿子演化成對重金屬具解毒力
▍審定‧專文導讀
林大利 ∣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澳洲昆士蘭大學生物科學系博士班研究生
▍各界讚譽推薦
丁宗蘇 ∣ 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
王道還 ∣ 生物人類學者
李文雄 ∣ 演化生物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
李家維 ∣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科學人》雜誌總編輯
何華仁 ∣ 鳥人、木刻版畫家
林仲平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邵廣昭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榮譽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
高文媛 ∣ 國立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
袁孝維 ∣ 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主任
徐堉峰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張東君 ∣ 科普作家
黃一峯 ∣ 金鼎獎科普作家、自然教育工作者
黃仕傑 ∣ 外景節目主持人、科普書籍作者
黃貞祥 ∣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泛科學專欄作者
顏聖紘 ∣ 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
▍人類正朝向全球有四分之三人口居住在城市的未來邁進,真正的自然環境和生物該何去何從?
現代社會有越來越多都市生態學家,身為其中一員,本書作者研究人造環境如何提升、改變周遭動植物的演化速度。在本書中,他帶領我們周遊世界,近距離觀察自然界,看看天擇的靈活多元和快速應變多麼令人驚訝。
生物在為人類打造的環境中,以前所未見的速度發展適應力及演化力。與我們比鄰而居的野生動植物必須想辦法適應一連串的挑戰:應付「都市熱島效應」;在建築物那高聳、多岩石組成的類洞穴結構,或有如零星綠洲一般的都市公園中生存,但煙霧、自由放養的貓狗等因素,使得野生動植物置身險境;面對不絕於耳的交通噪音、如霧瀰漫的細微塵粒,以及任何動物都無法飛越或挖掘的通行屏障;依賴主要由人類衍生的食物構成的食源。
地球上的生命史正走向新的篇章,許多原有的生物雖然不幸消逝,但有一系列全新且令人興奮的生命形態正準備誕生。
本書收錄許多令人矚目的實例,描述人類和生物和諧共存的獨特現象,開啟耳目一新的都市演化願景,並揭露了演化速度之快遠超過達爾文所能想像,同時讓我們燃起了一絲希望:人口過多不見得造成大自然一起陪葬。
▍對本書的讚譽
傳統以來,生態學家將受人類大幅影響的環境視為不正常的生態系,那是種特例,也是種病態。但是人類影響力快速增大,純淨的大自然愈來愈遙遠,生物學家必須要正視人類生物圈。本書以輕鬆、易懂的方式,介紹多個我們孰悉又陌生的案例,清楚正確地說明人類生態系如何改變生物的演化軌跡,並讓讀者領會演化生物學的真髓理念。強烈推薦大家展讀這本書――如果人類仍持續主宰地球,這就是地球生物圈的未來。
――丁宗蘇 ∣ 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教授
全球人口直逼七十八億,超過一半生活在都市裡。寄生在一具人體內外的微生物細胞合計三十九兆,加上寵物,以及早已習慣在人境謀生,或被迫在人境謀生的生物,一起組成了一個奇異的生態系統——史無前例——其中的生物都得重新適應。以人來說,我們打造了這個系統,但是我們的身體卻是在極端不同的環境中演化出來的,許多人因而得了富貴病:身體的舊機制與新生活「不匹配」而導致的健康問題,例如三高疾病。人猶如此,其他生物呢?本書是一部「都市自然史」,描繪淪落滾滾紅塵的眾「生」相。水泥叢林為其他生物創造的演化機會與方向,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自不待言。這些觀察與研究很重要,因為「自然」已經回不去了。人為萬物之靈,意思是:我們不必改變基因組,就能改變自己的命運。知識就是力量。
――王道還 ∣ 生物人類學者
這本書對所謂的城市生物多樣性,包括它的成因、演化機制,以及這些「喜人生物」和人類間的關係作了很生動有趣的介紹。讓讀者們認識到這些能快速演化和適應生活於都市叢林角落裡的生物種類還真不少,打破了過去大家認為達爾文的演化論必須要漫長的時間才會發生的刻板印象。此外,作者也強調人類城市有如蟻窩般的「人窩」,也可算是大自然的生態工程師,但卻霸佔了地球,造成了地球的第六次大滅絕。難怪威爾森博士在他《半個地球》的新書中呼籲要留下地球半數的陸地和海洋作為野生物的庇護所,否則地球大滅絕將會無法遏止。
――邵廣昭 ∣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榮譽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
隨著人類科技文明前進,大自然遭受的改變與破壞速度不斷地加快,往昔的原野在很短的時間裡被水泥森林和人造綠地取代。許多原來生活在這些地方的物種隨著棲地的消失而逝去,但卻也有些物種適應了改變,住進我們的生活圈。《達爾文進城來了》一書詳細地介紹了這種現象,指出這種「演化」快速得可能連演化論之父達爾文都難以想像,本書讀者不妨看看我們的周遭是否也存在這些決定和我們共存共榮的嬌客,相信會有很多驚奇的發現。
――徐堉峰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剛剛參與完落巢的鳳頭蒼鷹雛鳥救援行動,正好收到這本書的推薦邀約。我是住在台北市中心的一個城市自然觀察者,一直關注著生活周遭的自然生態,最近感受到都市裡蓬勃的生態現象,也都正好一一呼應了書中作者想闡述的主軸:動物們適應都會生活的程度讓你無法想像!可不是嗎,我們常以為大自然都藏在荒山野嶺裡,其實不然,只要你平時在家附近稍加留意,你會看見各種鳥類、蛙類、動物和昆蟲都和我們一起生活在同一個生活圈裡。推薦你讀這本書,開啟你的感官,你將能見到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動物世界。
――黃一峯 ∣ 金鼎獎科普作家、自然教育工作者
收到書稿的同時,我也正在進行新節目的外景錄製,不管臺灣的任何角落,乃至於世界各地的雨林,每天都有不同的事在發生,但你我不見得知道。閱讀書稿發現,每次自己都會邊看邊點頭,原因是內容不停地提醒我們,你沒看到的角落,還是不停的改變中。許多生物快速適應瞬息萬變的棲地環境,書中列舉的實例,讓你不得不停下來思考,人類跟生物的關係,應何去何從,人類該如何面對。相信您看完本書,對所有的事會有新的理解。
――黃仕傑 ∣ 外景節目主持人、科普書籍作者
城市化進程是現代文明發展的重要一環,是不是讓我們困在生物多樣性的荒漠當中呢?《達爾文進城來了》為我們揭示了,和人類一樣,許多生物在城市中也能自得其樂。原來,有不少生物在我們不知不覺間,快速地演化出五花八門的奇門妙技,悄悄地更加適應了都市的環境,甚至還更變本加厲地如魚得水。書中一個又一個精采的故事,讓你穿梭在城市街區時,會想要一探它們的蹤影!
――黃貞祥 ∣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泛科學專欄作者
本書含括文筆絕佳、極具可讀性的出色範例,廣泛深度描繪「適應的可塑性」這個概念……讀來引人入勝,確實令人眼界大開。
――迪克森‧戴波米耶博士(Dr. Dickson Despommier) ∣ 《垂直農場》(The Vertical Farm)作者
在本書中,都會只是又一個荒野,在那裡,演化不受阻擋地不斷更新形式以適應城市景觀,從趾部到微生物,闡述迷人的新行為型態。
――理查‧格蘭傑博士(Dr. Richard Granger) ∣ 達特茅斯學院大腦工程實驗室(Brain Engineering Lab at Dartmouth College)主任
天擇正在我們周遭發生,如本書的說明,天擇的持續發生正是因為我們。一本栩栩如生又精采絕倫的著作。
――伊麗莎白‧寇伯特(Elizabeth Kolbert) ∣ 《第六次大滅絕》(The Sixth Extinction)作者、普立茲獎得主
在本書中,探究了動植物如何迅速演化,以適應都會生態棲位中的機會和危急時刻。讀來有趣、睿智且資訊豐富。
――羅伯‧薩波斯基(Robert M. Sapolsky) ∣ 《行為》(Behave)作者
充滿令人著迷的事實資訊,文筆生動愉悅,將吸引自然愛好者和科普迷。
――卡爾‧海斯(Carl Hays) ∣ 《書單》雜誌(Booklist)
在這部令人愉悅的敘事中……一位專家輕鬆自如地探究了都市自然史。
―― 《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星級書評
作者縝密謹慎地區別出真正的演化改變與個體間學習行為者之間的不同,並在全書中介紹了重要的演化原則,精采出色。
――《出版者周刊》(Publishers Weekly)星級書評
一部迷人的重要著作……傳達令人震懾的訊息。
―― 布萊恩‧阿普萊亞(Bryan Appleyard) ∣ 英國《周日泰晤士報》(The Sunday Times)
我们唱歌的鸟 豆瓣
Our Songbirds
7.9 (9 个评分) 作者: [英]马特·休厄尔 译者: 苏澄宇 浦睿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8 - 7
继《我们花园里的鸟》畅销英国之后,艺术家马特•休厄尔推出了另一本精美的鸟类读物《我们唱歌的鸟》。他以水彩画和清奇幽默的文字描绘了52种唱歌的鸟。在这里,凤头麦鸡歌声忧郁,蛎鹬是天生的浪漫主义者,河乌的歌声水晶般透明。
《我们唱歌的鸟》读来令人赏心悦目,是一本绝佳的精美礼 物书。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将被这本书深深吸引。
————
会唱歌的鸟才是鸟类世界伶牙俐齿的头面人物。愿它们一直唱下去。
——英国江湖郎中乐队(The Charlatans)
这本书以幽默有趣的方式描绘了鸟儿们和它们的行为……这些画本身就是艺术品。
——英国亚马逊 读者
独特而迷人,一年中的每个星期都有一只鸣鸟。这本赏心悦目的礼物书会吸引观鸟者、儿童和成人,以及艺术爱好者。
——英国亚马逊 读者
有趣,信息量丰富,便于携带。
——英国亚马逊 读者
我们花园里的鸟 豆瓣
Our Garden birds
7.9 (14 个评分) 作者: [英]马特·休厄尔 译者: 苏澄宇 浦睿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8 - 7
一本别致的小书,52张精美全彩插图展现我们深受欢迎的鸟儿们。
——《BBC野生动物》
————————
在《我们花园里的鸟》这本可供珍藏的美书中,艺术家马特·休厄尔从自己的独特视角,用水彩画和幽默古怪的文字描绘了52种深受人们喜爱的花园里的鸟。
休厄尔的网站专栏“每周一鸟”一开设便成为英 国 的文化事件。他波普艺术风格的水彩画别具一格,迷人,而在他清新而精确的文字描述中,大山雀能把周围的鸟吸引到身边,让它们听它歌唱;红腹灰雀俏皮而娇羞;而你很难相信太平鸟是进化的产物,它们更像北欧的神设计出的由电脑控制的鸟。
《我们花园里的鸟》在出版后,深受大人和小孩的喜爱,也吸引了一大批鸟类爱好者、艺术和插画爱好者,成为英国当年度的畅销佳作。
————————
马特的插画让我十分开心。他不仅在鸟类这门学科上十分专业,并且很幽默 (对,鸟类的那种幽默感),他的个性表现在他的字里行间和插画之中。
——英国鸽子乐队(Doves)
这些图画是可爱的,远比我在许多鸟类书中发现的乏味照片更有趣,也比我在后花园看到的更容易辨认。……(马特)把它们的特点和习性描述得如此准确而又幽默,我忍不住要把它们读给任何人听。
——英国亚马逊 读者
这本书对于艺术家、艺术爱好者以及观鸟者来说是鼓舞人心的。这是一本你可以带上它去旅行的书,或者只是把它放进你的包里,这样你就可以在火车上、汽车上或者飞机上进行这场愉悦身心而充满趣味的阅读。
——英国亚马逊 读者
这本书不仅会吸引成年人,也会吸引孩子们,不过可能只有成人才能理解到其中的幽默。
——英国亚马逊 读者
企鹅与其他海鸟 豆瓣
Penguins and Other Sea Birds
8.4 (18 个评分) 作者: [英]马特·休厄尔 译者: 周颖琪 浦睿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8 - 7
每一位拿到马特这本书的读者都是幸运的。
他用漂亮、独特的插画诠释了这些乘风者的流线型身姿,让你的大脑也不知不觉插上了翅膀,和鸟儿们一起翱翔。
——斯托诺韦乐队(Stornoway)
——————
你知道企鹅出版社的徽标是哪种企鹅吗?
你知道漂泊信天翁一生能飞多少英里,什么时候才会上岸 吗?
《企鹅与其他海鸟》这本美丽的书将告诉你答案,还将告诉你许多其他有趣的冷知识,比如阿德利企鹅的名字来源于一位探险家的爱人的名字,等等。
海鸟们栖息在地球上最辽阔的无人之境,大多数人都很难接触到,哪怕只是它们世界里的冰山一角。幸运的是,艺术家马特•休厄尔用漂亮、独特的插画诠释这些乘风者的醒目身姿,让你的大脑不知不觉插上翅膀,和鸟儿们一起翱翔……
《企鹅与其他海鸟》将吸引爱鸟者,以及艺术与插图爱好者,不管你是大人还是小孩。
中国食辣史 豆瓣
7.4 (39 个评分) 作者: 曹雨 低音·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 - 6
★★★
学术顾问:叶嘉莹、楼宇烈、薛永年、龚鹏程、刘跃进、蒋寅、杨念群;
陈丹青先生亲笔题写丛书名;
红点奖设计师顾瀚允亲自操刀,诠释大气装帧。
……………………
◎ 编辑推荐
★ 本书展现辣椒在中国四百年作为食物的演变,内容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既是学术研究之成果,也是面向一般大众的科普读物。
★ 装帧设计精美,并采用了封面压凹、烫金工艺。封面由陈丹青先生亲笔题字,具备相当的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
……………………
◎ 内容简介
本书考查了中国食用辣椒四百年来的历史。主要依据三条理论线索来探讨辣椒在中国饮食中的诸多问题:第一条是辣椒传播的历史路径和食用辣椒的原因,这条线索的分析主要在文化唯物论的语境下;第二条线索是辣椒在中国文化中的隐喻,这条线索的分析主要在结构主义的语境下;第三条线索是辣椒在中国饮食中的阶级地位变迁,这条线索的分析主要是在饮食的政治经济学的解释语境下。
猜猜我有多大 豆瓣
9.7 (6 个评分) 作者: [英] 苏菲•海恩/著绘 译者: 平楚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 - 11
比一比手掌,原来北极熊的手掌那么大!
碰一碰鼻子,原来巨嘴鸟的鼻子那么长!
张一张嘴巴,原来老虎的嘴巴能张那么大!……
翻开这本300×300mm的大书,来和世界上的各种动物们比大小吧!
北冰洋的北极熊、南美洲雨林里的巨嘴鸟、深海的大王乌贼、印度森林里的亚洲虎……在这本书里,你可以和北极熊比谁的手掌更大,和巨嘴鸟比谁的鼻子更长,和大王乌贼比谁的眼睛更大……
这本有趣的科普绘本以动物们实际尺寸的大小忠实展现了世界上最小的动物和最大动物的身体或身体部位的一部分,并邀请小读者们把自己相应的身体部位与其作比较,感受这些动物们不可思议的尺寸,除此以外还介绍了各个地区的众多动物和与它们相关的趣味冷知识。最后,小读者们还可以借助最后一页学习比例的概念。
1、你可能去过动物园,可能在视频中看见过各种动物,但是不一定对动物的大小有直观的感受。但是这本书就可以让读者亲身感受到那些动物到底有多大。300*300的尺寸,只能容下非洲象的两个脚趾,如果拿自己的脚趾去比较大小,会是非常震撼的感受!在这种比较大小的过程中,读者不仅能对动物的大小有所体会,而且在获得许多科普知识的同时获得巨大的乐趣。
2、300*300mm巨大开本,拿起封面,你就和大熊猫脸对脸了!白熊的巨掌、老虎的血盆大口、深海的豆蟹、陆上的蜂鸟……从北冰洋到南美洲,从陆地到深海,1:1还原十余种自然界动物的原尺寸,并且极富互动性,读者们可以掌对掌、眼对眼比较自己和书中动物的大小,亲身感受动物的真实尺寸。
3、除此之外,你知道深海的大王乌贼一只眼珠就有足球那么大,而豆蟹的身体却只有6毫米宽吗?你知道独角鲸的角实际上是它们的牙吗?动物们的各种神奇有趣的小知识,在这本书里都能看到!
4、北冰洋、南美洲、深海、亚洲、非洲、澳洲……这些地方的代表性生物有哪些呢?它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本书按区域分类介绍了各州的代表性动物,绚丽的背景画面更在无形中展现了各个地点的地理概貌,能够解读出丰富的自然地理信息。
5、在书的最后,作者以本书为标尺,量了各个动物们的身高/体长,如大王乌贼有60 本《猜猜我有多大》连起来那么长,长颈鹿有18 本《猜猜我有多大》连起来那么高,而作者几乎有6本《猜猜我有多大》连起来那么高。读者们也可以量量看,几本《猜猜我有多大》连起来才能有自己的身高,同时,小读者们还可以借此学习比例的概念。
时间岛之旅 豆瓣
Le isole del tempo: Avventure nel mondo verde p reistorico
作者: [意]玛尔塔·马赞蒂 / [意]乔瓦娜·博西 译者: 文铮 / 许馨予 新星出版社 2016 - 6
在那些描绘史前世界的图片中,植物的出现好像只是为了营造良好的气氛,从而衬托动物,尤其是恐龙这样的大型动物。
这不公平。它们不应该只是恐龙的陪衬。
这本书中,植物学家沙沙巴利亚教授将带你闯入“时间岛”,到古植物做主角的史前世界大饱眼福。教授和他的两个小助手访问的那些“时间岛”,冥冥中对应着地球经过的各个时代。
书中有精美准确的植物图谱和详细有趣的观察笔记,能让你见证植物从尝试征服陆地到第一次开花的过程,了解植物从孢子繁殖到种子繁殖的演化,以及识别身边那些现今犹存的古植物。
珍爱生命 豆瓣
作者: 刘文利 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 11
《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一年级上册)共分三个单元:(1)家庭与朋友;(2)生活与技能;(3)性别与权利。
在“家庭与朋友”单元,有“热爱家庭”和“珍视友谊”2个主题。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儿童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儿童刚进入小学一年级,对陌生的环境既感觉到新鲜又有些不安。“热爱家庭”和“珍视朋友”两个主题,在挖掘儿童已有的对家庭和友谊的经验上,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和思考,更加深入地理解家庭对生活的重要意义以及友谊的宝贵。
“热爱家庭”帮助儿童在热爱家庭的情感基础上,了解家庭的概念,理解家庭成员都需要遵守由家庭成员共同制定的家庭规矩,并学会如何尊重父母。
“珍视朋友”帮助儿童了解什么是朋友,什么人可以成为朋友;知道友谊的可贵。在掌握学会与朋友友好相处的能力上,体验拥有朋友的快乐和幸福,形成珍视友谊的意识。
在“生活与技能”单元,有“学做决定”和“寻求帮助”2个主题。
每个人每天都要做决定,“学做决定”帮助儿童从小认识不同的决定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让儿童养成做决定前先思考的习惯,提高做正确决定的能力,从而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时,寻求有效的帮助帮助自己远离困境或危险,是一项必备的生活节能。“寻求帮助”让儿童知道在遇到困难时积极、主动地寻求帮助,懂得遇到困难应该向谁寻求帮助的同时,掌握寻求帮助的方法。
在“性别与权利”单元有“性别”和“书刊与成长”2个主题。
每个人从一出生就伴随指定性别。“性别”让儿童知道“性别”一词的基本含义,帮助儿童认同自己的性别、尊重和自己不同性别的人,从而初步形成在家庭、学校中性别平等的意识。
人们通过不同的媒介了解、掌握性和性别信息。在低年龄段,“书刊与成长”帮助儿童了解阅读书刊的意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健康的阅读习惯,让儿童能够体验到阅读的快乐。
2017年3月28日 已读 買齊了一套(除據說尚未出版的六年級下冊)。雖然畫風一直被道友吐槽(咳)但還是挺好看的。高年級內容之豐富充實,令人驚歎。
科普 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