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燕吉
我是落花生的女儿 豆瓣
8.2 (12 个评分) 作者: 许燕吉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3 - 10
《我是落花生的女儿》是一位80岁高龄的传奇女子许燕吉的人生自传,她以近百年的人生体验,告诉你一个真实得近乎残酷的20世纪中国史!
1941年,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不会想到父亲很快就要离去,日军占领香港,一家人要被迫内迁,辗转于湖南、贵州等地,苦不堪言。
1950年,当我考入北京农业大学时,我也不会想到卷入那场潮流,转眼变成右派,隔离审查,入狱六年,孩子夭折,丈夫与我离婚!
1969年,当我被疏散到河北一个极为艰苦的地方时,我更想不到竟会为生活所迫,嫁给陕西一位目不识丁的老农。
而今天,我已经80岁……
人可以有多个10年、20年,而我,就只有这一个80年……
2018年7月1日 已读
前半只覺粗疏平淡,讀到後面才知道這粗與淡是多麼難得。少見抒情,“有時候我整晚上看一隻蟬,看它從土裡鑽出來,爬上樹根,一點點地脫去殼子,那蟬翼怎樣一點點地展開……太陽出來後它飛上了樹梢。除了值這夜班,一生也不可能有這種機會。”//母女關係耐人尋味。題目是出版方媚俗,但讀著想想落花生的意象又心酸。
2018年8月22日 评论 - 这书名如《我的姊姊张爱玲》般明确直白而不免媚俗,单看书名,根本无从预料内容有多沉重。作者在香港度过短暂的欢乐童年,而后父亲病逝、香港沦陷,辗转逃难中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她在建国之初考上大学,满怀激情与理想志愿到基层工作,旋即在“引蛇出洞”中沦陷:被批斗、被离婚、入狱,出狱后为生计所迫与白丁老农结婚……大半生仿佛一直走在黑暗隧道中,步步泥泞,步步血痕。这样的命运流转当然主要缘于时代的不仁,但似乎又不能完全说是身不由己,作者在若干重要的拐点做出过个人抉择:选择留在大陆;选择到条件最差的最基层工作;选择主动申请劳教;刑满后选择不依附母亲而去监狱就业……每一个选择都是正义/善意的(也有父亲“落花生”精神的内化),又几乎每一个选择——合乎人性、富责任心、绝不轻率地——都导向更苦更磨难的前路。作者心态豁达笔调平实,读者细看却不免唏嘘。仿佛在年代的黑暗之上,还有超越了年代、贯穿整个时间之河的,更大的“天地不仁”,拨弄着个人的命途。那是渺小个体无从预知更无从抵抗的翻云覆雨手。 书中苦难如此深重,身为新时代(= =)读者的我如果竟敢用自己的人生来比照,简直能轻浮到听见了命运的冷笑。但在为日常磨损或梦想幻灭而低落的日子里,往往想起这本书,并由此回顾自己踏入社会后种种,几乎陷入了败犬的顾影自怜。 书不顾影自怜。全文近乎平铺直叙,质朴到几无文笔可言,更不可与《巨流河》等同类语。读前半只觉得粗疏平淡到不习惯,作者追忆敬爱的父亲、父后独撑家庭的母亲,何以都淡淡地、钝钝地仿佛面对阔别许久的远亲?直到看到后面禁锢的年代,才觉得这淡与钝或许正是帮助作者渡过平生厄难的法门,也是命运几经扭曲翻转的结果,更是暮年回顾时唯一能袒露在观众面前的心情。我想起台静农先生《始经丧乱》,国破流离,只说是“出乎意外而无可奈何”,记录下时地人而已。 作者在后记中说,自己本想将书命名为“麻花人生”,麻花形容其被扭曲,好像关汉卿自比那一粒铜豌豆,历经蒸、煮、捶、炒种种。豌豆不肯有变,麻花却能“虽经扭曲油炸,仍不失可口”,是另一种通达柔软的人生姿态。
Kindle 许燕吉 非实体